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释怒-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心已定,因为正如张素元所说,如今已不是守不守得住的问题,而是必须得守!

“离京时,礼部右侍郎徐诚启大人建议我说,驻守边关最好的防御武器就是西夷人造的大炮,他要我多多购买。我见识过大炮的威力,对徐大人的话深以为然,我已经委托他代为接洽西夷, 先购买二十门红衣大炮以解燃眉之急。”顾忠信转了个话题说道。

“徐诚启?就是那位撰述西人著述,提倡实学思想的徐诚启大人吗?”张素元问道。

“是的,就是他。 徐大人对西人的思想,特别是西人的火器非常感兴趣。”顾忠信目光里流露出钦佩之意。

张素元对徐诚启所知不多,他只知道徐诚启因支持西方传教士而屡遭贬斥,他还知道徐诚启与西人合译过《几何原理》六卷,自己也编撰过一本《农政全书》,可惜这些书他都没有看过。

“大哥,我听说徐大人因支持西人传播西夷教义而屡遭贬斥,是这样吗?”张素元问道。

“是的,前礼部侍郎沈鄢等人说西夷教义暗伤王化,为患叵测,奏请朝廷拆毁西人教堂,递解西人教士出境。徐大人为此作《辩学章疏》上书朝廷为西人申辩,但他却因此而被贬官为民,此番辽东战事连连失利,朝廷这才重新启用徐大人,让他研究西人练战、练守之术。徐大人认为守城端赖火器,西人火炮可为我用,因而开办兵器场,购买西人大炮。”顾忠信答道。

“徐大人所言甚是。火器之威非刀剑可比,如果我们能善用火器,离人即便再骁勇百倍也将不堪一击。”张素元点头说道。

“素元,现在军中配备的火器已经不少,但为什么我们大战小战竟无一胜呢?”顾忠信不解地问道。

“大哥,现在军中配置的火器是不少,但无论火器如何厉害,如果不能发挥功用,那又有什么厉害可言?火器只有经由训练有素的士兵之手才能发挥作用,何况如今的火器质量极差,施放时枪管、炮管极易爆裂,所以士兵轻易不敢使用。”

张素元虽是就事论事,语调中也无一丝激愤,但顾忠信依然听得出其中蕴含的无奈和愤怒。一切军需物资实际上都是地方上提供的,什么时候提供,数量多少,质量如何,存放这哪里,这些军方没有丝毫参与的权力,只能听之任之。

“素元,火器今后我们自己造。”顾忠信叹息一声说道。

自己造,说说容易,但钱从何来,而且朝廷会答应吗?

“是的,大哥,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不论如何困难,我们都要这么做。”张素元平静地说道。

“素元,宁远筑城不是三个月两个月就能完成的,吉坦巴赤不会不知道宁远的重要性,他真不会来破坏吗?”顾忠信提出了他一直最担心的问题。

“离人小人乍富,兴奋的劲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过去的,以辽东目前的形势和吉坦巴赤本人的变化来看,新城筑好之前离人不大可能腾出手来攻击宁远,而且就即便他们不想让我们筑诚,但在目前的形势下,他们也绝抽不出多少兵马,所以只要我们布置得当,筑城一定可以顺利进行。大哥,据哨探回报,辽东不堪离人残暴的唐人大都逃亡到许文龙处,许文龙如今的实力已不可小觑。离人尚无水师,所以奈何不了栖身皮岛的许文龙。大哥可以命令许文龙加大对离人后方袭扰的力度,尽可能多地牵制住离人的力量,使他们更加无力也无心南顾,这样一来,就会更加稳妥。”

听完张素元的话,顾忠信终于放下了心事,他暗自庆幸,帝国重文轻武,却先有赵烈廷,后有张素元如此精通武事的文官,看来辽东必能光复,帝国定可中兴。

看到顾忠信的脸色宽了下来,张素元又说道:“大哥,我之所以如此自信,先前说的那些还不是根本原因。”

张素元的话总是让他惊疑不定,但最后也总能让他信服。听了张素元此番突兀而起的言辞,顾忠信虽依然如以往一样吃惊,但这次他却不用张素元解释,转念间,他也明白了张素元话里所指的是什么。

“你是说辽东的军官?”舒心的笑容浮现在了顾忠信脸上。

“正是,辽东的军官虽也良莠不齐,但也有不少身经百战的慷慨男儿。每次战败,几乎都有中、高级军官战死沙场,战败后,自觉愧对父老,愤而自杀者也所在多有。大哥,这就足证军中有许多浩烈男儿,他们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如果我们善加引导,使将士归心,那数年之后,我们不需坚城、利炮,只凭手中刀枪就足以追亡逐北,平灭边乱。” 张素元神采飞扬地答道。

耳中听着激昂的言辞,眼中看着飞扬的神采,顾忠信心中大慰,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后不论要面对什么样的艰险,他都要保住张素元。

顾忠信相信,兄弟将来必是一位能以一身进退而使举国为之进退的风云人物。

三十二章 雄关

 一夜长谈之后,顾忠信全盘采纳了张素元的建议,他第二天即传下将令,任命张素元总领宁远、前屯、华觉岛的一切军政事务;任命副总兵赵明教驻守前屯,参将李胜之驻守华觉岛;任命副总兵祖云寿、参将郑学峰协助张素元戍守宁远。

