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

“据密探回报,朱元璋也回派了密使入了杜府,具体谈了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朱和尚,还真是心眼多,他这是在火中取栗。那应天那边怎么样?”刘福通不动声色地说道。

“据密探回报,杜遵道曾经派人去跟应天使者秘密联系过几次,但都被挡了回来。而且刚刚接到消息,应天使者不知从哪里听说今日朝堂的事情,跑到杜府门口大骂杜遵道,说杜夫子是个妒能忌才的小人,把杜夫子气得不行,下令把应天使者抓起来了,我已经派人去斡旋,放出使者。”刘知六老老实实答道。

“还是刘浩然坦诚,押中一方就不做他想了,这样的人不是大输就是大赢。”想起杜遵道在那里气得揪胡子的模样,刘福通不由地开怀笑了起来。

“大哥,还是早做决断。”刘知六看到刘福通心情不错,连忙赶紧劝道,“答失八都鲁不会甘于失败,正在纠集兵马准备再次进攻,而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兄长你可能不日又要领军出征,到时杜遵道继续在朝堂上弄权,挟持小明王,一旦事成,恐怕就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

其他心腹亲信也纷纷出言附和。

刘福通不由沉思起来,根据军情,答失八都鲁的确没有死心,还在继续招兵买马,可能不日又会对红巾军发起进攻,而察罕帖木儿、李思齐更是难缠。察罕帖木儿又叫李察罕,祖先是随蒙古南征的探马赤军,后来留居沈丘。其自幼攻读儒书,曾应进士举,名闻乡里。当年刘福通在颍州起义,横扫河南各地,察罕帖木儿纠集数百人,并与当时任罗山典吏的李思齐连结,一举收复了罗山县,被元廷授予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察罕帖木儿在元廷的支持下,很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驻扎在沈丘,红巾军屡次与其作战都没有讨到好处。这次刘福通在长葛大败答失八都鲁军,却在虎牢关被察罕帖木儿给挡住了。今后少不得还要与他血战几次。要是自己领兵在外,任由杜遵道发展,恐怕真的要如刘知六所说的了。

想到这里,刘福通已经顾不上杜遵道是当年一起拜在韩山童门下的师门兄弟,一起在颍上起义的老兄弟了,既然他不仁,我就不义了。

“既然如此,那就如此这么办!”刘福通决心已下,当即策划起来。

刘福通的反击非常迅速有力,因为红巾军大部分都掌握在他的手里。第二日夜里,数千红巾军冲进毫州城,包围了杜遵道等人的府邸,将他和他的党羽一网打尽。然后第三日在朝堂上刘福通以专横骄恣、勾结元廷等罪名请小明王处置杜遵道等人。

大势已定,小明王自然准了刘福通的专奏,将杜遵道等人全数处死。刘福通继续打击异己,安插自己的势力,将朝堂上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从此,小明王就成了专门发诏书的名义君主,而盛文郁、罗文素就成了不管事的大宋重臣。

刘福通以小明王的名义颂布了对定远军和刘浩然的封赏,设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和行枢密院,以刘浩然为左丞相、知院。接着刘福通以战事紧张为由,任命朱元璋为淮西统军元帅,把他从宿州调到西线,专职对付察罕帖木儿。朱元璋当然知道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是在刘福通的威势下又不敢不从,毕竟他的实力相比之下太弱了,要是敢推托,朱元璋知道刘福通会立即以杜党的名义把自己清除掉,于是只好乖乖地率领本部人马移驻陈州宛丘。

接着,在众臣的拥立下,刘福通任左丞相,自称太保,掌握了大宋朝廷的实权,从此,小明王徒有虚名,一切事务皆决于刘福通。

十月,刘浩然在江宁奉诏,宣布成立大宋朝江南等处行中书省,自任左丞相,以李善长为参知政事,汪广洋为副参知政事,冯国用为判行枢密院事,陶安为都察御史,夏煜为提举学事,其余各一不等,并正式启用龙凤年号。

接着刘浩然开始整编军队,他把属下的军队分为常备军和守备军,择勇武青壮六万多,编为二十个步兵团,以为常备军,继续号定远军,并提拔了立有军功的定远老兄弟张铨和张温、临淮张赫、含山仇成、合肥吴复、安丰曹良臣、庐州濮英、太平严德、原陈野先部将陈耀、克江宁首功赵大勇为统领。其余近十万人,分别是各地投奔过来的义兵民军、俘虏、降军等等,虽然常备军选不上,但是依然有一定的战斗力,被整编训练以后分驻各地,负责地方防务。再以康茂才为都营屯田使,负责协调指挥各常备军、守备驻军在驻地进行军屯,一边加强训练,积极备战,一边开荒耕种,提高粮食产量。

然后又采纳李善长等人的建议,设盐茶局,确定盐税茶引,并颂布多项法令,去除弊政,降低赋税,复制钱法,鼓励工商,肃清吏治。很快,江南行省治下开始慢慢恢复元气,并逐渐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三十四章镇江

