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只此浮生是梦中-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衿在会试前去了趟京郊,这回只牵着穆便出了门。
  
  没有再去青竹小筑与茶楼,只是在山里转转。
  
  他在山中骑行了半日,才觉双手有些冰凉了,正准备回去,又想起什么故事来。
  
  子衿忙下马转了会,寻了几片红叶,揣在怀中带走了。
  
  *****************************
  
  前后几日间有刘姓族人前来,子衿一一见了,谈的无非预贺高中之类。送走客人时子衿脸色愈来愈难看,又终归平静。
  
  吴钩终于来信,讲的却是江南的事。
  
  江南的花已经落尽了,藤架上只剩一些枯藤;那副象棋过了一个雨季,已经长了霉;家里的木家具又重新做了……
  
  琐碎平常。
  
  子衿细细研究着吴钩的字迹,又细心收在随身的囊中。
  
  他又回了封信,翻来覆去,写了撕撕了写,忽然想起前几日捡来的红叶,便拿了一片。最后,却只写了两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吴钩必然看的懂自己所有的心意。
  
  想了想,又附了张纸条:收信即回,万毋迟延。
  
  子衿将红笺装进信封,笑了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金弦拿了信,按了按信封,想了一会,还是跑到岳霖房中。
  
  岳霖接过来看看,自言自语道:“烧了罢。”
  
  “可是,先生……”
  
  “京郊的叶子又红了?呵呵,这孩子还真是有心。金弦,你先去吧。”
  
  金弦咬咬唇,道:“先生还是叫小的勿离罢!这名字,小的听不惯。”
  
  “他取了,你便叫着又何妨?”
  
  金弦心有不甘,却仍是应声退下。
  
  岳霖摸着信封隐隐透出的枯干的红叶脉络,摇了摇头。
  
  他将信封塞入炉中,看着它烧成灰烬。
  
  “这样的信……还是不写为好。”
  
  吴家那娇贵的小姐已有意于他,吴钩的事……
  
  岳霖在床头坐下,抽出锦带中的扇子。
  
  天下只有一把,用沉木制成的折扇。
  
  他想起那人将扇子送到眼前的样子。
  
  不得不如此。
  
  不得不为。
  
  *****************************
  
  子衿用手指沾着茶水排布几月里新了解到的情形。
  
  京中,皇权并不稳固。
  
  今上亲政后,几项改革虽是让兵马强壮,国力日盛,渐渐有了中兴之局,却触犯了京中望族的利益。京中几处大姓都是高 
 29、红叶 。。。 
 
 
  官显贵,几姓虽互有纠葛,却隐隐拧成一股强力,与皇权相抗。虽散漫如沙,对皇权而言却是尾大不掉,成了心病。这些家族,大多主和。
  
  另一方面,军方的势力也因今上的改革而渐渐强大,武将地位虽仍低微,却已让文官行事有所忌惮。今上虽希望用军权来制衡文官之力,却只能掌控禁军,禁军与地方军队之间矛盾日重。
  
  禁军多京中官宦人家的子弟,主战;地方军队主和,却是先“战”而后“和。”
  
  吴姓家族随着吴恪与其他一些族人的显赫而声名日盛,既有文官也有武将,加之吴钩与一些子弟的战功,今上常称赞其忠勇明智。
  
  李淼原是望族李姓的嫡传,三十年前他的父亲是守卫边关战功赫赫的大将李黎。他死后,李姓家族被今上遣回家乡,渐渐瓦解消失。
  
  而京中似乎同时多出了一股势力,游走于几派之间。
  
  茶渍渐渐消失,子衿按着隐隐作痛的头。
  
  岳霖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为什么他带自己拜会的多为主和派?
  
  沉思多时,他站起身,甩掉手上残余的水迹。
  
  掌心的纹路已经长得愈发深而长,手上的茧已从指端延伸到掌内。
  
  这要教算命先生来看,必是个长寿的富贵相。
  
  他笑着,看向铜镜。
  
  他已经十七了。
  
  他记得上次认真地望向铜镜时,不过十五。
  
  那时,吴钩总喜欢说,子衿还是个孩子呢。
  
  如今,离开吴钩已近一载了。
  
  我已不是稚童,亦不是懵懂少年,无知轻狂。
  
  我已不是那个欲一人踏金鳌翔九空的人。
  
  此后前路多艰,我不信三格,只为你一人。




30

30、会试 。。。 
 
 
  到了会试的日子,子衿在贡院的举子中见到了几个面熟的人,柳梓,爽朗的书生,还有些走在街上时认识的人。
  
  那书生走上前道:“那日茶楼一别,数月不见,竟连名字都没有告知。这几月刘兄的诗作在下可是常常拜阅,真是上佳的文采。”
  
  “说是上佳……真是不敢当。”
  
  “不敢当?刘兄的诗作,可是都传遍京城了啊。”一旁柳梓看见子衿,又走了过来。
  
  子衿有意往后退了半步,还是止住了。说了声:“谢柳兄谬赞。”行了个礼,又问一旁的书生:“不知兄台怎么称呼?”
  
