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情华尔街-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拜一早上,我们组六个人到二十四楼上班,却没电脑、没办公桌。彼得当着后勤部的人,骂我骂得震山响:“我操!王雨航,你这个蠢货白痴,只有半个脑袋吗?!谁让你动电脑的?你喜欢动手动脚,那好,就罚你好了!”
彼得一转身,立刻收敛嚣张的气焰,跟后勤的人讨价还价,说新来的人不懂规矩,不过动机是好的,想减少他们的麻烦,以后……
吉米过来吓唬我:“你真是多事,我不是告诉你把东西装箱后离开吗?公司规定员工不能私拆电脑,必须由专人负责拆卸,搬一张办公桌,哪怕只隔一个位子,都由不得你自说自话,搬一搬两千美金。你闯大祸了,我们没地方坐,彼得火发大了!”
我一听急了,吉米扑哧一笑,说:“别担心,只要他还骂人就有办法搞定。”我将信将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正在这时,彼得大吼一声:“王雨航,过来!”我心里没底,不知彼得要怎样惩罚我。我如履薄冰,走近彼得,见他手一挥:“还不给我下楼买咖啡,我还配你给我买咖啡吧?”
我这才相信吉米,获赦般屁颠屁颠地来到大堂,给组里每人买了一杯咖啡和一小块松饼,还捧了一大包棒棒糖上来,结果我什么处分都没受。听组里人说耽误搬迁这事说小可小,说大可大,还好有彼得顶着,不然就麻烦了。
这些都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而如今,都随风而逝了。
 。  。。  想看书来
布洛德岛之行(1)
彼得走了,埃米莉由谁抚养?与其被异族的人领走,还不如由我抚养,我们到底是同根同种,埃米莉激发了我保护弱小的本能。
我和紫苓的心中有一个计划正渐渐形成——领养埃米莉。不得不承认,这里有“知恩图报”的因素。为了这个计划,我咨询了律师,他说这不像一般的领养,找个经纪机构办理就行,领养埃米莉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法律手续。埃米莉不是孤儿,她还有其他亲属,包括彼得和埃玛的父母,以及众多的叔叔阿姨。除非他们放弃领养权,否则,我领养埃米莉的程序将繁复透顶。
虽然埃米莉有众多的亲人,但我还是担心埃米莉的命运。彼得爱孩子我是亲眼目睹的,但他的父母兄弟能否像他一样,我不能肯定。我觉得我收养埃米莉的希望很大。有两点原因,第一,彼得的父母并不富有,能甩掉包袱没什么不好;第二,埃米莉毕竟不是彼得夫妇的亲生女儿,彼得不在了,如果有人愿意收养埃米莉,他们应该不会把着不放。为了埃米莉,我和紫苓准备去拜访一下彼得的父母,打探打探他们的想法。出事以后,埃米莉暂时由他们照应着。
彼得父母家在一个封闭的小岛——布洛德岛上。彼得出事后的第六天,为参加彼得的追思会,我和紫苓曾来过小岛,顺着彼得成长的足迹走访了一遍。
细长的布洛德岛三面环水,一面与皇后区接壤,被牙买加湾包绕着,非常像水城威尼斯。岛上居民临水而居,他们大部分是德国人和爱尔兰人的后裔。
彼得的祖先是爱尔兰人,祖上四代生活在岛上,信仰上帝。每个礼拜天,彼得都会带着埃玛和孩子到父母家来,一块去教堂礼拜。社区里大部分男人不是消防员就是警察。彼得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消防员,彼得是家中的异类,从小就想飞出封闭的小岛。
小岛上没有银行,没有药房,也没有超市,倒是有一家中餐馆,而且是唯一的一间餐馆。这一发现使我惊奇,中国人真是强大,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彼得大概是在享用中餐的时候,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离小岛一英里不到就是肯尼迪机场。白天,孩子们一天两次聚在一块,蹦跳雀跃观赏超音速协和机的起落,倾听那雷鸣般的声响。彼得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仰望飞机的时候,心中暗暗发誓,有一天一定要坐上超音速飞机,在天上翱翔。夜晚,这里的孩子会相约去海湾钓螃蟹,有些孩子则干脆在自家后阳台钓鱼玩,彼得却为白天的誓言在家苦读。
他如愿了,考进了哈佛商学院,靠各种奖学金完成了学业。工作不久便坐着超音速飞机伦敦、香港、东京满天飞。他脱离了小岛,颇感自豪地住在华尔街对面的布鲁克林高地,和父母兄弟过着迥然不同的生活。
然而,即使离得再远,他的根还是在小岛的那条小街上,在一座独立的尖顶平房里。在被保释候审那段最苦闷的日子里,彼得在这儿待了一个礼拜。房子背面临水,后阳台很大,阳台的尽头有一条窄窄的阶梯,阶梯边泊着一艘小游艇。每天日落时分,彼得驾着游艇驶入牙买加海湾,海湾直通到大西洋。他慢速航行在蓝天白云下,看着落日荡漾在天水一线间,红艳如火,映得海水一片金红。可美景总是那样的短暂,太阳落下去了,他依依不舍地返航,偶遇邻居跟他打招呼,仿佛一切如常,就像飞过头顶的加拿大候鸟,成群结队,恍惚间他又回到了从前。
