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宝-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赶紧给说说!”

    “前面我给你说了,田黄形成复杂,所以,贵是有贵的道理的。尤其是这些年,价格上涨得厉害!一两田黄千两金,对于极品田黄来说,一点儿都不为过。极品田黄,如今一克就能冲到二十万以上!一两田黄,五十克田黄,可就是一千多万啊!”

    “是啊!这黄金一克才二百多块,可不就是一千倍么!”旁边那位频频点头。

    “嗯,这说的只是极品田黄原料,要是老雕件老印章,那就更贵了!要综合田黄的价值和古董的价值。”霍晓东喝了口茶,继续说道,“但是田黄石当中,有极品,也有上品、普品,甚至次品。有一克二十多万的,也有一克不到十万的,还有一两万的,还有几千的。甚至下等的次品,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田黄,还不如黄金的价格高呢!”

    “刚才这一块,就属于普品偏下的品质,年份不够,质地一般,而且有红筋有裂,要不是如今田黄炒得大热,三千一克都说高了!”

    听着霍晓东侃侃而谈,旁边这位听得是不明觉厉,但是刚才那个疑问还是没解开:就算一克三千,这雕件重二十三克,怎么会三万就到顶了?

    霍晓东却一直没明说,最后,他忍不住问了出来。

    “老兄,是这样的。三千一克,是我针对市场整料说的。田黄这东西,除了我刚才说的因素,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价格的因素,那就是重量!通常来说,四十克,算是个分水岭!如果超过四十克,才能按品质论价,比如我刚才说的这块料是三千一克的品质,要是四十克,那么就值十二万!”

    “但是,不到四十克,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这个雕件,不仅只有二十多克,而且还是个薄片,形状不太好。所以,虽然是三千一克的品质,但是因为克数太低,就不能这么算了!只能综合考量,价儿肯定上不去。”

    霍晓东说完这个,那块田黄雕件也成交了。果然,就是两万八的价儿,也没有人再加价!这里面,都是玩家、藏家,不懂的不乱出手,懂的断然不会吃亏。

    “小霍兄弟,你真行啊,都被你说中了!”旁边那位说着,又指了指孙中原,“还有这位小兄弟,精通瓷器!这古玩圈里,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你俩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水平,难得,难得啊!”

    古玩圈里,眼力为王,不管你是干什么的,真面对一件东西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圈里可能有高级大员,有亿万富豪,但是到了市场里,到了地摊前,到了讨论东西的时候,高级大员可能对小学教员俯首帖耳,亿万富豪可能被穷酸小贩鄙视。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归根结蒂,是文化的力量。古玩古玩,玩的是历史文化,是风雅品位。

    交流会继续。这种交流会,拿出来的东西,多半不是自己最喜爱的,或者是自己种类重合的,所以虽然假货很少,但是精品也不算多。

    而且在价格上,基本不存在漏价儿,都算是有点儿水平的主儿,不太容易吃亏。

    继续看了几件东西,孙中原也没什么想入手的。至于手头那幅蓝瑛的画儿,孙中原想再等等,拖到最后再说,这幅画在这些交流品里面,算是高档次的东西了。

    霍晓东此时已经和旁边那位聊熟了。他姓柳,是做卫浴生意的,平时的收藏主要是竹木牙角。

    “老柳,你准备交流什么东西?怎么一直没见动作?”霍晓东开口问道。

    老柳道,“我这东西,是件老仿,不过我看年份就是到民国。我寻思着,等有比我的东西年份还浅的出来,再上去,不算跌份儿!”

    霍晓东哈哈笑了起来,“真有你的。不过,之前的田黄是现代工艺品,肯定比你这民国年份浅啊!”

    “那能一样么?玉石类的东西,本身材质就值钱,我这件是件漆器,得看年份和工艺。”

    孙中原此时刚点了一支烟,听了这话,也凑了一句,“不会是剔红吧?”

    “何止是剔红!是‘永乐’剔红!还有针划款儿呢!”老柳打趣着摆摆手,“要是真的,我可就赚大发了!”

    这个剔红,是漆器的一种,也算是工序最多,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在胎上反复涂红漆,而后加以雕刻。这个雕刻不是一般的雕刻,对火候和技法要求挺高,得趁着红漆将干未干之时下刀,没干时太黏,干了又太脆,都没法雕好喽。

    要说这剔红漆器,最出名的莫过永乐剔红。

    这个古代漆器在拍卖会上的高价记录,基本都被永乐剔红给占据了,过千万的东西不止一件两件。

    这个老柳说的“针划款儿”,是极为难得的东西。因为古代剔红漆器上,绝大部分都是不带款儿的。就连剔红的另一个鼎盛时期乾隆朝,造办处的油漆作出来的剔红漆器,也都不带款儿。

    历史上,剔红漆器只有极少部分带款儿的作品。出现过实据的,怕是只有两种,一种就是永乐剔红的针划款儿,用细针在漆器底部刻划出“大明永乐年制”。还有一种出现在永乐的孙子宣德皇帝时期,是填金款儿,刀刻之后再填金。

