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特种部队武器装备揭秘-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ALPHA)部队。
  2002年10月23日晚9时(莫斯科时间)左右(北京时间24日凌晨1时),40多名恐怖分子携带机枪、自动步枪、手枪和爆炸物,乘坐4辆汽车冲入莫斯科东南区轴承厂文化宫,按事先部署控制了剧院的各个关键位置。当时剧场上正在上演一部关于飞行员生活的戏剧,第三幕刚刚开始。突然,几名身穿迷彩服、手持武器的蒙面人冲上舞台,将不知所措的演员推到了一边,并向空中鸣枪,随后喊道:“你们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吗?我们是车臣人,都不许动!”就这样,看音乐剧的700多名观众、100多名演员及文化宫的工作人员被扣为人质,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人质危机”。绑匪此次行动的目的是,逼迫俄罗斯联邦当局停止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并从车臣撤军。这次恐怖活动影响之大、劫持人员之多,在全世界也是很少见的。此次人质危机事件也是俄国自立国以来,在首都莫斯科市发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恶劣的劫持人质事件。绑匪携带了大量爆炸物,混杂在人质当中,随时准备炸掉整个剧院以及炸死所有人质。
  早在2002年夏季,一个名叫鲁斯兰的车臣商人找到剧院管理部门,高价租下了剧院地下室的一部分,开设了一家名叫“中央车站二号”的夜总会。
  装修时,鲁斯兰以了解剧院结构为由,索要了整个剧院的设计图纸,使恐怖分子得以详细了解该剧院的建筑结构,为其制造劫持计划、安放爆炸物提供了方便。鲁斯兰还在剧院的入口开了一个小酒吧。酒吧是观察人员出入和剧院保安活动的最佳位置。一些经常出入这家剧院的人后来回忆说,在劫持行动发生的前几个星期,不断有来自车臣的“老乡”造访夜总会,他们在主人的招待下,看剧、喝酒、跳舞、参观剧院的各个部分,但当时这一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10月末,这家夜总会正好在装修,因此,多名车臣绑匪就化装成了建筑工人,把炸药和枪支偷偷运到了夜总会的储藏室。
  车匪在莫斯科的地下组织预先通过关系,在郊外靠近机场的一个偏僻地方租用了一栋民房,作为秘密储存武器的仓库。到事发前,匪徒们已经在这栋民房里存放了数十件各类枪支和近两吨爆炸物。俄警方经清点后宣布,在此次人质事件中,绑匪共使用了120公斤炸药、114枚手榴弹、15支狙击步枪、11支手枪和其他武器装备。这些武器的秘密运输工作早在袭击的半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行动前三个星期,匪徒们开始按计划陆续离开车臣,出境方式包括:化装成平常百姓合法出境、偷越封锁线、绕道国外等等。这些人一到莫斯科,马上就会得到车臣地下组织的接应,迅速“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根据俄当局的事后调查,发动此次人质事件的车臣匪首早在袭击开始前的两个月,就从俄罗斯南部坐火车秘密进入了莫斯科。而他手下的部分“寡妇军”成员也在10月初搭乘长途汽车,从与车臣接壤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进入了莫斯科。从被打死的车臣“寡妇军”成员身上搜出的车票证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其他的车臣绑匪可能是从俄全境各地向莫斯科汇集的。到10月23日匪徒们一切准备就绪。当晚21时,巴拉耶夫率领40多名车臣恐怖分子发起了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人质危机”。
  事发后,最早得到警报的莫斯科市内务总局,在第一时间内,向现场派出了莫斯科内卫军区第55内卫师和第一特种大队共450人,当晚22时,他们抵达现场,迅速包围剧院,控制附近制高点,并在剧院100米和300米范围内设置了两道封锁线,着手疏散附近居民。与此同时,联邦安全总局所属“阿尔法”特种作战小组也全副武装赶到。
  面对极其险恶复杂的局面,俄最高决策层确定了谈、打两手准备,立足武力解决的方针。各强力部门为武力解救人质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围绕着防爆炸、歼匪两个重点,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10月24日凌晨,有关方面开始同绑匪接触,首先争取政治解决危机,至少暂时稳住绑匪,为解救行动赢得时间。当时,至少有五种接触渠道:一是由联邦安全总局牵头的应急联合指挥中心与恐怖分子保持着联系;二是有车臣背景的人士,包括车臣驻马的代表,及一些在莫斯科的知名车臣政治、文化和工商界代表;三是红十字会、“无国际医生”组织,这些组织的工作人员以探视、救助人质为由进入剧院,与绑匪接触,争取软化绑匪立场;四是美、德、奥等外国人质所属国家的驻俄大使,也前往剧院,试图与绑匪进行接触;五是杜马中的右翼党团领导人,出面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如涅姆佐夫等人。另外,一些政治家在电视节目中表示,愿意把自己交给绑匪,把其他人质换出来。
