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治下的人口数量将远远超过天下各路诸侯,实力将愈发强大!

    只是我一直很困惑,早在两年前司隶大半郡县就已归附朝廷,同样是你的治下。为何三辅和雍凉二州施行的休养生息政令没有在司隶实施呢?”

    李利坦然而笑,说道:“司隶是东汉王朝将近两百年的帝都所在地,境内大多是名门望族,树大根深,而我西凉二州却是饱经战火,一穷二白。两者相比,前者是名门贵胄的集中地,后者则是泥腿子一箩筐,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休养生息政策适用于西凉二州,却不适合在司隶实行,至少目前不适时宜。”

    甄氏冰雪聪明,闻弦歌而知雅意。她听懂了李利的话外之意,当即莞尔一笑,轻声询问道:“难道文昌真的不打算依靠豪强士族平天下,执意与天下士族为敌吗?”

    “呵呵呵!”李利朗声笑道:“夫人这句话说得有点大,我怎么可能与天下士族为敌呢!

    不过,若是士族与黎民百姓为敌,那便是我李利的敌人了。换言之,我没有毁灭天下所有门阀士族之心,但他们必须严格执行我颁布的政令,退还侵占百姓的土地,消减家奴和侍婢,并确定家丁和侍女的薪俸,废除卖身契,禁止滥用私刑处罚仆人,所有田亩和仆人必须在府衙登记造册,以备年终核查。如果能做到这些,我欢迎任何豪强士族进入西凉各地,否则就休怪我翻脸无情了。

    生与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如果他们抗拒我制定的法令,顽抗到底,那就只有灭亡一条路可走。

    我坚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欲成千秋霸业,其自身必然代表着黎民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士族的利益代表。古今任何一个君王,民心才是立身之本,霸业之基;否则纵能逞一时之强,却终究难以长久,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而今天下纷争,诸侯割据,士族人口总数还不到大汉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可是他们却占据着大汉天下半数以上的财富和土地。因此,不铲除士族豪强,天下不宁!

    其实我也知道,士族豪强永远也无法根除。但是,我却能打破现有的士族体系,重建新秩序,实现利益再分配,为黎民百姓争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为此,我决不妥协,穷尽四十年时间统帅大军征战天下,荡平乱世!只是不知道这些士族豪强能不能坚持到四十年之后?”

    说出这番话时,李利全身陡然显现出坚韧无畏的凌然霸气,眉宇间充斥着一种舍我其谁的强者气息。而这一切全都清晰无比地呈现在甄氏的双眸之中,令她怦然心动,一股难以言语的情愫涌上心头,娇躯中突然出现一股暖流游走全身,促使她心跳急剧加速,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一瞬间,素来外柔内刚的甄氏,第一次感觉自己是个娇小柔弱的女人,因为她面前之人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一刻,甄氏曾经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的心终于有了决断,自己的一生不在于赚取多少财富,而是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强壮臂膀。她很清楚,一个想要成就无上霸业的男人,他必定需要一个甚至很多个贤良体贴的贤内助,而甄氏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甄氏和李利并排站在窗前,俯看甄府灯火,仰望满天星辰。

    两人似是志趣相投的知己一般,畅谈天下时局,纵论民生百态,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高谈阔论,无拘无束。他们之间似乎心有灵犀,谁也不提今夜要商议的正事,一种夫唱妇随的默契在他们之间悄然形成,只是他们谁也不去点破这层薄纱,彼此心照不宣。

    时间悄然流逝,已是深夜,阁楼上的两人却仍然浑然不知。

    直到侍女送来糕点,李利方知夜已深沉,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实为不妥,于是起身告辞,与楼下等待已久的李挚一起匆匆离去。

    李利离开时,甄氏没有出门相送,却转身上楼。随后,她站在窗前一直目送李利渐行渐远,直到背影彻底消失后,她仍然伫立在窗前,痴痴地守望,久久不愿离去。

 第442章 中山之行借粮9/9

    自从夤夜畅谈之后,第二天整个甄府上下便骤然忙碌起来。

    甄家族人和仆从一个个进进出出,行色匆匆,似乎有迫在眉睫的大事急需办理一般,忙得脚不沾地,疾步如飞。

    但李利一行人却整天无所事事,天天都有甄府前院女管家设宴款待,每个人身边时刻都有妙龄侍女服侍左右。这些侍女颇有姿色,乖巧伶俐,一举一动礼数周全,手疾眼快,服侍得十分周到,让人很是满意,丝毫没有碍手碍脚之感。

    当然,如果李玄、郭嘉和桓飞等人生性风流的话,完全可以让侍女侍寝。因为时下官宦世家招待贵客时,一般都会安排侍女侍寝,似乎只有这样才显示出主人招待贵客的诚意。

    所幸李利治下的文武官员大多没有这种陋习,比较自制,不会处处留情,大男子情节深入人心。

    这一切便是来源于主帅李利的一条明令,那就是他府中的侍女不侍寝,不送人,除非侍女愿意嫁人,否则谁也不能对府中侍女动手动脚。这是两年前李利当众宣布的命令,治下文武官员大多都在场,事后众人纷纷效仿,随之扩散到全军,乃至整个西凉全境,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风气,一种固定下来的习俗。

