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俞氏的语气怏怏,脸上也没什么精神。她的老母亲俞老太在南雄之战中遇害,五七之期虽已过了,但沈俞氏仍是十分伤心。

这设宴之事,如果不是沈华善亲自交代,她还真没有这个心思。

她没有想到,沈宁给她请安之后,说的,也是差不多的事情。

原先沈俞氏以为,设宴邀请官员夫人,更多的是为了给沈则敬铺势,却没有想到,还有这么重要的任务在里面。

仔细一想,沈俞氏便知道当中门道所在了。很快,她就有了主意。

“如今是你当家,家中下人的月银、庄子的收益等等,全部都换成太平通宝。铜钱、银子、银票,都要准备妥当了。”

这话,是对沈安氏说的。如今沈家的后宅,是沈安氏在当家,下人、庶务、中馈等,都是沈安氏的职责。

沈家要想推行太平通宝,当然首先要在自己推行。仆从、庄子等等,也是一张巨大的联系网络,他们身后也有姻亲故旧。这张网撒出去。影响也不会小。

只要沈家起了这个头,只要沈家使用了太平通宝,那么与沈家的一切往来,都会是用太平通宝。

这就是沈俞氏吩咐沈安氏做事的目的。

“酒宴之时。就劳烦二弟妹帮帮忙了。至于宴会的回礼,由我亲自来办,宁儿和胡氏来一旁协助。”

沈俞氏继续说道。这一次沈家由她出面设宴,规模要多大、要邀请些什么人等等,她都要仔细思量一番才是。

沈胡氏、沈安氏和沈成氏,自然点头称是。沈俞氏交代的事情,虽然繁杂琐碎,但只要用心,就能轻易办好的事情,她们都没有什么问题。

沈安氏经过了几年的锻炼。办事能力那是杠杠的。在沈俞氏吩咐之后没两天,她就召集了家中的大小管事、管事娘子、得力仆从,宣布了沈家从此使用太平通宝的决定。

沈俞氏的命令,面上不会受到任何质疑。她是主,管事等人是仆。这个等级观念,是不容紊乱的,与士兵们的骚动又不一样。

在沈安氏的细致安排下,沈家的下人仆从,很快就提前领到了他们的月银。这月银,当然是太平通宝,比他们之前领得还要多一两。

下人仆从心里多少有些异样。可是当他们拿着这些银子,也能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心里就无比欢喜了。

而这时,沈宁也知道沈俞氏准备的宴会回礼是什么东西了。看到这礼物的时候,沈宁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

竟然是一锭银元!当然是太平通宝的银元!

这的确是最好的回礼,也是对她们赴宴的最好答谢。沈俞氏设宴表达的意思。尽在这银元中了。

沈俞氏设宴,遍请了岭南道五品以上的官员夫人。

沈俞氏作为主人家,应酬的功力是非同一般的,让每一个官员夫人都感到了亲切和热情。还有长袖善舞的沈安氏,细心察觉到了每一个官员夫人的心理。适时和她们喝酒、提话题,交谈声一直都没有停过。

那一晚,曲江边的庭院热闹非常,虽则非觥筹交错,却也其乐融融

这岭南道的官场夫人,有几个是愚笨之人?她们深居内宅,当然从前院丈夫的口中,知道沈家如今的地位和意义。

那是超越岭南道所有官员的存在。而作为沈家内宅之主沈俞氏,她们当然给了十足的尊敬。

当她们见到沈俞氏的回礼,脸色的笑意微凝。这个回礼,是什么意思,她们十分清楚。尤其在心腹管事娘子探听到,沈家的下人仆从领到的月钱,都是太平通宝时,她们更确定了沈俞氏的意思。

有不少眉眼通透的官员夫人,很快就召集了家中的管事和仆从们,将他们的月钱,由大永钱币换成了太平通宝。

上行下效,这四个字实在是真理。岭南道六、七品的官员夫人,不用怎么查探,就知道岭南道上层官员夫人的风向,她们思来想去,当然也是照做了。

于是,和这些官员家有往来的菜贩、肉贩等商人小贩,都发现这些官员之家,使用的是太平通宝了。

而且这些官员之家的管事也说话了:要结算,只能用太平通宝,不然,就换另外的小贩。——开玩笑,这些小贩最大的顾客,就是这些官员之家了,不用太平通宝,那不就等于是自己倒米吗?

就这样,从上到下,一层影响着一层,太平通宝在小贩、百姓这些最底层的百姓眼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了;他们使用太平通宝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

江成海他们苦恼的事情,终于有曙光了。

一更!感谢小夜saya、米老鼠2006、苏子hana的粉红票!很高兴~~努力码字努力更新去!

