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7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柽此举立刻引起朝臣的不满,纷纷上书,引经据典的跟他辩论,但终不离范仲淹的“自古骑兵未必为利”,“沿边市马,岁几百万缗,罢之则绝戎人,行之则困中国”。 沈括的“以为契丹马所生,而民习骑战”,而宋朝“利强弩”,“舍我之长技,勉强所不能,以敌其天产,未闻可以胜人也”。

    宋祁所说的“损马而益步”,“臣料朝廷与虏相攻,必不深入穷追,殴而去之,及境则止,然则不待马,而步可用矣”。除买马花费重金之外,自五代迄宋,“计一骑士之费,可赡步军五人”, 或说“边城一马之给,当步卒三人”,组建和编练骑兵,自然是一项耗费巨大的投资。这些都成为不少士大夫反对加强骑兵建设的重要理由。

    朝中大臣们不主张发展骑兵,不过是反映士大夫们战略目光的短浅,而不重视骑兵建设,恰好是宋朝传统的消极防御战略的组成部分。以为宋朝有“马少,又人不习骑”的短处,“每至贼来作过,则朝廷常以所短敌所长,是以十战十负,罕有胜理”,这些在当时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赵柽立刻予以痛批,不善骑射的状况,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战争而改进的。辽、西夏、金等举行大规模会战时,往往集中几万以至十万以上骑兵,而步兵仅仅负责运输,开壕堑等项工作。骑兵作为突击兵种,集中使用,可以发挥很大威力。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将与匈奴角逐,正是采用组建和集中使用骑兵大部队的战略,得以深入河西,长驱漠北,取得以往使用步兵作战不可能达到的战效。

    然而正是宋人却长期沿用以步兵为主的传统战略,不懂得编组骑兵大部队,集中使用的重要性,而将骑兵分散于各个战场、各支部队,作为步兵的附庸。尽管在整体上和总数上,宋朝的骑兵不一定处于劣势或绝对劣势,而在各个战场上或战役中,却一般居于劣势或绝对劣势。所谓“以所短敌所长,是以十战十负,罕有胜理”,实际上即是指这种在战场上或战役中,分散使用骑兵的情况。

    总之,正是因为马匹缺乏,骑兵训练差,再加上作战时的分散使用,成为决定宋帝国武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云州、河中皆是出产马匹的地方,重金买马已经成为过去,中兴军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正是对他们无稽之谈的有力驳斥…

    “难道是手软了?”赵柽对朝中这种拖拉的工作作风十分气恼,而李纲处处被擎肘也是无可奈何,本想来个平稳过渡,结果却是步步维艰,他不由的想到…

 第一百五十四章 打破僵局

    赵柽登基后,独尊尚书省,充实六部,让大宋的士人们感到皇权独树,相权渐重,武人要翻身,他们怎么能坐视不理,便纷纷上书要求恢复三司,中书、门下二省的同时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相对抗,意图逼皇上分权,李纲下台,打压武人。更有人向太上皇赵佶请愿,想请他复出主政。

    “陛下,现在朝中各部各司有令不行,推诿塞责,减官推行困难,整军也是止步不前,这都是臣无能,还请陛下恩准另寻贤能!”李纲现在处于舆论的漩涡中,日子过得也很艰难,向赵柽请辞。

    “李相,你是百官之首,自然事务繁杂,当然受到的委屈也最多,朕是知道的,不必放在心上,尽管放手去做,中兴大宋还需你出力!”赵柽安慰道,李纲请辞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以退为进想获得自己更多的支持;二是试探下自己对他的态度,那自己就给他吃颗定心丸。

    “陛下,臣却感身心俱疲,难以支持,还是让臣归田吧!”李纲听罢再次行礼道。

    “诶,朕知李相素有治国救民之志,也敬你不畏艰难的铮铮风骨,此时只是小有挫折便请辞岂是君子所为,如今大宋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女真虎视眈眈,内有匪患猖獗,皇兄还在北国,而朝中地方糜烂,贪官污吏比比皆是,士人之中也是多谈风花雪月,女真入侵正是立志报国之时,可却畏敌如虎,全然忘了圣人之教。如今形势刚刚好转。不知为国分忧,却是高谈阔论。不务实事,居庙堂之上。也只是尸位素餐之徒!”李纲虽然极力掩饰,但是演技太差,眉毛都快飞了起来,想逃出赵柽的法眼也难,显然再次请辞不过是惯例,等待自己的再次挽留,借以显示主贤臣忠罢了。

    “陛下英明,臣等岂敢不效死力!”李纲再次施礼道,不过他也听出官家言中的愤怒。似乎对士人们十分不满,心中也是含糊,现在士人们的地位也是当年太祖皇帝的一句话,才有了大宋士人们百年的风光。如今士人们在靖康之变中的表现实是强差人意,可以说是辜负了赵氏养士的本意,而这位新官家自幼混迹于武人之中,当然对武人本能的亲近,对士人们偏见已生,现在又极力抬高武人的地位。如若处置不当,导致官家极力打压士人,玩儿起了武人当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脖子终归是硬不过刀子的。

