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当左氏听到大宫女春喜对她说的几句话语。心里马上就变得轻松起来,她想到了让兄长推责的好办法了。

春喜说的几句话语,乃是在苛斥坤宁宫中的粗使宫女。“她们真是越来越不像样了,竟然在坤宁宫中说着宫外的流言。还说什么都是卞家的错,说不定皇上就是卞家带出去的,妄议外事,胆子真是大了!”春喜身为坤宁宫的大宫女,是有责去训斥这些宫女的。

说不定皇上就是卞家带出去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正是给了左氏启发,只要兄长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卞家身上,那么事情就与兄长无关了。兄长就安全了!

要将事情都推到卞家身上,关键就是要摆妥负责调查此事的唐密了。想到唐密,左氏微微笑了起来。

唐密,她自然是无法摆妥的,却有一个人可以!

“春喜。给本宫换妆。本宫要去寿宁宫给母后请安。”随即,左氏这样吩咐道,脸上满是必得的笑容。

唐密,是从钟粹宫出来的,若是母后有话交代与他,他必定会照办的。至于母后那里,那就更好办了,母后和慕太妃都是先帝的宠妃,她就不信,这两个人之间会没有龃龉!

当年,慕太妃有救驾之功,又有绝色容貌,说不定母后心里会怎样嫉恨呢。

后宫女人之间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这一点,就算左氏才入宫三年,都感受甚深。

寿宁宫内,容太后看着跪着嘤嘤泣哭的皇后左氏,心中叹了一口气,也知道她为什么跪在这里,无非是为了左彦带着皇上出宫一事。

“母后,请母后明鉴……兄长带皇上出宫,只是为了偿皇上体察民间的心愿,绝无他意。他绝对没有想到会有人行刺皇上的,更没有想到,中书舍人卞大人会为皇上挡了一剑……”左氏的哭音在寿宁宫响起。

“皇上差点受伤,孩儿心疼不已,也惊惧不已。若不是卞大人为皇上挡了这一剑,孩儿怕是也不愿意做人了……”左氏的眼泪就没有断过,继续这样哭道。

此刻跪在寿宁宫里面,她装作没有听见宫外的流言,一心一意感念着卞家的救驾之功,一心一意为娘家兄长请罪,请容太后明鉴做主云云。

“哀家心中有数了,你先起来吧。你可是一国主母,这样跪着哭哭啼啼的,也不像话。”容太后的语气并不太好。说罢这话,她给疏枝递了个眼色。

容太后的心意,疏枝是无比挑通的,看到这个眼色,她便走到左氏身边,将左氏扶了起来。

宫外的流言,容太后当然也知道了,她虽深居寿宁宫,但这宫外宫内的风动,少有她不知道的。她听到流言的时候,心中便相信了这个流言。卞家已经出了一个救驾有功的慕太妃,怎么还能出一个救驾有功的中书舍人?

她更相信,卞乎义为景兴帝挡了一剑,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个局,定是卞家设计好了的。不然左彦和卞乎义两个同时跟在皇上身后,怎么偏偏是卞乎义立下大功呢?

就像当年在慈宁宫中,这么多妃嫔都在,偏偏就是慕妃立下那个天大的功劳。这样想来,卞家的运气未免太好了!好到……让人嫉妒啊。

“疏枝,你去唤唐密来一趟,我想听听他调查得怎么样了。究竟是左氏还是卞家在其中作祟。”在左氏离开寿宁宫之后,容太后这样吩咐疏枝道。

唐密很快就应召来到了寿宁宫,当他听到容太后想知道调查结果的时候,也没有作隐瞒,只将自己所了解到消息说了出来。

“左彦奉了上命,去了京兆府找好储时秀借京兆府兵,储时秀认为皇上微服出宫不安全,便拒绝了,是京兆少尹张道主动找了左彦,说是六月十八那天方便的,而奴才查探得知,张道曾是卞之和的门生……”这些事情,唐密也没有夸大其辞。

“另外,在皇上和左彦离开紫宸殿的时候,卞乎义恰好来给皇上请安,皇上卞邀请他一道出宫了,这才有了卞乎义后来救驾的事情。只是奴才揣测着,这一切真是太凑巧了,似乎是设计好的一样。”唐密低垂着头,前面说了那么多,都是铺垫,这最后一句,才是点睛之语。

卞家……救驾之宫……卞乎义……慕太妃卞氏,这几个词语在容太后的脑海里反复,不知怎么的,容太后想起了当初慕妃卞氏重伤之后,长泰帝一直守在朝暾宫中,而自己在钟粹宫等待他归来的情景。

“左彦乃国舅,皇后正位中宫,尚未有孕育皇嗣。皇上遇刺一事,左家不宜牵涉太深,就将左彦摘了出去吧。”最后,容太后对着唐密说了这样的话。

唐密恭敬地点点头,容太后话语的意思,他很清楚。将左彦摘出去,但这责任总得有人来背,太后娘娘此举,是要坐实宫外的流言啊。

唐密在寿宁宫听命的时候,紫宸殿内,金吾卫大将军黄延庆和大理寺卿何克难也正在向景兴帝说着查探所得。

他们所说的,其实和唐密相差无几,只是他们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将查探所得,摊在了景兴帝前面。

事涉两位顾命大臣,他们不敢轻易下定论。就算何克难想在这个时候踩上左良哲一脚,见到这样的情势,也忍住了。

“臣不敢妄下专断,请皇上早下定断,以安定朝臣心意。现在京兆的流言不止,又是涉及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若是拖得太久,恐会影响到先帝英明。”卫复礼硬着皮头建议了。若是朝官们对顾命大臣都生疑了,不就是间接在说先帝眼光不行吗?

