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我为王-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营门口,李瑾身边站着许贯忠等人,李孝忠站在他对面,身后是十个牵着马匹的黑衣军士。这是李瑾担心他一个人上路,有什么意外,特意派遣的。

    “各位兄弟,孝忠告辞了,烦劳几位替我向管家三位哥哥道别,感谢他们连日来的招待。”李孝忠抱拳说道。

    “兄弟一路小心,话我一定带到。”广惠上前一步,拍了拍李孝忠的肩膀。他是众人之中与李孝忠交情最深的,此时兄弟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自然有些伤感。

    “回家之后,哥哥替我们向二老问好,若有便利人,也请寄书信到水泊梁山。”李瑾也上前拉住李孝忠的手腕,说道。

    “嗯。”李孝忠重重点头,眼眶却是有些红了。虽然他与李瑾等人没有深交,只是一天相处,众人为人处事都让他佩服,却已然是有了不浅的交情。

    “既是如此,我和众兄弟祝哥哥一路顺风!”再说下去,只会愈发伤感,李瑾干脆地说道。

    “孝忠也祝愿各位前程似锦!告辞了。”李孝忠团团拱手,翻身上了马。

    “一路顺风!”众人对他拱手说道。

    李孝忠在马上再次向众人抱拳,随即转过马头,喝道:“驾!”打马投南面去了,身后十个黑衣军士骑马随行。

    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跑远,广惠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了,李孝忠兄弟本事过人,志向也是远大。往日在巩州之时,他时常观察山川形势,也曾与羌人厮杀,可惜不能与咱们一道上山。”

    “各人有各人志向和运气,但愿日后还能与他相见。”一天的时间虽短,但是与李孝忠相交之时,他也是言中有物,广惠对他的推崇也是有道理的,他不能上山,李瑾心中多少也是有些失落。

第七十六章 突变() 
如果李瑾熟读宋史,知道李孝忠这人的话,心中只怕不会仅仅是失落而已。不过这都是后话,现在暂且不提。

    李孝忠离开的当天下午,管家兄弟带着人和李瑾他们会合,听说李孝忠在他们来之前已经离开了,没能亲自道别,三人不由大呼遗憾。

    李瑾也和许贯忠他们商量过,是不是就将管家兄弟留在蔚州,继续发展,毕竟他们在此地也经营了有些年头了,留在此地,等日后李瑾他们正式对燕云之地动手之时,说不定会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经过几人仔细商量,最终还是决定将他们带回梁山。

    因为管家兄弟的才能有限,冲锋陷阵还可以,但想要留在蔚州单独发展,却不会有太大的收获,他们山寨现有的规模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而蔚州的环境也不算太好,将他们三兄弟留下,遇上辽军围剿,只怕还会出意外,还不如将他们带回梁山。

    又停留了两日,当地辽军的家眷大多数接到之后,李瑾他们拔营出发,踏上了返程之路。由于有老幼妇孺的拖累,返程自然不会像他们来时一般快捷,好在李瑾他们缴获的马匹很多,也比单纯用两条腿赶路来得快。走了三天,李瑾他们终于出了蔚州境内,进入了易州。

    队伍再次停下脚步,派出人手去接当地俘虏的家眷,只是有不少俘虏的家是在城中,便是在城外的,居住的也较为分散,收拢起来缓慢的很。事情虽然麻烦,但是李瑾他们又不得不做,想要获得俘虏的真正效忠,这些事情即便再麻烦也得去做。

    接家眷就花了五天时间,队伍再次壮大的同时,行军速度也就更慢了,等李瑾他们出了易州,到达涿州之时,时间已经进入十二月了,又在涿州停留了四天之后,李瑾他们接着出发,两天之后,一行人到达了永清县,也就是李瑾他们击败耶律回跋的山谷时,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二月,好在到了永清县之后,只剩下四百俘虏的家眷要接,以后也就可以不用停留

    了。

    不过李瑾他们这一路行来,发现路上的流贼比他们来时多了不少,出涿州之时,更是遇上了大队的流寇。若只是流寇也就罢了,可是其中还有一些人身上着甲,显然不是一般的流匪。

    算算时间,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上旬,护步达冈之战也已经有了结果。

    到了永清县,停留之时,李瑾他们遇上了一伙百十人的队伍,人人着甲,胯下战马,手中刀枪齐备。李瑾将他们擒下之后,才知道,他们是从辽营逃出来的军士。

    女真人作战悍勇,这群辽军就是在与女真军队作战之时被打得大败而逃,干脆逃出军营南下,准备在宋辽边境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他们离开辽军大营之时,才是十一月,护步达岗之战还没有发生,加上他们也只是普通军卒,李瑾问起辽金两军胜败如何,他们却是全然不知道。

    将这伙辽军溃兵收编之后,李瑾他们又停留了两天,家眷收拢完毕,准备南下回山之时,终于又得到了一个消息,辽军在护步达冈大败,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弃军而逃,一昼夜急行五百余里,在长春州(今吉林大安东南他虎城)暂时落了脚。

    接到消息,许贯忠等人完全不敢相信,那是七十万辽军,即便数字可能被夸大了一些,但也不会太过离谱,可是距离九月天祚皇帝宣布亲征,到现在也不过是三个月而已,辽军却已经是一败涂地了。即便早就知道此战结果的李瑾,接到消息时,也是觉得有些震撼。

    他只知道辽军会败,却对此战的经过和细节并不十分清楚,听到消息之时,他也不由在暗问“难道女真人当真都能以一当十吗?”

