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知道李世民正在盛怒之时,再说魏征好话难入其耳,遂缄口不言。

“朕受魏征愚弄多年,一直难辨其真。他死后,朕还亲自书写一碑立于其墓前,魏征在地下,恐怕还在笑朕如此愚蠢呢!无忌,你替朕传旨将作监,让他们速速派人将此碑拔除。”他顿了一顿,重申道,“此事要马上办,朕一刻都不能等待。”

他又转向高士廉:“魏征之子魏叔玉与衡山公主事,诏命已发吗?”

“已发过了,只是因衡山公主年岁尚小,问名、纳吉等仪式尚未办。”

“那好,再下一诏,停止此婚事。”

“用什么理由却之呢?”

“朕之言,即是理由,还要什么理由不理由的!”李世民说到这里,态度几近蛮横。

三人不敢再说话,躬身退出。

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魏征多少年来惹了自己那么多不高兴,现在终于把这口恶气出了。可惜的是,魏征已逝,不能当面斥之使其难堪,只好仆其碑绝其婚,聊作补偿!





第十六回 侯君集凄然就戮 君与臣再议新储


齐王反叛引出了太子党意欲逼宫之事,仿佛晴空万里的头顶上,突然被沉沉乌云所笼罩。房玄龄、萧瑀、高士廉、长孙无忌、褚遂良、孙伏伽、刘德威、马周等人受命审理此案,可见李世民对此案重视的程度。这些人不敢怠慢,出宫后迅速赶往政事堂,开始商议如何办理此案。

萧瑀毕竟年龄最长,且与李家渊源颇深,房玄龄提议由其总理此务。

有纥干承基和贺兰楚石的供词在前,审讯一干人犯相对容易一些。李安俨、杜荷、赵节等人听说纥干承基已举报此案,又见皇上差朝中如此多的重臣来审理此案,先是抵挡了一阵,到了最后终于低下头来,对其中事实供认不讳。

萧瑀、高士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四人入殿中省,来到囚居李承乾之屋。

李承乾被软禁之后,隐约知道自己密谋之事被父皇知悉,就在屋中长吁短叹,以泪洗面,颜面憔悴,仿佛换了一个人儿。四人入屋内看到李承乾的这番模样,心中的滋味一时难辨。

李承乾心中还存有一丝侥幸,问高士廉道:“舅姥爷,孙儿莫名其妙被圈禁至此,不知犯了什么事?你们前来,莫非是来解救我吗?”

高士廉长叹一声,说道:“承乾呀,你好好做你的太子,何必妄生邪念,以致被皇上不容呢?唉,你自己做下的事,别人怕救你不得。”

李承乾听见此话,脸色顿时变得煞白,转向长孙无忌道:“舅舅,你素爱甥儿。承乾无知,难免做出一些错事。望你在父皇面前,多替承乾担待一些。”

长孙无忌摇摇头道:“承乾,你平时爱胡闹,毕竟是小事。你这次闯的祸太大,舅舅就是再爱你也救你不得。唉,我想不出你如此柔弱的性子,怎么也能做出犯上的事。”

李承乾见事已至此,知道参与密谋之人中,已有人将事抖了出来,自己就是再百般辩解,亦终归无用。他将心一横,走上前来扯住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之手,跪倒在地,泪水如瀑,泣道:“舅姥爷,舅舅,我做出这种事实在不该。可是呀,我身为太子,为何出此下策?若不是李泰邀宠父皇,欲经营太子之位,我能有此作为吗?”

四人默然无言,他们久在李世民身侧,知道此事的来历。究其渊源若不是李世民偏爱李泰,使李泰产生了夺嫡之心,李承乾好好地做他的太子,何至于生出逼宫之心?

萧瑀叹道:“太子,不管前因如何,这等事毕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居太子之位,须以仁孝之心为要,不可产生窥测之心。你到了这般境地,再言其他终归无用。我劝你到了皇上面前,唯有诚恳求情,方为免罪的法子。”

李承乾直视萧瑀道:“萧公,莫非父皇要废了我的太子之位吗?”

萧瑀摇摇头,说道:“按照律法,谋逆之罪当诛。你能保住性命,即是皇上的仁慈,难道你还奢望保住太子之位吗?”

房玄龄默默地注视着李承乾的举动,心中生出了一些感叹。自古有言“虎父无犬子”,然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没有一人有李世民这样的能耐。你没能耐也就罢了,好好地做你的太子和亲王,也可以富贵一生,然李承乾和李祐不能判断形势,竟然想起事为乱,实在不智。

四人见李承乾喋喋不休申诉自己受逼于魏王,然已经承认了与李元昌、侯君集密谋之事。他们觉得已经达到了前来问询的目的,皆不想再看李承乾的可怜相,遂在唏嘘声中步出门外。

那李承乾看到众人离去,忽然紧跨几步,扑通一声跪下,嚷道:“舅姥爷,舅舅,我向你们跪下了。望你们到父皇面前,诉说我的无奈之举,好歹要救我一命。”

长孙无忌是看着李承乾长大的,知道这名外甥固然爱好嬉戏,然心地不坏,亦无大恶,对其有着爱怜之情。他扭头看到李承乾泪流满面的样子,心中忽然生起柔情,遂折回头又跨入室内,一把将李承乾扶起来,哽咽道:“承乾啊,你犯了如此大罪,我和你舅姥爷也难以救你,再想保住太子之位,眼见是不能了。你这些天在这里,千万不能胡思乱想,皇上面前,我和你舅姥爷说什么也要替你保下命来。”

