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意三国-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武艺惊人的赵云赵子龙。事实上,张武袭来的一切都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从张武卷起的刀风声中听出了张武的水平。他不认为那能对自己造成多少威胁,所以他一直没有反应,直到张武的刀离自己非常近,大约只有一尺的时候。
赵云突然动了,他手中的长枪猛得往后一撤,却是极为迅猛的用枪的根拨开了张武劈来的大刀。因为这用力似乎有些大得过了头的缘故,赵云整个人都被这枪势扭转过身子来。他从原来的侧对张武,变成了正面张武,手中的长枪也连带着划过一到优雅圆弧将锋利的枪刃递到了张武的面前。
双方之间的攻守转换竟就在这瞬间完成,令外头看着的小兵们咂舌不已。他们看不清赵云和张武之间的动作究竟是怎样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细致的变化只是眨眼间就完成的事情。仅仅就是眼前光亮的一闪,他们便看见张武势危了。
“好快的枪!”不但那些观看的士兵们这么想,就连局中人的张武也惊骇不已的掠过这么一个想法。然而与局外人的事不关己不同,直接与赵云面对的他可是感受到了从银亮长枪上传来的杀意。他因此而恐惧,觉得危险,手中的刀不自觉地回抽,人也跟着摇摆,想顺势移开着危险之地。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决定,他见机的也十分及时。如果他最终面对的不是赵云这种级数的将军,而是别的什么人,那么他最终还是可以躲开的。然而他终究是和赵云对决,因此他十分可惜的没有了躲避的可能。
当他的身子微微的晃动,初露出摇摆的样子,赵云便已经看穿了他心中的想法。于是银色的长枪以一种绝不可能的态势动了起来。它灵动的好像那长蛇一般,左右摇摆着用枪尖上头银色的反光映耀着张武的眼睛,弄得张武一阵眼花,不可避免的顿了一顿。而这短短的一顿,却是赵云所希望见到的。摇摆不定的枪尖一下子变得笔直,它迅速的前突犹如一道闪电一下在就穿过了张武的喉咙。红色的血喷了出来,张武的身躯在马上微微的僵持了一会,随即便倒了下去。落地,溅起一片尘土。转眼间,张武便如此的倒下,场内的众人不由得一阵错愕,他们“聿……”也许是哀叹主人的身亡吧,张武身下的战马不由得嘶鸣起来,平添着为这由赵云引起的平静之局加了几分哀凉之气。
听着它的低鸣,赵云一下在将目光投到了它的身上,紧接着就被它那雄壮的身躯给吸引了。“这是一匹好马啊。”赵云如此想着,他上前几步宛若无人一般轻轻的牵过它的缰绳就要把它往回带。这一举一动是如此的自然,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们而已。
“该死的,我要为我的大哥报仇!”虽然那人马之间的自然在眼下有些突兀了,但那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偏偏就有人见不得这美好的存在,出生打断了这一片场景的继续。这突然而起的声音十分沙哑,隐隐的略带一些哭腔,好像是悲愤到了极点一般。赵云遁声望去,却见那发声的人却是张武军的二头目陈孙。只见他泪流满面,两颊通红,正为张武的的死而心伤。眼下见赵云竟如此的视他人为无物,不由得越加愤怒起来,似乎是一时头脑发胀了,也不管它自己的水平和赵云之间的差距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步边喊杀着纵马飞奔过来,举枪就要刺赵云于马下。
见陈孙来势汹汹,赵云却是不屑一顾的笑了。他从陈孙摆出的架势中看出,这陈孙的功夫比张武还差。“连张武都不是我一合之将,更何况你陈孙?”赵云可怜他气疯了头,便更不答话,拨马回过头来,手中的枪如天空中散落而下的流星雨一般刺出,又只一合挑陈孙于马下。
这时早有赵云手下的士兵上前,用手中的兵器将张武、陈孙二人的首级割下交给赵云,由他将这两个脑袋用长枪穿着高高的举起,喝令张武军中剩下的那些人:“张武、陈孙已死,汝等不降,更待何时?莫非要统统与张武、陈孙二人一起上路不成?”他的声音并不洪亮,却也让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张武军开始躁动起来:先是四散的想溃逃开来,后又发现无论如何的逃都没有赵云手下骑兵的速度快,根本就逃不掉,便无可奈何的一个个跪倒在地上,抛下手中的兵器,向赵云这边投降。
这时赵芸和杨续也解决了牛二等人突袭队带兵赶了上来。他们原本是想与赵云打一个配合的,哪想赵云的动作却是如此的迅速,一下子就以骑兵突击的威力和自身超强的武艺将这边的敌人解决了,令他们在吃惊不已之余又欢喜无限起来。他们一边让自己的人马接手了打扫战场的事情,一边则派人前去渡口方向给李晟报信:眼下张武、陈孙二人已死,沙羡那边应该是没有多少敌人了,他们打算直接前去攻打沙羡城。
建安八年十月二十九,沙羡城守军在张武、陈孙死后的第二天向李晟军投降。至此,江夏叛乱平定。李晟于役,以区区六千五百之军大破张武、陈孙的叛军两万人于沙羡,其手下女将赵芸立马斩张武、陈孙二人于战阵之中,斩首三千余,获俘虏一万多人,收降叛将牛二等。
