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混球-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传来一个雄厚的声音:

    “城墙修得差不多了,壕沟还得再加深,加阔,鹿砦同样得再加厚一层,这些都要教吗?”

    “城里储备的石料不够,派民夫到远处多采一些回来,免得没有石料修补城墙!”

    “再催一催锦州那边,多运些粮食过来。现在城里的粮食不足十日之用,这点粮食哪里够!”

    每下达一道命令,必定有人大声应诺,不断有人上去报告请示,犹如众星捧月一般。那位被一大群体格雄壮的将领捧在中间的,正是关宁军的头号人物,大明少傅、挂征辽前锋将军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寿。这位老兄在去年己巳之变中看到袁崇焕下狱,便带令关宁军一道烟尘的逃回了山海关,后来袁崇焕来信劝说,孙承崇也保证朝廷不会追究他的责任,只要他领兵入关帮忙拔掉关内四城,有功无罪,祖大寿这才再次领兵入关,在孙承宗的指挥下拔掉了关内四城,大败领兵来援的阿敏,果然受到朝廷的封赏。不过,有过当逃兵的经历之后,他的胆子也变小了,回到锦州后如履薄冰,从不孤身离开军营,生怕被东厂和锦衣卫给逮了。五月,孙承宗决定重修大凌河城,他是头一个响应,倒不是他的觉悟有多高,纯粹是看中了大凌河两岸的土地。关宁军把守着天下雄关,一举一动都决定着明朝的命运,明朝每年必须供给他们四百万两辽饷,少一分都不行,连老领导孙承宗也不敢轻易处罚他们。如今的关宁军已经快要变成一个独立王国了,如果再得到大片良田,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他们就完全不用再看明朝的脸色,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了。基于以上考虑,祖大寿对这项工程自然十分热心,很多时候是亲力亲为,现在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了,精神越发的亢奋。

    何可纲笑说:“城堞后天就能完工了,五门红衣大炮,二百余门大小将军炮,还有五百余门大小佛朗机均已部署完毕,大凌河城可谓固若金汤,建奴不来攻则已,一来,定叫他们血流成河。”

    祖大寿嘴角含笑,神情却十分严肃:“话虽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建奴可不是好对付的。”

    祖可法哼了一声:“那帮建奴野地浪战强是强,但碰到坚城重炮,哪次不是被打得尸横遍野的?”

    众将领齐声赞同。关宁军没有跟后金八旗野战的勇气,不过对于守城,还是很有信心的,宁远战役,第二次宁远战役,锦州之战,关宁军三次拿得出手的战绩都是靠守城取得的,这三次胜利使他们对后金那可怜的攻坚能力充满了蔑视,只要有坚实的城墙,有足够的大炮和火药,他们就有信心挫败后金任何攻势,如果能斩获一百几十颗首级,便又是一场大捷!

    秦翼明心里苦笑,关宁军守城倒是守出信心来了,只是信心太足了可不是什么好事,骄兵必败哟!当然,这话只能是在心里想想,不能当面提出来,不然关宁军就更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了。

    祖大寿也看见了秦翼明,带着亲热的笑容大步走过来,向秦翼明抱拳一礼,笑着问:“秦将军,你看这城怎么样?可有何破绽?”

    秦翼明说:“少傅大人部署周密,无懈可击,末将实在挑不出什么错处。”

    祖大寿说:“秦将军将门虎子,定然有独到的见解,还请不吝赐教。”

    说是请人家不吝赐教,他身边的将领也很配合的挤出笑容,可总带着一丝傲慢,令秦翼明很不舒服。他正想说话,一背着认旗的将官纵马飞驰而来,看到祖大寿,慌忙滚鞍下马,拜倒在地,高声说:“少傅大人,我军夜不收在义州一带发现了建奴的哨骑,已经打了好几次,建奴哨骑硬是不退,建奴大军似有大举来犯的迹象!”

    祖大寿淡淡的说:“意料之中,建奴是绝不会让我们舒舒服服的把这座城筑起来的。再探!”

    “得令!”那将官一跃而起,再度上马,飞驰而去。关宁军将领彼此对视,颇为振奋:建奴果然来送人头了,真是守信!

    祖大寿皱着眉头说:“加快进度,尽快将城堞修好,多备石料柴草,这回怕是有一场大战了!”

    众将领齐声应诺,忙活开了。

    祖大寿又对秦翼明说:“秦将军,如今大凌河城修筑工程已接近尾声,建奴又大举来犯,怕是有一场恶战了,你部多为步兵,再滞留在此怕是会吃亏,不如早些回军山海关,拱卫京畿。”

    这摆明就是要独占军功了,秦翼明气往上撞,老子带人在这里守了大半个月,沙子吃了一肚,现在立功的机会来了,你们就要撵人,也欺人太甚了吧!但川军毕竟是客军,这是关宁军的地盘,他们说不上话的,秦翼明再怎么不甘也只能忍着,朝祖大寿一抱拳,说:“少傅大人,末将这就回保山海军,预祝大人旗开得胜,再立大功!”

