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许大人官场实录-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任?赵太守略微皱皱眉:“是调任还是下迁?”

    赵主簿看看赵太守的面色,低低说道:“其实有时候,上调的某些职位,甚至比不上一些下迁的。”看着赵太守不置可否,赵主簿又细细说道:“这许延年本身不过是区区一介九品县令,从官职上来说,已经是小的不能再小了。若是还继续下迁,那和消官为民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说白了,就是许哲的官位本身就很小,已经没有下迁的空间了。

    “而且那许延年一张掘河引水的功绩,若是只是普通的平调,说不得他会申诉到吏部。到时候若是事情闹大,我们也很头疼的。”

    大明律例,官员一任期限内平调,除非六部尚书以上官员开口,若是其余官员的建议,涉及平调官员本人,都可以上书吏部,申请重议。这也是太/祖为了避免官员垄断,而设立的自我监察机构。

    当然,从开国至今,尚且没有官员这样做过。只是许哲一个贫寒子弟出身,一穷二白,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此虽说厌恶老鼠,还是怕伤了玉瓶。

    “升迁,那岂不是太过便宜他了”赵太守冷哼一声:“这许延年倒是运气好,不过一载光阴,就可以升官了。也不知他家那些泥腿子听见这些话,说不得还得放放炮仗,庆贺庆贺呢”

    “只是不知道这些泥腿子若是晓得这也不过是欢喜前最后的余荫,会是如何了。”看着赵太守接受自己的观点,赵主簿也就上前凑了个趣,果然引得赵太守哈哈大笑起来。

    “我记得西南多瘴林,你记得好好在里面寻觅一下,找个真真正正‘好点’的地方给我们的许大人待待。”说完赵太守咬牙切齿的说道:“我要让他鞠躬尽瘁!”

    赵家本身出身西南,自然之道西南地区潮气湿重,多有瘴林地区,常年雾气弥漫,又有蛇鼠毒蚁,品类繁多。若非是本地人,不说这些漫天遍地的小毒物,便是瘴林里常年弥漫的带着微毒的雾气,就足以要了一个外乡人的姓名。

    赵太守这是恨屋其屋,想着直接一了百了,收了许哲的姓名去才好。

第137章() 
大明朝的京城又称作帝都,开/国/太/祖虽说是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但是也许是历史强大的惯性,最后核定帝都的时候还是定了京城。

    因此加上大明朝,已经有四个朝代将自家的首都定在京城,这其中走马观花般的帝王豪杰,更是数不胜数。经历的多了,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除了斑驳的城墙和上面残留的钩枪刀斧的印记,更有圆弧形的回状建筑,低调又安稳。

    要说太/祖也是能人,借着战乱后京城留下来的残垣断壁和自己的假想,愣是重新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帝都。并且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墙的厚度,城楼里武器的数量和威慑力,愣生生把京城给折腾成一个大大的堡垒。

    现在帝都大致可以分为三圈,核心圈就是以圣上为基准的宫城,也就是俗称的紫禁城。沿着宫城外面绕一圈,便是皇亲国戚或是心腹世家居住的地方,由当年的太/祖直接划分,形成一个大大的包围圈,既是荣誉也是监督,当地人简称皇城。

    而第三圈那就广阔了,出了大明门,真要说起来,骑着马跑个三天也不一定能跑的完,更不用说这其中的弯弯道道,小街小巷,更是举不胜举,数不胜数。因着这些年休养生息,京城的人口一增再增,不要说皇城里的屋主还没有告老便有一堆的人等着接手,便是皇城外面,以正阳门为区分,也开始陆陆续续分割成外城和内城。

    当然,这些都是百姓私底下的叫法。真正大明朝官方说法,这京城依旧只有三层:宫城,皇城,外城。

    而做为六部之一的礼部尚书府,整个大明朝数得上的人物,李泽源的府邸自然得待在在皇城内风水最好的一个地段。整条青石板铺就的巷子,一共就住了三户人家,而李泽源的尚书府,便在这三户人家的最深处。

    入夜,灯火通明。

    李泽源回到府邸的时候,家里早已高高的挑起了灯笼。看着他的轿子进了巷子,早有腿脚利索的向后奔去,通知后厨开火。而仗着有几分脸面的门房头领老余,也弯着他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头颅,笑着搀扶着李泽源出来。

    “老爷可是辛苦了,这几天越发的晚了。”

    李泽源已经年过四旬,但是依托于多年的保养,依旧是一副温文儒雅的美中年形象

    。听着门房的话,略笑了声:“没办法,圣上体谅,为人臣子总是要多出几分力气的。”说罢看看门房愈发弯下的脊椎。

    “这晚上寒风重,老余你没事的话还是早些休息把,毕竟一把岁数了,可比不得以前。”老余是李泽源为发迹前就跟随的本家仆役,只是他虽说资格老人忠心,却没什么本事,现在李泽源不比以前,各项处理都要小心翼翼,他也就慢慢流落到门房,做了个外表光鲜实则荣养的差事。

