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卞之和虽然还在尚书省任职,还是如常上朝,但变得沉默寡言,仿佛对朝政的事都不敢兴趣了;左良哲也变得低调起来,平素圆滑的嘴皮子,就像缝上了一样,轻易听不到他的话语了;黄延庆和卫复礼这两个凑数的顾命大臣,一向都是多听少说的。

这样几个顾命大臣,似乎都变得萎靡了。

“朝堂的情况如此,还是要有人来主持大局才是。军国重务的开展,还是需要肱骨大臣来执行。皇上心中,可有考虑?”寿宁宫内,容太后这样对景兴帝说。

“这主持大局的人,朕也正在考虑。母后可有良言?”景兴帝在容太后面前,总是恭敬跳脱些的,和他的年龄相符。

“先帝留下的七位顾命大臣,七者去了其五。如今就只有打黄延庆和卫复礼了,然而他们一个长期在军中,一个学究气太浓,不适合挑大梁。”听了景兴帝的问话,容太后没有给出建议的人选,只是分析了当前顾命大臣的情况。

“母后说的是……”景兴帝只能回这样一句话,容太后说的,的确是事实。朝臣之中,似乎真是缺了这样的一位重臣。

“依哀家看,沈华善的病已经养得七七八八了,也该是时候重返朝堂了。沈华善从你还是十二皇子的时候,就站在你身后了。小惩可以,大诫就不必了。有他辅助于你,母后也能放心。”

这一次,容太后则是说出了她心目中的人选。之前她就觉得,左家和卞家势重了,一个是外戚之家,一个是慕太妃的娘家,容太后对这两家没有信任感和亲切感。她始终都觉得,沈华善才是亲信。

若是沈华善还在朝堂,就绝对不会出现皇上微服外出这样的荒唐事;刺杀的后续,也定会处理得妥妥当当的,哪里会有这些顾命大臣的颓靡。

景兴帝险些出了意外,这令容太后更加觉得沈华善的重要了,起码沈华善在朝堂的时候,景兴帝就没出现过意外。

“朕考虑考虑,要母后为儿臣费心了。”景兴帝对于容太后心目中的人选,并不感到意外。容太后和沈家的交情一向都不错,现在朝堂有事,需要有人稳定臣心,容太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沈华善了。

有了容太后的建议,还有先前楼乐封的的请求,让景兴帝一时沉吟:或许,沈华善离朝静养的时间,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没几天,朝官们就发现。皇上提到顾命大臣沈华善的次数多了起来。比如中书侍郎楼乐封在汇报之后,景兴帝会说这么一句:“楼大人的奏折,过于啰嗦了。当年沈华善的汇报,可做得比这个要好。”

又比如,又西宁道和岭南道的文书上报时,景兴帝也会说:“沈华善在教子这一点上,的确很不错。”

皇上都说得这么明显了,这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朝官们自然都清楚。看来,早前因献俘礼而离朝静养的沈华善。很快就可以重返朝堂了。

在景兴帝吩咐少府监往沈家送去好几箱赏赐之后。朝官们就更加肯定了。曾经的詹事大人,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沈华善,又再度获得了皇上的恩遇,他不日将重返朝堂。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果然,过了几天,内侍首领唐密就带着景兴帝的口谕,去到景泰大街的沈宅了。这个口谕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令沈华善参加三日后的早朝,此乃上意,不得有误。

这个口谕,彰显的,是景兴帝的态度。非是沈华善自求回朝,而是景兴帝亲自下令,而且来沈家宣口谕的,还是内侍首领,而不是一般的小内侍。这当中的差别,就是朝官所说的帝恩了。

帝恩反复无定,得者欢喜不已青云直上,失者痛不欲生深谷跌落。

对这一点,沈华善反而无感。帝恩这种不靠谱的东西,他向来不过分看重,所以不管失去或者得到,都能淡然对待。宠辱不惊,或许说的就是这样。

三日后的早朝,很快就到来了。沈华善遵照旨意,穿着三品紫色朝服,挂上金鱼袋,在卯时初,就出现在宣政殿门外了。

见到沈华善的时候,朝官们是反应不一的。绝大多数的朝官,都在感叹沈华善所得圣眷非常。明明都已经被皇上勒令静养了,只短短两个月的时候,他就复起了,而且还是皇上亲自去请他回来的!——前往沈家宣口谕的是内侍首领,这一点,不少朝官都知道的。

国子祭酒卫复礼和御史中丞杨简锐等人,见到沈华善的时候,都很高兴。当初沈华善离朝的时候,他们都在想着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甚至,他们都作好了半年一年的准备。却没有想到,短短两个月不到,他就回来了!

相比卫复礼等人的欢喜,沈华善本人,倒和往常一样,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还对其余的朝官点点头。他脸上带着的,是和往常一样的笑容。这笑容,和善而亲切,又有些云淡风轻的意味。

这个笑容,落到卞之和眼中,却感觉无比刺目。他恨不得立即上前去打散沈华善的笑容,可是他站着没有动,只死死盯着沈华善,眼里有着无法掩饰的恨意。

听到内侍首领去沈家宣口谕的时候,卞之和就反应过来了。原来,沈华善才是京兆流言的直接受益者,这次京兆流言背后的人,竟然是早就离朝静养的沈华善!

