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9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到棘手,不敢轻易处置,只好把这烫手的山芋抛给了刘辩。

    刘辩思前想后,终于在这个早晨做出了决定,把顾雍降职为“署理尚书”,其一在于敲打江东士族,告诉这些家伙们收敛一些,朕想办你们就想碾死一只蚂蚁般轻松。其二,打算找个机会把顾雍外调担任地方刺史,给萧何腾出位置来上位,慢慢的把萧何推进中枢,直到担任丞相为止。

    “是你顾雍自己犯了事,莫怪朕无情!”刘辩麻利的把晾干的书信塞进信封之中,交给了锦衣卫用飞鸽发出,“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既然被朕抓住了把柄,你就得认罚!”

    处理完了这两件主要事情,剩下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刘辩很快就做了批复,最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益州北部的战场。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徐晃率领着法正、傅友德、张宪等人已经攻克了梓潼,斩杀了张鲁旧部杨任,目前已经兵临剑阁。只要击破泠苞、张卫率领的五千守军,拿下剑门关,便可以畅通无阻的直捣汉中,与关羽两路会师,合围朱棣。

    倒是孙武这半个多月以来一直与赵云、黄忠、虞子期等人率领三万人马,埋伏在绵竹到汶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似乎吃定了刘裕会杀个回马枪,一心要重创刘赵联军,立下一场惊世奇功,一鸣惊人。

    虽然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但孙武依旧拥有足够的耐心,只不过刘辩对此并不抱有乐观态度。毕竟刘寄奴乃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皇帝,拥有高达99的统率值,前世气吞万里如虎扫灭了东晋各路诸侯,结束了中国长达百年的战乱,建立了刘宋政权,这样的一代枭雄想来绝不会轻易中计。

    为此,刘辩先后派遣了孙乾、简雍以犒劳三军的名义前往孙武设伏的地点,旁敲侧击的转达了刘辩的意思,希望孙武放弃伏击刘裕的计划,挥军北上与徐晃一起合力攻打剑阁,争取早日拿下汉中。

    但孙乾与简雍回来之后向刘辩禀报,说孙武罔顾左右而言他,假装听不懂孙乾、简雍的话,抱定了守株待兔到底的决心。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刘辩把军权放给了孙武,而且是第一次让孙武执掌三军,刘辩也不好越俎代庖,强命孙武撤兵,只能由着他的意思。

    从绵竹到汶山的路途层峦叠嶂,地势险要,东西绵延五十里的这段山谷名曰“伏虎岭”,与成都东面的“落凤坡”相对应,都是埋伏的最佳场所。

    远远看去,伏虎岭“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孙武率领的三万将士就在山谷两侧的荒草之中埋伏,已经持续了长达半月之久。平日里分作两班相互倒替,一心等着刘裕自投罗网。

    为了保持行踪隐蔽,孙武勒令将士不许在山上扎帐篷,就在山峦两侧的山洞中隐藏。虽然上下攀爬起来有些费事,但山洞中却是风雨不透,倒是躲过了严寒的侵袭。

    这日清晨,赵云来山洞中拜见孙武,开门见山的表明来意:“孙将军,云昨夜率领一万将士在山峦两侧设伏,三军将士一致托我向你转达他们请求。将士们舍家撇业,驰骋沙场为的就是建功立业,而如今我军已经在山坡上苦守了半月有余,却迟迟不见叛军踪影。而徐公明率领的将士却一路攻城掠地,逼近汉中;将士们希望将军能够改变主意,率军北上汉中,给儿郎们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孙武闻言抚须大笑:“哈哈……倒是让子龙将军受难为了,不过请代我向三军将士转达,最多再等十日,必有斩获。否则,我孙吴愿自求贬为庶民,向三军将士谢罪。”

    听孙武说的斩钉截铁,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前程做赌注,赵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拱手道:“孙将军言重了,既然你断定刘裕迟早杀个回马枪,那就再让将士们等几日吧,毕竟你是三军主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子龙将军,让你为难了!”孙武伸手拍了拍赵云肩膀,表达自己的谢意,“也感谢你对孙吴的信任,请相信我的判断,刘裕一定会去而复返,最迟十日便见分晓。”

    孙武正与赵云谈话之间,忽然有一儒士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山洞,高声道:“小吏也认为刘裕有很大的可能杀一个回马枪,但此人生性谨慎,若是能够派遣一位能言善辩之人前往游说,定然会大大增加刘寄奴钻入圈套的可能性。”

    孙武凝眸视之,认得说话之人是吴懿旧部的一个参军,姓邓名芝字伯苗,祖籍南阳新野。在孙武执掌三军后的几次军议中,这邓芝的表现引起了孙武的注意,遂加以提拔留在身边效力,于是邓芝才敢毛遂自荐。

    听了邓芝的话,孙武微微颔首:“邓伯苗所言极是,但要派人去引诱刘裕,必须是一个能言善辩,胆量过人之辈。否则在刘裕的逼问之下露了马脚,反而会前功尽弃,故此本将一直没有走这一步。”

    邓芝拱手请命:“小吏不才,愿自告奋勇前往刘裕军中见机行事,迟早要说服他卷土重回,前来伏虎岭自投罗网。”

    “邓伯苗啊,并非本将不信任你,但此事干系重大,万一露出破绽反而会弄巧成拙,让三军将士之前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孙武手抚胡须,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邓芝却信誓旦旦的道:“小吏愿立下军令状,若是完不成任务,甘受军法处置。若小吏因为不能完成任务畏罪潜逃,请将军将邓芝的族人下在大狱中问罪,绝无半句怨言!”

