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百二十三章处罚薛家
  
  偏殿之中。
  薛收正跪在地上,左右各是一名赵军甲士押着,他微微抬起头,看见赵国的皇帝李重九正在桌案上用膳。李重九放下筷子,随即又内侍上来给他端茶漱口,用水净手。
  薛收感觉面前的男子,除了穿着一身龙袍冠冕外,似也普通男子无二。
  “薛参军,我们又见面了。”李重九开口道。
  薛收昂起头呸了一声道:“李重九你不过市井之徒出身,居然也敢沐猴而冠,窃夺国器,自封为帝,我薛收最是看不起你这等人了。眼下吾事不密,已成你的阶下囚了,只求速死。”
  左右都是动怒,但李重九却没有丝毫动气淡淡地道:“本还想与你叙旧的,但是你这么一意求死,朕也无话可说,但是死也分很多种,你倒是可以选择,朕问你……不了,还是先用刑吧!”
  薛收见了惊怒道:“你还未没有问,为何就用刑?”
  李重九没有回答,而一旁廷尉上前道:“这是我们风闻司规矩,无论有问无问都事先用刑。犯人言辞多半无用,只有极度的痛苦之下所言,才可以相信。”
  “陛下,用刑之时,恐有鲜血溅污……”
  “戎马之人,这些见得习惯了,不必换地方,就在这里。”
  “诺!陛下放心,很快的,我们风闻司的手段,就是石头也会开口的。”
  李重九点点头道:“可以,朕上朝时,要逼问出口供。”
  群臣已是用过午膳。现正在大殿之中议论。
  “陛下驾到!”
  群臣顿时安静下来,各按班序跪下迎候并山呼万岁。
  李重九坐到龙椅上后道:“众爱卿平身。”
  顿了顿李重九开口道:“今日早上诸位赞同。反对伐唐之议,朕都已是听过了。无论是赞成讨唐,还是反对伐唐的,朕梳理之后,深有所获。”
  听到这里,众臣都是挺直身子,露出认真倾听的神色。
  李重九目光扫过大殿道:“从早上议论来看,眼下我大赵是武将主战,文官多是持重。武将主战这一点,朕很欣慰。说明你们有血勇之气,愿为朕之锐矛长剑,刺破唐贼。”
  说到这里,赵国的武将都是露出高兴的神情来。
  “至于反对攻唐的文官,朕也十分赞赏,因为朝中如此多人主战,你们能坚持己见,实是不容易。特别是卢爱卿那一句,为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真是振聋发聩,朕有所得。”
  卢承庆垂下头。
  “至于温彦博,王珪。魏征,张玄素你们都是跟随朕多年的老臣了,最知朕的心意。这一次伐唐,你们的意见却十分持重。既没有反对。也不赞成,虽是有大臣指责你们这是不作为。但朕明白你们的意思。”
  “诸位爱卿,”李重九说到这里走到台阶来到群臣的中央道,“朕知道我的大赵开国不过四年,但所取得的功业,是过去许多帝王将相,许多王朝,几十年几百年也没有取得的,眼下我大赵强敌只剩李唐一国,天下九州,唯有一偶未定。到了这里,若说夺取天下有一百步路,我们已经是走了九十步,现在诸位担心我们是否行百里而半九十了吗?”
  听了李重九这么说,众臣都是躬身道:“陛下圣明!”
  李重九道:“温卿,王卿,你们之所以持重,是否认为此次伐唐,我军赢面虽大,但是不足以有必胜之把握,但是胜负相较,若胜者进一步自可夺取天下,但若败者却有覆灭之危。但是眼下李唐有李世民主政,其登基以来,势一日强过一日,所以你们担心,此时不讨伐将来会错失良机。所以才犹豫没有下决断对吗?”
  温彦博,王珪等人听了李重九的话,都是躬身道:“陛下圣明,微臣确实如此认为。”
  李重九点点头道:“诸位考虑,都是一片谋国之心,朕明白,所以此事利害相较……”
  正待李重九说时,殿外禀告道:“陛下,风闻司有紧急公文送来!”
  李重九道:“拿进来!”
  片刻后一名内侍将一封公文放入李重九手中。
  李重九目光扫过左右,群臣都是低下了头。大殿内鸦雀无声,李重九回到龙椅后,拆开公文当殿察看。
  看毕后,李重九喝道:“侍卫何在?”
  殿外八名人高马大的侍卫进入殿内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将刑部尚书薛万淑拿下!”
  李重九一声喝令,群臣都是错愕,而薛万淑则是当场高呼道:“陛下,冤枉,冤枉,臣无罪!”
  但是八名侍卫已是毫不容情地将薛万淑当殿拿在按在殿上。
  李重九冷声道:“薛万淑,李世民送你的两个绝色美女,还在府中吗?”
  薛万淑听了顿时身子发颤,连忙道:“陛下,微臣知罪,微臣知罪,微臣一时色迷心窍!”
  “现在悔过,已是晚了,你收了李世民的金银财宝,以及绝色美人,然后听从他幕僚薛收的建议,力阻朕伐唐之事!朕一向待你不薄,为何做出这种事来?”
  薛万淑当殿痛哭流涕道:“陛下,微臣错了,请给微臣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李重九深吸了口气道:“朕还记得当初初入幽京之时,那时手下人才无几,兵马不过数千,朕记得当时拜会汝父薛公,薛公不以朕势弱,将四子尽数托付给朕。而今朕已有天下泰半,你官居当朝尚书,朕也算待你不薄,但眼下你既出了这事,朕本当杀之,但念汝兄弟一门忠烈,免你死罪,徒流三千里,到去岭南去吧,以后朕不要再看到你。”
  薛万淑听了满脸后悔只能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薛万淑被侍卫带走后,一旁兄长洛阳府牧守薛万述站出来道:“陛下,微臣没有教导好臣弟,让我薛家出了这样的事,微臣有愧,恳请陛下降罪!”
  一旁大将薛万彻,薛万均也是站出来向李重九道:“陛下,末将等也是愿一并领罪。”
  李重九看着台下薛家三兄弟,这几年薛家因自己重用,无论朝堂军方上都有绝大力量,因为权势太大,难免兄弟几人行为也有几分不检点的地方。
  但李重九念及他们是功臣,所以御史来奏时,也没有太计较,睁一眼闭一眼,但是现在也该是敲打一下了。
  
