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斛珠-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帝多次用兵南下,都没有成功,导致国力衰竭,颇有悔意,随后就与南国议和,南帝提出要求,要皇室女子和亲出使。”
她说到这里,皱了皱眉,喟叹道:“先帝的女儿都已出嫁,只能从宗亲中挑选。瑶是太子妃的预定人选,本以为相安无事,谁知宰相突然提议让瑶出使,让赵府上下不知所措。更奇的事还在后面,在南国使臣入宫的时候,恰巧有画师在他面前跌落了几幅画,其中就有瑶的。宰相的推荐,南国使臣的要求……内外两方面的压力,让惠顺长公主也不得不服软。最后决定由瑶远嫁南国,与宫廷失之交臂。”
子虞听到这里,几乎要以为这不是皇后的故事。吴元菲抬起头,缓缓说道:“一年后,珏的弟弟娶了宰相的女儿,而她,嫁给了当今的圣上……在她出嫁之时,惠顺长公主卧病不起,都未亲自送她,别人都道长公主爱女远嫁,所以心力交瘁,不顾次女。你可知其中的原因?”
子虞看她的表情,吸了一口冷气:“难道,宰相,画师都不是巧合?”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巧合呢?”吴元菲道,“惠顺长公主不是傻子……可直到瑶远嫁一年,事情才露出些微端倪。当年的赵珏不过十四岁,可她是什么时候联系上宰相和收买画师呢,也许更早。众人都只关注了瑶,却从未注意过她,在大家都还不在意的时候,她已经找到了最有力的盟友,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了自己姐姐一击,所以最后踏入宫廷的是她。”
子虞听了故事,久久不语,目光只落在院子的角落,那里青砖覆雪,一片寒凉。
“我在南国时曾有人教过我,”子虞缓缓道,“她说,在宫里最需要警惕的,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是低估自己的对手。”
吴元菲眉梢一抬,问道:“是谁说的呢?”
“南国昭仪瑶姬。”子虞道。
吴元菲“啊”地低呼一声,手指在弦上轻捻,蓦然长叹。
子虞突然有了午睡的习惯,且不喜人打扰,所以一过午时,宫人们都远远避开。谁也不知道,其实房中并没有人。子虞这时就到北苑和吴元菲聊天,并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吴元菲从不议政,她孤居二十年,早已离时政很远,所以常常与子虞谈论的是史。
一来二去,子虞受益匪浅,有一次忍不住故意为难她:“论史就是后宫之道?”吴元菲但笑不语。子虞又道:“那可是过去发生的事了,我想要知道的是现在。”
吴元菲冷静道:“现在与过去有什么区别呢?娘娘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知道,宫廷中发生的事,总是惊人的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不断的重复。”
子虞笑道:“宫中的妃嫔难道没有读过历史,可她们依旧会犯错。”
“那只能说明她们没有读透,”吴元菲道,“看别人的故事,无论悲喜,都觉得轻松。可放在自己的身上,就会考虑得失,举棋不定……人若失去冷静,总是容易犯错的。”
子虞沉吟不语,半晌才道:“感情用事。”
吴元菲道:“人人都知宫廷难活,可依旧趋之若鹜,娘娘可知道其中的原因。”子虞道:“大概是为了权势吧。”吴元菲道:“从古至今,男人得到权势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科考投军,可以附庸富贵……女子却只能依附夫君,一世随人——若只能凭夫君获得权势,天下又有谁能比帝王更张显尊荣。宫廷是女子唯一能插手国政,影响时势的途径。娘娘,你说,世上还有比这里更吸引人的地方吗?”
她的目光熠熠生辉,子虞不受她的鼓动,淡淡说:“宫廷风波诡谲,谁又能保证一定得势。”
吴元菲道:“若是连一搏的勇气都没有,那必定是不会成功了。”
子虞哂笑道:“不是拿普通的东西去搏,而是拿性命去搏,难道这也值得?”
