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边军将领处。使边疆将帅能贯彻朝廷的意图,做出正确处理。

这也就相当于战场上的指挥员靠近指挥之意。

打仗。打的就是战机,而战机常常是稍纵即逝,中枢(天子或者说是朝造决策者)的距离远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

后世明朝的国门在北边,而华国的国门,则在西边,所以,定都长安,在目前来说,是合乎现状的正确选择。至于粮食保障与漕运问题,的确是长安的软肋,或许等将来解决西北边患之后,可以考虑迁都,迁到一近海处……

八月,对新成立的华国而言,是一个繁忙的时节。首先,公布了新组建的朝廷领导班子:左相陈规、右相张角、兵部尚书凌远、礼部尚书宇文虚中、吏部尚书赵偲、户部尚书宗颖、刑部尚书张孝纯、工部尚书陈规(兼)……

华国恢复三省六部制,所以左、右相及六部尚书,就是朝中一级权力架构,与南宋的朝政结构略有不同。

陈规与张角这两位有才有能的元老,位列左、右相,自在情理之中。一直作为狄烈重要军事助手的凌远,出任兵部尚书,也并不出人意料。国丈赵偲,外交功勋显著,拿到六部中最大的肥缺,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工部尚书只是陈规的挂职,主要是做指导、给思路,具体工作,自有一批任侍郎、员外郎的顶级大匠负责。礼部尚书宇文虚中虽然屡屡给狄烈找麻烦,但狄烈量才施用,照用不误,所展现出的过人气量,令满朝文武及京中士子为之膺服。刑部尚书张孝纯的资格很老,又有太原抗战功勋,虽有降敌瑕疵,但瑕不掩瑜,只要天子器重,当个刑部尚书,倒也无可厚非。至于宗颖,资历虽浅一些,但凭借其父余泽,加之有先后任职开封府推官、通判、开封府尹的履历,倒也没多少反对意见。

至于当初天枢城,甚至在天平寨时期,就担任各种要职的老人,如侯方镜、王友植、刘二平、周德旺、鲁大成、周阿吉等人,因自身声望、能力及格局问题,不足以担任如此重要部门一把手,但当个副职还是可以的。比如侯方镜就是户部侍郎;王友植是户部员外郎;刘二平是户部给事中;周德旺等人则是将作监、少监等职,多为四、五品官。这在当时,算是高官了,而对于出身卑微的他们而言,已经非常地心满意足了。

确立了领导班子,接下来就颁布新的行政划分,将华国领土诸路改称为“道”,部分名称改变。譬如原北宋之京畿、京西、京东诸路,因为开封已非京城,故需改动。京畿、京西诸路改为河南道;京东诸路改为山东道;长安所在的永兴军路,改为京畿道;秦凤路改为甘肃道等等,基本合乎后世中国的地理区域名称。

每道设一大总管,总领军政事务,下设长史辅之。这也是任何一个朝代新建时。甚至包括后世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都必须经历的一段军管集权的施政过渡阶段。

论打仗,狄烈自认还有两招散手,但施政,就非其所长了。好在手下人才济济,他不需要懂,只要有人去做,并且能做好就足矣。而狄烈所要做的,就是当好一个平衡者——平衡朝堂、平衡利益、平衡权力架构、甚至还要平衡后宫……光是这一项工作。就足够他忙活好些年了。

天下虽定,但战争的创伤却摆在眼前,从南到北,绵亘千里,城郭残破,村庄被毁,人口流失。百业凋零。这一切,都需要朝廷长期、长时间大力投入,才能够恢复。

九月,华国朝廷颁布诏令,让各州县清理无主的荒地,招募流散的百姓耕种。由官府提供粮种和农具。这一措施,必须在来年春季以前完成,完成情况的优劣,将做为当地官员的政绩考评,成为今后磨勘的重要衡量指标。

与此同时。朝廷颁下恩旨,减免战火烧得最烈、摧残得最残破、民生最凋蔽的河北、辽东两地两年的赋税钱粮。让百姓修养生息。此旨一出,山海关内外,一片欢腾,故辽之地,人心愈定。

建国首要建军。天诛军——现在要称之为华军了。这支总数超过三十万的常备军,此前在编制上还是比较混乱的。既有主力整编混成师旅,又有辅助的独立师旅,编号也不规范,诸如秦凤军、八字军、天波师、渤海师、白马师、五马师、补充师、浮山旅……等等之类,在华国成立后,一率统一编制。

十月,华国总参谋部成立,凌远兼任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分别为王彦、赵能、赵邦杰、徐徽言、折可求(后两位为挂职)。

十月下旬,华国兵部下达第一号令,全军统一整军。整军后的华国军队,共有七个野战军,一个海军,一个预备役军,全国正规军共计三十万人。

各军、师级指挥官及编制如下:

