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道宗见北方出现己军,知道其来龙去脉,感叹道:“李尚书心有全局,其围攻辽东城费心费力,犹抽调兵马来援。”这彪兵马正是李世所遣,领头之人正是阿史那社尔。

当是时,唐朝兵马训练有素,雄视天下。高丽人固然骁勇,其凭借坚城尚可与唐军一搏,然到了阵上与唐军面对面厮杀,根本就不是对手。高丽主将眼见又来了大队唐兵,又见己方阵脚已乱,遂无心恋战,鸣锣收兵,在阵上丢下数千具尸体,仓皇逃走。

此后,盖苏文不再派兵来援,明显让辽东城自生自灭了。

后数日,李世民带领人马进至辽东城前,扎营于马首山。众将闻听李世民到此,纷纷前来面圣。那契苾何力创伤甚重,也让人用担架抬着来到营前。

李世民对李道宗不畏强敌、毅然进击的举动非常赞赏,夸赞道:“为将之道,在于不墨守成规,善于把握战机。朕以往征战之时,多采用坚壁对垒的法子,以拖住敌军,磨耗其兵锋与粮秣,然后捕捉反攻制胜的战机。道宗此次若用此法,不失为稳妥的法子。可是呀,辽东温暖时辰相对短暂,不容许我们在这里持久作战。道宗能够体察大势,以少胜多,实有非常的胆魄。”

李道宗谦虚道:“臣弟为前驱,即有开山辟路之职责,不敢将难事留给陛下面对。臣弟当时仅这样想,并未想许多。此战多亏李尚书派兵来援,否则亦凶险得很。”

李世接口道:“臣主持此战,当时闻听敌军来援,觉得盖牟城那里我军毕竟单薄,所以分兵一万前去援救。臣知道,若盖牟城有失,定会助长敌军气焰,亦会对攻辽东城不利。这次将敌人击退,使我军绝了后顾之忧。”

李世民点点头,走到躺在担架上的契苾何力面前,然后蹲下问道:“何力,你伤重如此,何必再劳顿至此?”

契苾何力忍着疼痛说道:“臣闻听皇上到此,身上的伤就好了一半,所以挣扎来此。”

李世民唤过随行的御医,让其取出宫中自制的金创药,嘱其替契苾何力换上。御医打开其伤口上的扎布,只见其创口一片血肉模糊,其内里有脓血溢出。李世民观此情状,责怪契苾何力道:“你怎能如此不小心?你创口既深,又化有脓血,实属危矣,莫非想丢了性命吗?”

御医取来“土窖春”酒,用干净的揩布蘸上酒,细细将其创口上的污血揩净,然后取出金创药,欲为其敷上。

李世民伸手取过金创药,说了声:“我来吧。”然后手捻金创药,将细药面儿均匀地撒在其创口上。众人见皇帝亲自为臣下敷药,皆大为感动,那契苾何力受此皇恩,早已忘记疼痛,眼中涌出激动的泪水。

御医将契苾何力包扎好,然后禀道:“陛下,何力将军伤势严重,每日需换药数次,不可让其再劳顿了。”

李世民道:“你们将何力抬往后营,轮班看顾,按时换药。万一何力有什么闪失,朕拿你们问罪。”御医唤人将契苾何力抬往后营。

因为李道宗、契苾何力却敌有功,李世民当场下诏,大加赏赐二人。

李世民转问李世道:“世兄,你围辽东城已然旬余,有可攻之道吗?”

李世将辽东城的防守情况说了一遍,最后说道:“高丽经营此城日久,其城墙太厚,急切难攻。且臣携带的抛石车太少,对其城墙无可奈何。”

李世民道:“利用云梯等法,可以强行攻城吗?”

李世摇头道:“辽东城四周,皆建有护城壕沟,里面注有三丈余深水,我军难以接近其城墙之下,更难以架梯登攀。”

李世民点点头,深知李世晓畅兵法,办事持重,他既然说此城坚固,则不为虚,遂沉吟道:“也罢,我明日先去观测一番再说。盖苏文所恃,不过想以坚城与我军相抗,辽东城为进军平壤的第一座要塞。我们攻下此城,定会让高丽举国震骇。”

李世民让李道宗和张俭继续去二城防守,以防备高丽兵来援。他自己带领随行兵马直扑辽东城下,将辽东城围得一层又一层。

李世民带领众将绕辽东城巡视了一圈,回到中军帐,对众人说道:“朕观此城墙,委实坚固无比,将所有的抛石车用上,恐怕亦收效甚微。欲攻破此城,须另用别法。”

李世道:“臣寻思日久,觉得要攻破此城,首要者须填平壕沟。如此,抛石车可抵近发射,亦可竖云梯登城。只是此壕沟已注满水,其深数丈,若想填平,恐怕会耽搁时日。”

李世民断然道:“只要此笨法儿可以奏效,我们不妨用之。事不宜迟,我们马上要办。世兄,你可调派人马,选弓箭手用强弓硬弩压住对方,使他们不至于威胁我军填土之人。其余之人,全体动员,立刻运送土石。”

