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三国-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黑了,人们的活动逐渐减少。这给太史慈凭声音判断外面的情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太史慈通过竹子望了望,也知道天黑了。但附近到底有多少曹军。太史慈却不知道。因而就只好一直潜伏。

    下半夜,于禁的四千人开始放冷箭了。曹军又有了动作。这时,太史慈逐渐清楚了,附近的曹军已经稀疏,自己可以出去了。

    ……

    太史慈先抽了一块既短又窄的木板。这相当于投石问路。外面的声音听得更清楚了。新鲜空气也涌了进来。没有人发现太史慈这边地面的变化。

    继续抽掉木板,很快,就差不多了。太史慈能够出去了。但太史慈还没来得及出去,几支箭就射了过来。其中一支,钉在地窑的壁上。

    太史慈当即拔出了短戟,全神戒备。等了一会儿,并没有人过来。看来,这并不是曹军射的箭,而是自己人正在向曹军射箭。那么,自己就不要出去了。出去,被自己人射伤划不来;出去也看不清曹军的穿戴,分辨不出谁是将领。

    于是,太史慈就在地窑里等着。天将亮了,曹军突然传出吆喝声。紧接着曹军集合了。这时候出去是不合适的。曹军集合之后,往北方走。而太史慈的位置,却在中间。

    位置在北面的曹军直接就走了,自然是看不到太史慈的。位置在南面的曹军,走了过来。一不留神,摔了一名曹兵进地窑。太史慈急刺一戟杀死。还好,后面的曹军一下跳了过去,继续前行,并没有人下来察看。

    其后,又摔了两名曹兵下来,也被太史慈杀死了。

    太史慈听到南面似乎已经没有声音了。探出头看了一眼,确定曹军都到北面了。双手一撑地窑的沿口,便要跃上。一转念,又跳了下去,扒了一名曹兵的衣服,换了。还撒了一泡尿。这耽误了一点时间。

    等太史慈出来,曹军已经走得比较远了。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世间万物逐渐清晰。太史慈让开正面,先往旁边跑,从旁边追赶曹军。太史慈相信,曹军这么多兵,不可能人人都相互认识。自己完全能够混入曹军。

    ……

    与太史慈的预计相同。太史慈追上曹军之后,曹军的士兵看见太史慈,只是往旁边避让,保持一定的距离。太史慈就加快脚步,继续往前。

    其实太史慈的穿戴是有问题的。衣服没有问题,衣服上的血迹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太史慈的兵刃。太史慈没骑马,所以没拿大枪。这时所带的兵刃,是两把铁戟,两张弓,十壶箭矢。两把铁戟,平时是交叉背在背上的。这时太史慈拿在手中。两张弓,一长弓一神臂弓,都是尺寸巨大,取代了原来铁戟的位置,背于背上。三壶神臂弓的箭矢绑在前腰,七壶普通箭矢,挂在后背。太史慈这样的武器装备,跟一般的士兵差别太大了。

    若在平时,曹兵定会认出这是一名奸细。但经过了****混战之后,可以说,那些武器是别人捡的。很多曹兵还心生羡慕,后悔自己咋不也去捡些。

    太史慈边走边看,看看谁像是高级将领。经过了许褚和夏侯惇,但太史慈却没有发觉。这是因为二人受伤,躺在马车之上。而太史慈则只注意了骑马的人。

    赶上骑兵戌卫了。这里面有曹操。但这时曹操已经被骑兵戌卫强行更换了相同的衣服,太史慈也没看出来。

    继续往前走,太史慈终于看见了曹纯。太史慈当即便往边上走。到了曹军的边缘,再回头盘算距离,然后挂了双戟,取下神臂弓,一箭射翻曹纯,转身就跑。

    直到太史慈发足奔跑,旁边的曹兵才注意到太史慈。什么念头都还不及闪现,就听到远处的曹纯这边一片大乱,脑袋就转向了这边。

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辙

    第149章 重蹈覆辙

    狙击与刺杀,在现代军事中。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但是,之所以是,还是因为现代军事具有不所不包特性的缘故。终归结底,它们都不是主流的军事手段。而古代,军事还没有无所不包之前,很多时候,它们更都是排斥在军事手段之外的。

    这个年代的军事行动的标志是集体行动,因而个人性质的行动不算军事行动。狙击与刺杀都带有明显的个人行动性质,所以政治家或者会想到,而一般的将领则通常都不会采用。

    干一件事情,最终取得了成功。其喜悦的程度与自身投入的力量成反比。投入的力量越多,越会感到兴味索然;投入的力量越少,则越会觉得欣喜。假设以个人的力量扭转了战争的进程,所带来的喜悦完全可以说是巨大无比。而这种巨大无比的喜悦,必将会促使执行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曾经的辉煌。

    王越冲进孙坚的军队里杀人,如仙踪魅影,来去自如。促使了王越杀进袁术的军队,并且还连番冲杀了三次。直到王越感到生命危险了,这才知道不应该逞强,不应该玩个人英雄主义。曾经的一幕,如今再次重演。不过。主角换成了太史慈。

    ……

    射杀了曹纯之后,太史慈的确跑掉了。同时,也正因为跑掉了,太史慈认为自己成功了。这是“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呀,太史慈兴奋极了。于是,太史慈稍微喘了几口气,就又朝曹军靠扰。瞅了个机会,再次混进了曹军。

    此时曹军的中级将领很多,但高级将领就这么几个。曹纯被射死了,就还得站出来一个人。否定军队就没有主心骨,就是一盘散沙。那么,该谁站出来呢?

