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1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罗斯高加索省的省长彼得洛维奇都逃奔到了罗斯托夫,他在罗斯托夫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一个寒冬。然后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春天到了。亚历山大带领着大军向东方开来了,巴克莱带领的大军也杀到了黑海了。

    彼得洛维奇都以为自己再也不需要担忧了,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就将到来。天知道他在看到普拉托夫带领的8000哥萨克骑兵之后,是多么的激动和振奋;天知道他得知米哈伊尔·安德烈伊奇·米罗拉多维奇上将的指挥部就安置在距离罗斯托夫不远的顿涅茨克【乌克兰东部城市】时,他是多么的有安全感。那一刻他无比坚定的认为俄罗斯一定能撑过这场危机。

    但是彼得洛维奇都还没有接到普拉托夫的好消息,一个地狱里传来的消息就飞一样的吹遍了整个罗斯托夫——一支奥斯曼舰队闯入了亚速海,他们强行穿越了刻赤海峡。

    而本来驻扎在刻赤海峡的那部分黑海舰队战舰在半个月前被征调去克里米亚半岛了【克里木半岛】。

    半年时间都没有露头的奥斯曼海军钻了这个空子,他们已经摧毁了刻赤城,又袭击了格尼奇斯克……

    这个消息对于罗斯托夫的俄罗斯军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特别是消息传言,奥斯曼人在刻赤和格尼奇斯克大开杀戒,军纪败坏之极,两座城市在奥斯曼人离开之后已经完全化作了废墟,一具具尸体随眼可见。这就更加剧了罗斯托夫的恐惧了!

    今天天一亮,出城的平民就更多了,能走的人基本上都已经离开了城市,谁也不想留在这儿被奥斯曼人屠戮,剩下的都是没有办法离开的人,尤其是沙皇政府的官员和他们的家眷。为了显示沙皇政府固守罗斯托夫的决心,也是为了安定人心,顿涅茨克【距离罗斯托夫只有一百来公里】的俄罗斯南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军军长的步兵上将米哈伊尔·安德烈伊奇·米罗拉多维奇,已然对彼得洛维奇下达了死命令,沙皇政府的任何官员都不许擅自离开岗位,擅离职守者一律会被视为逃兵,立即枪毙,甚至不必经过军事法庭的审判。

    在这种恐慌与死亡威胁面前,没有多少人能够保持冷静。一些惊慌失措的沙皇政府官员最终还是选择了逃走,但是却不敢从大路离开,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离开,而是乔装打扮混进平民、难民队伍,化装成平民难民,带着家眷财产从公路上逃走。不过现在公路上已经设了哨卡,这些逃走的沙皇政府官员一旦被查获,将被军队就地枪毙,尸体也会被悬挂在路边,以警告那些心存侥幸的人。

    “啪!”

    又是一声清脆的枪响,然后,又一名擅离职守的沙皇政府官员被忠于沙皇陛下的军队士兵给枪毙了,尸体像一只破烂麻袋一样被扔在了路边,财产被士兵们野蛮地拖走。

    彼得洛维奇对于守住罗斯托夫的把握很小,他并不怀疑俄罗斯的爱国热情,但是他极度缺乏武器。

    别看罗斯托夫的俄武装力量有四五千人,但这四五千人中,超过六成人用的还是滑膛枪,火炮也有二三十门,但六角炮只有寥寥两门。

    如此态势下他要还能有信心在奥斯曼人的进攻下守住罗斯托夫,彼得洛维奇就不是高级文官,而是俄军中的名将了。

    所以他对于米罗拉多维奇的命令严格执行,一丝不苟。这就是希望在日后他丢失了罗斯托夫后,米罗拉多维奇能够看在他听话的份上,在亚历山大一世面前为他多说几句好话。

    同时被押走的还有那些哭哭啼啼的家眷,至于他们会被怎么处置,众人说法不一,有的说这些人也会被军队枪毙,但是有的人则说军队只会枪毙男人,女人则会另外‘派上用场’。如果没有底蕴浑厚的母系家族撑腰,她们很有可能要用自己那雪白的肉体为忠于沙皇的军官和士兵服务。

    枪声过后,一辆外表看起来就很坚实的马车从西边驶向东边,马车上装载着很多荷枪实弹的士兵,但是被这些士兵用身子遮挡住的木箱子里,谁也不知道里头装了啥。

    这辆马车足足有四匹重型驮马在拉。

    马车前头的一名中尉军官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那具刚刚倒下的尸体,伸长脑袋去探看那些正被士兵们押走的官员家眷,数秒钟后又将脑袋缩了回去,脸上颇为失望。

    奥斯曼人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罗斯托夫的俄国人就已经乱成了一团。

    ……

    察里津,亚历山大一世的驻地。

    就在罗斯托夫彻底紧张起来的时候,消息也从亚速海传到了察里津的沙皇手中。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消息绝对是一个噩耗。

    这是不是意味着奥斯曼人与中国人除了在战略上联手,在战术上是不是也要联手了呢?

