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到愕然扭头看了看李挚和桓飞,却见此二人含笑点头,当即陈到颇为激动地躬身道:“多谢主公成全,末将定当向二位将军请教,不负主公厚望!”

    “嗯,叔至也不必心急,习武之道一张一弛,切不可操之过急。”李利颔首叮嘱陈到几句,既而摆手示意陈到上马。手提缰绳,朗声道:“段煨率领的后队应该快到了,我们不必再等,在城中不做停留,今天傍晚务必赶到许家庄。出发”

    “哒哒哒!”

    随着李利大手一挥,一行再次跃马扬鞭,直奔谯县城门驰去。大约两盏茶之后,段煨带领百余骑后队策马赶来,遇到李利一行人特意留下的传讯亲兵,随即他们快马加鞭。紧跟其后通过城池,直奔东南方向而去。'

    “快,快跟上,围困许家庄,活捉许蛮子!”

    许家庄外。近万名葛陂黄巾贼疾步如飞,迅速将偌大的墙堡团团包围。堵得水泄不通。

    丈余高的墙堡之外。一名头领装扮的壮硕大汉,大声吆喝着手下贼众加快速度,尽快包围许家庄。

    骄阳之下,但见此人身高九尺五寸,头裹黄巾,身披绿袍细纳袄。面相粗犷,络腮大胡子,手持一根近两丈长的铁棒。他站在一棵歪脖子大槐树下,居高望远。双眼虎视眈眈地看着面前一丈五尺高的简陋墙堡,大声招呼手下冲上去;吆喝声极大,嗓门洪亮。由此足见其人气息悠长,身大力不亏,九尺五寸高的彪形大汉,手持铁棒,恍如索命夜叉一般。

    事实也正是如此。

    这个高大魁梧的彪形大汉,便是长期盘踞汝南、颍川等地的黄巾头领何曼,号称“截天夜叉”,这个名号在汝南、颍川一带极其响亮,广为人知。他手下拥有上万人马,皆是久经战阵的惯匪悍卒,战力颇为强悍。

    实际上,盘踞在汝南、颍川等地的黄巾头领多达十余人,其中何仪、何曼兄弟,刘辟、龚都和黄邵等人实力最为强大,乃汝南黄巾贼众的五大头领。他们各自拥有数万人马,各自占据山头,各自为政。遇到官兵进剿之时,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兵马近十万,实力极为强大,一致对外,共同抵抗官兵围剿。因此,汝南、颍川等地的官府一直奈何不得他们,甚至极为惧怕,轻易不敢招惹。不过这些黄巾头领之间,常常会因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内讧厮杀不断,久而久之,他们之间既有合作又互相提防。

    否则,如果他们同心同德彻底合并为一军的话,即便不能占据整个豫州,也能占据大半郡县,成为一股实力极强的诸侯势力。果真如此,那么他们就会令中原各路诸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了。只可惜黄巾贼众终究难成大器,其头领都是些徒有一身蛮力的草莽匹夫,胸大志,小富则安;只知道占山为王,虎啸山林,却不知攫取一块地盘作为稳固的根基,在乱世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何氏兄弟二人并非亲兄弟,而是同宗同族的堂兄弟;何仪为兄,何曼为弟。故而,何曼素来以何仪马首是瞻,被其他黄巾头领视为何仪的部将。他们兄弟二人皆是身强力大之辈,何仪身高近九尺,膂力奇大,手中一杆丈八长矛端是厉害,自身武艺虽然粗鄙不堪,却仗着一身蛮力,拥有堪比顶级战将下阶初期的战力。而且,何仪外表虽然粗犷,却是个粗中有细之人,颇有几分谋略,隐隐居于汝南五大黄巾头领之首,占据头一把交椅。

    与何仪相比,其弟何曼更为强悍。何曼号称“截天夜叉”,绝非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其武力端是强悍,堪比夺命夜叉。论是身高体型还是膂力武艺,何曼全面超过堂兄何仪,并且不是略胜一筹,而是差距极大。

    与堂兄何仪一样,何曼也是穷苦出身,早年曾是黄巾天师张角麾下的黄巾力士千夫长,还曾与逃亡北海的管亥一起担任张角的贴身侍卫。其间,他受过张角指点,习得一些武艺招数,不似堂兄何仪那般完全倚仗自身蛮力厮杀。不过他跟随张角的时间不长,只学到一些皮毛,仍然依靠自身力量厮斗。尽管如此,他却拥有堪比顶级战将下阶顶峰的战斗力,而且遇强则强,遇到强悍对手时,往往凶性大发,使出堪比顶级战将中阶的战力。

    正因为如此,寻常武将与之交战,何曼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轻松取胜。是以,在汝南黄巾部众之中,“截天夜叉”的名号极为响亮,可谓是威名赫赫。

    何仪和何曼兄弟占据的山头,便是地处汝南、颍川交界处的葛陂,盘踞于此已有数年之久。此次围攻许家庄的黄巾贼众便是他们兄弟二人麾下的兵马,不过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攻打许家庄了。近两年来,他们率众多次围攻许家庄,却屡屡受挫,久攻不下。久而久之,他们将许家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只要寻得机会,或是山寨闲暇之余,他们便会领兵前来围堵攻击许家庄。

