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仁贵叹息一声:“倒是本将鲁莽了,就按照这位道长所言,把墓碑砸掉,重新竖起曹嵩、曹腾的姓名。把刚刚损毁的部分加以修补,咱们可不能像曹操那样狗急跳墙,我们要做仁义之师。”

    两日之后,曹嵩与曹腾的陵墓又被重新修葺完毕,在墓前竖起了“大汉太尉曹嵩之墓”以及“大汉费亭侯曹腾之墓”的墓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马蹄声哒哒,薛仁贵朝白马津返程而去,身后只留下了重新改头换面的曹氏陵墓。

    金陵,乾阳宫,太极殿。

    刘辩在早朝之上扫视了一圈脚下的文武,朗声道:“这次能够取得中原大捷,重创曹魏,薛仁贵忍辱负重,不惜身负骂名,居功至伟。朕决定将薛仁贵擢升为征北将军,赐爵县侯!”

    在王猛、刘基的带领下,满朝文武一起抱着笏板施礼:“薛将军在痛失妻儿的情况下忍辱负重,成功骗过曹魏,其忠心不在岳元帅之下,晋升四征之一实至名归,臣等心服口服。”

    现在的征北将军由秦琼担任,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把薛仁贵推上位,就只能把秦琼拿下来。

    “秦琼自镇守徐州以来,屡败屡战,虽勇气可嘉,奈何才能不足。为正朝纲,表明朕赏罚之心,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朕决定免去秦叔宝征北将军之职,降为后将军。”刘辩正襟端坐,声如洪钟,宣布了对秦琼的任免。

    众文武再次怀抱笏板听旨:“臣等谨遵圣谕,论功劳,秦叔宝的确已经逊色其他三征许多,又丢失了徐州,尔后在青州连战不利,理当予以降职,以示惩戒。”

    刘辩颔首道:“中原大战总算落下帷幕,已将曹贼驱逐到黄河以北。天气日渐转暖,青州大地已经狼烟四起,我军与唐军激战正酣,朕决定御驾亲征,亲自去青州坐镇调度,与李世民一决雌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三百八十 兵仙登场

    就在汉魏大战中原,激战的如火如荼之际,作为曹魏盟友的李唐也没有闲着,自正月中旬便与汉军在青州境内爆发了大大小小十余场战役。

    在不断的征兵增援之下,入侵青州的三路唐军已经达到四十万,分布在北海、临济、卢县三地。

    三路唐军之中实力最强的当属李世民亲自统率的东路军,麾下大将除了原先的金弹子、史敬思、李嗣源之外,去年又有被称为“圣手神将”的渊盖孙文加入,使得唐军武将实力大幅提升。

    而渊盖苏文也不负李世民所望,第一次登场就凭借着神出鬼没的飞刀连伤秦琼和尉迟恭这对双门神,并率领着唐军在剧县大获全胜,阵斩了汉将麴义,让李世民得以扬眉吐气。

    秋季过后,又有李鸿章举荐的“高丽第一神箭”司羿漂洋过海,为了证明谁是天下第一射手,从高丽来到中原向薛仁贵、黄忠、太史慈、杨游击等名震海内的大汉神箭手挑战。

    只可惜当司羿登陆青州之后天气已经转冷,卫青又勒令各部暂避唐军锋芒,等待李靖援军到来之后再与唐军开战,因此心高气傲的司羿尚未得到大显身手的机会。

    这也让李世民对司羿的实力心存疑问,认为他或许只是一个纯粹的射手,或者最多就是史敬思、李嗣源的水平,自己已经获得了渊盖苏文这员大将,难不成运气会如此眷李唐,让自己接二连三获得骁勇善战的猛将?

    但随后出现的一个人物却颠覆了李世民的看法,让他产生了“光环加身”的感觉,这个人物就是由蔺相如举荐的韩信。一个和汉朝开国功勋韩信名字相同的高丽人。

    李世民的武力达到了90的水准,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放在君主之中却也是屈指可数,与三国豪杰比较就是张郃、夏侯惇、马岱这个级别的水平,就算有心试探司羿的武艺,怕是也不能摸到根底。

    这就像是一个中学生与博士导师探讨学术,一支业余足球队去与世界冠军进行比赛,就算你竭尽所能,只怕也测不出对方有多大本事。

    而在统率方面却是不同,李世民拥有高达100的统帅值,即便放在全史之中也是屈指可数,所以他对韩信的用兵之道一拍即合,大加赞赏,礼遇有加。

    “上天待我果真不薄,韩将军不仅姓名和大汉的淮阴候相同,就是本事也不遑多让,莫非你是兵仙转世,上天让你来助我向刘汉复仇的?”李世民拍着韩信的肩膀,如获至宝。

    韩信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作揖拜谢:“承蒙陛下抬爱,虽然我没有淮阴侯的本事,但却愿为大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世民兴奋过后,又迎来了幸福的烦恼,李世民发现自己不能像历史上的刘邦那样拜韩信为大将,让他掌管李唐的大军。

    刘邦之所以任命韩信为大将,不见得他一开始有多么器重韩信,多么信任韩信的才能;而是刘邦当时势力弱小,手底下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并不多,所以才在萧何的力劝之下起用韩信为大将。

