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犁散文集-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王、官僚、地主教育他们的子弟的思想和方法。

养病期间,我浏览了一些古书,一部是《初学记》,这是古代封建帝王为了教育他们的子弟而编纂的一部文艺形式的小型百科全书。在这部书里,包括了天文、地理等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了历史、文艺等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封建阶级也知道用最广泛的、最切实有用的、经过专家选择和系统的知识,来启发、教育他们的子弟。但在其他一些书籍里,封建帝王最重视的是教给他们的子弟如何统治人民的道理和方法,记录了很多的历代王朝统治人民的所谓经验教训。另外我读了一部《颜氏家训》,这部书和这位作者,历来得到的评价还是好的。作者给他的子弟们介绍了在那一时代为人处世的经验,读书治学问的方法,但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不坠家风,希望子弟们不流于“牧竖”而能长期凌驾在劳动人民之上。这是封建士大夫的教育思想。

从清代后期封建官僚的家书和日记中,可以看到这些人物在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弟。这些封建大员在教育他的子弟方面,付出了很大的精力,虽然他们在当时担任的反动职务是那样繁重。他们教子弟写字、读书;叫子弟和他们的有学问的幕友往来;叫子弟进京游览,广泛地求师访友,增进见闻。

可以说,这些官僚也是想用最新的、即在他们那个时代认为最有用的学问,来武装他们的子弟的头脑。他们有时教子弟性理之学,有时教考据之学,有时综合地教义理、辞章、考据,有时教子弟念金、元的历史,念边疆的地志,最后还教子弟学习洋务。这些官僚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变化,矛盾和冲突,充分反映了清朝末年腐朽政治的崩溃和挣扎,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

在封建社会,帝王、官僚、士大夫的教育思想,有它们互相适应的一方面,也有互相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的教育的效果,常常是漏洞百出的,有时甚至是和他们的希望完全相反的。

我们上面漫谈的一些似乎是题外的材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历史上的封建阶层,是如何重视教育他们的后一代。一些没落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也不能说对一些人是毫无影响的。

中国的劳动人民,长期处在贫穷苦难的生活里,当然他们也在世世代代的教育着他们的后人。他们不可能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可以查考的文献,但是,他们确是有教育子弟的不成文的传统,我们应该研究这个传统。一切真正的美德,是由贫苦的劳动人民保存下来的,一切美丽的语言、深湛的思想,都保存在劳动人民的口碑上。这方面的材料是很丰富的,很值得我们去探求。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很好地研究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研究他们的历史,研究他们教育孩子们的思想方法和语言。

目前,我们应当积极地投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里,经常和工人、贫下中农接触,和他们交成知心的朋友,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认真地记录劳动人民的“家史”,这对我们的创作和思想,是最实际有用的,也可以说是事半而功倍的努力的途径。

我们都知道,环境和风俗很能转移儿童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对儿童的思想和品德,进行有益的影响,但不能脱离具体环境、风俗的描写。对儿童最有影响的是他的父母,儿童文学也兼有教育成年人的任务吧。所以,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也应该以表现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表现现实生活中一切新的东西,为主要的方面。

在历史上,每一个阶级,都是用它所认为最模范的人物、最模范的事迹,来教育它的后一代,常常是动员最有威望、最有才华的作家,来担负这一任务的。在今天,我们也应该用我们这个时代最模范的人物、最先进的事迹来教育儿童。

我们要着重研究现实生活中儿童生活、思想的各种样式。

就是说,在多式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来表现我们的儿童,不能只把他们放在花园里、树林里来描写,也不能只把他们放在托儿所、小学里来描写。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应该给予儿童认识现实、分析生活、辨别善恶的能力。

寓言,在儿童文学创作中,自然占很重要的地位。好的寓言,主题是非常鲜明的,表现主题的方法是非常巧妙的,结构是很严密的,语言有高度的艺术性。中国有很多好的寓言,我们应该很好地研究、学习。外国的一些古典寓言和故事,我们也应该借鉴。在我们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上,运用寓言这种形式也是很必要的,凡是好的寓言,它的现实意义总是很强的。但是,我总以为儿童文学创作,应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

当然,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写得那样幽静、透明,充满美丽的幻想和诗意的抒情,就像我们在清晨或黄昏,散步在明静的湖水旁边,看到的那些倒影一样。但是,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写得像在太阳光照耀下的人群,那样鲜明动荡,阴阳分明,充满生气。

