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混球-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将轰然应:“喳!”

    莽古尔泰灌了一碗烈酒,望着那白茫茫的大雾,喃喃说:“爹他鸟,这雾还真是见鬼了,说不散就不散!要是半天都不散,我岂不是要在这里干瞪眼,陪那些明狗当半天傻子?”

    德格类说:“哥,据细作传来的情报,此次领兵的是吴襄和宋伟,两个都不是易与之辈,手下更是有六千精骑,很是扎手,我们还是谨慎些好。既然汗王让我们不可轻出,我们便安心等大雾散去就是了,不求有功,但球无过!”

    莽古尔泰撇了撇嘴,说:“关宁军那帮怂包野战根本就不是我们大金健儿的对手!要不是这场大雾挡着,我带几百精巴牙喇兵直冲过去,一顿饭的功夫就能将他们打崩!”

    德格类只能苦笑,摊上这么个脑细织里肌肉比脑子还多的大哥,他也够命苦的。正要再劝,一位牛录额真见了鬼似的叫嚷起来:“快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数里之外一道青光在白雾中直入天空,明军的营帐隐约可见。众将领狂叫:“是明狗!是明狗!”

    莽古尔泰蹦了起来,狂喜的大叫:“是明军大营!看到明军大营了,真是天助我也!”一把将大碗掷在地上摔得粉碎,高声下令:“正蓝旗的勇士随我来,杀明狗一个片甲不留!”

    正蓝旗各牛录的将士们放声欢呼,飞快的跃上马背,莽古尔泰仍是一马当先,长枪斜举,无数正蓝旗的士兵像一支巨大的弩箭,朝着青光所在之处呼啸而去。

    在青光腾起的那一刻,明军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这年头的人迷信得很,往往会将一些自然现象视为神迹,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一场日食或者月食,一场不符合节气的风雪,都会对军心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一场溃败。比如说高加米拉战役前夕发生月食,波斯人视为凶兆,营中哀声一片,而马其顿人视为吉兆,欢声雷动,次日大战,马其顿大军锐不可挡,将高加米拉变成了波斯大军的集体公墓。明军同样不能免俗,四野尽是大雾,唯独自己大营这边有青光,任谁在高度紧张的时候看到如此反常的现象都会慌乱的。明军望着那道要命的青光,神情惊恐,如果杨梦龙在这里,肯定会向他们解释:这只是阳光在雾气中折射发出来的光,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杨梦龙不在,就算杨梦龙在也没用,明军还会问他为什么这光不在建奴那边,偏偏在我们这边?难道是老天爷在偏帮那帮野猪皮不成?宋伟倾听着浓雾中传来的急促的马蹄声,看着被青光照得一清二楚的大营,神情苦涩,仰天长叹:“浓浓大雾,唯独我军大营上空有青光,难道是天意!?”

    闷雷般的马蹄声淹没了宋总兵的长叹,浓雾中,四面八方影影绰绰,人喊马嘶,羽箭如风朝明军射来,中箭者的惨叫和未中箭者惊骇欲绝的狂呼声,还有受惊战马的狂嘶如海啸一般淹没了一切

    明军第二次同样以失败告终,而且败得比第一次还要惨,六千精骑,仅二千余人逃出生天,余者不是当场斩杀,就是成了俘虏。

    其实这次明军败得冤,很冤!本来他们跟正蓝旗谁也看不见谁的,继续对峙下去,等到大雾散了再摆开阵势开打,不见得会败得这么惨;即便是在大雾中遭到正蓝旗的猛攻,他们也并非没有一点机会,因为此时大雾已经开始消散了,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大雾一散,他们不见得毫无还手之力。然而,就在宋伟调兵遣将要跟莽古尔泰血战的时候,吴襄却撇下友军溜之大吉,直接导致大军全线崩溃,大势如此,就算把吴起请来,也打不赢了!

五十八 征调() 
皇太极的胜利还在继续。

    吴襄和宋伟逃回锦州之后,让孙承宗给臭骂了一顿,不得已,在九月二日,这两位老兄再度率领八千步骑军出城,增援大凌河城。这次,这两位学乖了,沿着山地运动,试图利用地形限制后金八骑的发挥。但是很不走运,他们跟皇太极撞了个正着,皇太极见前方烟尘滚滚,知道是明军大部队来了,二话不说,率领两百亲兵冲上去,横冲直撞。正蓝旗和镶红旗一见就急了眼,这可是他们的汗王啊,一头扎进了千军万马之中,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全家都得死的!这两旗精锐红着牙不要命的冲上去,对吴襄和宋伟发动排山倒海般的进攻。上次惨败令吴襄和宋伟心有余悸,哪里还敢再硬扛,见势不妙,呼啦一下就逃了。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跟上前如出一辙,明军溃不成军,镶红旗和正蓝旗追在后面轻松惬意的射啊剁啊,杀得明军尸横遍野,这次增援再度以惨败告终。