  第八百二十四章砺兵积粟
  
  见薛家三兄弟一并跪伏在自己面前,李重九道:“好了,朕本不意追究的,但是不惩戒不足以服众,不足以与满朝臣工交代,薛万述,薛万彻,薛万均你们三人散官各降一品,俸禄罚末半年。”
  “微臣谢陛下宽厚。”
  就算遭到处罚,薛家三兄弟也要跪谢李重九,要不怎么说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呢。
  下面大臣见李重九训斥薛家三兄弟都是不敢再说。大赵平唐在即,下面满朝的骄兵悍将,该如何自处,就成了问题。
  李重九不同于刘邦,刘邦得天下时已是五十多岁,对于当年留下的功勋之臣,担忧将来自己的子孙驾御不住,故而纷纷剪除。而李重九不过三十岁,春秋正盛,丝毫不用担心。
  在平唐之后,还有广阔的西域可以驰骋,至于东面海上的倭国,也是可以用兵之地。大赵的铁骑仍是可以四面出击,丝毫不用担心良将无用武之地,最后反噬。
  但是薛家一门,在大赵权势太盛,眼下李重九适度敲打,也是给他们一个进退的空间。但是警告足够了,要是抓住不放,就是要良弓藏,走狗烹的节奏了。
  “此事到此为止,不过希望众位臣工引以为戒,不要持功而骄,朕是希望与诸位臣工共享天下的,不希望到了年暮之时发觉少了几张面孔。”李重九道。
  众臣听到这里,这才松了口气,但不少臣子都是汗流浃背。
  下面话题重回伐唐之上。不少臣子心想既然李世民如此惧怕大赵伐唐,那么下一步李重九肯定是要在朝堂上推行攻唐之策了。
  但见李重九肃容道:“一统天下。乃是朕之夙愿,也是我大赵将士之愿。平定天下只剩最后一步,伐唐之策,不容许丝毫更张。运虽乃天所授,但功业因人而成,朕没有时间等候太久,若是朕不行雷霆,难道还等着李世民自缚双手向朕投降吗?”
  “但是列位臣工的考虑,朕也是采纳,朕不会作苻坚。所以将伐唐之时更迟两年!两年之内,以举国之力练兵,我大赵砺兵积粟,至于六支府军皆扩军为三万,廷卫军扩军为两万,合二十万之众。至于长江下游,朕命宋金刚,萧铣二人为水军都督,大举造船。训练水师,两年之内,船已成,兵练熟。再行伐唐。”
  李重九这么说后,在场众臣无不欢喜,当下一并称是。
  长安城。
  李世民看到从幽京细作发来的秘奏。放在案头,转过身去凝望着殿外的这场初雪。
  一旁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对望了一眼,皆是默然。
  李世民良久道:“两年。两年之后,这雪景是否依旧如初呢?”
  “陛下,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论短不短,但若是休整兵马待战也是足够了。”房玄龄向李世民道。
  杜如晦道:“恐怕李重九没有什么给我们准备的余地,刚刚接到消息,赵军继续向绛州,河西,襄樊三个方向调集兵力,运输粮草,看来是要准备大战,就算两年内,他们也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准备先拿下绛州,河西,襄樊三地,为决战铺路,创造有利之势。此乃是先缓而后急之策,这李重九用兵真是滴水不露。”
  李世民转过身道:“朕不是担忧将来之决战,只是可惜了薛收与司徒丘。”
  房玄龄上前低下头道:“陛下,此乃是微臣之失,这死间之计,乃是微臣向陛下推荐的,所以他们二人之死,都是臣的罪责。”
  李世民看了房玄龄一眼道:“孙子兵法有云,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为死间之人,必死无疑,只是玄龄,你的计策没有瞒过李重九,或者说他不为所动。”
  房玄龄满脸羞愧,薛收,司徒丘被赵国风闻司细作抓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