文学作品不是强调这一方面,就是强调那一方面;它或者着重表现这一方面的生活,或者着重表现那一方面的生活。

文学的要求,很难是半斤八两、面面俱到的。就是说,我们表现的生活可以是多方面的,运用的形式愈多愈好。但是,一切儿童文学作品,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时代的总的教育要求,不能不着重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生活中的主导方面。

儿童文学作品,它的主题应该是很单纯,很明确的。但是,我们在写成一篇作品以后,也应该全面地考虑一下它在教育方面产生的效果。比如说,写一个小孩勇敢,写他舍身救出一个落水的小孩。在这篇作品里,我们除去教育儿童们要勇敢,要舍身救人,也需要叫读者体会到,那个被救的小孩是怎样掉在水里面去的,就是说,对孩子们也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作家对于上天入地,投刀掷剑的描写,不只要有科学和现实生活的根据,还要有对儿童生活的责任感。我们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旧的、坏的武侠小说以及公案小说,对于儿童身心有时会发生不好的影响,原因何在?要有能力对那些作品进行分析批判,才能避免偶然感染,把余毒引进新作。不然,我们就会“自食其果”,有中“流弹”、“飞刀”的可能。

附注:此系一九六四年六月对几位儿童文学习作者的讲稿。一九六六年冬散失,今重获,略加整理发表。

1978年8月——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卷六 耕堂文论 关于短篇小说

一、《人民文学》编辑部来人,同我交谈起文学理论和文学写作问题。好多年来,自己的学业很荒疏,既没有创作实践,对于理论问题,更是缺少学习与思考。

但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谈了起来。谈来谈去,谈到近来的短篇小说越写越长的问题,我倒有些感想,他们要我写出来。盛情难却,因此就定了这样一个题目。

二、文章的长短,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短篇小说,虽说短字当头,也没人说过,究竟应该限制在多少字以下。但是,同样的内容,用更短的篇幅,能表现得很好很有力量,这却是艺术能力的问题。凡是艺术,都是讲求这一点的。熟练的画家,几笔就能勾出人的形体,而没有经验的人,涂抹满纸,还是不像。

三、中国文学的传统,文章讲究短小。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的?有人说是古代书写困难,不用说写在竹板上,就是传抄,也够费事的了。这可能是一个原因。在竹板上写字,废话多了是不行的。但主要的是作家对艺术工作的负责认真、精益求精所致。《古文观止》是一部容易得到的书,上面都是大作家的传世之作,其中有很多篇,也可以说是很优秀的短篇小说。但每篇文章都在千字上下,好像有一定的规格似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有名的短篇小说,其中长的不过四、五千字,二、三千字一篇的居多,甚至有的几百字一篇,写得非常生动,并有百字上下的,就其艺术来说,也不能不承认是好的文学作品。

四、短小精悍是文学艺术的一种高度境界。古人是知道全力以赴,奋勇攀登的。鲁迅先生翻来覆去地劝告初学,要把文章压短,不要把它拉长,要把稿子放一放,多改几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可惜能体会这一点的人并不十分多。这种严肃的处理,并不单纯是文章长短的问题,而是艺术态度、艺术思想问题,关系艺术成就的大小,艺术功用的大小。

五、在“四人帮”横行文坛的时候,有机会阅读初学者的小说稿,也和个别业余作者谈过他的创作情况:

“你一年写多少篇小说?”

“一年写一两篇。”

“那太少了吧。短篇小说,三、四千字,一个月可以写三、四篇,这样才能练习出来。”

“我们现在写东西,和你们过去不一样。我们不是一个人写,而是一个人提出想法,然后大家讨论补充,又要‘三突出’,还要‘三陪衬’,还要‘三对头’……应有尽有,这样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半年能发表一篇就算很好的了。”

“一篇有多长?”

“两万字。”

“……原来如此。”

六、这都是“四人帮”造的孽。这样一种短篇小说的创作方法,其苦头,因为没有参加过活动,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只能把文章拉长,不能把文章压短。

就我看过的一些稿子来说,有些短篇所以写得太长,还因为作者生活的缺少,包括对生活认识不足,理解不深。这种写作,多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生活出发;是把概念错当成创作的源泉。从概念出发,概念是空的,因此它也是无止境的,大概念之下又包括很多小概念。要把概念写完全,照顾周到,自圆其说,文章就不能不长了。再加上开会讨论,补充,帮助,这也只能把文章越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