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9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炕Э谀谇ǖ焦刂校怪萁桓恐荒苡汕既苏季荨4蠛郝涞浇裉煺庖徊剑悸沂歉础D忝钦饷醋觯皇瞧蕉怪荩欠牌怪荩渲械睦祝的先荩ǜ帝疲┰缇退档煤芮宄耍隳鞘焙蛞丫氤Ω煤芮宄!
  荀彧一声长叹。“我明白。可是不如此,关中空虚,朝廷根本没有力量与关东对峙。去年大旱,人口逃亡近三成,今年雨水少,一旦朝廷安抚不足,必然又有流民出关。没有人口,就没有足够的赋税。没有足够的赋税,就养不起足够的人马。没有足够的人马,就算关山四塞也不过形同虚设。元常,就算这是一杯鸩酒,也不能不喝啊。”
  钟繇轻声笑道:“孙伯符以仁,朝廷以力,真是咄咄怪事。文若,你觉得天子能成功吗?”
  荀彧沉吟良久,苦笑道:“我不知道。”
  “我倒觉得能成功,至少有机会。”钟繇似笑非笑,看不出真假。他把玩着案上的一个虎形铜镇。“你别忘了,秦能以西陲小国一统天下,就是先平夷狄,再灭六国。”他抬起眼皮,瞟了荀彧一眼。“不过,这个成功恐怕不是你希望的成功。”
  荀彧心中一紧,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的担心来自何处了。天子向他学习《荀子》,但他却越过了礼,直接取道于法,正和当年李斯、韩非的路线一样。秦国以法而兴,如今天子迁都关中,俨然是秦国重现,他要想中兴大汉,也只有走耕战立国的老路。
  钟繇是家传的法家学问,所以他并不排斥这一点。可是荀家家传的却是儒家学问,他本能的拒绝这样的结果。可是舍此何为?解决不了百姓吃饭的问题,只讲仁义,能让百姓安心留在关中吗?事实证明,仓禀实而知礼,夫子说的民信也是对的,但没有足食足兵,信也无从谈起。
  看着钟繇得意的眼神,荀彧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天子也许有机会成功,可是他的理想却已经破灭了。就和先祖荀子教出李斯和韩非一样,他也用行王道的儒家学问教出了一个行霸道的英主,眼下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希望天子在行霸道的同时还能给王道一线机会。
  霸王道杂用之,这不就是儒门一直强烈反对并想改良的汉家制度么?怎么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行了,行了,你也不用这么失望。”见荀彧眼神落寞,钟繇不忍再刺激他。“治乱循环,儒法也并非油水不融,更何况今日之法已非秦国之法。当年叔孙通也说过,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法家理乱,儒家理治,一饮一啄,自有天道。诵《孝经》退贼固然是狂生之言,用六经理乱也不太实际。”他顿了顿,又道:“这么说来,孙伯符疏远儒生也是有道理哦,你说是吧?儒生嘛,读书作文,访碑寻胜,这才是他们该做的事。不过你就算明白这个道理也学不来,没钱,你可供不起那么多百无一用的书生。”
  荀彧瞪了钟繇一眼,欲言又止。钟繇意识到自己有意无意又刺激了荀彧,不免哈哈一笑,摇手示意荀彧不再讨论这个话题。荀彧心里更加郁闷。钟繇所言虽是调侃,却也是事实。关中没有钱粮,养不起儒生,很多读书人都逃到南阳去了。天子治下的关中越来越像看虎狼之秦,孙策治下的山东却成了儒生们向往的乐土,如果孙策败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见荀彧心情不佳,钟繇再次打断了他,问起荀彧来意。荀彧打起精神,希望钟繇能想办法搞几套南阳产的上等甲胄,再搞几件金丝锦甲,为天子御驾亲征增加几分安全保障。郭援、郭武都配备这样的甲胄,钟繇只要肯帮忙,这件事并不难。
  “元常兄,你也清楚,就目前而言,陛下并无与孙策开战的可能,真正的目标是凉州。凉州多骑兵,保护得再周密,也难免骤然遇敌,多几分保障总是好的。”
  钟繇点点头。荀彧不解释,他也明白,关中眼下根本不具备和孙策开战的实力,只是无路可退,不得不示强而已。天子的真正目标是凉州,平定凉州,再挟凉州士马而战,也是一个办法。人口、财赋的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归根到底,兵力——尤其是骑兵——才是决定胜负的最终力量。如果能平定凉州,手握十万精骑,天子纵使不能中兴大汉,至少能割据关中,为炎汉存续火种。
  “我可以弄到你需要的甲胄,但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派使者和孙策谈判。”钟繇十指交叉,神色凝重。“孙伯符控制得再严,也无法阻止甲胄外流,如果朝廷肯让步,暂时相关无事,让他进贡几套甲胄并不是什么难事。蒋子翼就在长安,你应该和他接触一下,探探他的口风,也透露一下朝廷的底线,好让孙伯符明白朝廷的难处,免得弄假成真,反而不美。”
  荀彧想起路上看到的那辆马车的影子,点了点头。“我暂时不宜出面,不如由你代劳。如果我猜得不错,他很快就会来见你。到时候你试探他一下,看看孙策是什么打算,如何?”
  钟繇点头答应,手指在厚实的书案上轻叩了两下,又笑道:“其实我还有一个办法,可能更稳妥。”
  “什么办法?”