身为国子祭酒,卫复礼深知,这种生疑,对于朝廷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景兴帝沉郁着脸色,听着卫复礼等人的话语,只挥手让他们退了下去,没有明示帝心。

这令得黄延庆和卫复礼等人心生奇怪,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皇上遇刺,这事总得有个最后处理结果。皇上没有明示,是一时拿不定主意?还是不欲追究此事?那么,皇上的心意到底是什么?

一时间,所有朝臣都在等待着紫宸殿的消息,不知道这一次涉及两个顾命大臣的遇刺事件,会有怎样的走向。

终于,在唐密向景兴帝汇报了之后,又在容太后去探望了几次景兴帝之后,紫宸殿终于有旨意传出来了。

罢中书舍人卞乎义职,罢京兆少尹张道职,罚中书舍人左彦三年俸禄,京兆尹储时秀三年俸禄,罚令金吾卫大将军黄延庆肃整金吾左右卫,此事朝臣不得再议!

这就是景兴帝的旨意,这个结果,让朝臣们瞪大了眼睛:这么说,京兆城中的那个流言是真的?!

三更!谢谢侍书奴的三票评价!谢谢!请大家继续支持~~

第四三百九十四章复起

紫宸殿的旨意传出来的时候,朝堂一片哗然。

先前皇上遇刺的消息传出来,朝官们都知道中书舍人卞乎义为皇上挡了一剑,可是随即,关于卞家设局刺杀皇上的流言,就传遍了京兆。如今皇上罢了卞乎义的职务,正是印证了那个流言的真实性。

难道卞家真的如此胆大?但若卞家如此胆大,皇上不可能只是罢了卞乎义的职位,就连卞之和也应该一并撤职了才是的,为何会如此轻拿轻放?

这当中的起承转合,令得朝官们眼迷扑朔了。

可是紫宸殿除了这个旨意之外,再没有别的消息传出来了;顾命大臣们就连上朝,也都无本启奏了,一片静默。

见此,朝官们也都集体噤声了,什么都不说,就是最好的。

尚书右仆射府,卞之和在知道孙儿被罢职之后,仿佛瞬间老了几岁。这一场谋划,原本是为了将左良哲踢出局,眼看着已经成功了,却陡然转了个弯,卞家额可谓损失惨重。

卞乎义伤重还不算,还被罢了职,卞家没有了中书舍人这个职位,也就没有了在中书省灵通的耳目。更严重的是,景兴帝既有这个旨意,就说明他相信了京兆的流言,已经开始对卞家猜疑了。

卞之和能在景兴帝面前站住就不错了,什么顾命大臣首位,左右皇上的心意,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从就任兵部尚书开始,卞之和就一帆风顺,升官加等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高位权重的显耀,也一直居于人上。这一次的事情,是卞家所经历的霜冻低谷,也是卞之和难以接受的失败。

这当中的转折,就是因为那一场铺天盖地的流言!

想到这里,卞之和就对散布谣言的人恨之入骨。

这个时候。卞传肃和卞之和,都不能肯定散布流言的人是不是左良哲了。这个流言,对于左家帮助甚大,左家是绝对的受益者。然而,就是因为这个手笔太快太大了,反倒不像左良哲做的事情。

若是左良哲有这样的本事,又怎么会被卞家设局到丢了救驾之功?

“且等着吧,看看谁还能从这个流言之中得益,就可以知道针对卞家的这些事情,是谁做的了。”卞传肃的脸色。并没有比卞之和好多少。

卞传肃与卞之和父子咬牙切齿地讨论着那场流言。左良哲和左彦这一对祖孙。却想把这场流言供起来了。

这则流言,对于左家来说,实在是意义非凡。左彦不仅从皇上遇刺一事中摘了出来,还保住了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三年罚俸。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处罚。

究竟是谁,帮了左家这么大的忙呢?他有什么好处?左良哲在想这个问题。只是目前看来,除了左家,还真看不出有谁能从流言中得益。

随着黄延庆以雷霆手段将金吾左右卫上下肃整了一番,宫中的守卫就更加森严了。黄延庆精心挑选的数名金吾左卫,除了皇上沐浴休息,片刻都不敢离开皇上的身边,以确保皇上的安全,更要确保他不会微服出宫。

事实上。就算没有金吾卫看管着,景兴帝也绝对不想出宫了。宫外面虽然热闹,但也太危险了,遇刺的绝望感,景兴帝时不时会想起。而后对宫外的世界充满了畏惧。

京兆的流言在慢慢平息,然而皇上遇刺带来的影响,迟迟未能消退。这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顾命大臣的精神气象。

卞之和虽然还在尚书省任职,还是如常上朝,但变得沉默寡言,仿佛对朝政的事都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