    经过这次失败,孙承宗对吴襄和宋伟基本死心了。很明显,仅仅依靠锦州、松山、杏山这一线的兵力是无力撕开后金的包围圈,解大凌河城之围的,再怎么担心大凌河城里的数万军民,也只能等到张春所率领的四万大军到达之后,再去增援大凌河城,否则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头了。老孙头并没有气馁,再过十多天,张春所率领的大军就能赶到州了,这支大军囊括了北直隶几乎所有的能战之兵,举人张春颇有才具,在收复关内四城的战役中表现出色,这支大军的加入将会改变明军被动挨打的局面。当然,他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天雄军,在那次检阅中,天雄军装备之精良,军容之严整,给了他极深刻的印象,卢象升更是数一数二的猛将,多了不敢说,卢象升所率领的天雄军跟后金八旗中一旗人马打成平手肯定是没问题的。此外,他也希望能将秦翼明所率领的那九千川军再调过来,张春手里就有四万大军了,再加上六七千天雄军,九千川军,总兵力将达到五万余人,跟后金此次动员的兵力不相上下,大凌河守军再来一个里应外合,胜算不小。

    孙承宗上奏朝廷,承认三番增援均告失败,形势危殆,请速调天雄军和川军,以增强张春所部的战斗力,方能解大凌河之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紫禁城,早朝。

    大凌河之围已经持续了一个月,朝廷也被架到火上烤了一个月,大家都有点上火了。尤其是崇祯,嘴唇都起了水泡,看完孙承宗的奏折后眉头拧成个疙瘩,让太监把奏折拿给文武百官看。年轻的天子的声音中透着疲惫,力不从心的疲惫:“众爱卿,孙阁老认为此番建奴倾举国之兵围攻大凌河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必须集结更多精锐,方能解大凌河之围,你们认为如何?”

    温体仁和周延儒这两位一声不吭,以眼观鼻以鼻观心,仿佛两尊入定的大佛。能当到次辅、首辅,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很多话用不着他们开口,自然有人会替他们说的。他们旗下的小喽罗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兵部尚书,军国大事啊军国大事老兄!本职工作啊本职工作老兄!你是不是应该出来说几句话了?

    ————前任兵部尚书梁廷栋已经被撸了。这位兵部尚书还是有些才具的,当兵部尚书这两年,对很多事情的判断颇为准确,收复关内四城之战中他也调度有功,应该说,他这个兵部尚书虽然手脚不大干净,喜欢贪污,但是还算称职。但这位还算称职的兵部尚书干了一件蠢事,为了对付越闹越凶的流寇,居然提出加收三厘田赋作为剿饷!本来每亩九厘的辽饷就让老百姓气都喘不过来了,再加征剿饷,那是要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啊!剿饷开征,天怒人怨,言官跟打了鸡血似的群起围攻,梁廷栋这个兵部尚书实在当不下去了,被迫辞职,由熊明遇代替————当然,剿饷还是要征的,一厘不少。

    熊明遇硬着头皮出班,朗声说:“启奏皇上,臣窃以为,重修大凌河城实为不智!”

    崇祯眉头拧得更紧,都快打成死结了:“朕问你是否要按阁老所说,调动天雄军、川军驰援大凌河城,没问你重修大凌河城是对还是错!”

    熊明遇慌忙跪下,诚惶诚恐:“微臣失言,微臣知罪!”

    崇祯挥挥手,说:“无罪,无罪!起来吧。”

    熊明遇如奉纶音,跳了起来。

    崇祯面色苍白,颇为烦躁。自登基以来,后金建奴就成了他的噩梦,不管他怎么做,不管他作了多周全的准备,只要建奴一出动,明朝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每年花费四百万辽饷供养着的关宁军,除了打败仗和守城,似乎什么都不会干了,任何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抓狂的!他捏紧拳头,咬牙说:“大凌河城,一定要救!阁老不是要川军,要天雄军吗?给他,调给他!朕不管他要多少兵马,多少粮饷,只要能保住大凌河城,只要能保住城里那数万军民,只管给他好了!”

    这时候周延儒就不能不出来说话了:“皇上,万万不可!建奴对大凌河城围而不攻,张两翼以却我援军,意图再明确不过,就是要用大凌河城作诱饵,引我军精锐之师前去送死!川军是拱卫京师的最后一支能战之师,倘若孤注一掷,将这支能战之师也断送了,建奴乘机进犯,则京师危矣,望皇上三思!”

    一向跟周延儒水火不相容的温体仁难得的表示了赞同:“首辅所言极是!兵备道张春张大人所率领的四万大军不日即抵达锦州,再加上关宁军,可战之兵不下五万,如此雄厚的兵力,若能胜,何必再动用川军?若不能胜,动用川军又有何益?为京师安危计,望皇上万万不可动用川军!”

    熊明遇低声说:“是啊,如果此次增援失败,川军被断送,京师就没有能战之兵可供调动了”

    崇祯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青气,霍地站了起来,厉声说:“失败?怎么可能会失败!张春是知兵之人,麾下四万大军也是来之能战的精锐之师,再加上坚韧剽悍的九千川军,怎么可能会失败!?”

    周延儒声音也略略提高了一些:“不怕一万,最怕万一!”

    这几位决定着帝国命运的人物争论的焦点,始终是该不该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