布洛德岛之行(2)
可他回不去了,联邦法规定他永远不能再涉足金融业,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十年牢狱,外加二十五万美元的罚款。他清楚自己被逼到了黑暗的深渊,仿佛绚丽迷人的落日余晖,只光鲜了片刻便陷入沉沉的暗夜。
他父亲密切关注他的举动,时刻留心他是否有异常。彼得掩饰得非常好,没有露出丝毫蛛丝马迹。
早在他进华尔街时,彼得与父亲有过一次争吵,末了,他父亲提醒他:“成功并不以钱包的大小厚薄来衡量!”当时彼得觉得父亲说这话是出于嫉妒,嫉妒儿子的成功。争吵的起因是彼得拿到了一个丰厚的红包,他志得意满,决意付头款另买房子,让父母搬离闭塞的小岛。这大大刺伤了父亲的自尊,争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他父亲伤感地说:“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我不是你想要的父亲。”后来,彼得改送小游艇给父亲当生日礼物,他父亲依旧不以为然。
出事后,父亲对他没有一句责备,这使彼得更不好受。他给父母的遗书中说:“我给家庭带来了耻辱,特别是父亲爱荣誉胜过生命,如此的羞辱我实在难以忍受,我要把妻子和孩子都带走,去一个更好的地方!”彼得就这样离去了,他的父母陷入了无边的哀伤和绝望之中。
追思会那晚,彼得从前的部下都来了,包括跳槽的同事和他哈佛的导师,连彼得的死对头——衍生产品部的杰森也来了。杰森假惺惺地掉下了几滴鳄鱼的眼泪,他一贯地装模作样。
追思会安排在社区的教堂里,共有六百多人参加。埃玛的弟弟戴维代表家属致悼词:“我们家已经原谅了彼得,在这里,我选择用这样的方法来纪念我姐姐。我恳求,恳求你们也跟我一样,以这样的方法来纪念他们。”
教堂的大屏幕出现了奥利弗腼腆的脸,埃玛在后花园陪他种花;埃米莉缠着彼得,爬在彼得的肩膀上揪他的耳朵;路易丝在开心地摇呼啦圈,又冷不丁走到彼得身边,从他耳朵后面变出一枚硬币,引得彼得哈哈大笑……
屏幕中的场景我都目睹过,交错着泪水与笑声的画面,我不忍再看,便低头望着四口棺木,它们齐整地排列在教堂的祭坛前。两个大一点的银色的里面躺着彼得和埃玛,两个小一点的洁白的棺木中,安睡着路易丝和奥利弗,圣殿后的百合花雪白圣洁。
我一直在想,彼得似乎是突然承受不了精神压力而失控的,因为惨案的过程并不像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否则他大可以选择一种不那么痛苦的死亡方式,比如买把枪来解决问题。或许无论选用什么手段,结束亲人的生命都是不堪的。
如果说杀死爱妻和孩子是彼得失控的疯狂,那么放过埃米莉便是瞬间的清醒,自杀就是对自己的惩罚。彼得死得太凄惨,以至于人们想恨他都恨不起来。这是彼得一贯的做派。
我开小差,想跑了题,那边的戴维继续说:“……彼得,我要对你说我们依然很爱你,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一个礼拜以来,我最常做的就是尝试原谅你。因为我们知道你是爱你的妻子,爱你的孩子的,谢谢你留下埃米莉……”
我环顾两边,彼得的亲人、邻居、同事,没有人愤怒,没有人怨恨,他们的眼里只有深深的悲哀和凄凉。
事隔一个月,我与彼得的父亲电话约定后,又一次来到布洛德岛。我按了门铃,埃米莉蹦跳着跑来开门,后面跟着彼得的父亲。我们握手相拥,老人看似恢复了平静。埃米莉见到我很兴奋,叫着“雨航叔叔,雨航叔叔”,拉我去她卧室参观。到底是孩子,她还不明白家庭巨变的真相。紫苓则陪彼得的母亲去厨房忙活。
埃米莉的屋子暖洋洋的,粉色的墙,粉色的家具,小床上摆满了布娃娃和别的玩具。看得出来,这间卧室是特地为埃米莉布置的,上次来还不是这样的。窗外是后阳台,阳台上多了一个模拟的玩具小房子,门是门窗是窗,窗台上还像模像样地放了盆黄色的雏菊。我抬眼向远处望,发现原来泊在阳台阶梯边的游艇不见了。
我心下正奇怪,彼得的父亲笑着说:“这个塑料玩具屋埃米莉可喜欢了,每天要在里面玩很久。”我赶紧趁机试探:“您有没有想过埃米莉今后怎么办,跟您二老生活吗?”
彼得的父亲望着埃米莉说:“她先在这里待一阵子,彼得的两个哥哥,还有埃玛的弟弟,他们都想给埃米莉一个好环境。我们初步决定由彼得的大哥马克收养埃米莉,马克有两个儿子,家离这儿不远,互相照看起来比较方便。我明年退休,陪埃米莉的时间就多了。今后埃米莉暑假会去洛杉矶,埃玛的弟弟戴维那儿。我们说好了,感恩节、圣诞节聚在埃玛父母家,埃米莉不会孤独的……”说到这儿,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
彼得父亲伤心,我也有些难受。我的领养计划落空了,但我并不失望。埃米莉在她的床上爬上爬下,活泼伶俐,她依然是李家的小公主,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