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大策略-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brnstOCk的夫人,也是生物学名家,夫妇同在大学教授,各人著的书都极有价值。

又如经济学家AIVinJob。n的夫人,是一个哲学家,专门研究nstotle的学说,很有

成绩。这种学问平等的夫妇,圆满的家庭,便在美国也就不可多得了。

第二种是平常中等人家,夫妻同艰苦,同安乐的家庭。我在Ithaca时,有一天

晚上在一位大学教授家吃晚饭。我先向主人主妇说明,我因有一处演说,所以饭后

怕不能多坐。主人问我演什么题目,我说是“中国的婚姻制度”。主人说,“今晚

没有他客,你何不就在这里先试演一次?”我便取出演说稿挑出几段,读给他们听。

内中有一节讲中国夫妻,结婚之前,虽然没有爱情,但是成了夫妇之后,有了共同

的生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同艰苦的生活也未尝不可发生一种浓厚的爱情。

我说到这里,看见主人抬起头来望着主妇,两人似乎都很为感动。后来他们告诉我

说,他们都是苦学生出身,结婚以来虽无子女,却同受了许多艰苦。近来境况稍宽

裕了,正在建筑一所精致的小屋,他丈夫是建筑工程科教授,自己打图样,他夫人

天天去监督工程。这种共同生活,可使夫妇爱情格外浓厚。家庭幸福格外圆满。

又一次,我在一个人家过年。这家夫妇两人,也没有儿女,却极相敬爱,同尝

艰苦。那丈夫是一位化学技师,因他夫人自己洗衣服,便想出心思替他造了一个洗

衣机器。他夫人指着对我说,“这便是我的丈夫今年送我的圣诞节礼了。”这位夫

人身体很高,在厨房做事,不很方便,因此他丈夫便自己动手把厨房里的桌脚添高

了一尺。这种琐屑小事,可以想见那种同安乐,同艰苦的家庭生活了。

第三种是夫妇各有特别性质,各有特别生活,却又都能相安相得的家庭。我且

举一个例。有一个朋友,在纽约一家洋海转运公司内做经理,天天上公司去办事。

他的夫人是一个“社交妇人”(rietyWOI‘nan),善于应酬,懂得几国的文学,

又研究美术音乐。每月他开一两次茶会,到的人,有文学家,也有画师,也有音乐

家,也有新闻记者,也有很奢华的“社交妇人”,也有衣饰古怪,披着头发的“新

妇女”(TheNwWOmen)。这位主妇四面招呼,面面都到。来的人从不得见男主人,

男主人也从来不与闻这种集会。但他们夫妇却极相投相爱,决不因此生何等间隔。

这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家庭。

第四种是“新妇女”的家庭。“新妇女”是一个新名词,所指的是一种新派的

妇女,言论非常激烈,行为往往趋于极端。不信宗教,不依礼法,却又思想极高,

道德极高。内中固然也有许多假装的“新妇女”,口不应心,所行与所说大相反悖

的。但内中实在有些极有思想,极有道德的妇女。我在Ithaca时,有一位男同学,

学的是城市风景工程,却极喜欢研究文学,做得极好的诗文,后来我到纽约不上一

个月,忽然收到一个女子来信,自言是我这位同学的妻子,因为平日听她丈夫说起

我,故很想见我。我自然去见她,谈起来,才知道她是一个“新妇人”,学问思想,

都极高尚。她丈夫那时还在Cbrilell大学的大学院研究高等学问。这位女子在dUInbia

大学做一个打字的书记,自己谋生,每星期五六夜去学高等音乐。他们夫妇隔开二

百多英里,每月会见一次,她丈夫继续学他的风景工程,他夫人继续学她的音乐。

他们每日写一封信,虽不相见,却真和朝夕相见一样。这种家庭,几乎没有“家庭”

可说;但我和他们做了几年的朋友,觉得他们那种生活,最足代表我所说的“自立”

