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皇商-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西夏人谋取了两块地方。可就悔之晚矣了。”
王诩见章楶会错了自己的意,连忙道,“邵牧全听知州安排。”
章楶点点头,起身重重地拍了拍王诩的肩膀。王诩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重担和压力,战争即将到来。
已经是九月天的汴京城丝毫没有秋天的萧瑟意境,繁华落尽,金菊盛开,又是一个歌舞升平的时节。
枢密院。曾布的案头也摆放着一盆精致的菊花。岔开了几枝,有些盛放着。有些还是一个骨朵。
“子中,你看看,这是章楶上的札子。”曾布不动声色地将章楶上的札子交给林希,自己自顾自地喝起茶来。
林希接过,一气看完,并未看口,而是试探性地看着曾布的脸色。
“这新茶确实要比早茶香,不知今后还是不是这个味儿。”曾布颇有些感叹地将茶杯放下。
林希自然听明白了曾布的言外之意,随即就道,“枢密,子中以为咱们应该禀明圣上,力促章楶修筑两城之事。”
“哦?子中何以有这样的看法?”曾布故作疑虑看着林希,他要的当然是枢密院上下同气连枝,但此事不能直接要求林希支持,当然就更不屈尊下顾地求他,须得点上一句,让他自己说出来。
林希将手札轻轻地放在案几上,然后才道,“开边乃是国之大策,而且章楶有胆有谋,其下不乏能征善战的将士,此际出西人之不意,修筑两城。便能犹如两颗钉子,死死地钉入西人的咽喉,届时进可攻,退可守。再者,咱们枢密院也需要些拿得出手的功绩。否则朝堂之上,尽被他章惇吆五喝六。”
此话犹如一把利剑,准确无误的插入了曾布心中的缝隙,为官者,谁不想封侯拜相。
林希见曾布似在思忖,不动声色地端起自己的茶杯,吹拂着被里的茶叶,故左右而言他道,“这茶还是新的好,能喝一时喝一时,将来指不定还能不能喝到。”
曾布明白了林希的立场,这件事定要说服陛下同意,不仅要同意,还要大力支持,“不过,好水川和葫芦河在南边,就让熙河、环庆、泾原和秦凤四路出兵就是。”
林希没有接口,自然是知道曾布的用意,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乃是吕惠卿,这等功劳,曾布当然是不会让吕惠卿插上一杠子。
“上回章楶奏报,让将作监制作的农具和玻璃眼下如何了?”粮食补给一直是困扰着边关的最大问题,有了形式农具和玻璃大棚,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的问题了,而且曾布还想到了一个人。
林希倒是没有转到那么快的弯,脱口就道,“已经制作出了一批。”
“先分给熙河、泾原和秦凤等路,鄜延和麟府路最后再说。”曾布淡淡然地说道。
“嗯,熙河和泾原两路适宜屯田,先得农具倒也不为过,想必政事堂也不会有什么言语。”林希给曾布递上了一个台阶,心中却为吕惠卿感叹,得罪了枢密使,又待在战乱地区,哪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枢密,听说这些东西都是王诩搞出来了,没想到此人不仅擅长经史诗赋,能做学问,还能做这些个东西。”林希清楚曾布心头的想法,王诩当初是被二人合力弄去西北的,是故王诩多多少少算是曾布的半个“门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赞扬王诩,自然也是变相的让曾布舒坦。
果然,曾布很是吃这一套,捋了捋朝服,乐呵呵地道,“自古英雄出少年,王邵牧有如此这才,定然能再立边功。不过。待在西北确实有些个屈才了。怎么说也是个状元郎嘛。”
“枢密所言甚是,王邵牧若能再立边功,削减勘磨年限,提前还朝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其人如此大才,在京城定然会有更大作为,更能施展其才华。”林希赶紧接上话头。这些话倒是有一半是出于真心,如果边事顺利,屡有捷报,那么曾布在朝廷的威望和功劳就会节节攀升,届时抓住由头挤掉章惇,进而取而代之。也不是没有可能,曾布升迁了,自然也就该轮到自己了。而一个小小的王诩,再如何地受宠拥功,也得按规矩论资历升迁,绝然不可能骑到自己头上,倒是如此惹眼有功的人进京之后,会成为己方的一大助力。增加扳倒章惇的胜算。
曾布默默地想着心头的事。缓缓地伸出手,摘下了一朵盛放的菊花。“花开堪折正当时!”
