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普通的私人账户一般也是不搭理,毕竟普通人也没几个钱,收税也收不上来多少,而税务官员也是要发薪水的,税务工作也是有成本的。
 也就是说税部大规模监控这些普通人的账户或税收问题,收上来的税都还不够多出来的税务人员的行政开支,属于得不偿失。
 但如果你是士绅商人之类的角色,怎么说呢,稍微出名一点,其财务状况大多都是受到了税部的监控的。
 至于企业,那就更别指望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属于税部的重点监控对象。
 倒是普通人不用怎么担心这个。
 因为电报的缘故,两大福利政策几乎是短短几天内就是传遍了本土各地,然后各大省道开始根据金陵开始制定本省的最低薪资指导方案。
 然后各州府又是根据本省的指导方案,制定各州府的详细方案。
 松江府很快就完成最低薪资方案,根据该方案,最低薪资为每个月三元两角。
 松江府的最低薪资应该是整个帝国内比较高的水准了,即便是承天府,其最低薪资的标准也只有三元而已。
 其他州府也是陆续完成详细方案,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最低薪资标准要低很多,普遍只有两元左右。
 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很不错了。
 在这个标准制定之前,尽管松江府地区里制造业的男性工人的平均薪资已经是达到了四元到五元之间,但是男工的比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高,整体上只占据了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比例。
 剩下的是什么人?
 都是女工以及童工,而他们的收入远远不及成年男工。
 松江府地区里的纺织工厂女工,普遍月收入只有两元五角左右,如果童工更少,早期童工的薪资是非常低的,他们一个月甚至拿不到一元,这点钱哪怕是全部用来买食物,也只能勉强让他们饿不死而已。,如果按照最低薪资标准来看,那么月收入差不多能够增加一元。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帝国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移民海外或者边疆地区的重要原因。
 他们在家乡里无法获得足够的土地耕种,到城市里工作也很难养活一家老小,还得让老婆和孩子去工厂里工作。
 当代的大唐帝国,工人们的生活状况,其实比农民更加凄惨。
 没田种,打工又养不活一家老小,他们除了移民依旧别无他法!
 幸运的是,大唐帝国的海外领地足够多,哪怕是不愿意去海外领地,但是本土的边疆省份也足够多,只要你愿意远离家乡前往陌生的地方安家,基本上不用担心活不下去。
 只是大唐人实在太多,而且因为盛世太平,这生育率也非常高,哪怕每年源源不断有人往外移民,但是本土的人口也是连年攀升,户部那边预估本土的人口不用几年,就能够突破三亿人了。
 所以本土的工厂里依旧不缺人,所以企业主们都是不愿意给出高薪资。
 随着各地在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先后制定详细的最低薪资标准。
 等到十一月份的时候,大唐朝报再一次通报全国,从十二月一日开始,所有的国资企业和皇资企业,将会率先全面施行两大福利政策,为天下之表率。
 而国资和皇资企业,在帝国的工商业里占据了大约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经济总量。
 有了这两大企业群体带头,也就意味着至少百分之二十的工商业已经是率先施行了这两大福利政策。
 接下来,就是民资企业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跟进了!
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润滑油
 宣平三十六年十二月举国关注的两大福利政策全面施行的前夕,因为影响不大,所以也没怎么关注的左成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事最后竟然还是影响到了自己。
 说影响也不算,毕竟和他真没啥关系,主要是身边的人被影响到了。
 二十六日,他见到了自家舅舅杨善飞。
 看到杨善飞,左成飞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之前的电报联系里,他已经是知道了舅舅杨善飞会来上海。
 杨善飞如此道:“这羊毛生意实在是没法做了,以前利润就低,现在再加上最低工资的话,我那厂子别说赚钱了,哪怕是几个月都维持不了,所以我一狠心,就把厂子卖掉了!”
 “这段时间我也是想着,我们老家到底还是格局小了,所以凑了一笔钱准备到上海这边来!”
 听到这话左成生也是深感唏嘘!
 也不知道怎么了,这明明挺热火的纺织生意,但是对于他们左家以及几家亲戚来说都不怎么友好,他们左家就是因为做纺织生意,最后破产了……
 而他舅舅的羊毛纺织厂也是不咋地,开办七八年也就早两年赚了点,然后一直都是勉强维持,别说赚钱了,有的年份还会赔钱。
 那家足足有三百多雇工的纺织厂,把拥有百年底蕴的士绅家族杨家折腾了半身不遂!
 早些年左家破产的时候,他舅舅家也是帮了忙的,杨善飞拿出了足足三千多元给了妹妹,也就是左成生他母亲用于还债。
 要不然的话,左家的老宅都得被债主给收走。
 三千多唐元,对那个时候的杨家而言,也是一笔大数字了,差不多把所有流动资金都是给调出来了,而且当初的杨善飞可没说是借,而是给!