    永乐剔红流传下来的本来就少之又少,带针划款儿的,那更是凤毛麟角了。

    不要说老柳自己说是民国仿品,就算他不说,一般玩家见到带针划款儿的永乐剔红,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不真。

    “现在没好东西出来,先拿出来我们看看呗!闲着也是闲着!”霍晓东一见孙中原问了,不由也笑嘻嘻地对老柳说道。

    老柳想了想,最终点了点头,从身边的皮包里掏出一个锦盒。

    打开锦盒,拿出了一件不大的剔红圆盒。

    这圆盒直径也就是十几厘米,厚度大约七八厘米,蔗段式,子母口。盒盖上雕的是两个人物,伯牙抚琴,高山流水遇子期。

第81章 我送给你算了() 
霍晓东拿了过来,“挺重啊,看来胎不错,而且涂漆的层数绝对少不了!”

    剔红漆器,胎的种类不一,比如有木胎,麻胎,还有金属胎。而涂漆的层数也不一样,少的几十层,多的甚至一两百层。所以,不同的剔红漆器,重量差别很大。

    随后,霍晓东打开了盒盖,盒内和盒底一样,髹的是黑漆。

    霍晓东没仔细看盒内,翻过来就看了看盒底,沿着圆弧边缘,有针划在黑漆面上的楷书细字:大明永乐年制。

    这件剔红漆器,不要说孙中原,就是霍晓东也能看出,工艺欠精,包浆不够,肯定不是永乐剔红。不过这整体感觉也有几分味道,多少有些包浆,不是新东西。

    不过,孙中原在霍晓东旁边,一直在审视这件剔红圆盒,片刻之后,他的眼中突然划过一丝讶异。

    这件剔红圆盒,的确很一般,上面只浮动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红光,但问题是,这盒子底部,居然透射出很浓重的青白色宝光。

    难道这盒子里藏着东西?

    “老柳,这东西你怎么来的?”孙中原问了一句。

    “有一次去外地做生意,古玩市场买的。”

    “看来是捡漏了?”

    “这样的东西,有什么捡漏不捡漏的?说实话,如果没有永乐款儿,单纯一件民国漆器,其实更好。有了这个款儿摆明了是仿品,反而有点儿别扭了。”

    老柳说的没错,虽说古人仿古人,也是很值得收藏的门类,但是这漆雕圆盒年份太浅,而且仿的是名气太大的永乐剔红,让人比较容易就能识破,的确还不如不带这个款儿。

    说完,老柳问孙中原,“这位小孙兄弟,不知道全名怎么称呼?”

    “噢,我叫孙中原。”

    “孙中原?”老柳敲了敲脑门,“这名字怎么听起来这么熟?我们见过么?”

    “怕是没有吧?我刚到南城没多久。”

    “我想起来了!”老柳一拍大腿,指着孙中原,忽而又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问向霍晓东,“这位,是不是就是破了星辰拍卖行相宝局的孙中原?这点破万历五彩蒜头瓶是后挂彩,我就觉得蹊跷!”

    孙中原无奈点了点头,这件事儿,看来已经有点儿满城风雨的意思了。

    霍晓东对老柳说道,“对啊,现在他也在星辰拍卖行,尚书房行走的级别。”

    “什么乱七八糟的。”孙中原摆摆手,转而对老柳说道,“老柳,别听他胡说。”

    老柳直接把剔红圆盒装进了锦盒,随手放到了桌子上,对孙中原说道,“兄弟,我看出来了,你挺喜欢这玩意儿。这玩意儿无几俩钱儿,我送给你算了!回头冯老板要是问,我就说台下你一口价买了!”

    孙中原连连摆手,“千万别,老哥,你这样我没法接话。”

    “兄弟你别客气,以后说不定我有什么东西需要你掌眼!你放心,我是纯玩家,有自己的生意,也不会弄些乱七八糟的事儿,这就是个缘分!”老柳连忙道。

    “这样吧,老哥。你多少钱买的,我也不多加了,加一千我要了。至于你说的掌眼,不敢当,但是有东西咱们可以随时切磋!”

    “这玩意儿就花了两千块,我好意思要钱么?”老柳摇头,“别骂我了!”

    霍晓东见孙中原居然要买这东西,心下有些不明白,不过,孙中原行事,向来有些让他琢磨不透,便帮腔道,“老柳啊,你就听他的吧,让他出三千,他现在没你有钱,但也不缺这俩钱儿。”

    老柳还是不同意,觉得太埋汰人。面对孙中原这样的高手,他肯定是有意结交的,人情要做就做到底。再要钱,那成什么了?

    孙中原想了想,这白拿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他不是冲着这剔红圆盒,而是冲着盒里的东西,虽说不知道夹藏了什么,但是从浓重的青白色宝光来看,这东西不简单。

    要说买,那心里还能安稳,毕竟,这和古玩行里的捡漏类似,虽然他是靠特殊的“技能”。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