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元起面露惊异之色,拉住刘泽的手,激动不已。

“这便是泽贤侄呀,想不到十年未见,你也长这么高了。想当年你在上元灯会上丢失之后,你母亲可是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上天怜见,弘兄一家终有团聚之日啊。”

刘泽可是一头雾水,这谁呀?这么热情,拉着他的手都不肯放开。刘备笑着介绍道:“弟弟恐怕记不得了,这是元起叔,与咱家乃是同宗,咱们家里穷,多亏元起叔周济,为兄才能到卢公学堂上学。”

刘元起?读过三国志的刘泽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此人独具慧眼,瞧准了刘备前途无量,拿出钱财来做长线投资。其妻不乐意了说:“彼各有家,你能接济一时又岂能接济一世?”

刘元起对她的妇人之见根本就不理睬,依然资助如故。

刘泽也自然少不得一番见礼,刘元起道:“你兄弟二人先回家与父母相见吧,为叔少顷便至。”说罢,径直离去。

已到了家门口,刘备已是急不可耐地拉上刘泽,推门而入。

真正地要踏入刘家了,刘泽的心反倒有些忐忑,知子莫若母,自己这个冒牌的“刘泽”会不会被母亲所识破呢?刘泽心里可一点底也没有。说实话,他完全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被刘备“认亲”的,但他渐渐地对这个身份有一个认同感,潜意识里他真把自己当做了刘备的亲弟弟,若刘母邓氏真得拒绝认他的话刘泽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刘家的院子很小,院墙只是些蓠芭扎成的,正屋是三间草房,左右还各有两间更为低矮的厢房,一位年约三十余岁的妇人正坐在堂屋门口刺绣。

“娘,您看看我把谁带回来了?”刘备刚进门就嚷上了。

那妇人抬起头,露出了微笑。刘泽这才看到她的容貌,虽然是布衣荆钗未施粉黛,但也却难掩她的端庄秀丽。她的目光也落在了刘泽的身上,笑容在那一瞬间凝固了。

“他……他……是……”

“娘,他就是小泽呀!我的亲弟弟小泽!”

“泽儿……”邓氏手中的针线活滑落在地上,她喃喃自语着,似乎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刘泽跪倒在她的面前,叩首道:“孩子叩见母亲。”

邓氏再也抑制不住满眶的泪水,紧紧地将刘泽拥入怀中,泣不成声。

屋里传来几声咳嗽的声音,一位中年的男子走了出来,身材修长面容削瘦,目视眼前的一切,倒是有几分疑惑。不用说,这位便是刘备的父亲刘弘了。

刘备上前揖礼,将如何在柳城遇到刘泽以及在柳城的诸多遭遇一一向父亲禀报,当然为了表明刘泽的确是他的亲弟弟,特地说明他就是凭着刘泽左肩上有青色胎记右脚心有红痣的特征才相认的。

一听说刘泽在柳城被公孙范打得遍体麟伤差点死于非命,邓氏哭得更伤心了,一边哭还一边埋怨刘弘问这问那,还说自己的孩子就算是瞥上一眼也能认得出来,你这问来问去审奸细呢?

搞得刘弘也只得含笑向她赔罪,最终邓氏总算是止住了啼哭,一起回到堂屋。邓氏紧紧地搀着刘泽,嘘寒问暖,目光中全是爱怜与悯惜。

刘泽倒真有些不自在,虽然他现在只是十四岁的身体,但头脑却是四十岁的头脑,与比他还“年轻’的女人紧紧依偎在一起多少有几分尴尬。不过他看到邓氏那鬓边的白发,眼角的皱纹时还是心中有一丝的颤动,这么多年来她无思不刻地沉浸着失子之痛中,哀伤和思恋令她美丽的容颜未老先衰,他的这位“母亲”过得真不容易呀。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爽朗大笑声。“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为何嫂子还哭哭啼啼?”

众人视之,竟是刘元起来访。邓氏忙拭去泪水,整容道:“妾身喜极而泣,到让叔叔见笑了。”

刘元起呵呵笑道:“弘兄今日一家团聚,幸甚之至,泽贤侄今日得返,亦是我宗族之喜,小弟略备酒肉,以为祝贺。”刘元起手中提的正是一大坛酒和一块猪肉。

“又让元起贤弟破费了。”刘弘含笑道。

“那里那里,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今日弘兄失子复归,你我兄弟当一醉方休才好。”

刘弘连声称好,邓氏已将酒肉接了过来,下去张罗饭菜了。

一条窄窄的几案,一幅破旧的草席,几盘简单的菜,这就算是刘泽回到家的第一顿饭了。在辽西时,刘泽已学会了汉代的坐法——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虽然刘泽对这种坐法深恶痛绝,但既来之则安之,不习惯也得习惯。

刘元起酒杯道:“弘兄,二位贤侄,今日算得上是大喜之日,我们满饮此杯,庆贺泽贤侄劫难逢生荣归故里。”

酒杯是那种三足的杯子,搁到现代估计能算得上是古董了,不过杯中的酒却是异常地混浊,刘泽暗自嘀咕,这种酒能喝吗?他轻轻地啜了一口,略微有点酸涩,倒也不算难入口,而且酒精度数很低,和后世的米酒倒也差不了太多,喝惯了高度白酒的刘泽还真不习惯喝这种酒。

刘弘倒是兴高采烈,举杯一饮而尽。

正巧邓氏刚端过一盘菜来,见状不禁埋怨道:“夫君,你病还没好,医匠叮嘱你不可饮酒,你咋忘了?”

