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9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夜时分,董袭翻过山头,眼前顿时亮堂起来。
  无数火把将白鹿岗的西坡照得通明,数以各计的工匠和民伕正在忙碌,有的在砍伐杂树,有的在清除野草,有的在平整地面,中间已经清理出一块空地,不少工匠正在搭建射击用的高台。
  鲁肃选择阵地的目光很毒辣,他的阵地占据了一片相对陡峭的山坡,周边的山坡却相对平缓。如此一来,想在这里设立弓弩阵地进行压制,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靠得近,则高度不足,形同仰攻,影响射程。靠得远,高度够了,距离又太远,同时无法满足射程要求。袁绍选择靠近立阵,然后建高台来弥补高度不足的缺点,反正周边山上的树木很多,取材很方便。
  工匠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人声嘈杂,负责监视、掩护的士卒百无聊赖,谁也没料到董袭等人已经摸到他们身后,寒光闪闪的弩矢已经对准了他们。他们知道董袭在东面的七虎涧,但袁绍在他们身后设立了阻击阵地。既然那边连警报都没有,自然是安全的。
  观察了形势之后,董袭、傅婴按照事先的约定,布置好阵地,刀盾手先潜到袁军附近,干净利落的解决掉警戒的士卒,然后迅速向前。当袁军将士发现不对的时候,刀盾手已经冲到跟前,手起刀落,切瓜砍菜一般,迅速放倒数人。
  听到惨叫声,袁军慌乱起来,有的击鼓示警,有的组织反击。但他们的反应太慢,报警的鼓声刚刚响了两下,鼓手就被破风而至的弩箭射中,惊呼着摔了下来,仓促之间迎战的弓弩手也受到了重点照顾,一枝枝羽箭从黑暗中射出,十余名弓弩手闷哼着倒地。步卒们呼喝着迎了上去,却来不及结阵,董袭等人结成小阵,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一时间,阵地上乱成一片。将士、工匠、民伕混在一起,四散奔逃,不少人慌不择路,从山坡上滚了下去,还有人摔倒在地,被活活踩死,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哭喊声混成一片。校尉韩荀大声喝令,想压制住混乱,组织反击,却根本没人听他的。
  董袭也不恋战,仅仅十余息时间,砍倒百余人后,他们立刻撤退,消失在密林之中。袁军将士惊魂未定,也不敢去追。韩荀下令重整队型,严加戒备,等了好一会儿,见没有人出来,他们才勉强松了一口气,留下一部分重建警戒阵地,其余的人去清理狼藉的阵地,收抬尸体,重新施工。袁绍给的工期非常紧,这么一耽搁,任务更加紧张。
  形势刚刚缓解了一些,密林中忽然一阵鼓响,又是数十枝箭射出,在林边警戒的袁军士卒一下子倒下几十人。紧接着,董袭率部再次冲出密林,杀入袁军阵地,大砍大杀,直扑韩荀。韩荀大怒,一边指挥将士反击,一边带着数十名亲卫迎了上去。但董袭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见袁军反击顽强,立刻撤退,在弓弩手的掩护下再次消失在密林中。
  这边的战事刚刚结束,那边傅婴又发起了突击。他和董袭一样,并不追求大量杀伤,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袁军将士还没反应过来,战斗已经结束了,眼前只剩下黑黝黝的树林。如果不是阵地上横着百余具尸体,他们都不敢相信刚才真的经历了战斗。
  几次袭扰,真正被杀伤杀死的不过两三百人,但袁军心理压力猛增,觉得周边的树林充满了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冲出一群人来。韩荀气得破口大骂,一边喝令严加警戒,任何人不得松懈,一边派人向袁绍报告。敌人从东侧而来,很可能是七虎涧的董袭部属,负责警戒的同伴居然没有任何反应,实在不应该,责他们一个疏于职守是绰绰有余。
  零星战斗持续了半夜,直到黎明才渐渐平息。
  ……
  鲁肃和衣而卧,气息平稳。
  帐门响起脚步声,一个亲卫走了进来,俯身看看鲁肃,正准备叫醒鲁肃,鲁肃睁开眼睛,平静地说道:“什么事?”
  亲卫吓了一跳,连忙直起身,汇报了一下情况。刚刚东面的白鹿岗发生骚乱,火光冲天,警报一阵接着一阵,好像是有人袭阵,闹了很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鲁肃瞅了亲卫一眼,挥挥手,示意亲卫出去。“抓紧时间睡觉,只要他们没有进攻,不管他们怎么闹,都别叫醒我。”
  亲卫摸摸脑袋,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鲁肃重新闭上眼睛,脸色平静,像是睡熟了一般。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睁开眼睛,苦笑了一声。“不会是董元代吧?唉,杀鸡用牛刀,你着什么急啊。”他翻了个身,又闭上眼睛,似睡非睡的假寐起来。


第1428章 高览
  接到韩荀的报告,袁绍也吃了一惊。他随即命人实地查验,确认韩荀的指控属实,与郭图、沮授商量了一番后,决定加强对七虎涧的控制,命高览前去接替任务,将原来驻扎在七虎涧西的校尉带回大营,当即斩首,巡示各营,以儆效尤。同时下令赏赐韩荀,奖励他临危不乱,保住了阵地。
  见袁绍言出必践,真的杀人了,诸将不敢大意,个个打起精神,严阵以待。
  吃完早饭,袁绍为鼓舞士气,同时担心诸将阳奉阴违,有令不遵,再发生被人袭营的事,便出营巡视,一个营一个营的检查。转了一圈,见各营将士都很用心卖力,心中满意。看完即将完成的两翼阵地后,他又来到高览的阵地。
  高览的阵地静悄悄的,看不到一点紧张的气氛,连人影都看不到几个。袁绍觉得奇怪,在张郃的陪同下一路走到坡顶。高览已经站在路口迎接,袁绍还没说话,高览先说道:“主公,两军交战之际,双方斥候潜伏,江东兵骁勇,主公轻行至此,万一有所不讳,奈天下何?”