    “中兴大宋。收复燕云,直捣黄龙,迎回先帝。是我辈之任,不可轻言放弃。李相不要再提辞官之言了!”赵柽点点头道,心中暗乐这李纲还不是完全不懂事的人。

    “陛下。金人南下各地官员缺员甚多,而朝中官员在清查附逆中也被清除许多,各房各司多有空额,是不是早开恩科,为国选才,以补空缺?”李纲言道,他也知自己在朝中孤立,没有亲信,以致难以开展工作,而开科为国选才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开科自然势在必行,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大宋开科选士,但是也导致过滥,许多贤能因不愿与蔡京之流为伍,更有数不清的待选官员务闲,难以一展才华,或屈尊为小吏,不但徒耗国孥,亦埋没了良才!”赵柽站起身在殿中转了一圈言道,候在一边的见喜偷乐,陛下这一转不知道转进去多少人了,如此又得把李相给‘赚’进去。

    “陛下是想从旧官中选拔官员,充实朝廷和地方?”李纲言道,他知道官家是从地方上摸爬滚打上来的,想要瞒过他并不容易。

    “也不尽然,新科和太学之人虽然颇有学问,也有意气,但是苦读之人不经世事,更无历练,难知其中艰难,更不懂百姓疾苦,可大力从吏员中选拔一批上位,使一批新人下到地方为吏,积累经验,增加历练,以堪大用!”赵柽言道。

    宋代的州、县衙门中,除了中央所委派的官员外,还有很大数量的吏。在州一级政府里,有孔目官、勾押官、开拆官、押司官,粮料官等等。在县衙门里,有押司、录事、手分、贴司等。吏的来源有的是召募,有的是差派,也有选充。吏的名目繁多,最主要的职责是经手征收赋税,处理狱讼,是封建统治集团中一个重要而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从社会功能上看,吏员为保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很大作用。官与吏在只能上的区别就在于官主政令、吏主事务。也就是说官员主要是负责管理本部门或本地区的行政事务,侧重于宏观管理与控制,并有一定的决策权力,从而呈现出指导、管理、监督、协调等职能。

    而吏胥从事的则是本部门的具体的实际的工作。执行其上司所下达的各项任务,其职能服务性和事务性比较突出。宋代吏胥遍布于各级政府组织中,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和官僚政治的膨胀,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政治舞台上显得更为活跃。

    “陛下是欲行当年王相的‘吏士合一’之制,借以减官减员同时进行?”李纲反应很快,立刻想到了。

    神宗年间,针对吏员过多曾经进行过剪裁,用王安石自己的话说就是‘吏禄足则政事举,政事举则所收放散之利也必不少’为此他提出了‘吏士合一’的主张,实行免疫法,让商户出钱增加吏禄,另一方面同时实行仓法,即重罚贪赃枉法之吏。

    后将此经验推广到京百司及地方机构,赃款百文即可问罪,十贯就刺配沙门岛,不仅如此,还鼓励人们检举揭发,给予百贯重赏。只可惜,王安石的吏士合一的做法随着变法失败而半途而废,本来有所改观的吏治又恢复到了原来的**面貌,

    “不错,吏员薪俸微薄,转职极难,若能从中选拔人才为官,也可使他们安心办事,还可减少开支,岂不是一举两得之事!”赵柽点头道。虽然宋代吏人有出职入仕的规定,可能获得一官半职的毕竟是少数,即便获此殊荣,起码也要熬上二三十年,所以这些人不得不另寻‘出路’。

    “如今吏强官弱,陛下是想借此改变朝中和地方的格局,推动减冗之事,并换掉那些办事不利的官员,但是吏胥名声太恶,只怕做出有损官声的事情!”李纲点头又摇头道,这事情太大,这种启用吏胥的事情在太祖时期就从用过,曾言:吏员猥多难以求其治,俸禄鲜薄未可则以廉,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而益俸。

    “事在人为,开国之初,大宋上下政治清明,官吏皆能安心其事,便是由于注重整饬吏治,勤于督促,监司监察职能执行较好。庆历新政时期,加强监司对州县官的按察,为整饬吏治措施之一,使得‘老耆昏昧之人望风知惧,一时致仕者见多,州县吏治有所澄清’,一切还在有为者擅用国法。”赵柽言道。

    赵柽也知不止是宋,史籍中便满是奸胥猾吏的记载,可客观的讲,不能只看到其百般行弊的一面,还应该注意到他们在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事实上宋代官员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政策,造成官无久任、人无专责及政务不精的后果,他们大多不习法令,更鲜知旧例典故,薄书钱谷也非所长,均需依赖于对成案惯例的吏人。

    但也有吏胥抓住官员不能久任的机会,并趁其不精政务而从中作弊,他们之间相互勾结,行奸滋事,给社会带来危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