当时,东吴与荆州相持于夏口,被黄祖的横江铁索阻隔而不得前进。其原本是待张武、陈孙扰乱黄祖后方之后而动的,却不想,张武、陈孙败得竟是如此的迅速,后又闻豫章一带,山越族有不稳的迹象,便即退兵,不敢西进。江夏稍得安宁。
半月之后,李晟与黄祖的捷报被送到了荆州牧刘表的手中。刘表一见大喜,以为这是近年来少有荆州的大胜之一——其仅在自己南征攻取荆南四郡之下,便与众臣商议要嘉奖黄祖、李晟等人。最后加江夏太守黄祖为安东将军、关内侯,擢升西阳县令李晟为长沙太守,并遣使者迅速往江夏、西阳两地报信。
往江夏的使者不必说,这往西阳的使者却是李晟的老“熟人”伊籍。因为是多时不见了,伊籍此刻带来的又是好消息,李晟在大喜之余也难得奢侈了一把,他在自己的县衙里摆上了好几桌酒席来款待伊籍,坐陪的还有这次出征中表现优异的将士和李晟手下的僚幕们,这多少也算是一次庆功宴了。
对于伊籍来说,参加这种酒宴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和他以前所见的那种分席的酒宴不同,李晟摆开的酒宴可是十几人围坐在一席的。李晟让大家团团的围坐在一起,再也没有了那主客上下的区别。这就伊籍而言是很难理解的,但对于那些和李晟相处了久的将士们而言。这样的部分准备,虽然有些令人意外,但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李晟以前在军营里的时候,就很经常在营地里与这些将士们同食。或许那时的环境和眼前不同,可大抵确是差不多的,不过就是把环境换到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罢了——李晟就是这样对他们说的,他知道他们能够理解,也明白他们很快就会抛开这一切。在几杯黄汤下肚之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以军方人和李晟手下僚幕为主的大多数人都迅速的适应了这种吃法。于是,酒席上杯碗交错,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都放开了原来的那种斯文模样变得热情起来,他们开始了谈天说地。
“恭喜子旭升任长沙太守啊。今日你可要多喝几盅。毕竟是一个大好日子,不醉可不行。要知道,你现在可是全荆州最年轻的太守了,也是全荆州最有前途的人。”伊籍摇摇晃晃的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对李晟说道。他是一个豪爽的人,虽然脸很快就红了起来,隐隐有些醉意,但手里酒杯却始终没有放下,对于他人敬酒的理由他从不懂得推迟,相反他还会自己找上那么几个理由和别人干上几盅。
“哦?是这样吗?那荆州那边肯定有争议吧。虽然我立了这么多功劳,但喜欢名士的刘表大人必定还会有所疑虑。”李晟略带讶意的举起了酒杯,当着伊籍的面一口将杯中的酒干下,然后问道。
“那是……”伊籍摇晃着脑袋点点头:“当时接到你发去的捷报,刘表主公虽然高兴得紧,但也只是想把你身为长史、郡司马这样的官职,而没有把你外放太守的打算。与你的能力无关,对于刘表主公而言,太守这样的官职是老人名士担任的,你确实还是太年轻了。”
“那为什么……”李晟这一桌子的人注意倾听着,他们对伊籍所言的种种辛秘报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刘表主公是没有这个打算,但他手下的其他人有啊。无论是刘表主公的近臣心腹,如蒯越、蒯良、蔡瑁、张允等,或是荆州的名流,如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都十分的赞同子旭出任太守。他们说,现在这个世道,还不知道要混乱多久。他们这些人都算是老人了,也不晓得能不能看见天下重归于安定的时候。既然如此,那么就有要做长远打算的准备,如果不适时的将新人提拔起来,恐怕到以后,荆州将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伊籍微笑着说道。他在自己的话中重复着别人的言语,来解释刘表是如何改变心意的。
“这话,大概是司马老师、德公先生和承彦先生说的吧。”李晟猜测道。
“你怎么知道的?”伊籍觉得很惊讶:“我并没有说这是他们说的啊。难道他们事先就告诉你了?”
“不是……”李晟轻轻的摇了摇,又干下一盅酒后说道:“其实我是猜出来的。这原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是他们的学生,自然很熟悉他们的语气了。”
“这样啊!”伊籍了解了,“你能仅仅重我复述的话语口气中就明白这是谁说的话,这实在是厉害。不过,我还要考教你一番。我要你猜猜蔡瑁、张允他们是用什么你有来劝服主公的。”伊籍明显有些嘴了,开口说出的话也显得有些不稳起来。若是在平常,他是决计不会把这样能够正常解释的话,便作一种考教的问题,来问别人的。
“哦?有什么提示没有?”李晟也有些酒意了,因此也不曾对伊籍的行为觉得怪异。
“有。”伊籍摇头晃脑着,谁也看不明白,他究竟是在点头还是在摇头。只听他断断续续的含糊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