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席。禹上言:“方谅闇密静之时,不宜依常有事于苑囿。其广成、上林空地,

宜用以假贫民。”太后从之。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诏遣小黄门问疾,赐牛

一头,酒十斛,劝令就第。其钱布、刀剑、衣物,前后累至。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

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更拜太尉。四

年,新野君病,皇太后车驾幸其第。禹与司徒夏勤、司空张敏俱上表言:“新野

君不安,车驾连日宿止,臣等诚窃惶惧。臣闻王者动设先置,止则交戟,清道而

后行,清室而后御,离宫不宿,所以重宿卫也。陛下体烝烝之至孝,亲省方药,

恩情发中,久处单外,百官露止,议者所不安。宜且还宫,上为宗庙社稷,下为

万国子民。”比三上,固争,乃还宫。后连岁灾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

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使者吊

祭。除小子曜为郎中。长子盛嗣。

徐防字谒卿,沛国铚人也。祖父宣,为讲学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

宪,亦传宣业。

防少习父祖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

之,特补尚书郎。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和帝时,稍迁司

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迁少府、大司农。防勤晓政事,所在有迹。

十四年,拜司空。

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上疏曰:

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乱秦,经典废绝,本文略存,或无章句。收拾缺

遗,建立明经,博征儒术,开置太学。孔圣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四家,

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善者也。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

皆以意说,不修家法,私相容隐,开生奸路。每有策试,辄兴诤讼,论议纷错,

互相是非。孔子称“述而不作”,又曰“吾犹及史之阙文”,疾史有所不知而不

肯阙也。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浸以

成俗,诚非诏书实选本意。改薄从忠,三代常道,专精务本,儒学所先。臣以为

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

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五经》各取上第六人,《论语》

不宜谢策。虽所失或久,差可矫革。

诏书下公卿,皆从防言。

十六年,拜为司徒。延平元年,迁太尉,与太傅张禹参录尚书事,数受赏赐,

甚见优宠。

安帝即位,以定策封龙乡侯。食邑千一百户。其年以灾异寇贼策免,就国。

凡三公以灾异策免,始自防也。

防卒,子衡当嗣,让封于其弟崇。数岁,不得已,乃出就爵云。

张敏字伯达,河间啵艘病=ǔ醵辏傩⒘那ǎ迥辏惺椤

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贳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

为比。是时遂定其议,以为《轻侮法》。敏驳议曰:

夫《轻侮》之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夫死生之决,宜从

上下,犹天之四时,有生有杀。若开相容恕,著为定法者,则是故设奸萌,生长

罪隙。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春秋》之义,子不报仇,非子

也。而法令不为之减者,以相杀之路不可开故也。今托义者得减,妄杀者有差,

使执宪之吏得设巧诈,非所以导“在丑不争”之义。又《轻侮》之比,浸以繁滋,

至有四五百科,转相顾望,弥复增甚,难以垂之万载。臣闻师言:“救文莫如质。”

故高帝去烦苛之法,为三章之约。建初诏书,有改于古者,可下三公、廷尉蠲除

其敝。

议寝不省。敏复上疏曰:

臣敏蒙恩,特见拔擢,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诚不敢苟随众议。臣伏见

孔子垂经典,皋陶造法律,原其本意,皆欲禁民为非也。未晓《轻侮》之法将以

何禁?必不能使不相轻侮,而更开相杀之路,执宪之吏复容其奸枉。议者或曰:

“平法当先论生。”臣愚以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杀人者死,三代通制。今欲

趣生,反开杀路,一人不死,天下受敝。记曰:“利一害百,人去城郭。”夫春

生秋杀,天道之常。春一物枯即为灾,秋一物华即为异。王者承天地,顺四时,

法圣人,从经律。愿陛下留意下民,考寻利害,广令平议,天下幸甚。

和帝从之。

九年,拜司隶校尉。视事二岁,迁汝南太守。清约不烦,用刑平正,有理能

名。坐事免。延平元年,拜议郎,再迁颍川太守。永初元年,征拜司空,在位奉

法而已。视事三岁,以病乞身,不听。六年春,行大射礼,陪位顿仆,乃策罢之。

因病笃,卒于家。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

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间。后

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

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

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

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

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

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曰:“窃见诏书以立后事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

疑灵神。篇籍所记,祖宗典故,未尝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当贤;就值其人,

犹非德选。夫岐嶷形于自然,伣天必有异表。宜参良家,简求有德,德同以年,

年钧以貌,稽之典经,断之圣虑。政令犹汗,往而不反。诏文一下,形之四方。

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

立为皇后。

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

广复与敞、虔止书驳之,曰:

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书》载稽疑,谋及卿士;

《诗》美先人,询于刍荛。国有大政,必议之于前训,咨之于故老,是以虑无失

策,举无过事,窃见尚书令左雄议郡举孝廉,皆限年四十以上,诸生试章句,文

吏试笺奏。明诏既许,复令臣等得与相参。窃惟王命之重,载在篇典,当令县于

日月,固于金石,遗则百王,施之万世。《诗》云:“天难谌斯,不易惟王。”

可不慎与!盖选举因才,无拘定制。六奇之策,不出经学;郑、阿之政,非必章

奏。甘、奇显用,年乖强仕;终、贾扬声,亦在弱冠。汉承周、秦,兼览殷、夏,

祖德师经,参杂霸轨,圣主贤臣,世以致理,贡举之制,莫或回革。今以一臣之

言,划戾旧章,便利未明,众心不厌。矫枉变常,政之所重,而不访台司,

不谋卿士。若事下之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行。臣愚以

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采厥衷。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

陛下纳焉。

帝不从。

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明

试以功’《典谟》所美,‘五服五章’,天秩所作,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

举不失德,下忘其死。窃见尚书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

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

忧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余年,

心不外顾,志不苟进。臣等窃以为广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

宜试职千里,匡宁方国。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

参选,纪纲颓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劝仰。”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

汉安元年,迁司徒。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录尚书事。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阳

安乐乡侯。以病逊位。又拜司空,告老致仕。寻以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以日

食免。复为太常,拜太尉。

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縯、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

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

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

傅,总录如故。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

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

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

公。”及共李固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丁肃婚姻,以此讥毁于时。

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

满岁,辄复升时。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

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蕃等每朝会,辄称疾避广,时人荣之。

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使五官中朗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东园

梓器,谒者护丧事,赐冢茔于原陵,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