李世民说罢,即换下铠甲,换上轻便衣服,乘“飞白”马来到取土处,让人将盛土的布兜挂在马后,然后一手持缰一手提一布兜土飞奔至壕沟前,将土卸下。

众将士见皇上如此,皆争先恐后取土填壕。那边,手持强弓硬弩的兵士觑准敌方城楼,看见有人冒头即将弩箭发射出去,以掩护填土之人。为了增加气势,阿史那社尔集合军中所有战鼓,将之擂响,昼夜不息。唐兵闻此鼓声,愈壮胆气,日夜填壕不已。

过了数日,四周的护城壕上直直地出现了许多土埂,这些土埂自然是唐军填埋而成。

是夜南风忽起,其风甚急,吹得飞沙走石。李世民见状,嘱李世于子夜时分开始发起总攻。

那日李世民和李世站立一起,远远观察城中动静。李世民忽然说道:“世兄,想不到辽东城墙修得好,那四面的城楼也修得漂亮。你看,这些城楼高耸云天,又修饰得五颜六色,国内除了长安、洛阳以外,尚无如此美丽的城楼。”

李世不明李世民之意,随口说道:“高丽经营此城多年,确实下了许多工夫。”

“世兄,这些城楼敢是木制的吧?”

李世点头认可,说道:“高丽多木,其城楼皆是用木所制。”

“若有风刮来,此楼被火燃起,又当如何?”

李世恍然大悟,明白李世民欲用火攻之策,遂大喜道:“陛下圣明。若城楼被燃,风助火势,满城皆燃。”

君臣二人定下火攻之策,遂静待风起。是夜南风刮起,该是他们用计的时候了。李世令弓弩手继续逼迫敌人不敢露头,再令抛石车到达攻击位置,其他人员携带云梯等物各就各位。

子夜时分,李世一声令下,只听大鼓擂响,震得地动山摇,唐兵齐刷刷地打出火把,将四周照得亮如白昼。

抛石车轧轧作响,大石锤猛然砸到城墙上,只听“哐哐”之声响个不绝;那些圆石不绝地抛到城墙上,石落之处,间或听到有人哀号。

如此阵势过了半个时辰,那些手持云梯之人开始发动。他们个个手持火把,爬到云梯顶并不登城,而是不绝地将火把抛到城楼上。是时南风甚烈,辽东城之西南楼最先起火,先是一点二点,继而燃烧成片,成为熊熊大火。风助火势,将火焰逼向城墙北面之下,很快,将城中民房点燃。高丽人建房,不似中土那样夯土为墙,而是伐木为柱,围以木板,其房舍十之八九皆用木头造成。可怜一把火,便将全城燃起,陷入火海之中。

李世民是时,立在西南城楼之下,眼望城中烟焰张天,火光将天空映得通红,遂对李世道:“世兄,可以下令登城了。城中守军此时被火所困,没有精力再来防备我们。”

辽东城因此被破。

是役,辽东城守军或被杀或被火烧死约有万余人。其余守军一万余人及百姓五万余口,皆成为唐军的俘虏。李世民当即下诏,改辽东城为辽州,让张俭兼任辽州都督。

李世民令大军在辽州休整数日后,即挥兵东进,很快拿下了白岩、麦谷、银山、后黄四城。前锋所指,直逼高丽的下一个重镇——安市城。若安市城被克,下一个即是高丽的都城——平壤。

战事至此,时间不觉已经进入六月了。





第二十回 击安市围城打援 弃奇计相持攻坚


六月二十日,李世民率领大军进至安市城。唐军在城西十里处扎下营寨,意欲休整数日后即开始进攻安市。

盖苏文闻知唐军攻破辽东城直逼安市城,安市城又为平壤的最后一道坚固屏障,他不敢忽视,遂调派举国兵马来此会战。他调北部耨萨高延寿、南部耨萨高惠真率十五万高丽兵来救安市。李世民在安市城西扎营之时,此两路军分别进至离安市四十里处。

是夜,月色皎洁,将大地洒成一片银白。李世民不顾征途劳累,带领长孙无忌、李道宗、李世等人骑马前去观察安市城防。他们一路驰骋,来到安市城西的一座小山上,此处可将安市城防尽收眼底。

安市城内有居民八万口,另有胜兵三万。其城坚固无比,比辽东城更胜一筹。

李世民眼望城内灯火,对其他人道:“朕在国内,亦知安市城大名。盖苏文之乱,这安市城主不服。其凭借城险兵精,加上自身颇有才智,作战勇猛,不听盖苏文号令。盖苏文领兵来讨,在此交战十余日而不能下。盖苏文无可奈何,只好答应城主继续镇守此城,并给予其许多特权。”

李道宗恭维道:“皇兄在京,犹知千里之外发生之事。”

李世民道:“朕欲伐高丽,已准备了年余时间,对其发生之事,当然要事事关心。”

长孙无忌道:“陛下,若安市被破,此去平壤即变成通途,算着时间,冬日前即可解决高丽之事。”

李世比较持重,说道:“六月已经过半,陛下刚才说了,安市城险兵精,急切难攻。另外,斥候来报,高丽二路兵马来援安市,其扎营之处离安市仅四十里,眼前有恶仗在即,还是稳妥为要。”

李世民点点头,问李世道:“世兄,我们眼前有坚固的安市城,在其后又有二路高丽援军,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

“臣意目前以打援为主,为了防备城中守兵逸出,可拿出少许兵力围城。其余大部兵马,全力对付高丽援兵。”

“就这么办。道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