的精神。他们虽结了婚,成了夫妇,却依旧做他们的“自立”生活。这种人在美国

虽属少数,但很可表示美国妇女最近的一种趋向了。

结论以上所说“美国的妇女”,不过随我个人见闻所及,略举几端,既没有

“逻辑”的次序,又不能详尽。听者读者,心中必定以为我讲“美国的妇女”,单

举他们的好处,不提起他们的弱点,未免太偏了。这种批评,我极承认。但我平日

的主张,以为我们观风问俗的人,第一个大目的,在于懂得人家的好处。我们所该

学的,也只是人家的长处。我们今日还不配批评人家的短处。不如单注意观察人家

的长处在什么地方。那些外国传教的人,回到他们本国去捐钱,到处演说我们中国

怎样的野蛮不开化。他们钱虽捐到了,却养成一种贱视中国人的心理。这是我所最

痛恨的。我因为痛恨这种单摘人家短处的教士,所以我在美国演说中国文化,也只

提出我们的长处;如今我在中国演说美国文化,也只注重他们的特别长处。

如今所讲美国妇女特别精神,只在他们的自立十,只在他们那种“超于良妻贤

母人生观”。这种观念是我们中国妇女所最缺乏的观念。我们中国的姊妹们若能把

这种“自立”的精神来补助我们的“倚赖”性质,若能把那种“超于良妻贤母人生

观”来补助我们的“良妻贤母”观念,定可使中国女界有一点“新鲜空气”,定可

使中国产出一些真能“自立”的女子。这种“自立”的精神,带有一种传染的性质。

女子“自立”的精神,格外带有传染的性质。将来这种“自立”的风气,像那传染

鼠疫的微生物一般,越传越远,渐渐的造成无数“自立”的男女,人人都觉得自己

是堂堂地一个“人”,有该尽的义物,有可做的事业。有了这些“自立”的男女,

自然产生良善的社会。良善的社会决不是如今这些互相倚赖,不能“自立”的男女

所能造成的。所以我所说那种“自立”精神,初看去,似乎完全是极端的个人主义,

其实是善良社会绝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我提出这个问题的微意了。

民国七年九月原题《美国的妇人一一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讲演》

六 暮钟 不老

——跋梁漱溟先生致陈独秀书

一、梁先生原信节录

仲甫先生:方才收到《新青年》六卷一号,看见你同陶孟和先生论我父亲自杀

的事各一篇,我很感谢。为什么呢?因为凡是一件惹人注目的事,社会上对于他一

定有许多思量感慨。当这用思兴感的时候,必不可无一种明确的议论来指导他们到

一条正确的路上去,免得流于错误而不自觉。所以我很感谢你们作这种明确的议论。

我今天写这信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读孟和的论断似乎还欠明晰。,要有所申论;

一个是凡人的精神状况差不多都与他的思想有关系,要众人留意。……

诸君在今日被一般人指而目之为新思想家,哪里知道二十年前我父亲也是受人

指而目之为新思想家的呀。那时候人都毁骂郭筠仙(嵩涛)信洋人讲洋务。我父亲

同他不相识,独排众论,极以他为然。又常亲近那最老的外交家许静山先生去访问

世界大势,讨论什么亲俄亲英的问题。自己在日记上说:“倘我本身不能出洋留学,

一定节省出钱来叫我儿子出洋。万事可省,此事不可不办。”大家总该晓得向来小

孩子开蒙念书照规矩是《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我父亲竟不如此,叫

那先生拿“地球韵言”来教我。我八岁时候有一位陈先生开了一个“中西小学堂”,

便叫我去那里学起abed来。到现在二十岁了,那人人都会背的《论语》《孟子》,

我不但不会背,还是没有念呢!请看二十年后的今日还在那里压派着小学生读经,

稍为革废之论,即为大家所不容。没有过人的精神,能行之于二十年前么?我父亲

有兄弟交彭翼仲先生是北京城报界开天辟地的人,创办《启蒙画报》《京话日报》

《中华报》等等。(《启蒙画报》上边拿些浅近科学知识讲给人听,排斥迷信,恐

怕是北京人与赛先生相遇的第一次呢!)北京人都叫他“洋报”,没人过问,赔累

不堪,几次绝望。我父亲典当了钱接济他,前后千金。在那借钱折子上自己批道:

“我们为开化社会,就是把这钱赔干净了也甘心。”我父亲又拿鲁国漆室女倚门而

叹的故事编了一出新戏叫作“女子爱国。”其事距今有十四五年了,算是北京新戏

的开创头一回。戏里边便是把当时认为新思想的种种改革的主张夹七夹八的去灌输

给听戏的人。平日言谈举动,在一般亲戚朋友看去,都有一种生硬新异的感觉,抱

一种老大不赞成的意思。当时的事且不再叙,去占《新青年》的篇幅了。然而到了

晚年,就是这五六年,除了合于从前自己主张的外,自己常很激烈的表示反对新人

物新主张(于政治为尤然)。甚至把从前所主张的,如申张民权排斥迷信之类,有

返回去的倾向。不但我父亲如此,我的父执彭先生本是勇往不过的革新家,那一种

破釜沉舟的气概,恐怕现在的革新家未必能及,到现在他的思想也是陈旧的很。甚

至也有那返回去的倾向。当年我们两家虽都是南方籍贯,因为一连几代作官不曾回

南,已经成了北京人。空气是异常腐败的。何以竟能发扬蹈厉去作革新的先锋?到

现在的机会,要比起从前,那便利何止百倍,反而不能助成他们的新思想,却墨守

成规起来,又何故呢?这便是我说的精神状况的关系了。当四十岁时,人的精神充

裕,那一到过人的精神便显起效用来,于甚少的机会中追求出机会,摄取了知识,

构成了思想,发动了志气,所以有那一番积极的作为。在那时代便是维新家了。到

六十岁时,精神安能如昔?知识的摄取力先减了,思想的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