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9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铣@恚郁硇睦锟隙ㄓ邢敕ǎ坏貌话倜χ写幽仙礁匣乩矗鬃韵蛑郁斫馐汀
  不过天子身边有刘晔,自己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荀彧悄悄地叹了一口气。这几天,他在南山和天子朝夕相处,以前模糊的感觉变得更加清晰。天子长大了,他有自己的判断,而且手段高明,能将读过的书化为己有,灵活的应用到实际事务中。荀彧原本应该为此高兴,但他有一种非常不好的发现,天子读过那么多书,但用得最好的学问是两种:兵家和法家。再加是刘晔这个智囊,天子在渐露明君之相的同时表现越来越像秦皇、汉武那样的雄主,行事不择手段,一切以达到目的为原则。这几天,他几次提到孝桓帝,对孝桓帝当年的事既赞且叹,时不时的露出惋惜之意,觉得孝桓帝没有当机立断,放纵了党人,结果适得其反,酿成第二次党锢之祸。
  这是我想要的结果吗?荀彧不知道,他感到很迷惘。
  “令君,到了。”鲍出轻敲车壁,提醒道。
  荀彧一惊,这才发现钟繇家已经到了。他起身下车,站在门口整理了一下衣服,缓步向大门走去。还没到门口,一个青衣老仆就打开了门,默默地让在一边。荀彧向里走去,前院有些乱,仆人们正在收拾东西,荀彧扫了一眼,眉头微皱。他到钟繇家很多次,却还是第一次发现钟繇的仆人都有这么多衣服,而且看起来质地都不错。
  荀彧进了中庭,一眼看到钟繇站在堂上,正指挥仆人打理行装,看到荀彧,他一动不动,站在原处,静静地看着荀彧。荀彧苦笑,不出他所料,钟繇心里有气,正要找地方发泄。
  “元常,产业不小啊,写墓碑这么有钱?”荀彧露出浅笑,走了过去,主动开了个玩笑。
  钟繇皮笑肉不笑。“是啊,苍生不幸书家幸,关中这几年死人多,写墓碑也水涨船高,供不应求。这不,又有生意找上门来,足足三十金,就是不敢接。文若你来得正好,帮我斟酌斟酌?”
  “谁的墓碑这么值钱,居然出三十金?”
  “三十金算什么,只要我愿意,还有更高的呢。”钟繇撇着嘴。“我就在想啊,要不干脆辞官回家罢了,写墓碑多自在,只要脸皮厚,受得了那些文过饰非的谀墓辞就行,比尔虞我诈来得轻松。”
  荀彧尴尬不已。“元常,你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发几句牢骚罢了。”钟繇转过身,冷笑道。“陛下用人如积薪,后来者居上,我又岂能例外。”


第1450章 力不从心
  荀彧脸上的笑容散去,神情凝重。钟繇的反应之激烈超出了他的预料,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批评天子,即使他们是好友,可他能保证这些仆从都可靠?钟繇来到长安,有些仆从是雇佣的当地人,并不是钟家人,钟繇离开长安,这些人可能就会被解雇。
  荀彧甚至怀疑,这里面有朝廷安插的耳目。钟繇也清楚这一点,他这么说,就是要让这些话传到天子耳中。不平则鸣,这本来也没什么,批评天子也算不上什么大罪,当初杨奇曾当着灵帝的面说他和桓帝一样是昏君,钟繇说一句用人如积薪又算得了什么。可是批评天子用人方式,表示对天子不满,这个思想倾向会让天子怀疑他的忠诚。
  “元常兄,君子慎独。”荀彧加重语气,提醒道。
  钟繇哼了一声,却也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向后院走去。荀彧跟了上去,两人沉默地并肩而行。钟繇的夫人孙氏上来行礼。荀彧还礼,又和钟繇的儿子说了几句话,孙氏带着孩子退下。荀彧想了想,问钟繇道:“你的长子元伯如果还活着,今年多大了?”
  钟繇神色一黯。“当弱冠矣。”
  “我一直觉得元伯很像你,可惜天不假命,竟然染疫早夭。中平以来,颍川数经兵乱,家人离散,宗族败落,新坟累累。元常,此天劫也,你我既为士人,岂能坐视不理?但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康,我们一时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至于如此失态吗?”
  钟繇睨了荀彧一眼。“你说是天劫,我却觉得是人祸。去年豫州大疫,也没见死那么多人。”
  “元常……”
  钟繇抬起手,打断了荀彧。“文若,我知道我两个外甥在豫州,是孙伯符的近侍,从妹婿郭奉孝更是孙伯符的心腹,我也时常接受孙将军的馈赠,与他脱不清干系。不过我自认并未循私,一心为陛下出力,为何落得如此境遇?文若,颍川人各为其主者不在少数,陛下这么做,就不怕寒了颍川人心?”
  荀彧沉默不语。钟繇的话触动了他的心结。郭援、郭武在孙策身边做侍从,郭嘉是孙策的心腹,大战之际,钟繇被排挤出中枢是意料之中的事。可他就能置身事外吗?他的兄弟荀谌已经为孙策效力,他的从子荀攸早就成了周瑜的军师,另一个兄长荀衍最近又在官渡之战中脱颖而出,成为袁谭倚重的大将,天子难道就没有一点忌惮?要求他迎娶唐氏,也许就是一个手段吧。
  刘晔是九江人,又是宗室,他和孙策没有任何关系。天子信任他,言听计从,未尝不是一种取舍。可是正如钟繇所说,颍川人散落四方,分属不同阵营的事太普遍了,如果都加以排挤,那颍川人还能支持朝廷吗?即使不是颍川人,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周瑜是孙策的大将,他的父亲周异是不是也不能重用?