  “敝姓翟,名颍,字尧冰。”
  
  “翟兄。”
  
  “三日完卷之后,可否在楼中共聚?”
  
  “楼中?”
  
  “……咳,瞧我这记性。会试之前,举子们大都住在‘金鏊楼’,算是求个好兆头,故此我们平日说‘楼中’便是指自己下榻的客栈,这在京城也是有名的。”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翟兄,您又说错了,刘兄可是要去探花宴的,怎么能在百忙中抽空参加我们的聚会?”
  
  两人听着柳梓在一旁的言语,都不好再回话了。
  
  进了考场,试题难度全在岳霖意料之内。
  
  在本朝之前,科举尚分明经、进士两主科与明算等其他科目,立国后却将数科和为一处,诗赋、文章、时务策、经义皆在必考之列。
  
  在先皇之后,皇权渐盛,时务策考试弱化,只占到考试的十之二三;其他则诗赋、文章为重,经义为辅。
  
  岳霖两年来常考子衿经义,教习文章,诗赋则看个人才华,时务政事却教习甚多甚详。
  
  进考场之前岳霖嘱道:“文章经义做好些,诗赋有些新意便好,时务策要答得认真些。”
  
  子衿一一记下,又将文具检查了一遍,便进了考场。
  
  现下子衿正在答第一卷。
  
  时务策。
  
  考场中气味有些难闻,子衿略略皱了皱眉。
  
  他执笔的手顿了顿,又摇摇头,继续作答。
  
  又过了三刻,卷面已满是工整的行楷,字迹饱满有力。
  
  他吹了吹考卷,将笔放在一旁。
  
  古语有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今年的时务策考的不难。不知接下来的诗赋又怎么考?
  
  他从包里拿出一个馒头,咬了几口。
  
  南方多以稻米为食,较为松软。现在硬硬的面馒头顶着喉咙,他觉得极难下咽。
  
  他又看了一眼考卷。
  
  还有两日半。
  
  *************************
  
  是夜,岳府。
  
  岳霖放下笔,展开密封的纸张,看着上面潦草的字迹 
 30、会试 。。。 
 
 
  。
  
  看来临时委任的考官中还是有人混了进去。
  
  会试的第一卷题目,与自己所预料的不差十一。此次国考的试题,全部为翰林学士所出,今上文思不佳,并未参与出题。
  
  若无意外,子衿当为会元。殿试,则要费一番心思了。
  
  以往三鼎甲通常只能进入翰林院,合科考试后兵部之人多从前几年的一榜进士中选任。
  
  “监军”一职从兵部官员中由皇上钦点,而今上改革朝政后,时有武将调走后,监军“暂代”总兵或元帅一职的实例。此时的监军,也可是毫无关系的文人。
  
  要从哪条路走……
  
  他将纸张放到烛火上燃尽,转头来又从笔架上拿了椽笔。
  
  点墨,化水。
  
  放笔时,已成一幅千里江山图。
  
  从右看,一片,黛色的山水满纸春意;一片,层林尽染,枫红如火;只是左上一角的边城,黄沙冰雪。
  
  留白边的题词,却是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他丢了笔,端起手边的茶杯。
  
  他浅尝一口,又笑起来。不知何时,他又将毛笔沾到茶杯里了。
  
  他用袖子擦了擦,华贵的衣料染上了一层层黑色。
  
  他坐下,苦笑。
  
  轻抚着装着沉木扇的袋子,良久。他轻声说道:“李黎,我现在竟还没改掉这毛病。你又该笑我这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了罢!”
  
  他回过头,看了看炉中的灰烬。来的信,去的信,几乎全都烧了。
  
  他起身,踱步,走到案前,手握住放在案上的长剑,抽出。
  
  剑刃两旁亮出冷光,如雪如冰。
  
  这把剑,杀过人,饮过血,却已入鞘三十载。
  
  却依旧未生锈迹。
  
  可怜它要随着自己入土了罢!




31

31、殿试 。。。 
 
 
  三日后。
  
  子衿完卷出来,柳梓与翟颖也没再来找他聚会。几个人说了一会,都各自回去沐浴休息了。
  
  出来时金弦仍候在场外,子衿看着他在冷天里发抖的样子,叹了口气:“辛苦了。”
  
  金弦弯弯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