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第二幕落幕。中场休息时,广场上男人嚷,女人唤,童子叫,军兵笑,人声鼎沸,热闹得象赶庙会。

而高台阁楼之上。松驰下来的文武官员们,也开始推杯换盏,润润喝彩得干燥的口舌。就在这时,文官楼阁大门开启,两排衣甲鲜明,按刀握枪的卫士鱼贯而入,然后适才那名少年再次出现,大声宣布:“天枢城主、天诛军主到!”

阁楼为之一静,随后全体文官齐齐起身,叠掌合袖。恭敬施礼。

三国使节同样起立恭迎。夏国使节不用说了,早已见识过天诛军的实力,更领教了这位天诛军主的厉害,自然表现出应有的尊重。金国使节也一样,若无奈何关全军尽没。太原城一月即破,完颜宗辅会恬着脸派出一个使节来?而且这个使节同样是天诛军一支偏师的手下败将,所以,刘使节表现得同样恭敬。

而宋使,此前与天诛军完全无交集,按宗颖与呼延次升最初的想法,这天诛军主充其量也不过是留守司统制级数。来到太原后,震憾之余,也只认为此人与王彦不相伯仲,为当世良将。但是,任是怎样的良将,对宗颖这种文官而言,也很难发自内心尊重——这不是宗颖或呼延本人的问题,而是大宋近百年形成的文贵武贱,文武相轻的制度与根深蒂固的观念问题。

但宗颖仍从容起身致礼,只因他颇为敬重的知太原府陈规,以及很是赏识的张角,都肃然行礼。宗颖自问无论品秩还是能力,都不如此二人,既然二人都庄重致礼,他也只能附翼而已。

只有岳飞是诚心诚意行军礼——无论谁能打下太原这样的坚城,击杀如此之多的金虏,都当得起他这一躬。

卫士向两边一让,一身军礼戎服的狄烈闪亮登场。

狄烈今日所穿的,便是他那件宝蓝色军礼服。从衣襟至左胸口袋处是两条金黄色的绶带,双肩横着两条金光闪闪的衔板,板上阳刻着日月之形,衔板末端垂着一圈金色流苏。腰束宽皮带,脚蹬大头皮靴,衣袖、领口、前襟、双肩等处的流金铜扣与衔板,在阁楼壁灯的映照下,闪耀着令人目眩神迷光华。

禁卫森严,群臣俯首,华服雄姿,龙行虎步,在这种种气氛烘托下,使得狄烈甫一登场,那股气势便恍如一国之元戎上将,凛凛生威,气场十足。令三国使者在这一瞬间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眼前之人不是什么太行山中的天诛军主,而是一方王者。

这便是狄烈所要的效果。天诛军虽起于微末,发于山野,但从现在起,就必须要抛掉草头王的帽子。借着三国使者汇聚的良机,向天下传递天枢城崛起的信息。必须要让三国使者潜移默化地转变观念,将“拜会天诛军主”,不自觉转为“晋见河东霸主”。

至少在这一刻,狄烈达到了这个目的,至于如何巩固这效果,就要看接下来的手段了。

狄烈目光如炬,一一扫过。三国使臣中,夏国方面不用说了,由于狄烈做足姿态的“退让”,给足了面子,夏国朝堂还是满意的。而狄烈两次捉放曹吉,也使得曹氏父子心存感激,因此神态目光都甚友善。

狄烈向夏国使臣点头致意后,目光投注在宋国使臣身上。虽然被狄烈的高调出场气势所压,但宗颖与呼延次升依然能保持目光平和,礼仪规范。不卑不亢。

狄烈点点头,然后目光只是随意在金使脸上一扫,便不再理会。纵然此人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名气甚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历史。但在早已对历史名人免疫的狄烈眼中,此时对方也不过是个将死之人。一个将死的历史渣滓,有什么必要关注呢?

未见狄烈之前,宗颖有一肚子问题想说,但见到真人之后,在这样的场合下,反倒不便问什么了。宗颖最后只说了一句:“本使带来一些宗相公之嘱托。择日欲与狄城主一叙,不知狄城主可否拨冗一唔?”

狄烈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对宗颖道:“贵使看过适才演出,感觉如何?”

宗颖实话实说:“极好,如此演艺形式,非但娱乐军民。更可鼓舞斗志,凝聚人心,堪称一举多得。若非敌寇横行,道路险阻,本使真想借此演出队到我东京城出演一场,以振我东京军民之心……不过,本使看过之后。略有一事不明,还望狄城主赐教。”

狄烈这时已端坐于主座之上,闻言向宗颖抬了抬下巴:“请说。”

宗颖直视狄烈:“本使只想知道——贵军是用什么战术,在野战中击败完颜突合速大军的?”

