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混球-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延儒声音也略略提高了一些:“不怕一万,最怕万一!”

    这几位决定着帝国命运的人物争论的焦点,始终是该不该动用川军,没办法,大家都让己巳之变中后金屠掠京畿的惨状给吓坏了,打死都不愿意再来这么一次。当然,周延儒和温体仁极力反对出动川军,除了为自己的小命着想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他们根本就不希望孙承宗能击退后金,解了大凌河之围!孙承宗的威望和资历本就非同小可,是首辅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如果此番能击退后金,威望之隆,何人能及?周延儒说什么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而作为次辅的温体仁更不愿意,一个周延儒就够讨厌了,再来一个比周延儒还要强大的孙承宗,他这个次辅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一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首辅地位,一个是为了先下手为强干掉潜在的竞争对手,这对冤家死对头难得的默契了一回,极力反对出动川军,没有再扯对方的后腿。至于大凌河城那几万军民的安危,缺少川军这支精锐的张春会不会因此失败,全军覆没,又关他们什么事?死的又不是他们的亲信!

    两尊大佛都开口了,那帮小喽罗看到机会,纷纷打破沉默,叽叽喳喳各抒己见,话里话外都是反对出动川军。崇祯自己也挺为难,他是万万不愿意接受一场惨败,这关系着他的颜面,以及明朝的切身利益!但后金入寇的阴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一次次将他从梦中惊醒,出动川军,万一增援失败,把川军也给葬送了,京师无兵可调,岂不糟糕?想到这里,他对孙承宗颇为不满,都给你调了四万大军了,关宁军也尽归你节制,同时昌平、天津、登莱等镇也全力支援,你还抱怨兵不够,那得给多少兵马才够你用?他越想越烦躁,忍不住就要发火了。

    这时,一名太监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尖着嗓子叫:“皇上,大捷,大捷啊!”

    大捷?

    大家都有点反应不过来,现在明军在关外已经被打成孙子了,正哭着喊着要增兵,而山东、河南两地奉命增援辽西的人马在路上磨磨蹭蹭,走三步退两步,不停的诉苦哭穷,都这鬼样了还大捷?崇祯一个激灵,试探着问:“是不是关宁军击败了建奴?”

    那太监猛摇头,扑嗵一声跪下,说:“皇上,南阳监军吴永飞骑来报:舞阳卫于三天前以二千人迎战进犯南阳之流寇,以寡击众,一举全歼流寇二万余人,仅俘虏就抓了一万三千多,自己伤亡甚微!”

    好嘛,吴公公生怕舞阳卫的胜利不够耀眼,一下子将流寇的人数翻了一番!显然,他这一安排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群臣为之愕然:两千打两万,一个打十个,居然一战将流寇聚歼,南阳兵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打了!?

    崇祯略微有些失望,打败流寇算什么,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打败建奴的捷报!但他随即又意识到舞阳卫是以寡击众,一战将流寇全歼,自流寇蜂起之后,这样的胜利屈指可数,没有丢城失地他就谢天谢地了!舞阳卫一个卫所居然能取得这样的大捷,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那个卫所的兵很能打嘛!想到这里,他原本阴霾的心情稍稍变好了一点。

    那太监接着又说:“大名道监军曹桓飞骑来报,大名道右参政卢象升于五天前亲率天雄军五千人,在卫运河畔大破肆虐顺德、真定之混天王、老回回部主力,击杀悍匪混天王刘能,全歼老回回所部近千精骑,此役斩首三千六百余级,五万流寇悉数跪降,仅老回回率十余骑侥幸逃脱,天雄军正在搜捕”

    话还没说完,崇祯已经露出了笑容,手往龙椅重重一拍,叫:“快,快把捷报呈上来!”

    当值大监赶紧下去把捷报呈上来,崇祯一把抢过,撕开,首先是一目十行的过了一遍,接着逐行逐行的看,还没完,看完了,再逐字逐字的看,一连看了三遍,他长长的舒出一口气。捷报上,监军太监、地方官员都署名作证,斩获首级、抓获俘虏、缴获器械都一清二楚,假不了了。做假是一门艺术,比如说关宁军,明明只斩首几十颗首级就能说成杀伤后金数千人,但由于后金撤退时将尸首伤员都级运走了,因而斩获首级不多舞阳卫敢把这些数据列就来,说明是真的有干货,不怕查的。他挥舞着手中的捷报,笑着说:“八月下旬,得知流寇窜入河南河北,朕还担心当地卫所糜烂,兵备不修,让流寇蹂躏了中原,现在看来是朕多虑了。舞阳卫、天雄军皆以一当十,将士用命,监军尽责,一战聚歼流寇,令流寇胆寒,有这两支强军在,中原安矣!”

    文武百官都十分困惑,舞阳卫和天雄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打了,以一当十还将流寇干净利索的全歼,要是每一个地方卫所的兵都这么能打,那他们多省心!周延儒拱手说:“天雄军和舞阳卫以寡击众,大破流寇,取得两次大捷,实是大明之幸,当为大明贺!”

    文武百官齐声叫:“为大明贺!”