    见邓芝说的斩钉截铁,孙武不由得肃然动容:“邓伯苗你果真有如此把握?”

    邓芝却已经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纸笺,双手呈给孙武:“小吏已经写好了军令状,现在交于将军,若小吏不能成功,任凭处置!”

    见邓芝说的豪气干云,踌躇满志,孙武便不再忧虑,朗声道:“既然邓伯苗有如此胆色,本将又岂能畏首畏尾?你下山寻找刘裕去吧,若是能够尽早引诱刘裕入围,本将在陛下面前给你保举一个兵部员外郎头衔。”

    “多谢孙将军提拔,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我邓芝此去不然不负孙将军与将士们的厚望!”邓芝闻言大喜,向孙武鞠躬道谢,迅速的下了山坡,翻身上马向西追赶刘赵大军去了。

    此刻已经是十月下旬,寒风凛冽,吹得甲胄寒彻骨髓。

    刘裕、赵匡胤率领近十万联军离开绵竹之后一路向西,到了汶山县城后折返向北,一路翻山越岭朝着阴平郡进发。

    但一路行来,路途越来越崎岖坎坷,许多地方甚至没有道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填沟架桥,开山凿岭,才能让骑兵队伍与车辆通行。

    等队伍抵达了江油县城之后,行军速度已经由刚开始的日行四十里下降到日行二十里,走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不过才走了六百里左右的路程。距离更加险要的阴平郡尚且还有四百里的路程,而从阴平到刘裕的老巢汉中尚且有四百里路程,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只怕再有两个月才能走出巴蜀的山川进入汉中平原。

    这样的行军速度让刘裕大动肝火,甚至杀了十几个不肯出全力搭桥开路的士卒。但蜀道崎岖,遍地岩石,开凿起来异常费力,再加上天寒地冻,就算联军将士全力以赴,大军也只是每天多走两三里的路程而已。

    这日天色迟暮,日薄西山,大军刚刚扎下营寨,刘裕就心急火燎的来找赵匡胤:“赵兄啊,照这个速度下去,等咱们走出巴蜀的山川之时,只怕汉中也早就丢了,小弟我连立足之地也没了啊!”

    “呵呵……德舆兄弟不必着急,若汉中真的丢失了,你就跟着我去雍州好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刘裕的汉中在前面挡着,赵匡胤的天水至少还能保住一段时间,因此比起刘裕来赵匡胤则淡定了许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七十四 刘裕的秘密计划

    见赵匡胤说的轻描淡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刘裕心中顿生厌恶。

    “都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朱元璋全军覆灭之后,雍州现在已经被赵兄视为囊中之物了吧?小弟跟着赵兄去雍州仰人鼻息不打紧,但若是让赵兄如芒在背寝食难安怕就不好了!”刘裕抚摸着下颌的胡须,夹枪带棒的回了一句。

    听到刘裕语气不善,赵匡胤面色微变:“德舆兄弟这话是什么意思?并非哥哥我幸灾乐祸,谁能想到阴平的路途这么难走?按照现在的速度,等我们走出巴蜀的崇山峻岭之时,只怕刘辩早就兵临汉中城下了。若汉中丢失,兄弟你无处可去,不跟着我去雍州,难不成要降汉么?”

    刘裕大步走到帅帐门口,迎着凛冽的寒风朝南面一指:“调头向南,杀刘辩一个回马枪!”

    “杀个回马枪?”赵匡胤与赵普闻言俱都露出惊讶之色,压根就没想到刘裕竟然会产生这样的念头,“万一成都有重兵驻守,岂不是白跑一趟,影响军心不说还贻误了战机。若汉军拿下了汉中,便可以横扫雍凉,那时我等连最后的立足之地也没有了。”

    刘裕双臂抱在胸前,任凭寒风吹拂的胡须飞扬,肃声道:“我现在已经无路可走,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万一刘辩真的倾巢而出,北上争夺汉中,我们便可以趁虚而入,拿下成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赵普拱手苦劝:“德舆将军,你的心情普感同身受,毕竟你在汉中经营多年,这是你的立足之本。但刘辩用兵了得,麾下文武云集,又岂会露出这么大的破绽?况且成都北面有绵竹这道雄关,刘辩不需要留下太多兵马,两万足矣!”

    “则平说的极是,刘辩只需要留下两万人马驻守绵竹,就至少能够挡住我十万人马一个月。”赵匡胤面露不悦之色,对刘裕突然变卦表示不满。

    刘裕却一脸斩钉截铁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