    然而,对于一些偏远村落而言,很多村落中成年男丁很少,而女子却相对较多,如此便依然保留着遇到远来的男客,往往送女侍寝的陋习。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天底下没有父母不疼爱子女的,但村中没有合适的壮丁,惟有送女留种才能延续香火。这种现象在先秦时期比较普遍。先秦尚武,强征壮丁连年打仗,致使很多村落的男丁不是战死沙场就是伤病残缺。迫使百姓不得不如此。

    三天来清闲无事,李利还真是很不习惯,权当是忙里偷闲。

    其间。他带着马云萝游遍无极县城,买了许多精致首饰和小巧玩物。这是准备送给家中妻儿的礼物。除此之外,甄府天天设宴招待,盛情之极;但甄氏及甄家几位族老却一直不曾露面,整天忙于张罗家族商铺,难有闲暇。

    这样锦衣玉食、无所事事的日子,对于李利来说,确是极为难得。有年头没有体会过清闲的感觉了。然而,初经人事的马云萝,却期盼着这种悠闲的日子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每天陪在心爱的男人身边,夜夜抵死缠绵。事后躺在男人的胸膛上含笑而眠。这样的日子让她非常满足,整天俏脸含笑,感觉无比幸福,就像守着夫君过日子的小女人。

    度过三天的悠闲时光,第四天清晨。李利一行人再度起行。

    按照李利临行前的安排,马云萝留在甄府和甄姜等五女作伴,而其他人则分头行动,继续完成北上游历的目的。李利和李挚二人为一路,继续北上幽州;李玄和桓飞二人为一路。前往冀州各郡县;郭嘉和许褚、段煨三人为一路,前往青州。陈到留在甄家,并接管卫队,保护马云萝和甄家五女,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提前安排一切之后,三路游历小队轻装快马,清早出发,出城后各自驰往预定郡县。

    这才是李利北上冀州游历的真正目的,探明冀、幽、青、兖四州的地貌民情和城池布防。

    若想戡平乱世,必定攻取中原,而眼下中原各州郡之中,实力最强的诸侯便集中在冀、幽、青、兖四州当中。或许此次游历所得对李利不一定有用,却能为他日后进取中原提供参考,以备决策之用。换言之,李利完全可以派遣细作打探这些情报,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历的最终目的便在于此。

    不过一人之力终究有限,李利不可能亲自走遍四州之地,只能侧重选择一些地理位置特别重要的州郡,亲自前往;而其它州郡就需要别人代劳,然后将探查所得讲述给他听。如此两相结合之下,各州局势和风土人情便会呈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从而让他清晰地了解中原局势,将脑海中的后世记忆与千年之前的地形地貌相对照,既而对中原各地的地形变化烂熟于心。

    身为大军统帅,自当心中有丘壑,而这个丘壑不单单是指兵法韬略,还必须熟知各个州郡的地形地貌。

    有道是:天时不如地利。

    何谓地利?一城一地的地形特点,难道还算不上地利吗?自古兵家征战,天时可遇不可求,但地利却是无所不在。善用地利者,纵然不能百战不殆,却也必有所成,至少不会出现刘备征伐东吴时的夷陵之败。

    此番三路并进,李利事先言明,众人沿途不可生事,不得随意停留,量力而行,不得逞强,务必做到抓住重点,快去快回。并且,他还规定了期限,以半月为期,最迟二十天之内返回甄府。

    半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对于远行之人来说,时间流逝的很快,半月时间转眼即过。

    这天下午,无极城东门外奔来两匹快马,临近城门时却被数百名身披铁甲、手持长枪的甲士强行截下,禁止入城。

    这让两个风尘仆仆的高大壮汉十分诧异,当即他们也不纠缠,翻身下马后,牵着战马走到城门外的树荫下,冷眼看着城门口甲胄齐整的甲士,耀武扬威地厉声斥喝欲要进城的行人。

    “主公,城中有变,这些守城甲士不是之前的无极县兵,而是袁绍麾下的正规步卒。”随手接过李利手中的缰绳,李挚一手牵着一匹马,低声说道。

    “嗯。”李利微微颔首,沉声道:“不仅如此,守在城门下的这些甲士还不是一般的步卒,而是训练有素的亲兵卫队。看看这些人身上穿的战甲,都是十分坚固的铁甲,而且这些人一个个体格强壮,孔武有力,手中长枪也是纯铁打造的铁枪。袁绍纵然钱粮充足,也不可能给帐下二十余万将士全部配备铁甲长枪;如果他真有如此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