尚未明朗的天色,在九月的清晨,透露出一丝肃杀和寒凉。
崇政殿内,赵煦正看着章楶上奏的札子,殿下一众朝臣静静地等着赵煦看完。
“诸位爱卿,对章楶的提议有何看法?”赵煦放下手中的札子,他已有定计,但是国之大计,还需的听从各方意见。
“陛下”章惇持笏出列,恭声道,“开边虽是国策,但是章楶此番要调拨四路军马,民夫钱力车马所费不小。况且,此计乃是出西人之不意,实乃冒险之举。”
“依章卿所见,应该如何?”赵煦很是尊重章惇的意见。
“只着泾原一路出兵,胜则算以小博大,若是不幸失利,那么也能退而求守。不会伤及其他诸路。”章惇不缓不急地说来。
赵煦心头有些打鼓,按理说章惇的话也不无道理,章楶所上的札子,确实也是出奇求胜。但是,复行开边之策已有四年,拿得出手的战功却是寥寥,赵煦有些坐不住。
曾布暗暗地咳了一声,林希会意地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不然。自绍圣初,复行开边以来,西北均未有大的动作。逾此已有四年,臣想来,此际正乃西人麻痹大意之时,正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全力以赴修筑两城,确保两城之建立,为将来荡平贼寇,光复故土奠基。”
林希一席话,恰好地嵌进了赵煦最柔软的地方,听得赵煦很是舒坦,西夏燕云,乃历代先帝之所盼,若是自己能将其收回,哪怕是其一,也是彪炳千古,永垂青史的功绩。
曾布将赵煦的神色看得明明白白,开疆拓土乃是对历朝历代帝王最有诱惑力的一个词。
“陛下”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忽然持笏出列了,“臣闻渭州签判王诩于任上造福百姓,惩治贪吏。更有农术,使得西北屯田变易,麦粮丰收,此乃为后图之大事作保。是故,臣以为,章楶之事可行,有两城嵌于西贼之咽喉,军民士气振奋,将来麦粮有保,便可一鼓作气,讨尽伐平。”
蔡京当然不是有意帮着曾布、林希说话,而是帮着王诩说话,自打王诩离开汴京城后,二人就时有书信往来,蔡京可谓对西北边事了如指掌。此番若章楶得一战功,王诩必定分羹,那么离返京之日就不久矣。而且,章惇恩宠无以复加,宰相之位稳如泰山,此时正好有曾布挑战其权,蔡京也乐得从中扇风点火,只有水混了,才能摸着鱼。同时,也只有上头的位置不稳了,他才能爬得上去。
“臣以为蔡学士所言极是。”尚书右丞蔡卞适机地站了出来,“兵家有云,攻其倦怠而方能制胜。复行开边以来,西北均未有大的动作,此番倾力而出,定然事半功倍。”
蔡卞果断地抓住了契机,暂时地站在了曾布一边,对章惇言辞进行反驳,他当然亦非是为了曾布或是自家兄弟蔡京,而是为了能从副宰相升迁成为宰相。
蔡卞乃是王安石的女婿,无论其官职还是其背景,都有一定的分量,赵煦自然亦是相当重视的。而让他更为高兴的是,做了边吏的王诩并未让他失望,其名再一次出现在了他的耳边。
“王诩乃真是一干吏。”赵煦不自禁地低低絮叨了一句,虽说得小声,却没逃脱底下一众靠着耳聪目明,察言观色,窥测帝意吃饭的大臣耳朵。
曾布、蔡京、章惇、蔡卞等等个人心头都有自己的一番解读和复杂的感受。
“蔡卿拟旨,着章楶统帅熙河、泾原、环庆、秦凤四路兵马,出兵没烟峡,修筑两城。四路转运司全力配合。另着户部、太府寺调拨钱粮,即刻发运西北。”赵煦大手一挥,拿定主意。他要做一个明君圣君,甚至超于其父皇神宗皇帝的千古一帝。
“臣遵旨。”

第二百章 训练

这一次,王诩将二人留在了永安村,陆高科负责教授善喀部族人和永安村蕃人骑马。当然这些个曾经驰骋草原的马背上的民族,重拾先祖们留在血液中的技能不是件什么难事。
而荣水添则被分派到了另一个部分,由丘一林抽调五百精壮兵丁组成的刀斧队,教授闪避打斗技巧,尤其是要教会兵丁们如何打滚躲避马蹄,挥舞大斧,坎折马腿。这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要躲避铁蹄,还要挥斧,准确无误地坎马腿。
自从章楶将农具上的事奏报朝廷之后,王诩就空出了一大部分的人力和财力,让工学院配合荣水添,打造合适的步人甲和手持大斧。另外,王诩还抽调了陆高科的部分人,扮演西夏铁鹞子,模拟实战,提升兵丁战力和作战技巧,以及探寻出对付铁鹞子最合适的装备和武器。
另一个王诩关心的方面就是农文对于弓弩的研究的进展,陆高科训练出来的轻骑兵配合着农文设计的弓弩,王诩想要重现甚至是改进的,便是蒙古人纵横世界的弓骑兵。
当王诩在工学院里见到农文设计出的第一种弓箭时,王诩蹙眉道,“这弓需要多少石拉力,射程如何,能穿透多厚的甲胄?”
面对王诩的一系列问题,农文也有些懵,他还没试验过,自然也就不知道,“公子,这东西我还没用过。”
“那咱们就试试。”王诩说着,就着丁强找来一副北宋原配的步人甲,挂到了一百五十米开外的橡树上。
农文会意地弯弓搭箭,两眼一眯。只听“嗖”的一声。箭矢飞驰而出,“铛”穿透了步人甲,射进了橡树里。
王诩走过去,将步人甲和箭矢艰难地取下,见箭矢入树还有些深,于是又将步人甲挂在了两百五十米开外的榆树上。
“再来试试。”王诩吩咐道。
话音一落,箭矢再出。这次穿透步人甲的响声,明显变弱了很多。王诩走过去取下一看,入木仅有半寸。
看来还远远不如神臂弓,王诩默念道,忽然灵机一动,对农文道。“农文,你可见过神臂弓?”
“好东西,自然是有所耳闻的。”农文脸上自然带着一些艳羡的神色。
“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