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书-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更追。原祠乍超忽,毕陇或绵微。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

皇帝献文宣皇太后,奏《皇夏》:

月灵兴庆,沙祥发源。功参禹迹,德赞尧门。言容典礼,礻俞狄徽章。仪形

温德,令问昭阳。日月不居,岁时宛晚。瑞云缠心,閟宫惟远。

皇帝献闵皇帝,奏《皇夏》:

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讴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升与芒刺重,入位据

关寒。卷舒云泛滥,游扬日浸微。出郑终无反,居桐竟不归。祀夏今惟旧,尊灵

谥更追。

皇帝献明皇帝,奏《皇夏》:

若水逢降君,穷桑属惟政。丕哉驭帝箓,郁矣当天命。方定五云官,先齐八

风令。文昌气似珠,太史河如镜。南宫学已开,东观书还聚。文辞金石韵,毫翰

风飚竖。清室桂冯冯,斋房芝诩诩。宁思玉管笛,空见灵衣舞。

皇帝献高祖武皇帝,奏《皇夏》:

南河吐云气,北斗降星神。百灵咸仰德,千年一圣人。书成紫微动,律定凤

凰驯。六军命西土,甲子陈东邻。戎衣此一定,万里更无尘。烟云同五色,日月

并重轮。流沙既西静,盘木又东臣。凯乐闻朱雁,铙歌见白麟。今为六代祀,还

得九疑宾。

皇帝还东壁,饮福酒,奏《皇夏》:

礼殚裸献,乐极休成。长离前掞,宗祀文明。缩酌浮兰,澄罍合鬯。磬折礼

容,旋回灵贶。受厘彻俎,饮福移樽。惟光惟烈,文子文孙。

皇帝还便坐,奏《皇夏》:

