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航的南宋-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他走的时候,答应只要有空,便把自己的情况写下来,攒多了便送去开封……这些天,他想严霜了,便把想说的话写到纸上,毛笔字实在是大,往往随便写点事儿,便弄出好几张来,他才在这里呆了没半个月,给严霜的信却攒了厚厚的一沓儿。
严青把太原的情况也告诉了赵航,太原现在也爆发了鼠疫,该死的蒙古人,烧杀抢掠了一番,带走了无数财产,却把鼠疫留在了太原。太原城里的居养院被腾出来专做病人的隔离区,但好多人家不肯把病人送出来。
赵航前阵子便从军医们口中了解到这个时代的许多人奇妙的想法。譬如疫病的隔离制度其实在晋朝就有了,但是这么多年下来,还是没办法全面推行,因为有一干腐儒会说这是不仁;而家中老人生病,如果儿女把他们送出来隔离,那就是不孝;孩子呢,送出来就是不慈……赵航在感情上可以理解这些人的想法,毕竟鼠疫在这个年代几乎等于死亡,好多人都认为这个隔离制度根本就是把这些病人扔出去自生自灭。
赵航开始的时候有些为严青担心,但事实证明,他实在太小瞧他这位岳父了。
严青派了人敲锣打鼓的在街上宣传防疫知识,组织大家灭鼠消毒;同时又给主动把病人送出来的人家发了防护的油布外套大部分人家最后都把病人送出来了,但还有不少人家不肯,这种大部分是有点地位的人家。紧接着,严青便又提出把病人送出来的人家如果不放心,可以派人陪护,并赠送防护服。
这世界上谁不怕死?鼠疫的死亡率实在惊人,那些不肯把家人送出来的人家,一方面害怕军队会把这些病人丢在一边自生自灭,一方面也有人确实是为了颜面……可病人在家里,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害怕?严青举措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选择,把亲人去一个有医生治疗,不会再传染家中其他人的地方,不是很合适么?陆续又有一些过去瞒报的人主动上报疫情。当然,即使如此,也一定还有疏漏:或许有些人少的人家,患者已经病死在家中,而固执的人也从来不会少。于是,严青使出了杀手锏,他召集了五千士兵进城,穿着防护服开始入户排查。
太原处于大宋与草原民族的交界带,自收复一来一直是座半军管的城市。金人,蒙古人时不时的过来骚扰,似的太原城的居民对保护他们的军队有着比其他地方的居民更多的尊敬与服从。所以尽管有阻力,有人阳奉阴违,但在严青最后一招的暴力碾压之下,太原城的疫区新秩序很快便建立了起来。
如果严青只是在太原城做了这些,赵航不会太惊讶,真正让赵航震撼的是,严青居然派兵封锁了关隘,堵死了南北的通路。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又是整整两天没写文,老蛇要疯了,这几天简直忙死——明天要陪婆婆看病,上帝保佑一天能把所有的检查进行完 +
这些天没有回复留言,实在是没时间,写文的时间都很少,白天总是在外面,存稿箱出错了都要找琥珀来帮忙给我处理,抱歉啊大家!
PS:琥珀说我的男主其实都充满了王霸之气,我觉得佷有道理( 你真的确定么……)咦,这事儿我跟你们说过没?记不清了,反正我跟好多人吐槽过哈哈哈……
没时间挨个回复留言,所以只能在作者有话说里跟大家交流感情了。
注1:居养院:公元1098年(宋元符元年)淮东路设官房,居养鳏寡孤独、贫困不能自存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徽宗时赐名为“居养院”,并在全国广泛推行。居养人的口粮、日用钱、冬季柴炭钱,政府也都有具体规定。北宋时的居养院主要由国家直接补助。在蔡京当权时期,国家政权对居养院提供户绝财产,还规定不足时以常平米的利息给以补充。与北宋时期完全依赖国家权力的居养院相反,南宋时期居养院的财政状况转变为由地方单位独自确保财源的形态。
居养院有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会破格优待收容者。如:在南宋中叶绍兴的《地方志》中,记录徽宗时期的居养院为“冬为火室给炭,夏为凉棚,什器饰以金漆,茵被悉用毡帛,妇人小儿置女使及乳母,有司先给居养安济等用度,而兵食顾在其后”
南宋政府帮助老百姓解决居住问题的手段有两个:一、下调公房租金,并且命令私房业主跟着降租,要是碰上旱灾水灾,租房居住的家庭连吃饭都保证不了的时候,政府还免收租金;二、由地方政府出钱,在全国每一个城市和大型集镇建造居养院,给没钱租房的赤贫家庭提供免费住所。
实际上宋代的福利机构非常多,安济坊、居养院、福田院、漏泽园都是宋代常见的福利机构,名字不同扶助范围略有差异。有负责扶助鳏寡孤独的,有专门免费医疗机构,有负责埋葬流浪人口或者穷人的机构……
现代自然是另一回事儿,但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中比较,说宋朝是