“今日请诸位来议事,是张士诚对我军攻占镇江不满,遣使前来交涉。大家谈一谈,该如何应对。”刘浩然开门见山地说道。攻占江宁后,刘浩然并没有停下来,他一边整顿编练新兵,治理内政,一边调兵遣将四处扩张地盘。他的想法很简单,徐寿辉,张士诚都在拼命地扩张地盘,自己为什么不乘机扩张呢,要是等到大家稳定下来,反而不好说话了,所以现在就是谁占到就算谁的,看谁手快。

刘浩然以傅友德为东线都指挥,率领四个步兵团攻打镇江,冯国胜为西线都指挥,率领四个步兵团攻打繁昌、铜陵,常遇春为南线都指挥,率领六个步兵团攻打徽州、建德。战事进行地非常顺利,在西线,由于倪文俊在刘浩然攻打江宁的同时一口气攻陷了武昌、汉阳,把元廷湖广行省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而左君弼更是一鼓作气攻陷了合肥,赶跑了宣让王贴木儿不花,彻底地占据了庐州。因此冯国胜一路凯歌,十月份就顺利地攻陷了繁昌和铜陵,与北路攻占无为的陈德部南北呼应。但是为了避免与西边的徐寿辉和合肥的左君弼发生冲突,西线在铜陵、无为一线停了下来,转为防御。

南线,常遇春先大败一直在宁国路一带流窜的长枪军残部,然后攻取了徽州的门户绩溪。十一月在昱岭关大败杭州派出的援军。现在正在做稍事休整,准备继续南下,进攻徽州。

在东线,傅友德一举攻破了镇江城,苗军元帅鄂勒哲出逃,守将段武、行省平章定定战死。当日,定远军威胁江宁城,元廷湖广行省平章勒呼穆率苗军前来救援,后来定远军在元廷水师的威胁下调头南下宁国、广德,所以勒呼穆率军又回了扬州。

这支苗军原本是在前丞相脱脱围攻高邮时从湖广征集调遣过来的,后来脱脱去职,数十万军队土崩瓦解,勒呼穆就带着这支苗军移驻扬州。由于勒呼穆治军无方,加上苗军犷悍无法,日事杀掳,军纪极其败坏。从江宁救援回来后,苗军就鼓噪着要犒赏酬劳,勒呼穆弹压不力,结果被苗军给杀了。苗军元帅鄂勒哲率部把扬州洗劫一番后退守到了镇江。定远军猛攻镇江城,鄂勒哲见势不妙,当即率部逃走。

而就在此时,镇江的东边江阴州有两支地方势力正在互相厮杀。最大的一支为江宗三,他的死对头是朱英。朱英看到自己打不过江宗三,干脆接受了元廷的招安,进城当了判官。

江宗三不愿意了,带着兵马把江阴城围了起来,一副不杀朱英誓不罢休的架势。城里的州官们郁闷了,你们两人打就打,干朝廷何事?不过朱英手里有点兵,州官们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只好向行省禀报,说朱英又要反了,请上级指示。

元廷行省就派元帅观孙前来弹压,江宗三倒是识趣地撤兵了,但是观元帅却被朱英的糖衣炮弹击倒了,接受了大批金银财宝后任由他带着家眷跑掉了。朱英渡江北上,向张士诚求援,愿意以妻子儿女做抵押,借兵去报仇雪恨。

开始的时候张士诚还不是很愿意南下,他的目光盯在两淮最富庶的扬州身上,但是朱英累累提及江南是如何的富庶,地盘是如何的广阔,钱粮是如何的多,女子是如何的美貌动人,顿时把张士诚的馋劲给勾起来了。

十一月,张士诚派他的弟弟张士德率高邮军从通州渡江,一举攻陷了常熟,把一只手伸进了江南。这个时候的张士诚最是意气风发,元廷丞相脱脱率数十万大军都没有围死他,自然认为这是天佑张家,既然有了老天爷的庇护,张士诚当然不客气地把江南当成了自己的院子了,所以对于定远军攻陷镇江,窥视江南的行为极为不满,派人前来交涉,要求定远军退出镇江,让出江南富庶之地。

“大人是奉大宋皇帝圣旨治理江南的行省丞相,让我们退出江南,置江南行省于何地?”李善长毫不客气地率先开口道。

有了毫州这杆大旗,定远军上下倒也觉得腰硬了些,虽然心里都知道自己的实力才是最大的依持,而毫州那位小明王鬼知道和宋徽宗有多少道弯的亲戚关系,但是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了毫州大宋这张虎皮做大旗,众人说话自然硬气很多。

“张士诚自称一系,与我们毫无干系,我们凭什么卖他面子。”留守江宁的丁德兴也是一肚子怨气,本来就是,地盘谁打下来就归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们要想发展,无非是向南、向西和向东。南边多山地丘陵,出产不多,难以成为霸业之地。西边是湖广,徐寿辉等人在那里经营数年,已经是根深蒂固,而且现在正是他们势盛之时,我们就是拼全力也只能斗个两败俱伤,最后便宜了元廷。算来算去只有向东,东边的江浙行省已经被割为孤地,与元廷失去联系,正是我们用兵的好机会。”冯国用先分析了一番后说道。

“就是,张士诚想要江南,那他就凭本事来取。”丁德兴接着叫道。

刘浩然一边听着一边沉思着,根据他的历史知识,朱元璋的战略是先西后东,先打败了西边的陈友谅部,再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