  各种渠道不断地与恐怖分子进行着接触和谈判。24日至25日白天,谈判在向人质提供食物、药品,争取释放妇、幼、弱人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绑匪同意让医生为伤病者提供治疗,甚至同意个别记者携带摄影设备进入剧院拍摄人质当时的状况。据出来后的人说,绑匪们对待人质总的来说还算文明,基本没有打骂人质的现象。生命处于危险之中的人质们无奈地坐在座位上,场面还算是平静。人们可以获得水和食物,也可以小声地聊天,听收音机,但就是不能走动。为了防止人质逃跑,绑匪禁止人质使用剧院大厅的厕所,要方便只能到舞台前的乐池里,因此大厅里的空气污浊不堪。
  俄罗斯政府成立了指挥部,与绑匪进行谈判,但是毫无进展。同时,车臣分子已经枪杀了几名人质。在与挟持了剧院三天两夜的车臣恐怖分子谈判失败后,指挥部决定采取突击行动,以避免更多的无辜人质受到伤害。
  突击计划早在人质事件发生之初便由俄内政部、内卫部队、联邦安全局在紧急情况下拟定好了。参加突击行动的部队,即“阿尔法”小组、“信号旗”和内卫部队也早已到位。其中在行动中唱主角的是“阿尔法”,“信号旗”负责支援突击,内卫部队则负责支援突击队的任务。在三天事件中,特种部队人员一直准备作战,他们早已在剧院后面的外墙挖了洞口,特种兵早已潜入剧院内,并隐蔽起来。
  当地时间26日5时30分,在战斗号令发出之后,预先埋伏在地下通道、楼顶、剧院两侧和正面的“阿尔法”小组特种作战突击队员从五个方向冲进剧院,与绑匪激烈交火。其中,地下和楼顶突击是主攻方向,剧院正面的突击是佯攻。有一个突击小组预先通过地下通道潜入剧院地下,战斗打响后从乐池出口冲出,发起突击,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队员们还通过排风扇向剧院大厅投放了催眠瓦斯弹,这样做是为了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因为劫持人质的车臣分子携带着大量的爆炸物,所以防爆炸也是这次营救行动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此,参战部队提前施放了失能性气体,使身负炸药的绑匪丧失了活动能力,无力进行抵抗并引爆爆炸物,从而避免了大爆炸的发生。
  守卫大门的车臣恐怖分子来不及反应就被打倒在地。几个在走廊里放哨的绑匪,向从正面进攻的突击队员开火,并向里面跑出来的人质射击,也被“阿尔法”队员迅猛准确的火力歼灭。同时,冲在最前面的“阿尔法”队员手疾眼快地向人质最密集的地方接连投掷手榴弹,爆炸声过后,人质倒下了一大片!不过,不要担心,突击队员投掷的是一种“昏迷气体手榴弹”,可施放催眠气体,在爆炸后,其产生的弹片不具杀伤力,而是释放出一种可以使人在三秒钟内立即昏迷倒地的化学气体。该气体对人无致命伤害。正常情况下吸入这种气体的人半小时后会自动苏醒。紧接着,戴着防毒面具的突击队员快步冲进剧院大厅,里面的灯光很亮,完全可以辨认出绑匪,绝大多数绑匪都是当场被击毙的。然后突击队员卸下了绑匪身上绑着的炸药。
  可能是突击队员们的行动实在是太快,也可能是临死的时刻犹豫的缘故,身系炸弹的“车臣寡妇敢死队”队员没有一个成功引爆绑在她们身上的炸弹。18名“车臣寡妇敢死队”队员悉数倒在了突击队员的弹雨之下。
  经过半小时的战斗,50名绑匪被击毙,其中包括车臣非法武装劫持人质的头目巴拉耶夫,3人被俘,成功地阻止了大爆炸的发生,解救了800余名人质。在此次行动中,特种部队无一人牺牲。
  在莫斯科人质危机成功解决之后,立下了大功的“阿尔法”部队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又飞赴车臣,展开了大规模的“斩首行动”,搜捕车臣非法武装的头目——“高加索狼”。
  阿尔法小组装备
  组建时间:1974年7月。
  兵力规模:二百五十人左右。
  主要武器装备:卡拉什尼可夫冲锋枪、短步枪、马卡洛夫手枪、新型防弹背心、夜视仪和其他各型新特种作战武器。
  主要作战:攻占阿明宫、解救二十五名中学生人质、两次成功地从图—134客机上解救人质、五次成功地实施反恐作战行动、2002年10月时成功解救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等。
  法国特种部队武器装备
  法国特种部队武器装备
  ★结构简单的AAT—52/NF1通用机枪
  ★大口径的M82A1狙击步枪
  ★采用无托设计的FAMAS F1突击步枪
  ★保留了刺刀的FAMASG1突击步枪
  ★世界著名的狙击步枪——FR-F1/F2式狙击步枪
  ★“三无”弹射器——FLY—K TN8111弹射器
  ★GIGN——法航AF8969号班机人质营救行动
  结构简单的AAT…52/NF1通用机枪
  AAT—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