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9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转转马头,沿着山麓前行,向东巡视董袭的阵地。七虎涧的地势比捕獐山更难攻击,两侧三五十丈高的山坡相对陡峭,中间只有不到百步宽的山涧。前两天下了雨,涧水水位上涨,两侧可以行走的坡地更少。董袭在两边的坡上立阵,弓弩可以覆盖整个山涧。
  看着坡上飘扬的战旗,袁绍心里很后悔。他沉默了良久,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公与,公则,当初没听你们的建议进据新郑,是我的失策。”
  郭图和沮授相互看了一眼,都有些诧异。袁绍当着众人的面亲口承认错误,这可是非常难得的事。由此可见,袁绍的压力很大,他很清楚,这一战不仅要胜,而且要速胜,多耽误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主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主公进驻新郑,又焉能将孙策诱入其中。”郭图安慰道:“当务之急,是攻取捕獐山,俯瞰新郑城。击杀孙策,关东可传檄而定,大事可成。”
  沮授点头附和,鼓励袁绍坚定信念,与孙策一决胜负。
  袁绍点点头,拨马而回。回到中军阵地,登上充当将台的高岗,袁绍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抢占两边山头,建立强弩阵地。”
  鼓声响起,数千民伕手持刀斧,走上鲁肃阵地两侧的山坡,砍伐树上的杂树、野草,为强弩手清理阵地。如果在坡下立阵,不仅射程有限,而且会影响步卒攻击。在两侧山立阵,既不影响步卒,还能保持射程,如果能建起高台,还能保持压制。
  鲁肃看在眼里,不禁笑了一声:“和我军比营造?嘿嘿,袁本初,我怕你会哭啊。”


第1426章 用兵一时
  新郑。
  孙策站在城头,看着远处山坡背后的火光,脸色很平静,心里却有些忐忑。
  袁绍要连夜强攻捕獐山,目的自然不仅仅是为了击败鲁肃,而是展示他的实力和决心。实力,袁绍一直有,即使在浚仪和龙渊、濮口连续受挫,先后损失近两万人,袁绍的兵力依然是他的几倍,尤其是审配率领的三万冀州兵赶到后,袁绍的实力优势很明显。
  决心才是让他不安的。一直以来,袁绍欠缺的都是决心。决心不够就会犹犹豫豫,丧失战机,该拼命的时候不能全力以赴。从正月中旬渡河,拖到五月中旬,袁绍在浚仪城下耽误了三个多月,攻城攻了两次,筑堰筑了一半,都半途而废,归根到底,都是决心不足的表现。
  现在袁绍下决心了,几倍的兵力优势一旦发挥出来,这将是一场真正的恶战。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数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数量优势多到一定程度,完全有可能弥补技术上的差距,尤其是这些技术差距还没有大到质变的时候。
  巨型抛石机再强大,毕竟也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并没有变成无坚不摧的大炮,弩车比一般的强弩有优势,但也不是狙击枪或者机枪。技术没有实现真正的更新换代,优势就非常有限。
  何况他根本没时间建造巨型抛石机。审配兵临城下,袁绍又不惜代价的猛攻,留给他的时间有限。
  “你们说,这么拼命,是袁绍自己的决定,还是其他人的建议?”
  郭嘉靠在城垛上,敞着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十里外的战场影响,今晚的天气有点闷热。他没有看捕獐山方向,却看着城东审配的大营。审配虽然没有像袁绍那样摆开决战的阵势,却也没闲着。他沿着黄水、洧水筑垒,堆起一人高的围堰,又在堰后建数丈高的高台,让强弩手站在高台上射击,增加射程,观察战场形势。从新郑城头看去,那些高台比城墙还高,即使隔着六七百步远也能感觉到威胁。
  审配的用意很明显,我过不了河,你们也别想过。
  “是谁的决定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袁绍的决心只是袁绍的决心,不是审配的决心,也不是其他人的决心。”郭嘉转过身,嘴角挑着充满不屑地冷笑。“除了袁绍无路可退之外,其他人都有退路。我从叔早就在袁谭身上下了本钱,他不会跟着袁绍一起拼命。审配只要手里有兵,到哪儿都可以呼风唤雨,他也不会在看不到成功的可能时拼命。只有袁绍必须拼命,如果此战不胜,就算以后袁家鼎立新朝,他也就是个太上皇,做不成高皇帝。”
  孙策“噗哧”一声笑出声来。郭嘉不仅眼光毒,嘴更毒。想想也是,其他人都有退路,唯独袁绍没有。以袁绍的性格,能像刘太公一样拥彗而行,在自己的儿子面前以臣子自居吗?
  “将军,袁绍下了决心,你可曾下定决心?”
  孙策转头看看郭嘉。“你说什么?”