    崇祯笑逐颜开。

    温体仁乘机说:“皇上,天雄军和舞阳卫如此强悍,比起川军只强不差,何不征调这两支劲旅快马加鞭驰援辽西?”

    崇祯望向熊明遇:“兵部没有下令征调这两支劲旅吗?”

    熊明遇说:“启奏皇上,兵部早已下令征调天雄军和舞阳卫,只是二部都忙于歼灭犯境之流寇,一时未能出发。”

    崇祯说:“嗯,这样也没什么错,毕竟让流寇肆虐中原也不是办法。不过再在流寇已经被全歼了,这两场大捷想必也已让流寇胆寒,谅他们几个月内都不敢觊觎中原,这两支劲旅闲着也是闲着,赶紧抽调出来,驰援辽西!”

    熊明遇说:“遵旨!”

    崇祯又问:“这两部各有多少人马?”

    熊明遇一脑袋浆糊,迟疑的说:“天雄军报有战兵辅兵九千人,一个月前刚招募了二千人,合计一万一千人,至于舞阳卫”天雄军是孙承宗重点关照的,梁廷栋为了向孙承宗示好,也给天雄军开了不少绿灯,比如说从边军抽调精锐骑兵给天雄军组建骠骑营,粮饷也发了几次足额的,熊明遇接手梁廷栋的工作,对天雄军有一定了解,但是对舞阳卫天可怜见,他甚至不知道南阳卫什么时候改成舞阳卫了!

    崇祯看了看捷报,说:“舞阳卫现有兵员三千七百人嗯,这两支部队也不能全部抽走,这样吧,天雄军出动七千人,留下四千人守卫大名道;舞阳卫出动二千五百人,留下一千二百人守卫大名道!兵部和户部想办法筹集一批粮饷,将积欠的粮饷发下去,再给点犒赏,沿途州府再办法多征集车辆马匹,务必让这两支精兵尽快赶到辽西参战,客军入境时各地方要尽快提供粮草,不得刁难,违令者以通敌论处!”

    朱大老板还算考虑周到,知道从河南河北到达辽西有几千里路要走,这两支精兵虽然能打,但还没有长出翅膀来,必须为他们多准备骡马马车,加快行军速度。如果再像以前那样让他们一天走十几里,等他们赶到辽西,黄花菜都凉了!

    这一道命令下去,天雄军和舞阳卫的命运就此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也随之而改变了。

五十九 出征() 
明朝官员难得的高效了一回,天雄军和舞阳卫很快就接到了来自兵部的征调令,各地方官员也知道事关重大,纷纷着手准备车马粮秣。大老板亲自下令的,可不能开玩笑,要是没有办好,可是要丢官甚至掉脑袋的!

    户部黑着个脸从国库里拨出一笔钱粮交给兵部,将积欠舞阳卫和天雄军的粮饷给发了,至于犒赏,没有!这就是犒赏了!

    卢象升也很高效,在歼灭混天王和老回回所部之后,大军连休整都免了,留下五百人押送俘虏,护送伤员回大名府,主力马不停蹄,直奔辽西。接到兵部要求他出兵七千之后,他所做的仅仅是补发了一道军令,命令留守大名府大营的爱将李重时率领三千人过来与他会合,这样的动员效率,着实让人瞠目结舌。要知道在古代,出征可是天大的事情,又是挑选吉时又是犒赏三军,越是强敌越是要重赏,而且还要见现的,否则很难让那帮兵油子挪动屁股,就算勉强把他们撵上路了,也是士气低迷,出工不出力,你就等着打败仗吧。至于粮草器械的筹集,更是繁琐无比,让人一个头两个大,能够在七天之内出发的已经是精锐了,拖上半个月的也算正常,早上接到命令,傍晚就拔营出发的部队,那是精锐中的精锐,自古以来,这样的精锐之师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明军就别提了,由于种种弊端,明军的动员效率是惊人的糟糕,而“路上粮草由客军自己供应”这一条更是让人吐血,出兵打仗,还得将领自己花钱买粮食给自己的部队吃,有了如此奇葩的规定,效率高得起来才叫见鬼。但这一切对于天雄军来说都不成问题,他们已经准备了一个月,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停当了。

    鉴于此战中火枪手发挥出来的巨大威力,卢象升让李重时带来的三千人里,有一半是火枪手,这也意味着在天雄军此番动员的部队里,火枪手多达三千人,几乎占了总兵力的一半。在卫运河畔小宋庄之役中轻而易举的粉碎了比自己多出十倍的流寇让天雄军意识到了自己的强大,在他们看来,没有他们打不垮的敌人!天雄军那高昂的士气、鼎盛的军容无不让沿途各州府的军民眼前一亮,对这支精锐之师不敢稍有怠慢,按时供应粮草,小心的伺候着,免得这帮大爷发火,把自己这小地方给洗了。卢象升很客气,接收粮草之后都照价付款,绝不白吃白拿,反正这钱是从流寇手里缴获的,花得不心疼。这就让沿途地方官吏对天雄军的印象更好了,供应粮草越发的殷勤,天雄军一开始只能勉强吃饱,两天后开始吃上素菜了,再过两天,他们都还没有抵达呢,地方官吏就已经在前面指挥老百姓生火做饭了,不少老百姓还拿着成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