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特迷宫-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菜】整理


《克里特迷宫》
 简介:  
   本书讲述了克里特岛——这个消逝的海上帝国的诸多神话——荷马史诗、代达罗斯与伊卡洛斯、克里特迷宫与弥诺陶洛斯(人身牛头怪),并将克里特与希腊罗马的众神进行比较,揭示人类原始信仰发展的轨迹及其深刻的历史意义。本书将向读者详细展示和介绍在克里特和希腊获得的众多珍贵的考古学发现——和金字塔一样神秘的超大宫殿、若干栩栩如生的壁画、巨宫之心的神殿等,创造出有关古克里特岛的一系列“新神话”。本书对于诸如爱琴海地区的许多不同自然景观的描写,更能引领读者细细品味前希腊文明是如何在此条件下发展与兴盛起来的,置身其中,仿佛一次美妙温馨的视觉旅行。。。。  
作者: '英国'唐纳德   
ISBN: 7802281199/G·069  
装帧: 平装  
语言: 中文  
开本:   
编/译: 余瀛波 译  
出版时间: 2006年9月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米诺斯宫廷里的妇人们

克里特岛迷宫——希腊罗马神话起源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附属会员约翰·邓肯先生正是怀着一份独特的热忱,绘制出这卷彩绘图集的。在这些计划的准备过程中,邓肯先生费尽心思搜集了克里特艺术家们的各种作品,比如陈列出来最近出土的岩画遗迹、陶器制品、雕版印章和印图等。尽管它们因用途不同而被工匠们漆成不同的色彩,但共同的装饰镶边在本质上并未脱去其独特的克里特风格。在版画饰面上绘有一个让人联想到凯尔特与克里特图案特征的明显的平行符号。言及此处,我们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在对一些共同的复杂图案的处理上,凯尔特人使用的方法与克里特人相比,在风格上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却又显得更为深刻与合理。比如,比较阿拉伯数字3和4,前者是不完全的曲线,而后者则是完整的直线。这些差别在绘制的代表埃及和利比亚神话中的女神奈斯(Neith)的象征符号中得以体现。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时至今日,都很少能够看到有关这个题材的如此翔实的资料,更何况是在1917年了。然而,援引近代一位美国总统的话说,要想弄清何谓“克里特岛之谜”,首先要看你怎样对这个“之”字定义了……
克里特岛的神话是有据可依的。早在举世闻名的古希腊文明前几百年,米诺斯文明就已存在,但它后来在一场大灾难中消失,被毁于火山爆发和蛮族入侵。其后的几代人,创作了有关这个消逝的海上帝国的诸多神话,诸如《荷马史诗》、《代达罗斯与伊卡洛斯》、《米诺斯王与弥诺陶洛斯(人身牛头怪)》,甚至如本书作者提及的《亚特兰蒂斯》,在各种传闻和猜测中都曾受过消逝的克里特帝国的影响。
在20世纪初期,考古学家们终于开始了对米诺斯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包括迈肯齐在内的诸多学者,根据发现的种种证据:光鲜动人的岩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的女神肖像画……创造出有关古克里特岛的一系列新神话。这些神话被后来的新教徒们欣然接受,甚至他们中的一员,罗伯特葛雷夫,还以此为主题写了一本鲜为人知的科幻小说:《看北风起》。
今天我们究竟对克里特文明了解多少?答案只有四个字:一无所知。克里特文明创造了欧洲最早的写作体系:线性A和B。线性B由麦克凡特里斯在1952年破译,从以线性B记录下来的遗留文献中找到的只有一些商业文檔,不过这倒是与其海上贸易帝国的身份十分相符。而以线性A记录的其它文献则仍是未解之谜。尽管线性A系统中的某些符号可以凭着语音特点勉强识别出来,但是仍然不能被翻译成完整的文稿。尽管我们能够推断出某些线性A文本肯定是与巫术或宗教有关——因为它们被刻录在各种宗教仪式的器物上,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任何可供研究的克里特文明的宗教文献。
在这些反映宗教仪式的图谱上,有着一个十分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大量的女性图像,由此我们可以设想,克里特岛人崇拜一位或多位女神。我们也认为动物在他们的仪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蛇和公牛。然而,在此方面,人们至今还未找到任何在相关宗教神话方面的确切描述,因此对它的研究还只限于推论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做了些基于事实的修正。在第五章98页提到的有关谢里曼述说的亚特兰蒂斯遗产的故事,已经被证实是场不折不扣的骗局。这则奇谈于1914年被长于此道的赫斯特先生在报纸上渲染得轰动一时,几年后,这本书便应运而生了,有鉴于此,因此我们也不该责怪迈肯齐先生在书中援引这个故事作为事实。在此,我们将这篇“我怎样找到消逝的亚特兰蒂斯”,连同我们的分析一起,一并纳入本书。
与此同时,迈肯齐还将他的另一篇作品“古埃及的神话传奇”引入此书,并把这一内容扩展成为一本厚达300页的书,其内容翔实丰满,调查研究充分,非常值得一读。最后,笔者再次强调,“克里特岛之谜”是本关于一段人们至今尚未了解的历史的十分独特的书。
J。B。Hare