    祖大寿皮笑肉不笑:“多谢秦将军吉言。若此战侥幸得胜,某绝不会忘了秦将军的功劳的。”

    这种漂亮话听听也就算了,秦翼明不再多说,进城集合部队,分发干粮。一个时辰后,五千川军从城中开出,队列严整的朝锦州方向行进。走出几里后,秦翼明再度回头,望着坚固的城墙,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多好的一次机会啊关宁军私心这么重,迟早要吃大亏的”

    为失去一次绝好的立功机会而愤愤不平的秦翼明很快就发现自己有乌鸦嘴的潜质,关宁军确实吃了大亏,而且还是伤筋动骨的那种。被赶回山海军,川军只是难堪一点而已,却没有任何损失,但是留在大凌河城的关宁军和商贾役夫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大凌河城里,无数役夫、班军仍在紧张的忙碌着,修建城堞,加固城墙,关宁军则陆续开进建在道路旁和山地险要处的堠台,正式布防。全军士气高昂,建奴快要来了,又一次宁远大捷离他们也不远了。

    士气高昂的关宁军和役夫、班军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什么大胜建奴的风光,而是————炼狱!

三十一 可汗大点兵() 
广宁大道上烟尘滚滚,数万大军齐头并进,旌旗猎猎,人喊马嘶,蔚为壮观。正红旗、镶红旗、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正白旗、镶蓝旗、镶白旗后金八旗精锐尽聚于此,军容之盛,实属空前。大道上不断有身披银甲的骑士飞驰而过,而在队伍的后方,一根根皮鞭在空中挥舞,发出令人汗毛倒竖的呼啸声,接着就是皮鞭落在身上的轻脆响声,和压抑不住的惨叫。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包衣奴才在主子的皮鞭抽打之下推着小车,背着沉重的兵器,极力加快脚步,手脚稍慢就会招来一顿鞭子。这些负责运送兵器粮草的包衣奴才还算轻松的,最倒霉的是那些运送大炮的。吃足了明军火炮的苦头之后,后金也搜罗人才,开始自己铸炮了,这是他们铸出来的第一批大炮,不是很成功,但至少能打响。能打响就能要人的命,够用了。这些大炮重得要死,一门少说也有几千斤重,十匹挽马都很难拉得动。那些包衣奴才在后面推着炮车,带着菜色的脸憋得通红,脖子上的血管绷到极限,努力推动炮车好让马走得快一点。他们干活不谓不认真卖力,可皮鞭还是不断的落在他们身上,一鞭下去就要从他们身上扯下一大块布料和皮肉。不断有人倒毙在路上,监工只是让人抬到路边一扔就算了,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蹄声又起,一名身披金甲的、身材高大的女真贵人带着数十白甲兵飞驰而来,大道上的后金将士纷纷勒住战马,朝他放声欢呼:“汗王!汗王!”数万人的欢呼声由远布近,仿佛汹涌而来的海啸,淹没了一切声音。那些包衣奴才匍匐在尘埃里,连头都不敢抬,他们还没有资格朝这位女真贵人欢呼致敬的资格。

    这位相貌堂堂、贵不可言的女真贵人,正是努尔哈赤最出色的儿子,同时也是明朝最可怕的敌人,皇太极。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兄弟一样,皇太极也是从小就跟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是在战火中长大的。努尔哈赤打了一辈子仗,他的儿子们个个都身经百战,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但其中最为出色的,还是皇太极。跟莽古尔泰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纯粹武将不一样,皇太极文武全才,不仅能征善战,还学富五车,与明朝投降的文官交谈的时候,他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彬彬有礼的大儒,而不像杀人不眨眼的大将。不管是对女真人,对蒙古人,还是对汉人,他似乎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强大自信,他可以从容自若的与被俘的明朝文臣武将论道,可以纵马与女真健儿狩猎于山林之中,可以在大草原上弯弓射雕,不管是谁,都会被他过人的魅力所征服,甘心为他所驱驰。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阴谋家,努尔哈赤临终时曾叮嘱四大贝勒一定要团结,有什么事情要商量着办,这位仁兄当面唯唯诺诺,继位之后马上变了脸,开始变着手法收拾那帮兄弟了。去年阿敏救援关内四城失败,带着一帮残兵败将逃回来,马上被他关了起来,剥夺了一切权力;大凌河之战结束后,他又以莽古尔泰嗜好打猎,累瘦了战马,以至于不少兵马无法出动,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为由,把莽古尔泰也给关了起来,这两个倒霉蛋的牛录和包衣奴才自然尽归他所有了。代善还算识相,见势不妙马上装孙子,这才没有被他收拾掉。站在莽古尔泰和阿敏的立场,这货的所作所为是非常不道德的,但对于后金政权而言,这种中央集权的举措却是极为必要的,正是从皇太极开始,后金正式完成了从一个组织松散的强盗集团到帝国的蜕变,那两个倒霉蛋不幸成了祭品。

    明朝重筑大凌河城,这么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皇太极的眼线。几乎是在关宁军开工的第二天,他就作出了决定:打!一定要狠狠的打!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动用,原因有二:第一,庄稼快成熟了,战马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