普通小民最富安全感的时代,并不夸张。
***********
啊,我真的爱宋朝啊,这是中国文化最昌荣的朝代,这个时候的统治者最大限度滴允许人们可以有思想————
有一个朝代,一年出版的书籍,就等于整个清朝的书籍总存量…………
有一个朝代,没有孩子的父亲可以过继妻子家的孩子做嗣子,人们更多的用血缘的远近来决定财产的继承而不是所谓的宗法姓氏(PS:作为没有孩子的寡妇,女人拥有为丈夫确认嗣子的最大权利,只有她确认的嗣子,才能完全继承财产,不管这个孩子姓什么。而所谓的宗族,如果由他们塞个嗣子过来,那么律法明确规定,这个孩子只能继承三分之一的财产。)
有一个朝代,大部分的统治者开明而务实,开国皇帝鼓励人们去经商,非常直白地说“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历年的统计表明:那时候的工商税占到了国家税收的70%,那是从逐渐从农业文明开始转型的年代啊…………却生生的被扼杀,然后倒退到奴隶社会。
这是我们的大宋……
于我而言,写宋朝,为了写文而去读那段历史,真的是个残忍的过程。


、第六十九章

“我会继续加派兵力的;除去军务往来;公务往来;其他人没有特令一概不许进出,闯关者立刻收监,胆敢动兵器闯关者;可当场格杀,不惜代价;一定要把核瘟,阻断在太原之北,”
摇曳的烛光下,严青有些憔悴的脸色越发显得苍白。太原城的知府已经被蒙古人杀了;现在暂管的政务是他的副手,太原主簿古志。古志脸色也很糟糕;他家有地窖,蒙古人过来的时候家人逃了一劫,可是妻子却染上了鼠疫,女人身体差,不等严青追击蒙古人回来,便已经死了。然后小儿子古阳阳和两个女使也在侍奉古娘子的时候染上了核瘟,现在都在居养院治疗,生死未卜。
古志强打精神,思索了一会儿,轻声道:“将军为国为民,我自然是明白的……只怕,朝里有人不明白。”
严青哼了一声:“他们明不明白,无所谓,只要官家明白就行。弹劾,这些年弹劾我的人还少么?撑死了名声差些,名声有个屁用,能用来给大娘换点嫁妆钱么?”
古志扯了一下嘴角,说了句冷笑话:“您家的大娘招的是上门女婿,不用嫁妆。”
严青看看古志:“我估计你要升官了,提前说声恭喜。”
古志叹道:“如果可能,我宁可不升官。”
古志说罢,两人同时沉默了下来。太原现在是非常危险的疫区,前任知府跟同知又是被蒙古人杀掉的,但凡官家不脑抽,都不会另派一个不熟悉环境的知府过来任职,谁乐意过来送死?这种情况下过来当官,没怨气才怪,哪里能做到尽职尽责?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把太原城现在实际上的最高地方长官太原主簿破格提拔上来,当然,目前只可能是暂代知府的职务,至于是不是正式升职,就要看他怎么处理现在这个烂摊子了。
古志非常清楚这一点,实际上即使没有官家的正式任命,他作为这个城市现存的最高品级的地方官,也必须接下这个烂摊子。幸好这座城市一直都是半军管城市,最高军事长官严青几乎把所有的责任都拦在了自己的身上,如今又拿出了切实可行的防疫方案,否则的话,他可真不知道目前的情况下,自己该怎么处理了。
他一方面为自己庆幸,一方面又有些为严青担心:“但愿官家不要被那些小人蒙蔽。”
********************
此刻关于这次大疫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开封朝堂,而严青的处理办法,也以最快速度穿到了开封。
“严青这是陷官家于不义啊!”御史台的几位御史联名上书弹劾严青,在官家面前时而义正言辞,时而痛心疾首地控诉着严青的罪行。
赵植的脸色很不好,自古以来,这种容易传染,死亡率极高的恶性瘟疫都是威胁国家统治的最大危险之一,它甚至比三分之一的国土同时闹旱灾水灾灾更可怕。至少后者只要控制得当,危害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控制。
身为一个皇帝,赵植从来不是个因循守旧的人,帝王权术他十分精通,按照惯例,这样的情况,他应该摆出人主明君的态度,对严青做出一定的惩罚,当然,隔离政策并不取消,说白了就是好处皇帝占,黑锅大臣背。皇帝是永远对的,如果他做了错事,那一定是受到了身边人的蛊惑。除非是亡国之君,否则都一个皇帝都是慈悲的,圣明的,不会犯错,品行如圣人般毫无瑕疵。荒唐无耻如赵佶,人们也只敢背地里说他糊涂,朝堂之上,挨骂的永远是“蛊惑”他的六贼。
可这位大宋朝的第十位皇帝,显然跟他的先人们是不同的。
他不言不语地低着头听着几个御史唾沫星子横飞地说了半晌,随意地翻着奏章,大臣们吵做一条,他却充耳不闻般不发一言。
朝臣们的声音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敏锐的官员们意识到皇帝一直没有开口,逐渐停止了争论,屋里慢慢地静了下来。
皇帝日常办公的屋子不算小,但塞了几十个朝臣还是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