“一个人的性命同天下比起来,谁更贵更重?以性命去博取天下,是以贱易贵,难道这还不值得?”吴元菲反问。
子虞叹息不止。当她对宫廷懵懂不知时,觉得其中神秘华丽,让人想一探究竟,可当她对宫廷开始了解熟悉,又觉得怅然若失。
时近年关,应该是热闹的日子,宫人们寻思着该装扮喜庆一番,找遍寺中,发现竟无锦绣彩幔布幛,只寻来几支红梅,孤零零地插在瓶中,众人一见,更添思家的情怀。
这日王府的管事前来,要亲自面见子虞,宫女瞧他面色死板,顿时心生忐忑。
子虞从屏风后踱出,说道:“现在有什么话尽可说了。”管事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顺地呈了上来。子虞瞥到信封上的字迹是罗云翦的,心猛地一跳,捏着信封发怔。
秀蝉问管事:“殿下是不是让你传什么口信来?”管事摇头:“并无口信。”众人听了,无不失望,转头去看子虞,只见她低头沉思,根本没有听见刚才的话。
等管事走后,子虞才打开信封。信里并无诉手足离别之情,只简单地说了南国如今的形势,圣上已有出兵的心思,他心中担忧文嫣,已在御前请命出征。子虞看完,怵然一惊,抬头对左右道:“快去拦住他,问清这次领军的主帅是谁。”宫人们尚不知情,只是糊涂,好在知道要问的人是管事,急忙追出寺院。好容易在山脚追到人,回来禀报道:“宫里已有消息,主帅人选非延平郡王莫属。”
子虞一听,心已凉透,从宫女们诧异的眼中,她看见自己苍白的倒影,双眼含泪。她转过脸,攥拳的手颤抖不止,指甲在掌心中掐地钻心的疼,冷冷地对四下说:“都下去。”
人一走光,空寂的室内更无一丝热气,窗外大雪又绵又密,无声无息地下着,只听见瓦上簌簌地轻响,这声响恍惚在子虞的心上开了一道口子,撕心裂肺地疼痛……
哥哥……她的声音哽咽在喉中:“真是傻瓜。”
子虞了解她的哥哥——虽然不一定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代名将,但也绝非庸才,而且为人圆滑,比耿直的父亲不知胜出几倍,前程似锦。即便没有妹妹的助力,假以时日也会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可他现在如此心急,挑这个时候想建功立业,并不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她。
他还给了她一个足以□的理由。想到此处,子虞心如刀割,泪如雨下。
子虞接连去了几封信,盼望罗云翦能打消念头,等了许久都不见回信,她心里明白哥哥已经下定决心,心中更是焦躁难安。康定元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来年伊始,玉城公主在春光乍暖的季节里风光出嫁。皇帝在喜庆之后宣布了调兵南下的意旨,贵族子弟们大为振奋,以此为建立功绩的良机,请战的上表几乎堆满了御案。
消息传来,子虞又是伤心又是忧虑:父亲当年作为主帅时,尚且有人陷害,如今哥哥孤身一人,内无臂助,外无强援……何况领军的是皇后的兄长。她能预想到,随便捏造一个借口,比如“通敌”之类的,不需要什么有力证据,就能将哥哥打入万劫不复。
她内心惊惶,日日寝食难安。又有人传来消息,等整军出发后,宫中就会下旨令她迁往妙应寺——子虞虽有心理准备,却仍被这个消息压地喘不过气,两眼发黑。
她的哥哥将要上战场,前途未卜,而她要削发,长伴佛灯。夜深人静时,有宫人耐不住冷清孤寂,垂泪不止,啜泣的哭声跟随冷风窜进房中,宛如细刀凌迟着子虞的心口。
子虞在黑暗中拥被,仍被冻地浑身发抖:她曾经想象离开那个诡谲的宫廷,能有一席安身之所,谁知她的家,她的孩子,她的希望,都被她的退却给粉碎。所有的牺牲,没有换到任何代价,现在,终于轮到她的哥哥……不能再退让了!
可她只是一个刚摸到宫廷轮廓就被丢弃的卒子。事到如今,还有谁能帮助她呢?
子虞冷静地沉思,想了半晌,只想到了殷相一人,她在黑暗中苦笑:当年她故作清高不肯向他妥协,如今却要主动投诚。早知道如此,从一开始就应该选做有用的卒子。
屋瓯的残冰转眼消融,绵绵细雨又捎来春风。
三月春到,南征的大军终于开拔。此时南国的形势早已乱成一团,诸位皇子割据一方,与京城的太子对抗,互相之间又隐隐牵制。北国大军刚动,南国突然又平静起来,皇子们都停了动作,待大军到了边关,便不再往南,只把戍边重镇守地铁桶一般。
南国诸皇子等了月余不见北军动静,排除了北帝想趁乱入关的想法,渐渐放心起来,重新又把目光瞄准了京都的太子。如果此时让太子坐稳了,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于是开始在藩地组织军队。夏日还未到来,以靖难为名的内乱已是如火如荼地展开。
比起南国的剑拔弩张,北国上下却是一片宁静。大军出发后,帝后二人在宫中宴饮,玉衡公主着人在御前献马。这位公主嫁的是镇守边关的重将,此次大军向南,驸马自然受到皇帝的重用,公主心中感激,知道皇帝喜爱狩猎,便投其所好献上两匹好马,宫中上下一片和气融融。
四月的一日,皇帝忽然来了兴致,在御苑试马。宫人们将玉衡公主所献的好马领来,突然发生了小小的意外:马无故发狂,险些将皇帝伤于蹄下。事后细查,原来是御苑养马的宫人懈怠,未曾挑选饲料喂食,事发之后畏罪自尽。
一个月后就是皇帝的圣节,本应上寿举宴,只因御苑事件,皇帝大为扫兴,改为了东明寺斋戒祈福。
转眼到了五月,东明寺后万物勃发,今天一株白玉兰,明日一丛鸽子花,相继而开,别有生趣。令子虞出家的意旨还未从宫中传来,宫人们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活。
这几日接连雨天,淅淅索索地从夜里到天明。子虞听讲经文时特命人将窗户打开,看檐上雨水点点滴滴,落在新绿的蕉叶上。
从廊下跑来一个小厮,面生地很,在窗外对子虞行礼:“相爷要见您。”子虞一怔,随即若无其事地命宫女抄写经文,一个人走出佛堂。
殷荣站在藏经阁的廊下,面容严肃。子虞走上前,对他拜礼。
殷荣望着廊檐滴下的雨丝,说道:“宫中已选了左武侯大将军家的三小姐为晋王妃。”
子虞面色如常,并不作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