  郭嘉伸手一指远处的捕獐山。“捕獐山的地形优势有限,袁绍又有明显的兵力优势,如果不惜代价的强攻,鲁肃、董袭部的伤亡可能会很大,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
  孙策心中一紧,不禁有些不忍。那可是几千人的性命啊。当没有了腾挪的空间,只能凭双方的勇力实力硬拼时,就算鲁肃、董袭善战,就算这些江东子弟兵精锐,伤亡也难以避免,而且不是几十、几百人的伤亡,这一战下来,损失可能逾半。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孙策笑道,虽然笑得有些勉强,却不失坚毅。“我从来没有承诺他们不会牺牲,我只承诺他们的牺牲一定有价值。”
  郭嘉看了孙策一眼,缓缓地点点头。“有将军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
  七虎涧。
  董袭坐在一块大石头,一边啃着面饼、喝着淡酒,一边打量着西侧的战场。他几口将面饼吃完,又拈起掉在腿上的牛肉塞进嘴里,拍了拍手,对坐在面前的三个校尉说道:“你们说说看,这仗该怎么打?上次在龙渊没能得手,今天又被鲁子敬占了便宜,我们身为将军乡党,不能每次都看着别人立功吧?”
  宋谦咂了咂嘴。“将军,我等奉命守七虎涧,如今前有袁绍的大军,后有审配的别部,两面受敌,紧守阵地不失便是有功,如何能轻举妄动?如果丢了七虎涧,袁绍会直接兵临城下……”
  “我又没说要放弃阵地。”董袭摸着虬髯,没好气的打断了宋谦。
  宋谦尴尬地闭上了嘴巴。他知道董袭立功心切,他也想立功,但眼前形势这么危险,轻举妄动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孙策军令严厉,丢了阵地,他们轻则降职,重则斩首。苦战数年,好容易才升到校尉,他可不想再去做军侯、都伯,冲杀在危险的最前线。
  董袭瞅了宋谦一眼,撇了撇嘴,目光转向另两个校尉贾华和傅婴。宋谦人如其名,积极性不够,打仗比较稳,是靠积累资历一步步升到校尉的,让他冒险的确比较难。贾华则不然,他勇猛善战,是靠战功升迁。傅婴出身孙策义从营,很久以前还是孙坚的旧部,有勇有谋,参加过多次大战,如果不是不识字,他早就独领一部了。
  在董袭麾下,傅婴有着仅次于董袭的威望。见董袭看向自己,傅婴抚着胡须,转头看了看西面的战场。“将军,子温说得对,我们的确不能轻举妄动,要确保阵地万无一失。子温稳健,我觉得由他来守阵地,应该不会有问题。”
  董袭咧着大嘴乐了。宋谦一听,顿时急了。“嘿嘿,你别这么说啊。哦,我守阵地,你们去立功?阵地丢了是我的责任,立了功和我无关?”
  “你看你,着什么急嘛。”贾华扯扯宋谦的袖子,示意他坐下。“我们与董将军一起守阵地,自然休戚与共。有了功,一起领赏。丢了阵地,一起受罚。董将军什么时候亏待过我们?”
  宋谦看向董袭。董袭点点头,示意傅婴接着说。傅婴伸手一指西边的山峰。“我们与鲁将军虽说各司其职,其实任务一致,都是为了守住这道防线。如今袁绍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攻鲁将军的阵地,我们虽然不能与鲁将军并肩作战,却不妨助他一臂之力,给袁绍找点麻烦。”


第1427章 夜袭
  “怎么找袁绍的麻烦?”宋谦坐了回去,语气软了很多。“袁绍人多势众,不可能没有防备。”
  “夜袭。”傅婴说道:“我们兵力虽少,却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山地夜战是我们的拿手本领。夜袭那个山头,就算杀不了几个人,让他们紧张一下也是好的。”
  董袭一拍大腿。“傅兄说得没错,不愧是跟过车骑将军的勇士。”
  孙策与这个时代其他的势力最大的不同就是重视部下的训练。不是普通重视,而是极端重视,不惜代价。作为主力精锐,江东子弟兵是脱产的,他们的日常任务就是训练,训练各种战术。夜袭也是其中一种,汝南周边的山林、沼泽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平舆附近的虎患就是被他们平定的,不是靠德行,而是靠手里的战刀、长矛和弓弩。
  山地战更不用说,从来都是江东军的必修科目。有太史慈、贺齐那样的山地战高手,有祖郎那样的大帅,再加上孙策本人的山地战经历,江东军拥有这个世上最先进的山地战战术和训练大纲,随便挑一个校尉出来都是山地战行家。
  一听说不是下山去和袁绍对阵,而是夜袭对面山坡上的袁军,就连宋谦都有些心动。别看对面的山头范围不广,可是己方的优势太明显了,只要部署得当,危险非常有限,区别只在于战果大小。
  几人很快商量妥当,宋谦、贾华留守,董袭与傅婴率部出击。收拾了一番后,董袭与傅婴趁着夜色,悄悄的潜下了山坡,穿山越涧,翻过两个山头,出现在鲁肃东侧的白鹿岗上。袁绍也安排了人监视董袭,但夜色深重,树影婆娑,这些人也不敢冒险深入树林,只是躲在已经建好的阵地中,根本没想到董袭、傅婴会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过去。
  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幸事。别看他们也有两千多人,真要是发生交锋,他们根本不是董袭等人的对手,不仅拦不住董袭,反而要损失不少人。
  半夜时分,董袭翻过山头,眼前顿时亮堂起来。
  无数火把将白鹿岗的西坡照得通明,数以各计的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