庭阕四始,筵终三荐。顾步阶墀,徘徊馀奠。六龙矫首,七萃警途。鼓移行

漏,风转相乌。翼翼从事,绵绵四时。惟神降嘏,永言保之。

太祖辅魏之时,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习以备飨宴之礼。及天和六年,武

帝罢掖庭四夷乐。其后帝娉皇后于北狄,得其所获康国、龟兹等乐,更杂以高昌

之旧,并于大司乐习焉。采用其声,被于钟石,取《周官》制以陈之。

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会群臣于紫极殿,始用百戏。武帝保定元年,诏

罢之。及宣帝即位,而广召杂伎,增修百戏。鱼龙漫衍之伎,常陈殿前,累日继

夜,不知休息。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妇人服而歌舞相随,引入后庭,与宫人

观听。戏乐过度,游幸无节焉。

武帝以梁鼓吹熊罴十二案,每元正大会,列于悬间,与正乐合奏。宣帝时,

革前代鼓吹,制为十五曲。第一,改汉《朱鹭》为《玄精季》,言魏道陵迟,太

祖肇开王业也。第二,改汉《思悲翁》为《征陇西》,言太祖起兵,诛侯莫陈悦,

扫清陇右也。第三,改汉《艾如张》为《迎魏帝》,言武帝西幸,太祖奉迎,宅

关中也。第四,改汉《上之回》为《平窦泰》,言太祖拥兵讨泰,悉擒斩也。第

五,改汉《拥离》为《复恒农》,言太祖攻复陕城,关东震肃也。第六,改汉

《战城南》为《克沙苑》,言太祖俘斩齐十万众于沙苑,神武脱身至河,单舟走

免也。第七,改汉《巫山高》为《战河阴》,言太祖破神武于河上,斩其将高敖

曹、莫多娄贷文也。第八,改汉《上陵》为《平汉东》,言太祖命将平随郡安陆,

俘馘万计也。第九,改汉《将进酒》为《取巴蜀》,言太祖遣军平定蜀地也。第

十,改汉《有所思》为《拔江陵》,言太祖命将擒萧绎,平南土也。第十一,改

汉《芳树》为《受魏禅》,言闵帝受终于魏,君临万国也。第十二,改汉《上邪》

为《宣重光》,言明帝入承大统,载隆皇道也。第十三,改汉《君马黄》为哲皇

出,言高祖以圣德继天,天下向风也。第十四,改汉《稚子班》为《平东夏》,

言高祖亲率六师破齐,擒齐主于青州,一举而定山东也。第十五,改古《圣人出》

为《擒明彻》,言陈将吴明彻侵轶徐部,高祖遣将尽俘其众也。宣帝晨出夜还,

恒陈鼓吹。尝幸同州,自应门至赤岸,数十里间,鼓乐俱作。祈雨仲山还,令京

城士女于衢巷奏乐以迎之。公私顿敝,以至于亡。

高祖既受命,定令,宫悬四面各二虡,通十二镈钟,为二十虡。虡各一人。

建鼓四人,祝敔各一人。歌、琴、瑟、箫、筑、筝、掐筝、卧箜篌、小琵琶,四

面各十人,在编磬下。笙、竽、长笛、横笛、箫、筚篥、篪、壎,四面各八人,

在编钟下,舞各八佾。宫悬簨虡,金五博山,饰以旒苏树羽。其乐器应漆者,天

地之神皆朱,宗庙加五色漆画。天神悬内加雷鼓,地祇加灵鼓,宗庙加路鼓,登

歌,钟一虡,磬一虡,各一人;歌四人,兼琴瑟;箫、笙、竽、横笛、篪、壎

各一人。其漆画及博山旒苏树羽,与宫悬同。登歌人介帻、朱连裳、乌皮履。宫

悬及下管人,平巾帻,朱连裳。凯乐人,武弁,朱褠衣,履袜。文舞,进贤冠,

绛纱连裳,帛内单,皂领袖褠,乌皮,左执籥,右执翟。二人执纛,引前,在

舞人数外,衣冠同舞人。武弁,朱褠衣,乌皮履。三十二人,执戈,龙楯。三

十二人执戚,龟。二人执旍,居前。二人执鼗,二人执铎,二人执铙,二人执

錞。四人执弓矢,四人执殳,四人执戟,四人执矛。自旍已下夹引,并在舞人

数外,衣冠同舞人。

皇帝宫悬及登歌,与前同。应漆者皆五色漆画。悬内不设鼓。

皇太子轩悬,去南面,设三镈钟于辰丑申。三建鼓亦如之。其登歌,去兼歌

者,减二人。其簨虡金三博山。乐器漆者,皆朱漆之。其余与宫悬同。

大鼓、小鼓、大驾鼓吹,并朱漆画。大鼓加金镯,凯乐及节鼓,饰以羽葆。

其长鸣、中鸣、横吹,皆五采衣幡,绯掌,画交龙,五采脚。大角幡亦如之。大

鼓、长鸣工人,皂地苣文;金钲、㭎鼓、小鼓、中鸣、吴横吹工人,青地苣文;

凯乐工人,武弁,朱褠衣,横吹,绯地苣文。并为帽、袴褶。大角工人,平巾

帻、绯衫,白布大口袴。内宫鼓乐服色,皆准此。

皇太子铙及节鼓,朱漆画,饰以羽葆。余鼓吹并朱漆。大鼓、小鼓无金镯。

长鸣、中鸣、横吹,五采衣幡,绯掌,画蹲兽,五采脚。大角幡亦如之。大鼓、

长鸣、横吹工人,紫帽,绯袴褶。金钲、㭎鼓、小鼓、中鸣工人,青帽,青袴

褶。铙吹工人,武弁,朱褠衣。大角工人,平巾帻,绯衫,白布大口袴。

正一品,铙及节鼓,朱漆画,饰以羽葆。余鼓吹并朱漆。长鸣、中鸣、横吹,

五采衣幡,绯掌,画蹲兽,五采脚。大角幡亦如之。大鼓、长鸣、横吹工人,紫

帽,赤布袴褶。金钲、㭎鼓、小鼓、中鸣工人,青帽,青布袴褶。饶吹工人,

武弁,朱褠衣。大角工人,平巾帻,绯衫,白布大口袴。三品以上,朱漆饶,

饰以五采。驺、哄工人,武弁,朱褠衣。余同正一品。四品,铙及工人衣服同

三品。余鼓皆绿沈。金钲、㭎鼓、大鼓工人,青帽,青布袴褶。

开皇二年,齐黄门侍郎颜之推上言:“礼崩乐坏,其来自久。今太常雅乐,

并用胡声,请冯梁国旧事,考寻古典。”高祖不从,曰:“梁乐亡国之音,奈何

遣我用邪?”是时尚因周乐,命工人齐树提检校乐府,改换声律,益不能通。俄

而柱国、沛公郑译奏上,请更修正。于是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国子

博士何妥等议正乐。然沦谬既久,音律多乖,积年议不定。高祖大怒曰:“我受

天命七年,乐府犹歌前代功德邪?”命治书侍御史李谔引弘等下,将罪之。谔奏:

“武王克殷,至周公相成王,始制礼乐。斯事体大,不可速成。”高祖意稍解。

又诏求知音之士,集尚书,参定音乐。译云:“考寻乐府钟石律吕,皆有宫、商、

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访,终莫能通。先

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

之中间有七声。因而问之,答云:‘父在西域,称为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

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一曰‘娑陀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二曰

‘鸡识’,华言长声,即商声也。三曰‘沙识’,华言质直声,即角声也。四曰

‘沙侯加滥’,华言应声,即变徵声也。五曰‘沙腊’,华言应和声,即徵声也。

六曰‘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七曰‘俟利’,华言斛牛声,即变宫声

也。”译因习而弹之,始得七声之正。然其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

以华言译之,旦者则谓均也。其声亦应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洗五均,已

外七律,更无调声。译遂因其所捻琵琶弦柱相饮为均,推演其声,更立七均。合

成十二,以应十二律。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

转相交,尽皆和合。仍以其声考校太乐所奏,林钟之宫,应用林钟为宫,乃用黄

钟为宫;应用南吕为商,乃用太簇为商;应用应钟为角,乃取姑洗为角。故林钟

一宫七声,三声并戾。其十一宫七十七音,例皆乖越,莫有通者,又以编悬有八,

因作八音之乐。七音之外,更立一声,谓之应声。译因作书二十余篇,以明其指。

至是译以其书宣示朝廷,并立议正之。时邳国公世子苏夔,亦称明乐,驳译曰:

“《韩诗外传》所载乐声感人,及《月令》所载五音所中,并皆有五,不言变宫、

变徵。又《春秋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奉五声。’准此而言,每宫应立五

调,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为七调。七调之作,所出未详。”译答之曰:“周

有七音之律,《汉书·律历志》,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钟为天始,林钟

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为三始。姑洗为春,蕤宾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