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6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徐道说话的声音虽不大,但是却是令满朝大臣震动。众臣们有的露出不安神情,有的则是偷看一旁英贺弗,额托等大将的神情。
  当年苻坚实行混一四海的政策,对战败之人格外宽厚,每灭一国,均授其君臣以官爵,并使统领旧部,推行王道之政,这使得苻坚的秦国滚雪球一般的壮大,最强时,他糅合汉、氐、羌、鲜卑、羯诸族的人马,兵力达百万之众。
  最后苻坚下令伐晋,以百万之师南下,当时人马之多,号称可以投鞭断流。
  但是最后苻坚与晋国交战,前线兵败,最后导致全军崩盘,最后失败,而他麾下的羌、鲜卑诸族人马尽数叛变,连苻坚本人最后也死在了部下羌人姚苌的手上。
  若是苻坚肥水之战成功,历史上也就没有什么南北朝了,隋唐也将不复存在。
  而高徐道以这样空前强大秦帝国的失败,来提醒赵国众臣,就是现在的赵国与当年的秦国何其相似。
  李重九也是麾下除了汉军人马外,也是聚集了室得奚,契丹,突厥,室韦,靺鞨,高句丽等各族人马,万一到时候伐唐不利,李重九会不会重蹈苻坚的覆辙呢?
  