  “让我出牧凉州,与羌人朝夕相处,为了我的安全,我外甥送我两套甲胄防身不成问题吧?”
  荀彧盯着钟繇看了看,嘴角微挑。“没错,这的确是个办法。要不这样吧,我请天子转你为护羌校尉,让你组建一个三千人的亲卫营。”
  钟繇脸一沉。“人心苦不足。荀文若,你过分了。”
  荀彧哈哈大笑。


第1452章 唇枪舌剑
  马车在钟繇家门前缓缓停住。蒋干推开车门,下了车,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转头四顾,看到站在马车旁的鲍出,笑眯眯地拱拱手。“令君还没出来?”
  鲍出和蒋干并不陌生,拱手还礼,却什么也没说。荀彧刚刚派人打探蒋干的行踪,想知道他从哪儿来,想到哪儿去,没想到蒋干倒是坦荡,直接找上门来了。
  有随从上前敲门,过一会儿,有老仆来开门,见是蒋干,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连脸上的皱纹都浅了些,躬身向蒋干施了一个大礼,比刚才看到荀彧热情多了。鲍出看着蒋干的随从取出一只钱袋递给老仆,暗自叹了一口气。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蒋干在长安受欢迎是有道理的,没人不喜欢钱啊。
  蒋干进了门,刚到中庭,钟繇就迎了出来。蒋干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地说道:“本来打算等荀令君走了再来,不过他半天还没走,我估计他遇到麻烦了,索性和他见一面,也许能帮个忙什么的。”
  钟繇哈哈大笑。“孙将军为人慷慨,子翼你也坦荡。你来得正好,令君也想见见你,有事要请你帮忙。”说着,转身将蒋干引入书房。荀彧起身相迎,意态从容。他本来并不打算和蒋干这么快见面,但蒋干主动来了,想必已经看到门口的马车,他再避反而显得小家子气,干脆与蒋干见一面。
  三人重新入座,钟繇命人取来酒食,一边喝一边谈。有了酒,气氛变得和洽了很多。虽说分属两方,但孙策和朝廷没有撕破脸,蒋干和荀彧也算是旧相识,说起话来倒也轻松,并没有明显的敌意。
  荀彧首先开口,调侃道:“山东大战刚刚结束,子翼就赶到长安,是报捷吗?”
  蒋干不紧不慢,反问道:“令君觉得这是捷报吗?如果是,我就是来报捷的,还烦请令君为我引荐。”
  “是不是捷报,因人而异。”荀彧浅笑道:“如果孙将军心有朝廷,忠心耿耿地为朝廷平乱,那自然是捷报,不用子翼说,我立刻带子翼去南山朝见天子。”
  “孙将军有不臣之举吗?恕干孤陋寡闻,请令君不吝赐教。”
  “我听说孙将军派人进驻洛阳,可有此事?”
  “有。”蒋干不假思索。
  “洛阳是旧都,孙将军派人抢占洛阳,有什么迫不得已的理由吗?”
  “当然。不过,在我解释孙将军的理由之前,我想先请教令君一个问题。”
  “请讲。”
  “前太尉黄琬率部进攻颍川,是朝廷的旨意吗?”
  荀彧语塞,略作迟疑,摇了摇头。“不是。”
  蒋干点点头。“这么说,是黄琬自己附逆,无诏发兵,形同谋反。”
  荀彧不置可否。黄琬兵败,又主动向孙策投降,他自己捅的篓子只能由他自己负责,朝廷不会为他兜底,但也不至于落井下石。黄琬肯定要承担责任,但是不是谋反要由朝廷决定,不能听由孙策指控。
  “黄琬附逆在前,袁绍派审配抢占洛阳在后,朝廷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孙将军为避免旧都落入袁绍之手,派人进驻洛阳,有问题吧?”
  荀彧苦笑。“如果是这样,那当然没问题。当年讨董,其父孙车骑也曾驻兵洛阳,收拾宫城,掩埋帝陵,祭扫而退。不知道孙将军是不是打算也这么做?”
  “那要看朝廷安排什么人接管洛阳了。如果是朱公伟那样的骨鲠之臣,自然没什么问题,孙将军父子会全力配合。如果是黄琬那样的逆臣,那就不能让了,你说对吧?”
  荀彧点点头,没有再讨论这个话题。蒋干没把话说死,至少说明孙策还没有打算彻底与朝廷决裂,他心里有数了。他接着说道:“孙车骑领豫州牧,孙将军代父监管豫州,合情合理,可是荆州、扬州准备如何处理?当初朝廷以太尉朱公持节关东,孙将军父子听候朱公调遣,领三州军事。如今袁绍已败亡,皇甫太尉即将还朝,他们父子打算什么时候各归其任?”
  蒋干笑笑。“袁绍死了?”
  “是的。”
  蒋干转了转眼睛。他只知道袁绍受了重伤,却没收到袁绍已死的消息,估计还在路上。不过他并不介意,袁绍死不死影响不大,他一败涂地,最好的出路就是向朝廷俯首。
  “谁是新任冀州牧?”
  “虽然还没确定,但冀州重回朝廷治下是不言而喻的事。”荀彧非常有把握。
  “这么说,今年秋天,朝廷可以收到冀州的赋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