    这一威胁可比几座城市会摧毁要大的多。

    如果奥斯曼人和中国人彻底合流高加索,那亚历山大一世再强大的信心,俄罗斯民众再高涨的勇气,怕也阻挠不了战事向着深渊谷底坠落了。

    察里津已经成为俄罗斯东部最最重要的一座城市,不仅是因为沙皇的到来,更因为这里是前线十几万俄国官兵的生命线,亚历山大一身本来只有三千近卫军,加上察里津的剩余俄军兵力,也不够整个伏尔加河下游沿途防御的。这个更多的靠的还是俄国人的民兵,即便他们手中的武器多是滑膛枪。

    是的,随着卫国战争的打响,为了尽快武装军民,亚历山大一世把库存的几十万支滑膛枪大批量的散发到了地方政府和民众手里。

    西方如此,东方也是如此。

    所以俄罗斯的民兵数量不少,但战斗力却很渣。武器的差距让他们丢分太多。

    沙皇政府驻地,同时也是沙皇现在的行宫,戒备森严。

    无数达官显贵在等待着亚历山大一世的接待,可谓是公爵、伯爵遍地都是,而且人人神情沮丧,许多人正在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

    高加索地区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不需要言表,之前的危机伴随着普拉托夫的抵到,似乎已经化解了。弗拉基高加索要塞被中国人包围了半年时间,可依旧在俄军的手中。

    整个局势正在向着俄罗斯倾倒,虽然真正的大局还要看阿斯特拉罕。

    但是现在,奥斯曼人横插一刀,他们与中国人联手的迹象很清晰,这是一股巨大的危机,让无数俄罗斯人的心底里再次升起了‘丢失高加索’的危机。甚至一些人还从高加索联系到了阿斯特拉罕。

    普罗托夫距离察里津可不是太远。奥斯曼人只需要登陆个一两万人,就能深深的威胁到顿河和伏尔加河,威胁到察里津的安全。那个时候阿斯特拉罕战场,俄军还怎么能打的下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农历四月的天气已经是带着几分暑气了。正午刚过,那不透风的屋子里就呆不住人了,日头底下干活的汉子也纷纷赤了上身,一身的腱子肉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号子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劲头。

    南京城的有轨马车彻底成为了过去,城市小火车将完全取而代之。现在,这儿是一座停车站,正在抓紧时间翻修扩建。城市小火车的停车站比之有轨马车可要大上很多,虽然不再需要一堆堆的草料和成库房的细料,黑豆、豆饼一类的,但火车需要煤炭和更大的车房。

    后者的占地面积且不说,只前者煤炭储运场可就是有很多很多的讲究。

    有露天的,有封闭式的。

    封闭式堆场的突出特点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小,缺点是工程造价高,堆场内作业环境差和作业环境复杂。而露天堆场突出的特点是工程造价低,堆场利用率高,作业灵活,使用广泛,可它的主要缺点是粉尘对环境影响较大。

    南京是陈汉的帝都,陈鸣可不想看到一个灰蒙蒙的金陵,如同原时空的雾都伦敦一样的首都。

    而且南京可是一个大火炉,煤炭堆场在烈日的照晒下是可以自燃的,那麻烦可就大了。再说了要有人故意捣乱,故意纵火呢?露天式的堆场安全隐患很大。

    而如何防止煤堆在高温天气下自燃?除了限制吨位,拉远距离,给煤堆定时浇水,再加上严格规范防火管理外,陈鸣也想不出来什么。

    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们干活时候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与那从工地里不时传来的汽笛声一起将这里的工业化气氛渲染得十足。

    停车站是还需要修建,但铁路已经铺好了,大批的原材料可以通过小火车迅速的送到工地。

    刚刚有一列货车从下关码头过来,进站之后,只是稍稍停留了那么半个小时,便又匆匆地起程,向更远的玄武湖站赶去了。整个南京的铁路网都已经铺成,从下关码头把物质运上火车,一圈下来就能把整个南京城‘光临’一个遍。

    在这短暂的半个小时里,从货车的头节车厢里还下来几名乘客,为首的正是陈汉金融界的大佬陈继卿和陈继功兄弟,另外几人也都是财政部的工作人员。再过俩月,陈继功和陈继卿就要伙同黄松、高家兄弟等人一块前往美洲了。

    前段日子,陈汉朝堂上被虢王陈睗提出来的百亩农场计划给搅得不轻,可陈继功和陈继卿兄弟俩却一个奉命去了日本,一个奉命去了暹罗。等到他们俩回到南京的时候,之前的纷争闹得更烈,李琨李皓父子的出头让整个南京城都变成了一锅沸水。

    但陈继功、陈继卿哥俩没时间理会这个,陈鸣之前提议的华夏同盟的具体内容,不管是暹罗还是日本都需要有很大的工作要做。俩兄弟忙的是脚不沾地,根本无暇顾及那档子事。

    在他们俩出行日本和暹罗的过程中,相当一批中方的公职人员随同二人去到日本和暹罗,协助两国的财政金融体系完成整顿和重组运转。现在日本、暹罗两国的金融机构基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