  第八百二十二章已有决断
  
  高徐道之言,顿时令殿上最坚决的征唐支持者也没有说话。
  李重九立国不过四年,大赵内部的矛盾并非没有,大赵新的利益集团还在磨合之中,其中寒门与士人间矛盾,商阀与世家间矛盾,汉人与胡人间矛盾,任何一个都是隐藏在暗中,只是在李重九强权下,而没有显露出来。
  若赵国经历一场如淝水之战的失败,整个国家土崩瓦解,也并非没有可能。”“所以卢承庆,高徐道的劝谏并没有道理,同时温彦博,王珪,魏征等人重臣对于征唐的意见,也十分模棱两可。可以看得出他们也有不少的顾虑。
  之后力阻伐唐的大臣说完了,就是主张伐唐大臣们发表意见了。
  主张讨伐李唐的大臣不少,主要是赵国军方大将全面的支持。文臣之中也有周州,姬川,林当锋赞成伐唐,这些都是大赵中少壮派官员。
  姬川更是实事求是拿出的数字来说明李唐与赵国方面,胜负优势所在。
  姬川侃侃而道,以兵力而论,赵军可以动员室得奚部骑兵十万,突厥骑兵五万,靺鞨骑兵两万,以及常驻怀荒,御夷镇汉军三万人马。
  说到姬川顿了顿,屈起手指数着道,这还不包括室韦,奚族,契丹,丁零,高句丽这些附从军所在。
  下面就是我赵军最精锐的人马,武卫,屯卫等六大府军,廷卫军,这数师截训练有素。装备整齐,直属兵力有十万之众。
  此外还有王薄。孟海公,王雄诞。萧铣等大将的人马,还有驻扎在各地的郡兵,人马近二十万。
  也就是说若是伐唐我军兵力在五十万以上,若是紧急动员还可以从民间募集三十万的壮勇。
  听姬川这一番话,众人都是点头,对方并没有因为主张要攻唐,而夸大赵军动员力,事实上,若真正打战。赵军从民间募集壮勇,加上契丹,室韦各部的加入,动员力可以抵达百万以上。
  这丝毫不夸张,虽说赵国人口少于大隋全盛的时候,但是赵国疆土却远远大于大隋,从塞外胡族那最少可以给赵国贡献三十万人马。
  姬川接着言道:‘而反观李唐,从去年,李渊三路进攻失利以来。其兵力损失严重,加上关中疲敝,兵户逃亡严重,加上今年杨文干之乱就让李唐元气大伤。还有段德操等大将拥兵自重,再加上新丢失的河南之地这都是难以弥补的损失。‘‘以风闻司的估计,若是李唐全面迎战。兵马不会超过三十万。这还是他们全民皆兵后的动员力。所以我军与李唐的兵力比是五比三,甚至是二比一。占据绝对优势。‘众臣听了纷纷点头,表示对姬川这样的估算表示认可。就算是反对伐唐的大臣。也是挑不出毛病来。
  但是卢承庆却道:‘姬侍郎,五十万对三十万看似合理,但是我军伐唐,不可能只取一路进兵,而分兵进击,唐军采取守势,乃是内线作战,在局部之上,兵力可能不逊色于我军,甚至超过我军,所以优势不显。‘姬川说完,薛万彻上前道:‘陛下,眼下我军连破突厥,高句丽,灭林士弘,降冯盎,三军上下士气高昂,兵锋正盛。千年以内,若数天下强军,无人可与我们争锋。陛下,正当此时,当一股作气扫平李唐,平一四海!‘薛万彻这一番慷慨激昂之言,顿时令军方大将纷纷拍掌叫好。
  他的意见与兄长薛万淑意见截然相反,显然是自己拿的决定。
  一人却出面质疑,赵军固是精锐,但唐军也并非弱旅,之前交战赵军败多胜少。怎么能轻言取胜。
  户部尚书林当锋也道:‘为了攻唐,我们户部连夜算了一下,以大赵的钱粮税赋估算,若是要支持五十万大军伐唐,预计最少要明年秋粮收上之后,若是三十万大军伐唐,明年夏粮收上即可,若是陛下紧急调用,可以预支黎阳仓,洛口仓的军粮,下个月就可以出动二十万以上人马,三个月之用。‘礼部尚书高徐道出面质疑道:‘但是黎阳,洛口仓内的军粮,这几年用兵打战,讨伐王世充,杜伏威,以及今年宋将军南下攻打林士弘,都已是用去甚多了,陛下之前就下令封存两仓粮食,非轻易时不可动用。仅凭去年和今年收上的粮草,足够大军支用?‘林当锋道:‘请高尚书勿要怀疑,我们户部一粟一毫都计算在下,绝不会有所差错。‘李重九点点头,林当锋主持的户部,还算给自己办得不错,算是个好管家。所以自己对他还是信任的。
  林当锋道:‘陛下,微臣认为眼下关中疲敝,若是再行困杀之法,将来就算取了关中,恐怕恢复也需十年之功,微臣以为乘此进兵,一战而克,将来收拾起关中来也是容易,还能以长安为起点,沟通西域,如此商贸便利,更是数倍于怀荒镇。‘李重九也知道,这也算是林当锋代表的赵国商阀的意见,他们早就看上了以长安为起点,丝绸之路的庞大贸易。
  所以极力劝李重九先攻下长安,同时不要让长安蒙受太大的损失和破坏。
  下面又是数人提出了伐唐的利弊。
  但一日上午,大殿廷议没有议论出结果来。
  李重九与宫内赐宴百官,自己则走进偏殿休息,但可以猜测这一顿饭很多人都是吃得没有滋味,筵席上关于攻唐的争论,还是没有停止。
  李重九起身去偏殿时,姬川,张玄素,虞世南三名中书侍郎则是一并跟随而来。
  李重九道:“姬侍郎,若是你要来劝朕攻唐,那么缓一缓,等事后再说吧!”
  姬川向李重九道:“陛下,并非是如此,我们刚刚从风闻司得到消息,李世民手下的天策府记室参军薛收,十日前秘密来到京城,拜访了刑部尚书薛万淑,据风闻司的细作发现,他们秘议了一个时辰,之后薛收才离去。”
  薛收对于此人,李重九并不陌生,李世民一贯是用此人作为说客,前往各处拜访,执行秘令的。
  而眼下对方竟是拜访了薛万淑,并且薛万淑在朝堂上提出反对攻唐之策,这其中是不是意味着二者有联系呢?
  李重九想到这里道:“薛收还在幽京吗?”
  “是的,陛下,风闻司已是派人监视,只是怕打草惊蛇没有动手,若是下令抓捕,一个时辰后就可以拿来到陛下面前。”
  ‘那朕就要一个时辰后,见到薛收,记着要活着。‘‘诺!‘李重九很欣慰,风闻司办事的效率还真是高,不枉费了自己这几年,投了大把钱在风闻司的身上。
  李重九道:‘张爱卿,你以为伐唐之策是否可行呢?‘李重九看向张玄素,张玄素这几年为大赵出谋划策甚多,很少有失,在朝廷上有再世张子房之说。而温彦博则自是被誉为李重九的萧何。
  而且李重九凡是作重大决定前,都愿意先听张玄素意见,再作决断。所以张玄素在李重九心目中影响力可见非比寻常,因此姬川和虞世南都是竖起耳朵,想听听张玄素的意思。
  张玄素听了垂下头道:‘陛下,微臣虽主张伐唐,但是今日卢御史和高尚书说得也不无道理。‘李重九听张玄素这么说,又几乎等于没说,于是问道:‘张爱卿,这么说,显然心底也是有顾虑啊。虞爱卿呢?‘虞世南拱手道:‘此事关乎重大,微臣也不敢轻易下断言。‘温彦博,王珪,魏征,张玄素,虞世南都是持谨慎态度,诸臣之中还是姬川,周州,林当锋这样少壮派最主张伐唐。
  但武将之中徐世绩,王马汉,薛万彻都是最积极伐唐。赵国朝廷上呈现一种十分明显的武将主战,而文臣态度谨慎的局面。
  自古以来,武将多是主战,因为有战打,他们才有军功。文臣一贯谨慎,因为打战有变数,他们更擅长从政治谈判中,获取功劳。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朝堂上太多武主战,文主和的原因。
  李重九道:‘朕知道了,朕先去用膳,你们再考虑考虑,下午的廷议会有大致的决定。‘李重九正待转身,这时候张玄素上前数步,来到李重九身边道:‘陛下,当年隋伐陈,晋灭吴,虽都是以举国伐一偶,看似兵力悬殊,但两国之主都十分谨慎,以数年之功筹谋甚久,没有操切过急。‘张玄素一言,姬川随即反对道:‘当年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大战,项羽不支,于是与刘邦议定以鸿沟为界,但刘邦事后却听张良,陈平之言,追击项羽,最后才有垓下之胜。若是刘邦当时踌躇,怎会一战得天下呢?‘张玄素道:‘当时项羽与刘邦鏖战已久,项羽之势已疲,刘邦自追击而胜,但眼下我军与唐军交战数年,只是一个势均力敌,李唐真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了吗?‘见姬川要与张玄素争执,这时候李重九道:‘两位爱卿,不必争执了,朕胸中已有决断!‘
  第八百二十三章处罚薛家
  
  偏殿之中。
  薛收正跪在地上,左右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