借由这一次刺杀和流言,沈华善顺利重返朝堂,这一切,都是沈华善设的局!而自己所想的谋救驾之功,或许早就落入沈华善谋算的局中了,而卞家和自己的孙子,竟然成为了沈华善重返朝堂的踏脚石!

我卞之和,定和沈家不死不休!看着沈华善的笑容,卞之和心中立誓,眼里的恨意越发炽盛。

他却忘了,沈华善离朝静养,也是他设局陷害的结果。如今,只是一还一报。卞家如今失势,只能说技不如人,这有何好不死不休的?

感应到了卞之和的恨意,沈华善抬起头来看着他,倒是微微一笑。这两个月离朝静养,他都过来了,卞之和的恨意,何有可惧?

一更!感谢米老鼠2006的粉红票!邓大人都三起三落,沈华善复起,也是理应的。

第三百九十五章家拿卞家开刀

早朝之上,景兴帝对沈华善的归来,表示了足够的看重。在视朝之前,景兴帝高坐在宣政殿上,对着沈华善说道:“爱卿离朝静养,朕心甚廖。如今爱卿归来,朕之手足心腹归矣。”

沈华善恭敬而感激的声音随即也响起了:“皇上对微臣厚意如此,臣惶恐涕零。唯念皇上身康健,臣九死而无憾……”

君臣二人,绝口不提两个月之前的献俘礼,仿佛当时景兴帝的震怒和沈华善的指责,都不曾出现过一样,剩下的,就只有君诚臣忠。

这样的话语在宣政殿内回荡,朝官们都微微低着头,专注盯着宣政殿的地砖。这一番君臣相对表演,根本就没有他们什么事情,他们也就静静地当听戏了。

然而朝官们都没有想到,沈华善重返朝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卞家开刀!

在叙完别后情之后,沈华善就出列了,奏言道:“臣有本启奏。臣要弹劾尚书右仆射卞之和。一弹其教孙无方,其孙以娼家女为妾;二弹其欺上瞒下,隐瞒家族疾病,将患有隐疾的妹妹送入宫中……”

沈华善的两个弹劾,第一个针对的,是如今还躺着养伤的卞乎义。卞乎义早前纳了妾,可是那个妾,竟然不是良家子出身,而是青楼楚馆中人,是倚身卖笑的。卞乎义纳了她为妾,还在户部那里谎报了她的身份。

在大永,官员的妾室,都必须是良家子出身,以非良家子为妾,那是犯了法的;尤其是卞之和竟然还以娼妇为妾,更是为人所不齿。沈华善这个弹劾,是有根有据的,卞乎义之妾曾经待过的楚馆,老鸨和不少恩客都可以作证。

而第二个弹劾,指的。就是如今在朝暾宫中静养的慕太妃。沈华善的奏言指出,慕太妃患有隐疾,接触不得花粉,轻则会发痒红肿,重则性命不保,且这病还会传给子孙后代。卞家早知道慕太妃有此疾,然而因她的容貌绝色,还是将她送进宫中为妃。

能够成为皇上妃嫔的,都必须是健康无疾之人。慕太妃身有隐疾,万一使得皇家血脉有疾。这就是卞家的大罪!

沈华善此奏言一出。直接震住了宣政殿内所有人。包括高坐在銮椅上的景兴帝。沈华善对卞之和的弹劾之辞,对于他们来说太震撼了,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就像有人突然在他们面前放了鞭炮一样。不知道该怎样反应。

就连被弹劾的卞之和,也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沈华善。沈华善怎么会突然弹劾卞家?而且这两个弹劾,随便一个,都足以让卞家落入万丈深渊!

自己孙儿纳妾这样的事情,卞之和是不会过多关注的,内宅中事,他根本就没有多少在意,是以他根本就不知道,卞乎义的妾室乃是娼妇!沈华善怎么会知道这一点?而且还能找来人证?

这个弹劾应该怎么应对?以娼为妾虽然没有以妾为妻的罪重。却也是要杖责五十的,如今孙儿受了伤还在躺着,若是再受五十杖责,那和要了他的性命有什么分别?

至于第二个弹劾,更让卞之和恐惧。这是他家族的秘辛。卞家上下,对这个事情都瞒得极好的,沈华善怎么会知道这个事情?欲使皇家血脉有疾,这不仅仅是慕太妃一个人的事情了,很有可能,整个卞家都脱离不了干系。

怎么办?怎么办?卞之和脑中不断地想着这些事情,试图想出一个应对办法,可是他惊恐地发现,这些事情出现得太突然,他竟然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卞卿家,你且说一说吧,沈爱卿的弹劾是否确有其事?”就在卞之和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景兴帝问话了,声音听不出喜怒来。

“微臣……微臣无言以对。沈大人所弹劾之事,微臣一概不知。如今我那孙儿,因为被歹人刺了一剑,如今还伤重躺着,至于他的妾室,微臣从来就没有注意过;而慕太妃患有隐疾之事,微臣更是闻所未闻。后宫妃嫔进宫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选拔,若是慕太妃有疾,当初怎么会验不出来呢?这医药之事,非臣所精。微臣实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