  袁绍见高览的阵地防备松懈,正是心中不快,听高览这么说,忍不住哼了一声:“伯瞻也知道危险?为何我一路走来,却看不到几个将士?”
  高览眨眨眼睛,明白了袁绍为何脸色不佳。他笑了笑。“久闻大戟士善战,不如请主公安排几个大戟士,换一身衣甲,从他道而入。”
  见高览不服气,反而要挑战一下大戟士,袁绍更加不高兴,甚至觉得沮授推荐高览是不是有私心。他让张郃安排几个大戟士,先下山,换上普通士卒的衣甲,再从其他方向上山。张郃应了,不大一会儿,几个大戟士下山去了。
  高览请袁绍在林间就坐。正是正午时分,天气炎热,袁绍顶盔贯甲,穿着战袍,巡视半天,战甲被阳光晒得发烫,满身是汗,此刻坐在树荫下面,有东南风吹来,还是觉得闷热难耐,心情更加糟糕,对孙策的怨恨又重了三分。如果不是孙策,他哪里需要在这种天气受这种罪。眼前景色虽好,却没有一点欣赏风景的心情。
  他无意间瞟了高览一眼,却发现高览虽然也穿着甲胄,脸上却连一点汗珠也没有,不禁奇道:“伯瞻,你不热吗?”
  高览笑笑。“心静就不热了。”顿了顿,又道:“初蒙重任,我倒是常有如履薄冰之感,时不时还会打个寒战,生怕有所疏忽,辜负了主公的信任。”
  袁绍将信将疑,环顾四周,打量了一下高览的营地,发现高览的营地部署得很不错,颇合兵法,心中的不快稍去了些。高览是常山高邑人,随着甄俨等人一起投效袁绍,入幕比较晚。高览平时话也不多,不显山不显水,袁绍也没怎么注意他。今天如果不是沮授推荐高览,他都想不起高览这个人。
  可是今天一看,高览并不像他表面的那么普通,这人胸有丘壑,不可等闲视之。
  袁绍留了心,和高览攀谈起来,先说了一些兵法常识,高览对答如流。袁绍随即又提到了眼前的战局,尤其是夜里的战事。高览沉默了片刻,说道:“主公,臣以为这未必是坏事。”
  “怎么说?”
  “两军交战,夜袭是很常见的战术,对江东儿来说尤其如此。江东多山少马,骑兵是其短处,步卒是其长处,丹阳兵天下闻名。这里有山地密林,孙策选择此处立阵,正是发挥江东军的常处。冀州地势平坦,战事多大开大阖,堂堂之阵,正面交锋。对这种山林作战并不熟悉,一时受挫也很正常。”
  袁绍连连点头,催高览接着说。他本人算是中原人,又常年在洛阳生活,豫州的情况和冀州差不多,所以他本人也没意识到这里的地形对双方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听了高览的分析,他才意识到还是准备不足,孙策把他引到这里可能是早有预谋的,并非一时起意。麹义败亡很可能也是吃了地形的亏,荀衍的报告里就提到,那天正好大雨,大雨不仅会影响骑兵的冲击,还会影响弓弩的效能。麹义最后被孙策击杀,很可能就有弓弩被雨淋湿后无法射击的原因。
  高览接着说,董袭偷袭韩荀的阵地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却决定不了整个战局,反而提醒了他们要小心戒备。如果董袭按兵不动,等双方大战僵持的时候突然来一下,效果绝对会比现在强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袁绍如梦初醒。这时,山林间响起一阵骚动。不一会儿,两个士卒押着一个大戟士走了上来。那大戟士很狼狈,头上有草屑,身上有泥土,眼睛还青了一块,看样子是挨了人一拳。张郃上前询问,那大戟士很郁闷的说,他特地挑了一个隐蔽的小道,费了不少力气才爬上来,累得直喘气,结果还没站稳就被人扑倒了。如果不是他自报身份及时,说不定就被人直接杀了。
  张郃问道:“你看清他们藏身的地点了吗?”
  大戟士摇摇头,非常沮丧。他们是河间张家的精锐部曲,又是袁绍的亲卫营,平时一人对付两三人很轻松,今天却被高览的部下直接打倒了,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实在丢脸。
  袁绍心中恍然。他大致猜到高览的做法了。高览不是松懈,他只是看起来松懈。如果自己换一身衣服,或者高览的部下不认识自己,他根本走不到高览面前。
  又过了一会儿,另外几个大戟士也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