序 言

这卷书讲述的是有关于古克里特文明的神话传说,同时也讲述了文明本身的兴衰发展。在研究古克里特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过程中,许多令今人痴迷并且十分重要的问题引发了大量的思考,进而带动了现代考古学对此进行的更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古克里特文明对早期的欧洲影响显著。在前两章里,欧洲文明史被带回了遥远的旧石器时代,莫索(Mosso)特别指出,在已经被列入人类古代艺术的法国和西班牙的穴居文化与克里特岛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是,很显然,这些文化并不是共存于同一时代,而是相隔了成千上万年,要解释它们之间存在的种种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无疑是对当代的“独立进化论”的一次严峻考验。在介绍部分里总结的那些资料无非想强调一点:运用假设以试图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这或许可以解释部分相似的原因,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释为何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之间存在诸多差异的原因,比如在人类近现代文明史上的新石器、黄铜与青铜时代之间就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有关欧洲最早的人类活动踪迹及其进化过程(正是他们奠定了以后文明的基石)的相关地质学、人种学和考古学证据,作者在第一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些内容作了叙述。而至于出现在一则传奇故事中的科学资料,则是秉承了赫西奥德在《工作和日子》中对神话年代描述的语言风格,和印度圣人玛肯得亚在《摩诃婆罗多》中对“时代”的描述风格,以及马可凯瑞尔先生对他经历的不同爱尔兰时代的叙述风格。脚注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参考。
同时,在对待克里特岛的起源问题上,本书也引入了谢里曼关于“消逝的亚特兰蒂斯”的假说,以及他坚信的存在于墨西哥、早期欧洲和尼罗河文明之间的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作者此举并非对此种观点如何推介,而是旨在表明这样一种态度,即对于柏拉图传说中的历史是容许有不同的解释的。
事实上,长久以来,克里特文明始终都如一团迷雾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至于流传于世的关于它的各种版本也都因缺乏考证而使其变得愈发扑朔迷离,直到近代随着一批考古学家再次对这一历史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随后各种理论便如雨后春笋般被纷纷抛出,阿瑟·伊文思先生便堪称是其中的一位杰出者。我们可以仔细审视米诺斯皇宫中每个角落的遗迹;踏遍这座古老王国所有小城街道上的砾石路;查验那一历史时期的陶器什物;端详描绘古克里特人日常生活景象的岩画,还有那些雕版图,向我们展示了在比腓尼基人更久远的年代地中海的统治者们是如何建造大船,水手们是如何在海上纵横驰骋,被供奉的众神的尊容,以及所举行的各种仪式的场面;我们可以通过一幅画面上的石棺,而了解到另一个世界的丧葬习俗和观念,而在一些石瓶上则会发现那个年代的拳手、斗牛士、士兵以及游行队伍的生动画面;当然,吸引我们的还有那个古老族裔的珠宝、武器以及各种工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数据的帮助,我们才得以重新勾勒出这座古岛文明的轮廓,研究它在数个世纪中的起落沉浮、兴衰发展。我们甚至可以依据从尼罗河及其周边区域发现的克里特史前古器物的大概存在年代(很显然这些器物是从埃及输入的)来排列出一部克里特人的编年史。与此相比,所谓的“希腊奇迹”也将黯然失色。无疑,克里特人是古希腊人的祖先,而希腊人受用了克里特文明的恩惠,但自古以来的希腊人却从未意识到他们仅仅是继承了克里特人的衣钵。
在研究克里特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全新的问题又不断被提了出来,人们愈来愈能感觉得到克里特岛文明对后来的中西欧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其中既包括人种遗传问题,也有移民问题,因为这些地区是最先采纳同样的农业生产模式的,此外还有文化接触的问题,比如无论从海上还是陆路都可以找寻到贸易往来的踪迹,比如对于同一种信仰表现出来惊人相似的顶礼膜拜,因为无论在物质文明还是信仰的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缘因素的影响。在本书后面的篇幅中,这些问题在许多方面都将被提到,同时为了表述清楚某些观点,还将对其中一些典型的例证进行十分详尽的解析。
在盛行的关于克里特人生活的传说中,读者不可能不对其显著的现代特征印象深刻。我们要特别强调一下米诺斯的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附属会员约翰·邓肯先生正是怀着一份独特的热忱,绘制出这卷彩绘图集的。在这些计划的准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