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诞生。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就是后来我国第一代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王永志。后生可畏啊!

父亲没有接到对他离休报告的批复,却接到了新的任命。

新一届的军委组成了。

1982年9月12日,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为副主席,杨尚昆为常务副主席兼军委秘书长,张爱萍、余秋里、杨得志、洪学智为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不再设常委。

这个任命是中央对我父亲的信任,同时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我国,国防工业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系统,它依据军方提出的要求,研制生产武器装备,但它本身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领导体制上,横跨军委和国务院两大系统,国外习惯称它为“共产党中国的军事-工业界集团”。长期以来,一直由军方和国务院同时兼有职务的领导人担任主管,像贺老总、罗瑞卿、王震以及我的父亲。现在,国务院单方面做出了人事调整,免去了我父亲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这就意味着打破了既成的军工管理体制。当然,不排除在新任命的国务委员中,重新拟定人选。在新产生的13个国务委员中,耿飚和余秋里和军方是有联系的。但耿飚刚从军委秘书长的位置上卸任,不可能再会接手相对局部的国防工业这一摊,何况他在军内已没有职务了。余秋里呢?当时正在考虑由他或是陈丕显来接任总政治部主任,军队高级干部中,似乎倾向余的要更多些,毕竟余在军队的时间要更长些。所以,余也可以排除。现在的问题是,这次变动,真的是要在军工体制上动刀子吗?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仅仅是一次纯人事的调整,只是他们不小心触动了体制。

但这足以引起军方的警觉。撤销国防口,由国务院单独执掌国防工业各部,军队需要什么,就订货嘛!后来的体制变更证明,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军队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一支军队,当它离开了武器装备的支持,会是什么呢?难道真像赫鲁晓夫讥讽的那样:“民兵算什么?在核大战中,它只是堆肉!”

杨尚昆,他何尝不明白,武器装备可是军队战斗力的硬件啊!而这一摊,建制复杂,经费奇缺,加上“文革”十年的折腾,与世界先进国家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成为军队战斗力攀升最难逾越的障碍。

如果军队放弃对国防工业的领导权,听任别人安排自己的命运,那将会是什么状况呢?当然,谁都会说,你放心,我们保证军品优先。对这种空头支票,能信吗?最简单也是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老九不能走!”张爱萍这个军方派出的死硬派人物,留在国务院,继续执掌国防工业大军,应该说是最合适的。

上述这些分析,是从体制的角度看待个人存在的意义。我想,凭父亲的思想方法,他是不会想到的。他很简单,是个直线思维的人。一定要我干,我就干出个样子;不要我干了,我就休息,颐养天年。

第一次会议上。杨尚昆说,给我们这个会起个名字吧。按过去叫军委办公会议,不是太确切了。小平同志说,老帅们都还在,你们这几个就叫秘书长、副秘书长吧。过去也叫过军委常委会,但军委这次取消了常委,这个名字也不好叫了。父亲说,可以仿照国务院,叫军委常务会议。杨说,好,就这么定。

父亲仍然是负责全军的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这个领域。另加了外事。

杨最后说,既然中央把军队交给了我们5个人了,谁都不要再提退休的事了,一起再干5年,到1987年,我们5人共进退。这就是被广为流传的五人共进退的约定。

父亲回忆时说:“日常工作是我们五个人研究,几个元帅不来,但他们的秘书都列席,便于及时沟通。会后一般是杨去邓那里汇报,遇到重要的专项问题,讲不清楚的,分管的同志也一起去。”

1982年11月19日,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上,通过了国务院提议,任命张爱萍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他又回来了。与过去不同的是,他在军队的职务是军委常务会议成员了,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军队对国防工业的主导作用。时隔他被免职的五届人大常委第23次会议,正好半年。