    曹操是不能站出来的。这还不是因为曹操自私,只看重自己的安危,而是因为曹操的骑兵戌卫根本就不让曹操出来。骑兵戌卫已经对曹操实行了武力禁止。那么,剩下的,就是许褚和夏侯惇了。两人都有伤,但因为许褚有士兵帮忙,所以夏侯惇伤势较重。许褚就站出来了。

    当然,这个“站”并不是站立的意思,而应该把“站出来”三个字连起来理解。实际上,许褚虽然带伤,但还是能够站立的。只是往前走的话,会跟不上行军的步伐。如果骑马呢,因为没有脚蹬,也不能保证不会摔下马匹。所以,许褚的站出来,就是把许褚呈现在全体曹军的眼皮子底下。而其人。还是在马车之上的。

    士兵们将许褚换了辆马车。由普通马车换到了一辆豪华的马车上。让许褚坐着,并撤去围栏。这就算是成了。当然,对于太史慈来说,相当于靶子做好了。

    ……

    曹纯死于箭矢。到底是谁射的箭,曹军不知。没有人怀疑来了狙击手。大多数人都把曹纯死亡的原因归咎于昨夜的内战。曹军虽然没有箭,但却有很多弓。昨夜敌军射了不少箭,完全可以捡到箭矢。凶手来自曹军内部的可能性极大。

    现在许褚站出来了。为了避免重蹈曹纯的覆辙,许褚的亲兵特别加强了守卫。有几名亲兵还攀上了许褚的马车,贴身护卫。

    现在的地形,已经近似于一马平川。曹军以七八列不太整齐的队形同时前进。从队伍的东边到队伍的西边,也不过二、三十步的距离。因此太史慈根本就不需要接近许褚。太史慈在后面两百多步的距离,先拉四次弓,等待时机。就在随身护卫未能挡住许褚的那一刹那,最后拉弓,把箭射了出去。

    太史慈拿弓箭出来,拉弓四次的时候,旁边的曹兵就看见了。但是他们不知道太史慈在做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太史慈不会射自己。对付近处的自己,一定会用那两支铁戟的。他们猜到太史慈是想要射前面某个人,但没有猜到想射的人是许褚。许褚太远了,有两百多步。而在寻常弓箭射程范围之内。都是些普通的士兵。

    士兵放冷箭射杀另外的士兵,这样做对不对?本来是不对的。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太史慈身旁的士兵是夏侯惇的士兵。而百步之外的前面,就是许褚的士兵。许褚的士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夏侯惇士兵的敌人。因而太史慈旁边的士兵没有声张。

    太史慈的箭射了出去。旁边观望的士兵眼睛早就准备好了,想要随着箭矢,看看射的是谁,射中了没有。结果很响亮的嘣一声之后,旁观士兵没有看到箭矢。他们先往太史慈手里望了一眼,确认太史慈手中无箭,箭已经射了出去,然后再往前看。先看的,还是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直到两百步之外闹将起来,这才将视线望向了许褚那儿。难道……难道刚才这人把许褚射死了?

    该不该射死许褚?这个时候夏侯惇的士兵都认为应该。但如果真的射死了许褚,事情还是有些严重的。不知道曹操追究下来,其他人会不会连带遭殃。等到这些士兵再看太史慈时,太史慈早就跑了。

    ……

    许褚又死了。那么下一个需要站出来的将领岂不是夏侯惇了?过了一阵,夏侯惇的士兵才将许褚之死与曹纯之死联系起来,猜测到来人射的就是大将,而并不只是针对许褚个人。假若不幸料中的话,夏侯惇一站出来就危险了。因而,在曹操的命令还没有下来之前,夏侯惇的士兵就通过百人长、千夫长,将太史慈的情况报告了上去。

    曹军的最高统帅是曹操而不是骑兵戌卫。骑兵戌卫只能限制曹操的个人行动。现在就让曹操穿着相同的衣服,混在骑兵戌卫当中。而对于军中的大小事务,还得由曹操作主。

    曹纯、许褚的连接夭亡,对曹操的打击很重。但是,比较起来,还是昨夜三万兵变成六千的打击更加沉重。曹操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人怎么就跟自己人干上了。已经预感到“天要亡我”了。曹纯、许褚的死亡,只不过相当于在曹操心里的伤口上再撒了一把盐罢了。不过,曹操毕竟是曹操。那心理素质又岂是常人能比得了的。常人遭到这么大的变故,早就一蹶不振了。但曹操没有。曹操略一思索,便作了安排。

    就按照许褚前面的仪仗,再来一次。只不过车上的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