此言一出,连夏国使节与金使都竖起了耳朵。宗颖这句话问到了点子上,太原战役的转折点,就在于完颜突合速驰援寿阳的三千大军覆灭之役。可以说,从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了太原被攻陷只是个时间问题。

狄烈笑道:“本城主原以为贵使更关注我军如何攻占太原,却不想对野战之事也如此着意。”

宗颖有些赧然道:“本使原也只注重攻取太原之事。是岳统制提示,击破完颜突合速之役,方为太原之战重点。”

“岳统制?”狄烈目光投注到宗颖身侧那名青年将领脸上。龙旭述职汇报时,提到宋使方面有一个带队统制官,但没说姓甚名谁。像这样的朝见。上得了台面的就只有正、副使,带队武官什么的还欠点,所以狄烈也没着意打听。

青年将领合拳为礼:“东京留守司前军统制岳飞,见过狄军主。”

狄烈惊讶地瞪大眼睛——太意外了,这位两宋第一名人,没有丝毫征兆,突然出现在眼前。而且完全没有狄烈在历史课本的彩页上,所看到的那副渊停岳峙的王者之像。从气势上看,甚至还不如张荣——虽然两人都有一身好肌肉,但张荣个高耐看啊,而岳飞却只是个中等个子。

这是狄烈今晚头一次表现出惊讶,而且对象竟然是一个带队武将,这情形落在三国使者,包括天枢城官员眼里,都颇为惊异,对这个叫岳飞的宋军统制,多了几分留意。

历史上的岳飞,是南宋诸多将领中,比较崇尚野战决胜的进攻型将领,甚至还组织了南宋少有的骑兵部队,与金人对决不落下风。想到此节,狄烈也就不奇怪为何岳飞会分外留意土桥之战了。

惊讶过后,狄烈也就恢复常态——如前所说,他早已对这时代的名人免疫了。在这时代征伐沙场那么久,赤手空拳拉起了这么一支强军,创下若大基业,令天下诸国侧目。这样的成就,只会让这个时代的名人仰望。这自信与自豪,令他根本不会为某个未来的大能而折腰。而且,这个时空既已有了我狄烈,还会有历史上的那个岳飞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岳飞确是一员良将,狄烈自然会给予应有的敬意,所以特意起身还了一礼,然后目光在夏、金两国使者脸上转了一圈:“诸位使节心中也有此疑虑吧?”

曹氏父子与刘豫齐声称是。

狄烈点点头:“这样好了,明日就是我太原军校学员十日一次的例行操演,诸位使节可随本城主前往观之,或有所得。”

三国使者心下大喜,这可是一个近距离窥探天诛军实力的好机会啊!高兴劲还没过,却听这狄城主又宣布一个更令人惊喜的消息:“诸位使节此行,最想做的事,当是谒见渊圣皇后。正好,皇后便在左近,诸位可随本城主前往晋见。”

渊圣皇后在此?!

这个消息,夏国使者知道,金国使者也隐约有所耳闻,唯有宋国留守司的两位使者,一无所知,偏偏此事与他们的关系最紧要。可想而知,狄烈这话真不亚于一个夜空惊雷,劈得两位宋使与岳飞目瞪口呆。

三国使节没有一人见过渊圣皇后,事实上不要说这几个使节,便是大宋朝堂,也没几个有幸一睹渊圣皇后真容的,反倒是金国那边上上下下,认得皇后的人不少。

宋国的皇后,反倒是金国人更脸熟,这是何等悲催之事。

虽然不认得皇后,但无论是宗颖也好、刘豫也罢,都认得大宋那些个皇子王公。不一定每个都识得,但只要认识一个,就可以相互佐证了。刘豫当了大半辈子宋国的官了,没少在京城钻营,所以那几老王公全认得:越王赵偲、永安县公赵儆、项城伯赵供……当然,更少不了济王赵栩。而宗颖则与济王赵栩有过一面之交。不过没人认识赵梃,靖康之变前,这位相国公还年少。

有如此之多的重量级宗室在场,后宫阁楼内那道珠帘之后隐隐绰绰的端庄丽影,不是渊圣皇后还会有谁?

三国使臣,一齐向坍陛上珠帘后的朱皇后行朝觐大礼。夏国使节曹氏父子终于心头大定:很好,一切属实,与天枢城的这个和议,订得甚好。宋使三人,无不热泪盈眶,几欲伏泣。而最后哭嚎出声的,却是金使……

宗颖、岳飞等人,无不厌恶地狠盯了这叛臣一眼,俱为其惺惺作态作呕。刘豫倒是哭得情真意切的模样,至于是真心还是作做,只有天知、地知与自己知了。

狄烈冷眼旁观,清楚看到,宗颖、呼延次升等人,拜见过皇后之后,再看自己时,眼神已大为不同:惊异、感激、钦佩、折服……还带着一点惭愧。

为什么惭愧?狄烈多少猜到一点,多半就是那份任命手诏。想也是知道,宗泽此前对他的天诛军一无所知,能给出多高的官职?而如今的他,非但是太原之主、河东半壁的实际掌控者,更有位重量级的渊圣后撑腰,其实际地位,已不在宗泽本人之下,试问你还有何资格封赏招揽?

狄烈只是朝诸使微微一笑,不再就此事多说,他要让这些人好好消化这一连串惊人消息,之后,相信会有所改变。

咚!舞台上一声巨响,提示第三幕剧,开始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女兵汇演二周目 (下)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亲人上战场……

纷纷雪花掩盖了他的足迹,没有脚步也听不到歌声,在那一片宽广银色的原野上,只有一条小路孤零零……

他在冒着枪林箭雨的危险,实在叫我心中挂牵,我要变成一只伶俐的小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