但这一届军委,迎来的却是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冬天。

长期的临战体制,使我军兵员和武器装备在数量居世界前列。因为投入不足,加上改革开放后,订货体制的逐渐市场化,军品成本大幅上涨,装备采购数量不得不减少,即使研制出新型的武器也无法装备部队。空军主战机型落后,海军作战舰艇滞留在中小型上,现代战场中许多重要领域的装备,如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机,战略预警系统,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等,都处于空白。对未来军事技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仍是薄弱环节,严重地拖了各型号武器的后腿。就连相对占优势的步兵常规武器,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从60年代的旗鼓相当、略占优势,到现在已呈现出落伍状态。更为让人挠头的是,原有的武器装备相继进入了更新期,补不抵退。由于大量旧装备超期服役,维修费用急剧上涨不说,老化失修,事故频出日趋严重。工程建设经费的保障不足,使军用机场、码头失修;征地赔偿费的增加,使部队实装实弹的训练减少;油料、备件的短缺,使飞行、舰艇、装甲部队难以行动……

与此相反,国际军事领域的发展却呈突破态势。美苏正在加速对武装力量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快更新速度,增强高科技的投入,完善快速反应体制。尤其是接二连三的中东、马岛作战,空地一体的现代战争的理念已初见端倪。难道以马队、长矛对付八国联军洋枪、洋炮的历史还要重演吗?

父亲回顾这段经历时说:“再困难的局面我们不是都走过来了吗?”

1982年父亲向中央提出了新时期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后来被人们习惯地称为16字方针。

其实,有两个16字方针。

第一个16字方针是:“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狠抓科研,加速更新。”

这一条知道的人不多,限于国防科工委机关和总参装备部等领率部门。

第二个16字方针是:“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

父亲的原话是“以军为主”,上报中央后,邓小平改为“军品优先”。这四个字的改动是耐人寻味的,它最终导致了军工产业后来的走向。

如果说,第一个方针是目标的话,那么第二个方针就是手段、是保障;或者说,一是压缩调整;二是广开财路,一句话:开源节流。

父亲去世后,曾任国防科工委政治委员的伍绍祖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过去我们自诩不做军火商,现在看来不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则开展军品贸易是不行了。为了开创军事科技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张爱萍同志让我负责外事。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军品贸易;一是突破苏美对我国的军事技术封锁。”爱萍同志向我强调三条:“出售武器,是为了增强发展中国家自卫能力的,绝不要掺和到有武装冲突的国家中去;在军品贸易中一定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给国家造成损失。”(注:伍绍祖《忆我的工作老师——张爱萍》)

当年,这个清华核物理系的研究生出身的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年轻气盛。他骄傲地说:是我们国防工业“率先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和二、三、四、五、六、七、八机部,分别成立了公司。中国新时代公司、中国燕山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父亲规定,国防工业口的公司,必须统一领导,军品贸易的收入必须用于发展军工,统一安排,不得留成。这几个中国字头的公司一挂牌,立即引起了世界金融和贸易领域的震动。很快就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和民间厂商进行了军品贸易。

国防科工委又出新招,在北京举办了国际防务技术展览。中国馆展出武器装备实物300多种。

父亲说,光产品不行,技术也是资源。于是在深圳首次举办了以军转民技术为内容和以外商为主要用户的“中国深圳技术交易会”,为军用技术走向国际市场迈开了第一步。两年后,卫星搭载、为国外发射卫星和武器装备改装成为世界的亮点。

开始,国防工业各部还仅仅是搞些小产品,照相机、自行车、缝纫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最突出的是轻骑摩托车,年产量占了全国的80%。父亲说,不错,但属小打小闹!

于是第二波出台了。核工业系统的微型反应堆、核医学仪器设备;航天部的卫星通信、卫星遥感、机器人;兵器部的矿山采掘、石油钻探、大型载重汽车……

军工部门为轻工、纺织、食品、医疗等系统提供技术设备12万套。民品出口贸易额达到全国机电出口的10%。

父亲说,还要广开思路。

国防工业部门开始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设备的研制和技术攻关。电子对撞机超真空室、主漂移室的工程都见到了航空、航天的影子。

中国的民用飞机也出台了。运5、运11、运12、运7、运8,直5、直9,还有蜜蜂、蜻蜓超轻型农用机。

国防工业在汽车领域也挤了进去。微型车占了全国的一半。摩托车占了60%,铁路敞车已达5000辆。

“六五”期间,国防工业系统一跃成为国家创汇的大鳄。赵紫阳说,真没想到,国防工业几个部居然排居第三,仅次于能源和旅游。这也不奇怪,当时选入中央领导核心的许多领导人不少来自下面或基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