第五百三十一章缓称王

因有沈俞氏、沈胡氏等内宅妇人的帮忙,太平通宝在日常用钱这一方面,已卓见成效。

菜贩、肉贩等小贩,都开始习惯用刻有太平通宝字样的铜钱交易了,让江成海等的人少操了很多心。

至于大额的交易那里就更不用担心了,有胡氏安和堂和千秋钱庄在,太平通宝的信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很快,胡氏安和堂和西宁到杨家的第一笔药材交易,就是用太平通宝结算的;同时,千秋钱庄对素有往来的客户说:以后,只要是在千秋钱庄做的抵押,都会用太平通宝来交易;如果用大永钱币,千秋钱庄一律不承认。

零难道商人的嗅觉,其实要比官场的人,还要敏锐。他们知道太平通宝的影响,也预测到了它们以后的巨大作用。对商人而言,钱币的信用其实是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见到了沈家起兵之后的局势,岭南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家先是打败招讨司,然后完成对军队的改制,大商人们心中也知道,太平通宝取代大有钱币是迟早的事情。

做生意,是早一步要比迟一步好,谁最先适应局势的,谁就能赚大钱,这是最浅显的道理。所以,大商人也默认了以后的大宗交易,都会使用太平通宝。

既然大宗交易和日常用钱,都已经在使用了太平通宝。实际上来说,大永钱币已经在岭南道这里,丧失了生命力。因此,也就退出了流通市场,远离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大永钱币,才完全从岭南道消失。

且说,沈华善和沈则敬在看到第二步改制顺利完成。心里松了一口气。钱银之事,关系民生局势,是绝对轻忽不得的。

当军队改制、钱币变换在逐步推进的时候,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就摆在了沈华善和沈则敬前面。

那就是,禁卫军何处何从?

禁卫军的去向,其实就是沈家的去向。沈家已经起兵,走到了这一步,必定要迈开步子,踏进争势力、争天下的路程,让天下人都知道、认同沈家,才是他们要做的。如今,沈家是顺着“诛左氏,清君侧”的旗号。直入京兆,还是还怎么办?

近三十万的军队,总不能一直蜷缩在这个地方,必定要向外拓展的。可是沈华善觉得,现在还不是直入京兆的时间。可是也不能长留岭南道。

因而,沈华看不清了。或许是身在局中事太关己,一时有些犹豫,才请来了俞正道这个纵横术大家。

不仅如此,俞正道还带来了沈余乐和沈宁,道是一起参详意见。此时,书房内只有五个人。人数很少。

沈余乐有些懵,他在纵横一道上,什么都不懂,俞老先生带着他来商定沈家的方向,这搞错了吧?这应该是宁儿妹妹的职责才是。

沈余乐心中不解,沈华善也有些奇怪。不禁看向了俞正道:此是何意?

“乐儿,你夜观星象,日起卜卦。对于天下大势,可有所得?”

俞正道笑呵呵地问道。沈余乐的本事,俞正道也知道多少。对他也很感兴趣。

听得俞正道这么一问,沈余乐倒有些晓了,原来是为了这些,那么他就可以说出个门道来。

“星象和先前大体相同。京兆方向,帝星虽隐,但是皇气仍在。荧惑守心的大灾影响,尚未过去。”

沈余乐老老实实地说道,尽可能将这些浩淼的星象解释清楚。

“晚辈先前有卜,沈家……往京兆不利,倒可往北而行。”

想了想,沈余乐又补充说道。天下的局势,他并非一点儿都不懂,如今依卦象而说,意思倒表达得十分清楚。

沈家带着禁卫军,势必要拓展格局,京兆方向不能去,那么往北……是指北疆?陇右道的蒋博文?

“祖父,舅舅和孙女儿商讨的结果,是和兄长看法差不多的。沈家和禁卫军,当往北而行,暂避京兆之势。”

沈宁笑笑道,眼睛晶晶亮。

沈余乐说的方向,正是俞正道和她殚精竭虑,才最后的定下的。如今沈余乐只是观星卜卦,也能说个大概。这个堂兄的本事,日益长进了。

俞正道也捻须而笑,他找沈余乐来,也是想听听玄幻飘渺的星象,所指示的是不是也一样。

“沈老弟。沈家起兵,有西宁商路和兵器司辅助,又有碧云骢的祥瑞,第一步民望铺势已经完成了;如今再有军队改制、钱币改造,沈家的影响正在进一步扩大,然而这还没有足够可以让沈家直上京兆,对抗大永皇朝。”

俞正道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这些,是沈华善和沈则敬十分认同的。可不就是这样?沈家已经做了那么多工作,也有了民望,还有了兵力,但这远远不够。

“先前西燕敌军入侵的时候,沈老弟对朱敦实有言‘高筑墙、广积粮’,是十分正确的。要在乱世之中存活、扩展,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沈家如今的情况,宜再加三个字。”

俞正道看着沈华善,语气沉稳自信。

“三个字?哪三个字?”

沈则敬问道,很好奇是哪三个字。能让舅兄特别指出来,是哪三个字呢?

“缓称王!”

俞正道没有过多遮掩,说出了这三个字,听得沈余乐有些愣住。

缓称王?谁要称王?

沈华善仔细一斟酌,不禁扬起了笑容。是了,这三个字,正是沈家如今应该做的。蒋博文称陇右王,大永又有哪个官员会真正承认他的王号?

称王,是最直接扩展势力的办法,在时机尚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