高士廉也走过来,说道:“承乾,这一点你尽管放心。我待会儿再向萧公和玄龄他们说项,让他们一同联名保你性命。”

李承乾知道高士廉和长孙无忌在父皇面前的分量,到了此时,脸上方有一些血色。

侯君集却是另外一番态度,面对孙伏伽和刘德威等人的提审,他满脸不屑之色,压根儿就不承认自己参与了谋反之事。待孙伏伽和刘德威拿出纥干承基等人的伏辩,他将眼睛一翻,骂道:“老子官居上品,怎么会与此等小人打交道?老子一生征战无数,有讨伐吐蕃、吐谷浑、高昌国之功,我若想谋反,早就反了,岂能受这般小人的攀诬?”说到最后,他将眼皮一合,不再理他们。

萧瑀看到众人犯的供词,就对众人说道:“太子密谋逼宫之事,虽未实施,然他们聚谋日久,各人有分工,行事有步骤,现在可以断定:其反形已具。侯君集至今未吐一字,然在其他人的证言面前,可以交叉互证,纵然他百般抵赖,亦无碍大局。我认为,此案已然审讯终结,可以向皇上禀报了。”

房玄龄心存怜悯,说道:“若将此案定为反形已具,则太子以下皆为大罪。按照律法,须诛灭九族。如此,此案势必牵连人数众多,将成为我朝建立以来第一大案。”

众人默然,皆知此案牵连人数众多,若按律严惩,势必血流成河。

马周打破沉默,率先说道:“皇上主政以来,多次说过要宽法慎刑。我们考究此案,感到其反形已具,然其做事隐秘,在朝野中未形成大的风波。我意可以惩其首恶,不问其妻子及亲戚。”

褚遂良微微摇头,说道:“马周所言,实有道理。只是……只是皇上的心意,我们一时难辨呀。”

“怎么会一时难辨呢?”长孙无忌不解地问道。

“皇上经历了齐王反叛,其心绪已然大坏。现在又牵出了太子之案,我观其神色,盛怒无比。若在这个当儿再说宽法慎刑,只怕皇上不好答应。”

萧瑀言道:“阿弥陀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皇上英明睿智,他肯定明白这个道理。若皇上一时不明,我们要众志成城,努力来谏止皇上。遂良,我们就按马周所言而行,不能因皇上一时不解而担忧。”

萧瑀一锤定音,众人按此调子准备有关案卷,然后一同找李世民禀报。

李世民这一段时间心情大坏,他呆在宫中不愿出外。可以想象,李承乾、李祐接连举乱,对他的震动非常之大。

他听罢萧瑀等人对此案的审理结果,一时无语,良久方问道:“那侯君集果然不愿招认吗?”

孙伏伽答道:“侯君集入狱之后,一直对问询之人不理不睬,且大呼冤枉。”

李世民沉吟道:“孙卿,侯君集毕竟是功臣。你要告诉狱卒,让他们不许亏待侯君集一分。”

“臣奉旨。”

李世民环视众人道:“这样吧,朕先见太子和侯君集一面,然后再议。唉,朕已经坏了一个儿子,现在又来一个,让朕如何面对天下啊。”

侯君集在孙伏伽的带领下来到太极殿西暖阁,侯君集进门叩伏道:“臣侯君集受人攀诬,陛下要替臣做主啊。”

李世民坐着不动,斥道:“你应该自称罪人,何来矫情之语?朕现在问你:你参与太子之案,是你主动联络?还是遂太子之请?”

侯君集抬眼道:“臣一生追随陛下,怎么敢起谋反之心呢?”

“哼,你莫非想欺朕为盲目之人吗?你克平高昌,为大功一件,然私取珍宝,亦该受罪。你自称随朕多年,难道不知道朕赏罚分明吗?你不思其过,反而对朕产生怨怼之心。”

“臣不敢起怨怼之心。”

“朕问你,那次史大柰来京去府中看你,当时你对他挑拨些什么?朕一直隐忍不言,是想你能早改其过,谁知你变本加厉,竟然参与太子一党来与朕作对!”

侯君集又叩头道:“臣实在不敢有负皇上。”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起来吧,坐下说话。你我君臣多年,朕实在不愿意看到今日场面。你这些日子呆在狱中,孙伏伽没有亏待你吧?朕念你为凌烟阁功臣,不忍让狱吏加刑于你。可你到了朕的面前,兀自嘴硬,你以为一味抵赖就可以蒙混过关吗?”

侯君集立起身来不敢坐下,在那里垂肩低头而立。

李世民看到侯君集坚持不肯承认参与谋反之事,又忆起李靖昔日之语。心想此人心志如铁,其久在身侧,心里有了反意,遇到一个机会就会跳出来,因思人之禀性发乎天成,靠一味怀仁和劝说,那是勉强不来的。他招手向孙伏伽示意,说道:“去把贺兰楚石带进来。”

孙伏伽知道侯君集到了皇上面前,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参与谋反之事,早作了准备,已将纥干承基和贺兰楚石从狱中提出带入宫中,另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