  天子太心急了,失于计较。
  两人进了书房,钟繇关上门,荀彧惊讶地发现屋里虽然没有点灯,却依旧明亮,足以读书写字。他目光一扫,立刻发现了不同。南窗的窗棱间镶嵌着一片片的琉璃,阳光透过琉璃照了进来,落在窗前的书案上,照得纤毫毕现。
  “元常,你……这么奢侈,是不是太过了?”
  “奢侈?”钟繇不屑一顾。“汝南郡学的学堂早就用上这种窗户了。小儿用得,我用不得?”他瞅了荀彧一眼,笑道:“是不是有‘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的感觉?”
  荀彧顾不上钟繇的调侃,惊问道:“所言当真?汝南郡学的学堂都用这种窗户?”
  “友若不是在孙策麾下吗,你不信我,还能不信他,写封家书问一问就是了。”
  钟繇在窗前坐下,将案上的书籍收拾一番,整理出一片空间。荀彧在他对面坐下,注意力却在那些窗琉璃上,心头震惊不已。琉璃虽然不如玉,但用来镶窗户还是太奢侈了。如果钟繇所言属实,汝南郡学的学堂都用这种窗户,说明孙策又取得了一项技术突破,成功的降低了琉璃的成本。和纸张、印书技术一样,这种琉璃对读书人有着难以拒绝的魅力,尤其是冬天,有了这种窗户,再也不用忍受薰人的灯油味了。
  他觉得很疲惫。他在关中建木学堂,仿制纸张,仿制马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是和南阳一比,他总是差几步,而且看起来差得越来越远。到目前为止,他连孙策早就掌握的金丝锦甲技术都不清楚。天子要求他备几套金丝锦甲,他还要来求钟繇想办法。
  数来数去,天子的优势只剩下两项:一是朝廷大义,二是战马。仅靠这两项,他能战胜孙策吗?殷鉴不远,袁绍也有大义,袁绍也有明显的战马优势,可他还是被孙策击得大败,伤重不治。
  我建议天子御驾亲征是不是太冒失了?
  “嘿,嘿。”钟繇见荀彧出神,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看什么呢,你不会是想把我这窗户扒走吧?”
  荀彧忍不住笑了。“既然你这么说,我也没什么好客气的。这房子我租了,别的你都可以动,这窗户你别动。”他伸手摸摸窗琉璃。“冬天要到了,在这窗下读书感觉肯定不错。”
  “行,送你。”钟繇拍拍面前的书案,眼神戏谑。“这个要不要?”
  荀彧打量着眼前这个厚实而宽大的书案,眼前一亮,不假思索。“要!”他愣了一下,又道:“这也是你外甥送的?”
  “这是我自己买的。”钟繇没好气的咄道:“如果不是太重了,我真舍不得给你,真正的太白紫杉,三百年的树龄,足足花了我十金。我那些谀墓文大多是在这张书案上写成的,你不要嫌晦气就好。”
  荀彧打了个哈哈。“人终有一死,有什么好怕的。万一我走在你前面,希望你到时候不计前嫌,也能为我写一通墓碑。”
  “这可不是什么吉利话。”钟繇摇摇手,收起笑容。“说吧,找我什么事,你别说什么找我叙旧之类的客套话,也别说来安慰我。我就算有点意见,还是会走马上任,尽忠职守的。如果要走,我也会走得光明正大。文若,我就是觉得奇怪,突然之间这么大举动,天子想干什么,讨伐孙伯符?”
  荀彧不动声色。“你觉得可行吗?”
  钟繇打量了荀彧片刻,微微一笑。“孙伯符刚刚与袁绍大战一场,就算胜了,损失也不小,这时候讨伐他的确是个不错的机会。不过,除非先取南阳,否则朝廷根本不敢进军豫州。这么有把握,难道是南阳可以不战而胜?”


第1451章 儒与法
  荀彧有些犹豫。他和钟繇相关莫逆,但他不知道天子还是不是这么信任钟繇,是不是可以将天子的计划告诉他。有那么一段时间,天子和钟繇非常亲近,可是现在他意识到那可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天子对钟繇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器重。
  荀彧权衡了片刻,最后决定还是把自己知道的方略告诉钟繇。不管怎么说,天子委任钟繇出任左冯翊,还是将他当作肱股的。左冯翊与河东毗邻,担任着防范董卓旧部的重任,守护着关中的东大门。
  听完荀彧的解释,钟繇这才明白天子向东是虚,向西才是实。他眉头紧锁,沉默了半晌,语重心长地说道:“文若,我可提醒你一句,重用凉州人平定羌乱,引凉州人充实关中,虽能短期见效,却是饮鸩止渴。凉州地广人稀,再将大量户口内迁到关中,凉州交给谁?只能由羌人占据。大汉落到今天这一步,羌乱是根源。你们这么做,不是平定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