    现在的李世民与刘邦不同,李唐的实力虽然不及东汉,但在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又相继吞并了辽东、东北以及幽州大部,冀州东部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帝国。

    论人口,朝鲜半岛本土超过了三百万,辽东一百二十万,整个东北地区三十万人;幽州一百三十万,冀州东部六十万,整个大唐帝国的人口超过了六百万。

    论兵力,李唐的正规军与预备役超过了五十万,武将拥有金弹子、渊盖苏文、史敬思、李嗣源、李嗣业、王伯当、李光弼、毛文龙、袁崇焕等一批勇冠三军的悍将,尤其还拥有逆天的战神李元霸,军事实力比起鼎盛时期的曹魏也并不逊色多少。

    而在统帅方面,李世民拥有李绩和李牧这对表现出色的帅才,而且又是李氏宗族;即便对抗大汉的旗帜人物李靖,“李氏双雄”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起曹操的宗族将领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就像夏侯惇,在沛县中了徐达的埋伏,把性命丢在了徐州。还有那夏侯渊,带着五万人去许昌接收城池,丢了性命不说还导致全军覆没,把夏鲁奇、单雄信、韩擒虎等大将全部折了进去。

    夏侯惇、夏侯渊的对手还只是徐达、薛仁贵、诸葛亮这些东汉第二档的帅才,如果遇上了李靖、岳飞、吴启这三位东汉最顶级的帅才,怕是将会被爆的渣都不剩。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纵向比较,就能看出“李氏双雄”取得的战绩多么难能可贵。

    面对刘汉首屈一指的统帅,李牧和李绩对抗了将近三年,虽然没有取得重大胜利,但也没犯下错误,把战线步步逼近,终于从幽州推进到了青州。

    这就是李氏双雄的可贵之处,如果把李绩和李牧与夏侯兄弟互换一下位置,也许曹操现在的处境也就不会这么艰难,也许中原大战也就不会输得这么惨烈。

    既然李绩与李牧如此优秀,又在李唐拥有足够的声望,李世民没有任何理由直接把韩信擢升到和二人并肩的高度。

    而且除了二李之外,李世民手下还有两个优秀的帅才,一个是掌管水师的李舜臣,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所以才让兵力处在劣势的唐国水师面对汉军水师不落下风。

    另外一个就是由李牧挖掘并举荐的鲜卑人冒顿,名字音译成汉字之后叫做“魔都”。因为他展现出了超人一筹的统率骑兵才能,李世民干脆直接赐名“冒顿”,认为他的能力可以与匈奴历史上最杰出的首领一争长短。

    手下拥有这四位出色的统帅,注定了李世民不能一下子把韩信拔的太高,否则不仅这四人不服,只怕整个李唐的文武不服,李唐的五十万将士也会不服!

    他韩信凭什么一来就登坛拜将?就凭他的名字叫韩信么?

    所以,纵然李世民对韩信欣赏有加,却也只能循序渐进,为韩信创造机会,让他多捞一些功绩,慢慢的积累向上爬的资本。

    由李世民亲自统率,屯驻在整个北海郡境内的唐军达到了十五万,李世民思前想后,分给了韩信五万兵马,命司羿与李嗣源在他麾下听令。

    这样的任命已经是破格提拔,恩宠无两,暗地里引起了不少流言蜚语,惹得许多大将眼红嫉妒。李世民能够给韩信的待遇,这已经是极限!

    不过,这已经让韩信感激涕零,稽首顿拜:“信誓死为大唐效忠,此番必将重创汉军于青州,为陛下打开崭新的局面!”

    意气风发的韩信登坛阅兵,振臂高呼:“将士们,请相信陛下,相信我韩信,只要你们三军用命,惟命是从,我定然让你们建立震惊寰宇的不世之功!”

    除了驻扎在北海郡境内的十五万唐军之外,在济南国正北方还有李绩统率的十三万兵马,麾下有大将李嗣业、王伯当、毛文龙、袁崇焕等人。在济南的正西方还有李牧统率的十二万人马,麾下武将有冒顿、李光弼等人。

    三路唐军总数达到四十万,以三角形盘踞在青州境内,遥相呼应,准备与李靖、卫青统率的近四十万汉军一决雌雄,甚至来一场决定未来走势的大决战。

    除了正面的唐军之外,在徐州与青州交界的地方,还有乐毅、郭子仪、陈子云等人率领的十一万魏军作为援军,麾下武将拥有贾复、王彦章、董平、荆布、曹刿、李通等人。

    而在汉军方面,由于卫青与秦琼的援军先后抵达,再加上老将廉颇统率的郡兵,以及郑成功的青州水师,青州境内的汉军也达到了二十五万。麾下武将拥有尉迟恭、杨延昭、武松、秦用、羊侃、徐盛、魏无忌、鱼俱罗、龙且、郭淮、刘仁轨等人。

    及至李靖攻克洛阳之后,又率领了李存孝、马超、太史慈、罗艺、花木兰、关胜、秦良玉等人提兵十万冒着凛冽的北风进入了青州,屯兵泰山郡、济南国等地,与唐军相互对峙。

    就在半月之前,关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