    听着李泽源的话,老余眼眶一酸:“也就少爷你还惦记着我这把老骨头,哎,这么多年奔波,大家离得离散的散,老余我也就只有少爷你了”一时哽咽,连着以前的称呼都出来了。

    放佛知晓自己的口误,老余擦擦眼泪,笑道:“让老爷笑话了。”李泽源只是轻轻拍拍老余的手背,没有吭声。

    两人又走了几步,便到了一处玄关口,老余这个门房上的人物,却是没办法再进去了。因此老余识趣的退到一边,默默的看着李泽源一行人进了玄关。灯火朦胧中,映的李泽源的背影恍恍惚惚,连带着老余的老眼也开始昏昏暗暗起来。

    等着一行人都进了玄关,没走几步,就听着李泽源身后的小子抱怨起来:“每天都说他那些猴年马月的老旧事,也不嫌烦。今天要不是老爷你走得快,说不得又得把前些年水里救起少爷的事情拿出来捣鼓捣鼓了。。。”

    “慎言!”李泽源还未开口,就被一声急斥给打断了。开口斥责的正是李泽源手上第一得意人,外院管事朱时茂。看着口没遮拦的小儿子,朱时茂气不打一处来:“小子闭嘴!”

    刚刚说话的正是朱时茂的小儿子,现在跟着李泽源牵马的朱大典。朱时茂拢共四个儿子,其中老三在前几年给家里办事的时候意外去了,手里现在就只有三个儿子了。这个小儿子,因为是朱时茂的老来子,平日里多有宠溺,倒是养出一个嘴上没门的臭脾气。

    要说这朱大典平日在家里也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唯独怕了自己这个从小自卖身价最后混成管事,陪嫁到李家后更是迅速成了李公手底第一人的老爹,因此听了老爹的声音,不由抖了两下,却是耷拉着耳朵,不做声了。

    李泽源轻轻笑了一声:“瞧你把孩子吓得,大典这个性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说嘴上总是没个把门的,但是心还是好的。”说完又对着朱大典说道:“回头沽一壶酒,割两斤下酒菜,送去予你余爷爷吃吃。”

    “哎,晓得了”朱大典点点头,答应的顺畅。眼看着事情过去了,偷瞄一眼依旧寒着脸的老爹,手脚麻利的把李泽源手里的东西接过去,又哄了没事的仆役下去,才轻手轻脚的关了门。

    见着大伙都出了去,朱时茂才长长的叹一口气:“我何尝不知道这小子是个好的,只是老爷你看看他的脾气,这要是改不回来,自己得罪人便罢了,说不得那天还得连带着府里。就他这个样子,我是死也不会把他放出去的。”

    这话就有些咬牙切齿了。朱时茂四个儿子,包括前几年去了的那个,其他三个都已经放了出去,历练个几年,背靠着尚书府,也能做个独当一面的。唯独这小儿子,虽说在家卖乖讨巧的折腾了半天,朱时茂愣是不松口。除了小儿子小儿子心疼外,也是不放心他这个嘴上没门的毛病。

    李泽源对于朱时茂的做法倒是不置可否,点点头也不吭声,只是做到书案旁边打开墨盒,缓缓的开始研起磨来。

    朱时茂知道自家老爷但凡研磨,就意思自己要静下来想些东西了

    。要是平时,自己老早识趣的走了,只是今天不同往日,想了想,还是忍着出去的心思,低低问了一句:“老爷,明天的朝服送去哪里?”

    李泽源一顿,看着窗外圆圆的月亮:“已经是十五了么?”

    朱时茂把头埋了更低,声音轻微却依旧稳定:“早两天二公子感冒,刚刚喝了几剂药,说是已经好些了,只是看着还是有些咳。”说到最后,却是紧握起了拳头,不吭声了。

    李泽源看着面前雪白的宣纸,怔怔发呆,等回过神,宣纸上早已滴落了墨迹。赶忙撤了宣纸,放了新的:“哦。告知后院,我今晚有事要做,就不过去了。”

    闻得此言,朱时茂才缓缓舒了口气。对他来说,只要李泽源不去东院,就已经是成功了。至于他会不会去西院,那就不是自己可以引导的了:“那我让厨房备了糕点,方便老爷随时取用。哦对了,今天厨下新来了一扇上好的牛肉,说是走入山沟时无意间摔死的壮年牛,老爷可要备个锅子,吃个热乎的。”

    “随便吧”李泽源挥挥手,他对着这些吃食,倒不是很看重,向来只要能饱就行:“你看着上把,还有我今天要通宵,没什么事的话就不要来找我了。”

    朱时茂点点头,缓缓退了出去。一抬眼就见着自家小儿子杀鸡抹脖子般冲着自己比划,看着自己看见了,更是夸张几分,就怕自己理解不了。

    完全理解不了的李时茂只能走上前去,狠拍了朱大典一巴掌:“干什么的,还能不能有点样子。”

    朱大典完全是被自家老爹打惯了,只是稍稍侧过脑袋,避开这看着响亮实际轻飘飘的一掌,压低声音:“爹,老爷今晚去哪边?”一边说着,眼珠子一边咕噜噜的转着,也不知在打着什么心思。

    朱时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