    换而言之,许家庄已然成为何氏兄弟训练兵士实战之所在,有事没事就来攻打一番,迫使许家庄内的百姓不得不在庄外修筑墙堡,藉此抵御黄巾贼的袭击。屡次争斗之中,许家庄也绝非良善好欺的去处,恰恰相反的是,许家庄是一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不过何氏兄弟手下人马众多,每次都是以多欺少,单兵战力不强,便用人海战术,硬是打得许家庄内数千壮丁据堡死守,苦不堪言。'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领兵攻打许家庄,何氏兄弟都是一起前来,从例外。

    许家庄内的数千壮丁虽然人数也不少,而且战力不俗,但与人多势众的葛陂黄巾贼相比,就显得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屡次大战之中,许家庄都处于防守一方,只有招架之功,却反攻进取之力。

    事实上,在葛陂被黄巾贼占据之前,许家庄不过是一个拥有数百户人家的村落,全村老幼加在一起有两千余人,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因村中大多数人都是许姓族人,又有一户家资颇为殷实的许员外落户于此,从而得名“许家庄”。自从何仪、何曼兄弟带领黄巾贼占领葛陂之后,方圆百里之内的许多村落都被黄巾贼洗劫,而许家庄却能抵抗黄巾贼的袭击,于是十里八乡的百姓便拖家带口地投奔许家庄,借此躲避黄巾贼的劫掳。

    一年下来,许家庄人口暴增,从之前两千余口增长到近万人口,庄内壮丁也由最初的数百许姓青壮增加至三千余众。人多力量大,在许员外的两个儿子的带领下,壮丁们在庄子外围迅速筑起墙堡,借此抵御黄巾贼的进攻。此后数月之内,许家庄三千余青壮屡屡挫败葛陂黄巾贼,致使贼人始终攻不破许家庄的防御墙堡,不得其门而入,屡次功而返。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黄巾贼人的袭扰,曾经颇为富庶的许家庄逐渐萧条下来,庄内百姓生活日益困顿。近万人栖居在方圆数里的村落中,耕种的粮食却被黄巾贼抢收而去,平日里只能依靠许员外接济度日,此外便是组织一些青壮伺机进山打猎,一些妇女和孩子结队出去挖野菜,勉强维持生计。随着黄巾贼人日益猖獗,攻击益发频繁,许家庄百姓的生活愈发艰难,附近十余里之内的野菜、树皮都挖光剥尽了,已然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之中。

    恰在此时,何氏兄弟却又率领黄巾贼人再次围攻许家庄。这对庄内百姓而言,异于灭顶之灾,求生门,彻底绝望了。

    显然,这些贼人已经探知许家庄内困顿不堪,粮草用尽,此次便是前来趁火打劫的,欲将庄内近万百姓赶尽杀绝!

    (……)

 第396章 一门双杰

    时至午后,置身阳光沐浴之下,让人浑身暖洋洋的,昏昏欲睡。

    山道上,李利一行人在山林中不紧不慢地策马行走,不时东张西望,看看茂密的树林中是否潜藏着拦路劫道的黄巾贼人。他们早就做好准备,随时留意着两侧山林中的情况,一旦歹人现身,定让他们有来回。

    很可惜,他们一路行来,春风轻拂,鸟鸣莺唱,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象。山道两旁根本没有拦路劫道的贼人出现,一直走到山顶即将下山之时,连个人影也没看到,致使桓飞等好战之人大为泄气,郁闷不已。

    “叔至兄弟,你能确定这山林之中真有黄巾贼吗?他们现在何处,为何不来打劫我们呢?”桓飞勒马驻足在山顶上,瞪大两颗大眼珠子骨碌碌地俯视着周围的丛林,神情颇为不忿地对陈到问道。

    “这、、、、、、”陈到闻言顿时语塞,心中也十分诧异,不解地说道:“此山名为葛陂,几年前被汝南、颍川一带势力最大的一股黄巾贼所占据,自那以后这一带的百姓便再宁日,饱受黄巾贼人劫掠。这葛陂黄巾贼素来猖獗之极,曾经多次大摇大摆地劫掠郡县城池,而周边郡城的守军却不敢出城与之交战。

    只是今天却为何这般寂静呢?难道他们藏匿暗处,已经看出我等来者不善,不敢现身拦路劫掠了?”

    说话之中,陈到显得极为郁闷,生怕主公李利怀疑他谎报消息。因此他说完话后,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利的神色,担心李利会因此而不喜。

    李利听到桓飞和陈到二人的话后,朗声笑道:“你们这是怎么了,我们没有遇到盗匪劫道,难道不好吗?出门在外之人,哪有像你们这样眼巴巴盼着被人拦路打劫的,你们真是一群好战分子!呵呵呵!”

    “哈哈哈!”听到李利这番话,桓飞、陈到和马云萝等忍俊不禁地轰然大笑,心中的郁闷也随之消失殆尽。随即一行人不再提防戒备,完全放松心神,沿着还算宽敞的山道策马挥鞭,疾驰下山。'

    “杀呀!”

    “嘭、嘭、嘭!”

    许家庄墙堡外,数千黄巾贼众扛着简易云梯,士气高昂,声势滔天,大肆叫嚣着冲向墙堡。

    密密麻麻的黄巾贼军,枪戟林立,兵戈长矛森森,攻势极其为迅猛,颇有一鼓作气攻下许家庄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