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千界-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代: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白堤全长1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广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在白堤东端断桥。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
“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
清《湖山便览》卷二:
“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
孤山:
孤山,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其中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雷峰塔:
雷峰塔坐落于净慈寺北,南屏支脉夕照峰,亦称雷峰上。系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黄妃得子而建,亦称“黄妃塔”。八面五层楼阁,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芯砖砌,塔檐、平座游廊、栏杆等为木构。塔内壁每面均嵌《华严经》刻石,塔下辟地宫,供奉金洞罗汉。
龙山:
玉皇山(237米);地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原名龙山;远望如巨龙横卧;雄姿俊法;风起云涌时;但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境界壮伟高远;史称〃万山之祖〃。与凤凰山首尾相连;有“龙飞凤舞”的美称。每年农历春节至清明的一段时间;杭嘉湖和苏州无锡的香客蜂拥而至;福星观龙殿前香烟缭绕;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成为山上的一大景观。平日里上山健身游览的人群;从清晨到傍晚络绎不绝;是一座深受百姓喜爱的旅游休闲名山;也是新西湖十景之一“玉皇飞云”所在地。
玉皇山;唐代取名玉柱峰;五代改名育王山。相传五代吴越国王钱曾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的舍利置放次山;故名。宋代后;又名玉龙山、龙山、天真山等。明代创建福星观;开始供奉玉皇大帝;始名玉皇山。山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荟萃;有六十四景之称。山顶除福星观外;新建登云阁;江湖一览亭;南宋的白玉蟾井、天一池、日月池;山腰有紫来洞、七星缸以及慈云洞、五代石刻等景点。
紫来洞位于玉皇山腰;原为小石洞。是清代福星观道长紫东用人工依势开辟而成;又名飞龙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深邃幽奇;湿润凉爽;是夏日消暑胜地。斜壁上写有〃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巧妙地嵌入紫来二字;同时起洞名为紫来洞。洞口削壁;上有仅容一人的石级游人都喜横身通过。现在这里新辟钱坤宫现代电子激光景观;内设有〃仙女散花〃、〃灵霄殿〃、〃姜太公掉鱼〃、〃观世音菩萨〃等佛、道传说中人物故事。还新添吴越文化展;以精美传神的东阳木雕技艺;彩绘了〃封王创吴越〃、〃三扩杭州城〃、〃射潮筑海塘〃、〃无水则无民〃、〃国泰民也安〃等吴越王钱治国保民的史迹。
峰峦峻秀,景色优美
玉皇山峰峦峻秀;奇石异洞;竹树交翠。在山腰紫来洞前;可俯瞰南宋皇帝亲身躬耕的“八卦田”;在山巅;有内看西子;外眺钱江;西望群山的“江湖一览阁”与“登云阁”。农历八月在山上可远观气势澎湃的江潮奇观。著名洞景紫来洞;上下三层、洞中有洞;深不可测。洞中常年紫气笼罩;阴凉潮湿。洞顶豁口旁有古人据阴阳八卦之说用以镇压杭城火魔的七星缸。一旁七星亭上的一副对联写得好:
七星缸;八卦田;紫来洞天;皆神工奇构;
东浙潮;西湖景;龙山胜迹;极武林大观。
玉皇山中又以遍藏古迹而称胜。自西湖翻山去江干一带的慈云岭古道;开通已逾千年;岭南山坡上有五代时期的石窟造像;共两龛七尊;是西湖现存年代最古老、保存最完美的石刻艺术品之一;天真山(玉皇山南部山岭的称谓)南麓天龙寺内的石刻造像;镌刻于吴越国末期(965);一堂三龛;亦为七尊;十分珍贵。此外还有钱王郊坛(老玉皇宫)、南宋郊坛、天真书院等古迹散落在山间道旁。
山顶的福星观原为清代所建;主殿内曾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现虽不存;但有木雕玉龙供人参拜;因又称“龙殿”。殿侧的白玉蟾井;凿于南宋年间;虽处山顶却常年不涸。
玉皇山的山林景色十分优美;不论从哪个方向上山;石径始终盘绕在绿树翠竹之中。山间岚气成云;幽深静谧。有许多爬山人特意选择自林海亭盘旋而上山顶的盘山车道行走;因为它坡缓路宽;可绕山尽览四方景色;又有“涉岙”、“挹江”、“涵碧”等路亭可供歇息。晨练者还边走边做一些自编的肢体运动、倒走、兔跃、甩手、摆头等;千姿百态;十分有趣。
八卦田位于玉皇山南麓;是南宋皇帝祭祀农耕的地方。所谓八卦田;是因为田分八块;中间为一圆形高埠;状如八卦;故有此名。这里四周平畴连片;当地农民在各卦上栽种了不同颜色的农作物。由于季节变换呈现的景色各不相同;登高俯瞰,别有一番情趣,明代文人高濂曾在《四时幽赏录》中写到:〃春时菜花丛开;白天真高岭遥望;黄金作埒;碧玉为畴;江波摇动;恍自杳然;更多象外意念。〃八卦天旁;还有五代吴越国王妃吴汉月的古墓葬。
上玉皇山的游步道;北面自林海亭经慈云岭、紫来洞直达山顶;石阶约1300多级;南坡可从陶瓷品市场经八卦田、白云庵和天龙寺的古道上山;西头从动物园对面的九曜山隧道入口处;先上到丁婆岭得意亭;然后经老虎洞、宝月亭登顶;东面可由凤凰山、将台山到慈云岭后;再沿石径上山顶。山中道路养护得非常干净整洁;行走称便。
赤城山
在浙江天台西北,为天台山南门。因山上赤石屏列如城,望之如霞,故名。山有石洞十二以紫云洞和玉京洞最著。山顶有赤城塔,为南朝梁岳阳王妃所建。今“赤城栖霞起而建标。”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大清一统志。台州府一。山川》:“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六里。’支遁《天台山铭序》:‘住天台者,当由赤城山为道径。孔灵符《会稽记》:‘赤城山,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旧志,一名烧山,西有玉京洞。道书以为第六洞天,名上玉清平之夭,即天台之南门。”
赤城山又称烧山,距天台县城和国清寺均为2公里,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为丹霞地貌,仙佛双修的圣地,济公活佛故里,名人逸事集粹。赤城山,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缭绕山腰,霞光笼罩,光彩夺目。元邑人曹文晦形容为:“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故有“赤城栖霞”之称。赤城栖霞亦为天台八景之一。
天台山
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誉满中外,佛、道文化源远流长,西方宗教也驻足天台。尤其是佛教、道教,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佛教的“天台宗”和道教的“南宗”都创于天台山。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国内外天台宗信徒都要到国清寺朝拜祖庭。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另外方广寺为佛教五百罗汉道场,赤城山玉京洞为道教第六洞天等。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