选用赵明教、李胜之、祖云寿和郑学峰四人随他镇守宁江防线,张素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的决定。李胜之素席水战,为人沉猛谨慎,是驻守储藏军需物资的华觉岛的不二人选;祖云寿为人正直豪迈,作战勇猛,对待手下将士有如兄弟子侄,极其亲厚,在辽东诸将中最受拥戴;郑学峰举止文雅又不失男儿豪气,为人精明干练,多谋善断,张素元对他印象极好。

四人中,赵明教是唯一令张素元大费思量的人物。当初在袁丰泰手下效力时,因为驻守之地地势狭小,一听说袁丰泰兵败辽阳,赵明教立刻弃城而走,但他也并不是落荒而逃,而是走走停停,等听说前哨关城安然无恙时,他又连忙率部返回。

朝廷为此要治他的罪,幸亏赵烈廷力陈辽东正是用人之时,方才得以保住他的军职,但也因此由总兵降为副总兵。广丰之役,王祯化大败,赵明教时任副总兵守备前屯,赵烈廷曾飞骑令他率部接应广宁溃师,但他却一再拖延,致使赵烈廷不得不从山海关直接调兵,这时他才装模作样地派兵从旁策应一下。

由于赵烈廷、王祯化都很快被朝廷治罪,于是赵明教又逃过一劫。对这样一位人物,张素元当然不会放心把宁远的后门交给赵明教驻守,但他巡视前屯时,却意外地发现前屯这个弹丸之地被赵明教整修得风雨不透,绊马索、扎马钻、陷坑、暗壕纵横交错,密织如网,不仅如此,张素元还发现赵明教手下的士兵对其非常信服。

把前屯的防卫做得如此之好,这说明赵明教很有才干,只要认真做事就能把事做好,但这仍不足以打消张素元的疑虑,因为毕竟是非常时期,万事都得谨慎,让张素元最终下定决心的是士兵对赵明教的态度,他明白士兵对将官的信服决不是小恩小惠可以办到的,它只能是来自将官素日的一言一行。

能让手下将士如此信服,这就足以说明赵明教绝不会是个胆小鬼,他屡次三番地违抗上峰将令或许只是不愿让手下将士无谓地牺牲,如果遇到可以用他的人,那他或许比任何人更能竭死效命。

赵明教是这样的人吗?如果是,张素元相信他就是可以让赵明教竭死效命的人。

抵达宁远后,张素元雷厉风行,即刻开始修筑城墙,与此同时,招募收容难民垦荒屯田。张素元规定,农具、粮种由官府提供,田中所得官民各半,如此,宁远四周遂成乐土。

随着垦荒屯田的难民日渐增多,宁远修筑的进度也越来越快。

到任伊始,张素元即把宁远的各项事务俱都责成专人负责,分派完毕后,除了月中月末的核议外,就来个大撒把,不闻不问。

张素元每天都和士兵难民生活在一起,同吃同睡同训练同干活。

如此做法,为张素元招来了许多非议,虽然众人都很钦佩他,认为这个官和别的官不一样,但他毕竟是前线最高指挥官,他更应该做的是呆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做他该做的事。

张素元毫不理会众人的非议,依然我行我素,顾忠信对这些风言风语也是一笑置之,不予理会。

两个月后的核议会上,张素元斩杀了两个中饱私囊的校尉,将不负责任的六个将校降职,罚主管的将军六个月薪俸。

此一举措,全城肃然。将佥事大人素日的做法以及核议会上明察秋毫的眼光和雷厉风行的手段放在一起想,张素元一举赢得了麾下众将士的尊重和敬畏。

十一月,寒风渐起的时候,一座千古雄关就已耸立在辽西大地的群峰之间。

六月末,顾忠信离开山海关前往蓟镇、天津、登州、莱州一线巡视,十二月初,他刚刚回到山海关就听说宁远新城已完全竣工。

顾忠信都没顾得上过问一下山海关的事,就急冲冲奔宁远而来。顾忠信很好奇,在不到七个月的时间里,张素元究竟能筑成一个什么样的宁远?

走在宁远坚实的城墙上,顾忠信的心踏实了许多,他现在毫不怀疑,辽东的局势一定会顺着张素元的话走下去。

宁远外城高三丈三尺,雉堞高六尺,城基宽三丈,城上角道宽二丈四尺。外城内还有内城,内城高与外城相同,内城和外城间有四条宽道相通。

城墙上的炮台间隔三丈的距离,北面十八座,南面十座,东西各六座,合计共四十座炮台。炮台的底座全是巨大的青石砌成,每块重量都至少在五吨上下,完全能承受住数百斤火药的冲击。

城墙的外层是一块快方方正正的青石相互交叠向上垒成,光滑如镜。护城濠沟宽五丈,深三丈,沟底密布着三尺长的竹钉,壕沟里注有一丈深的水。

如此一座雄关,顾忠信相信,若由张素元驻守,那天下间一定没人可以攻的破。踩着脚下的雄关,看着张素元淡然勃发的英姿,看着一众信心百倍的将士,看着农人一张张润红憨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