第一野战军,军长杨再兴;军衔:车骑大将军,下辖三个师(取消整编、混成,以示各军如一)。

第一师,师长杨再兴(兼);第二师,师长张锐;第三师,师长杨折冲。

全军总计三万八千人马车炮。

第二野战军,军长何元庆;军衔:车骑大将军,下辖三个师。

第四师,师长何元庆(兼);第五师,师长方洪;第六师,师长董先。

全军总数如上。

第三野战军,军长张立;军衔:车骑大将军,下辖三个师。

第七师,师长张立(兼);第八师,师长梁兴;第九师,师长张宪。

全军总数如上。

第四野战军,军长关忠勇,军衔:车骑大将军,下辖三个师。

第十师,师长关忠勇(兼);第十一师,师长折彦文;第十二师,师长岳飞。

全军总数如上。

第五野战军,军长释智和,军衔:车骑大将军,下辖三个师。

第十三师,师长释智和(兼);第十四师,师长傅选;第十五师,师长王忠植。

全军总数如上。

第六野战军,军长曲端,军衔:骠骑大将军(以骑步军为主,无战车),下辖三个师。

第十六师,师长刘錡;第十七师,师长吴玠;第十八师,师长吴璘。

全军总数三万二千人马。

第七野战军,军长刘锡,军衔:骠骑大将军,下辖三个师。

第十九师,师长刘锡(兼);第二十师,师长关师古;第二十一师,师长赵哲。

全军总数如上。

华国海军东海第一师:师长张荣,军衔:伏波将军;副师长:梁阿水。下辖十个海战营。

东海第二师:师长孟威,军衔:伏波将军。副师长:李宝。下辖十个海战营。

参谋长:郑渥。

华国海军渤海第一师:师长韩世忠,军衔:伏波将军;副师长:呼延通。下辖十个海战营。

渤海第二师:师长贾虎,军衔:伏波将军;副师长:燕七郎。下辖十个海战营。

参谋长:龙旭。

全军共计二万人,大小战船、运输船千艘。

预备役军:军长杨奋,军衔:卫将军。下辖两个预备役师。

第一预备役师,师长高亮。

第二预备役师,师长左开。

常备预备兵力二万人。

京畿警卫师:师长关胜。辖二旅,六千余兵力。

全国陆、海常备军,总计约为三十万人。加上各府州地方部队,全国总兵力达到五十万之众。

五十万兵马,听上去着实不少,足有原北宋百万大军二分之一。但铺开到华国全国各地,并不算多。毕竟华国的领土面积,远迈宋金。

三十万常备军,是华国军队的主力,如何保障这支军队的武器、弹药、粮秣、军饷的正常供应,是维护新帝国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接下来考验新帝国执政能力的第一道关卡。

不过,一个国家,常备军太多,或者说多而不精,必将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从长远来看,精兵简政,是振兴国家的必由之路。只是,放眼望去,华国周边还颇不宁静,远远没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

而对新帝国的考验,比华国天子狄烈与他的大臣们所预料的来得更快、更突然、更猛烈!

天健元年,十二月,一条从西北传回的消息,引爆了一场征西之战。

第四百四十七章 作死的西夏

(大盟牛赏!书友给力!谢了!)

~~~~~~~~~~~~~~~~~

天诛十万北伐,金国半载而亡;南宋退避三舍,华国横空出世。

这一系列惊雷般的消息,对天下各国冲击最大的,就要数西夏了。想想在三年前,这天枢城只不过是据有河东一路的小势力,当时西夏还曾不知天高地厚地与这个新兴势力战了一场。结果,很是凄凉,全国的精兵,折了十分之一。那是继夏金两国在元德四年(1122)宜川河大战失败之后,又一次惨重的军事失利。

宜川河大战,西夏见识到了金国的强悍,就此臣服;而神堆驿大战,则令西夏领教了天诛军厉害,同样,也由开始的拔扈嚣张,变为老实。西夏就是这样一个欺较怕硬、不打不服贴的国家。

强邻崛起,对西夏这样的小国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对周边小国的压制的滋味,在北宋初期,西夏就已尝得够多了。西夏很愿意看到中原王朝大乱,四分五裂,如此方可以浑水摸鱼——在北宋末年,金国南侵的时候,西夏就曾趁宋国无暇顾及之际,攻占了宋国的西安州、麟州建宁砦、怀德军。更乘胜攻克天都寨,围兰州,大肆掳掠后撤军而还。

在尝到甜头之后,西夏又以金朝对夏的许诺,进占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之地,以及宋边境震武城(今陕西榆林境)。当真捞了个盆满钵满。西夏领土,也扩张到建国以来最大。这令国主李乾顺的声望直追乃祖景宗(李元昊)。被国人誉为“中兴之主”。

只可惜,正当李乾顺飘飘然之际,金人出手给了他一记大耳括子——不久之后,金国大将兀术又率军强占天德、云内等州,硬生生让西夏将吃下去的吐出来。

李乾顺当即派遣使者向金国提出质问。夏国正德元年(1127)三月,金国与西夏划定疆界,金国把陕西北部约数千里之地划给西夏,以此作为天德、云内等地的抵偿。李乾顺还是觉得不爽。便于次年九月再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