    只是他们现在在燕云十六州,北面的动乱对此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他们暂时也就没有很好的机会。将俘虏家眷都接来之后,他们就准备回山了。只是在快要离开辽境的这几天,他们陆续接到消息,整理之后,总算是明白了此战的经过,以及七十万辽军败退如此迅速的原因。

    天祚帝率蕃汉兵号称七十万出长春路,命枢密使萧奉先为御营都统,耶律章奴副之,领精兵两万为先锋.其余分五部为正军,诸大臣贵族子弟千余人为硬军,扈从百司为护卫军;另以都点检萧胡靓姑为都统,枢密直学士柴士谊为副,率三万汉军步骑南出宁江州,携数月粮,分道而进。十一月,天祚帝进至驼门,又遣附马萧特末,林牙萧察剌等率五万骑兵、四十万步卒趋斡邻泺(今吉林省大安南查干泡),欲以分进合击获胜。

    完颜阿骨打闻讯,明知辽锋难挡,仍锐意迎战。他召集全军将士,声泪俱下地说,“当初我带领大家起兵,是为了咱们女真人不再受辽国的欺压。但因为这一点,辽国派大军讨伐我们。现在出路有两条,一是拼死一战,转危为安;一是把我抓起来献给辽军,或许也能转祸为福。”他这一番激励和鼓动,由于声情并茂、入情入理,使将士们“无不闻之泣下”。

    十二月初,完颜阿骨打亲率两万骑兵进至爻刺,遣完颜迪古乃、完颜银术可镇达鲁古城(今吉林省扶余西北土城子),自留爻刺筑垒待击。初十,辽御营副都统耶律章奴率兵叛奔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预谋会耶律淳自立,天祚帝以内乱无心再战,中途回撤。十二日,金太祖得知,抓住战机,督军轻装奔袭,到了护步答冈,集中兵力猛攻辽中军,驰冲横杀。辽军大溃,死者甚众,天祚皇帝弃军而逃,一昼夜疾行五百里,退回长春州。

    可以说,辽军此战之大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耶律章奴的突然反叛和天祚皇帝的应对失据。

    得到具体消息的时候,李瑾他们已经渡过了白沟河,重返了大宋境内。李瑾却是忽然传令全军停止前进,暂时在霸州停歇。随即不断派出侦骑进入辽国境内打探消息。

    停留了三天之后,李瑾将许贯忠、林冲等人召进中军大帐,商量军务。

    许贯忠等人进入大帐之时,李瑾正在听一队侦骑的禀报。

    “寨主……”管虎在众人之中性子最为急躁,进了大帐,就迫不及待地开口。队伍数日停歇不前,他心中早有疑问,其实不光是他,其他人也是疑惑不解,只是这几天不管他们怎么询问,李瑾都没有告诉他们原因,只有许贯忠心中多少有些猜测。

    李瑾却抬手示意他先不要说话,开口道:“众位先坐下,听这位兄弟将消息说完。”众人只好先按捺住心中的疑问,分两边坐下,听那侦骑禀报。

    “你接着说。”众人坐下之后,李瑾对那侦骑说道。

    “是。”

第七十七章 目标武清() 
那侦骑伍长应了一声,接着说道:“这几日兄弟们在辽境四处打探,据辽人所说,那辽国大官耶律章奴谋反事败,逃入上京道,最近又与饶州等地的渤海人勾结在一起,在饶州、丰州等地掀起叛乱,声势颇为浩大。”

    “北面的辽军呢?可有什么异动?”等那侦骑说完,李瑾开口问道。

    “近日北面颇多揭竿而起者,各地辽军忙于征剿,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只是听说最近几日,析津府的守备加强了不少。”

    “嗯,你们先下去休息吧。”听他说完,李瑾点了点头。几名侦骑一抱拳,转身出了大帐。

    等那侦骑出去之后,许贯忠忽然问道:“寨主这是打算暂时先不回山了吗?”

    “知我者,贯忠兄长也!”李瑾笑着说了一声,接着对许贯忠问道:“兄长以为可行否?”

    许贯忠思索一番,才开口说道:“若是消息属实,此事确有可行之处。”

    李瑾点头,说道:“后面还有两拨侦骑,想来也很快就要回来了,到时候确认一番,消息属实的话,咱们就动手。”

    两人这一番话说的没头没脑,其余人多少还能明白一些,管虎却是完全懵懂的了,他急切地问道:“寨主和许先生到底在打什么哑谜?咱们又是要对谁动手?能不能体谅一下我这个粗汉,说得清楚一些?”

    “呵呵。”李瑾轻笑了一声,随即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