看模样刘弘一脸腊黄,咳嗽不止,应该是染了风寒之症,但此刻他哈哈笑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泽儿能回家,我都觉得身子轻快了不少,少饮几杯也是无妨的。”

邓氏还要说什么,刘元起笑道:“嫂嫂多虑了,今日难得高兴,弘兄少喝两杯也是无碍的,放心吧,只喝三杯,绝不多喝!”

邓氏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叮咛了两句,下去做饭了。

刘元起又满饮了一杯道:“弘兄,打小我就看我这两个侄儿皆非常人,尤其是泽儿贤侄,出生时弘兄还可曾记得咱家祖坟之上紫光隐现,数只白鹤围着坟莹翩然起舞,此等异象百年也难得一见,当年我便曾说此子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今日泽儿历经十年劫难而返,岂不真应了那句贵人须历千般难的俗语,此番劫难之后,便定是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刘弘轻咳两声,含笑道:“我哪里肯忘记,这十年来每日无不日思夜想,他母亲更是终日以泪洗面,上天怜见,还能让我有再见泽儿之时,至于荣华富贵,我到不强求,只愿他们兄弟能平安一世,我愿足矣。”

第十四章医治父亲

酒宴之后,喝得醉醺醺的刘元起告辞离去,走路都有些打晃,最后还是刘备将他搀了回去。刘弘也贪杯多喝了点,头疼的厉害,早些歇息去了。邓氏则细心地给刘泽铺好被褥,坐在榻上低声地和刘泽一直说话到后半夜。

第二天起来,刘弘感觉到病情似有些加重了,昏昏沉沉,身疲无力,咳嗽得更厉害了。他开始没当回事,以为只是昨日饮酒多了点,仍然到郡署上班去了。可挨到第二天,他便高烧不退,起不了身,而且咳嗽剧烈不止,痰中带血。慌得邓氏忙请镇上的医匠来看看,那医匠多半是个赤脚医生,看了看说不妨事,开了付药方。

但一连几日,刘弘的病愈发沉重,邓氏只得求刘元起到涿郡城中请回春堂的张大夫。刘元起赶紧到了城里,本来人家张大夫是不出诊的,经不住刘元起软磨硬泡,收了双倍的出诊费才到了楼桑村。

这张大夫看看了刘弘的面色,号了号脉,只是摇头叹息,收拾起医囊便走,对询问的刘元起只是道了一句:“准备后事吧。”便出门而去。

邓氏闻听后不禁大悲而泣,刘备也是哭个没完。

刘泽跪到了张大夫的面前拦住了他,恳求道:“求先生救救家父。”

张大夫叹了口气,道:“非老朽不尽力,实是令尊已是病入膏盲,无力回天,老朽实在是无能为力。除非……”

刘泽大喜道:“除非什么?先生请讲?”

“传闻谯郡有神医华陀者,有起死回生之医术,若要能得到他的医治,令尊或许还有得救?”

刘泽急急地道:“那敢问先生,哪里可以找到华神医?”

张大夫摇摇头道:“华神医游历天下,居无定所,神龙不见首尾,老朽亦是慕名已久,只恨无缘相见。”

“多谢先生指点,泽愿寻遍天下,也要请来华神医。”

张大夫苦笑道:“难,莫说公子寻不着,就算寻着了,令尊也恐早已不在人世了。哎,告辞了。”

是啊,父亲已至弥留,这天下之大,就算找得到华陀,父亲的病又如何等得了那么久?刘泽无助地站了起来,心头一片茫然。记得《三国志·先主传》曰先主少孤,也就是他小时候便死了父亲,但究竟是何时死的,又死于何病,陈寿没说,后世之人也就不得而知了。现在看来,刘备十几岁,合该是刘弘的大限到了,连涿郡城里的名医都无药可治,恐怕刘弘真得熬不过这一关了。

虽然刘泽对医理不甚通达,但刘弘的病在他看来不过是略感风寒引起了肺炎,多拖了些时日,合并感染,若在现代,打个点滴,输点抗生素,很快就能痊愈。但现在是汉朝,到那儿找抗生素呀。

但他不想放弃,既然他重生在这个家里,断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去世,本已一贫如洗的家庭将雪上加霜,刘备也将一如历史地沦为结席贩屦之徒,挣扎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不能也不容许历史再重演——刘泽在心底无言地吼叫着。

青霉素!在后世中只要花上四毛钱就可以买得到的青霉素,刘泽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它的珍贵,但此时此刻,刘泽在心中默默地祈求上天——神呐,赐我一瓶青霉素吧,只要一瓶足矣!

苍天无语,秋风习习。

刘泽愁眉不展地坐在院里,和熙的阳光晒着他的脊背,但他丝毫没有热的感觉,心中的悲凉充斥着他的身心,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就算他拥有二千年的智慧,但此时此刻,却是百无一用。

院子里搭着一个凉棚,四根木柱支撑着,顶上覆着茅草,天热的时候可以在院里乘凉。不过现在都秋天了,天气渐渐地转凉,凉棚已是很久无人光顾了。挨着柱子搁着几个西瓜,其中一个破开烂掉了,空气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