 不用还的那种!
 左成生一直记得这份恩情,后来跑到西海做贸易生意赚了钱,他直接给杨家了一纸银行本票,足足一万唐元。
 可惜的是,这一万唐元依旧没能挽救杨善飞的纺织厂!
 继续苦苦支撑了两年后,随着福利政策的施行,他就是知道自己的这家纺织工厂也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咬牙,就是把这家纺织工厂给转手了。
 “说起来也气,我把工厂卖了后,听说那工厂当月就盈利了……”杨善飞说到这里的时候,那脸色难看的很。
 左成生也是叹了口气:“我们两家,就不适合做这纺织生意!”
 其实他想说的是,我爹和舅舅你都不适合做生意!
 两个读了一辈子书的读书人,不懂技术不懂管理,当年都是一看纺织业红火赚钱,然后一头扎进来的。
 此外他们两家上下数十族人,就没一个懂得纺织业的,靠的是请来的经理和工程师进行管理,而且又没有什么现代的企业章程,还是按照老一代作坊商铺的方式来管,这能赚钱才见鬼了。
 但是对方是长辈,他自然是不能这么说,只能是道:“那么后续舅舅您的想法是?”
 杨善飞道:“虽说现在纺织生意难做,不过这好歹做了七八年,多少还是熟悉一些,所以到了这上海看看能不能再开一家!”
 左成生沉思了一番后道:“这纺织生意这年头可不好做啊!”
 杨善飞道:“我也知道不容易,只是不做这个还能做什么!”
 左成生自然是不愿意看见自家舅舅再一次踏进纺织业这个大坑了,这都被坑了七八年了,偌大的家业都是被折腾的半死不活,再被坑一次,那可真要完蛋了。
 左成生考虑了一番后:“上海这么大,各行各业都有,除了纺织业也有很多生意可以做的,如果舅舅不嫌弃的话,也可以做这个石油生意!”
 “石油?”杨善飞听到眼睛一亮,但是很快就是黯淡了下去:“我倒是想,但是这石油生意更不好做啊,你哪家炼油厂怕是要投大几十万吧!”
 左成生道:“炼油厂这一块,倒是大了些,我们公司准备了至少八十万的资金搞这个炼油厂!”
 他知道自家舅舅的情况,虽然变卖了纺织厂回笼了一部分资金,但是估计也就大几万而已,想要搞炼油厂是不可能的,连门槛都进不来。
 不过石油公司也不是非得要进入上游的原油或者是中游的炼油,这下游的石油制品销售也是可以的嘛。
 所以他道:“你知道我早几年虽然做的是普通贸易,不过这两年还是要煤油出口,不过如今这局势,煤油的销售影响甚大,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除了煤油外,我们还会生产润滑油。”
 “舅舅如果不嫌弃,回头我协调一二,给你一个润滑油的地区代理权!”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左成生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这年头的煤油供不应求,后续炼油厂的煤油是不愁卖的,所以煤油的销售看似和各大石油公司没啥关系,但是国内市场的煤油销售渠道,其实都是被八大石油公司所垄断的。
 他左成生也只能是折腾煤油出口贸易而已,而且还受到了煤油出口配额的影响。
 所以他不可能把自家舅舅也拉进来一起做赚大钱的煤油生意。
 牵连太大,皇家石油公司和帝国石油公司是不会答应的。
 毕竟不管是西海贸易公司还是西海石油公司,两家石油公司才是大股东呢,他左成生虽然是实际管理人,但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日常管理虽然归他管,但是涉及到煤油销售这么一大快蛋糕,那是不会轻易出让的。
 虽然煤油都还没有练出来,但是煤油的相关销售,将会全部交给西海贸易公司进行,目前西海贸易公司已经是在本土各省道开始铺设销售渠道了。
 而且为了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西海贸易公司将会亲自铺设运输渠道、各省道的主要销售渠道,争取把煤油直接运输到各州府,然后直接批发给各州府的零售商。
 西海贸易公司有着丰富的煤油销售经验以及团队,是不会把煤油销售里最丰厚的蛋糕让出去的,顶多就也是给零售终端让利一部分而已。
 而他舅舅显然是不可能去当一个零售商。
 煤油生意是别指望了,但是目前的石油制品里除了煤油外,还有另外一种目前不起眼,市场规模也不算太大的产品,那就是润滑油!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新兴市场
 左成生搞石油生意也有一段时间了,知道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内幕,煤油什么的先不去说,且说这润滑油。
 虽然说这两年刚出现,目前的市场规模也不算大,但是潜力却是很不错的,搞得好了也是一个大生意。
 所以他建议了杨善飞搞这个润滑油生意。
 不过,他能够做的也只是给他一个地区的代理权,然后可能会给予一部分的资金支持,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