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这个也有道理,是朕想多了呵呵呵……,总不能指望着对手全体都弱智,这件事,朕能考虑到,相信东虏那边也一定有人能考虑到,这个如孙师傅说的,是必然……,也正如孙师傅说的,只要我大明自己做好了一切,不出问题,东虏就奈何不了我大明……,除了按照朕设计的路子走,再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杨改革经孙承宗稍稍开导,又醒悟过来了。做什么事,自然不能指望给自己开金大tui,开无敌光环,给敌人、对手开弱智光环,开必败光环,关键还是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不管是如今的明朝,还是历史上的明朝,都如孙承宗说的一样,实际一切胜负成败都是大明自己的事,大明自己不出问题,不出乱子,别人是没有机会的。

“陛下说得是……”孙承宗说道。

杨改革思索着,如今“队友”已经到位,再训练一段时间,就可以派出去实习了,实习一段时间,就可以正式上任了,正式上任了,就可以正式和东虏开片了,算下时间,如今才九月,到明年上半年开片,应该还有半年的时间,培训“队友”的时间,也差不多了,虽然有点急,可相信以这两人的能力,应该能胜任。

如果这场万里大作战能成功,这悬浮在大明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也算是彻底的解除了。

“孙师傅,如今新军的训练状况如何了?”杨改革又问道。杨改革开始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这件事上,先前都把精力放到对付儒家,对付孔家和操作张显庸的事上去了。如今腾出了精力,该是解决后金这个大麻烦的时候了。

“回禀陛下,一切按部就班,前些日子因为配合陛下的赈济救灾,又招收了一批新兵,如今,正在加紧训练,这批新兵,因为挑选的范围极大,甚至到了十选一的地步,故素质相当不错,个个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孙承宗赶紧禀报道,说到这里的时候,明显的得意了一下,显然对新兵相当的满意。

“嗯……”杨改革嗯了一声,这事,杨改革知道,七八月的时候,因为收成减产,北方大面积的逃荒,招新兵也算是容纳灾民的一个手段,因为涌向京城的人格外的多,又因为新军待遇极好,所以,这新兵的挑选范围也极大,往往好几个人中选一个新军,自然是捡好的挑。

“吴三桂还好吗?”杨改革如今把心思重新拉回到军事方面,开始全面关注北方的战事,倒是想起了吴三桂了,后金即将成为历史,不知道吴三桂将来的归宿又会是那里,以如今的情形来看,日后必定会是大明朝的一员悍将,或许开疆扩土少不了他一份,或许日后凭着功劳不封个王,也能封个侯,封个伯什么的。

“陛下可是问长伯?如今在张家口那边也算是有了不小的名头,皇协军提起吴长伯的名字,也都是信服的,以新军弹压皇协军,这个,已经难不倒长伯了,恭喜陛下,所谋之事,又成一件……”孙承宗见皇帝问起这事,立刻为皇帝解释,颇为高兴的恭喜皇率。

“呵呵呵,这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也不枉朕费了如此之多的精力……………”这个吴三桂也确实是个人物,日后必定会有一番成就的!”

杨改革感叹道。

“陛下,吴长伯也算是陛下新军的第一人,他能有所成就,也是陛下成全,陛下要开疆拓土,少不了要年轻人去做……,陛下挑选的这些人,在臣看来,都是年轻俊杰,有这些年轻人在,臣也就放心多了……………”孙承宗感慨的道,和皇帝说话,他倒是没太多的顾忌,基本上有什么说什么,很多旁人不敢说,不能说的东西,孙承宗可以毫无压力的说出来。

“…确实有很多年轻人啊!”杨改革自己也笑道,说起年轻人,今日这两个“队员”一个二十多岁的四品知府,一个三十来岁的副部级,都是年轻得“可怕、”的人,吴三桂更只有十几岁,更年轻,还有尚可喜,耿仲明等等一大批年轻人,有这么一大批年轻人在,杨改革相信,未来是光明的,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说到年轻人的事上,杨改革相信,自己也是年轻的。大明朝必定会在自己手上焕发勃勃生机。!。

 第六百五十二章 说情的

杨改革的日子,过得实在是说不清。不知道是该说清闲呢,还是过得充实,或者说,过得有些无味。

如今,杨改革几乎每日都会关注两个新“队友”的成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或者是看他们推演,或者是批改他们的“作业”,或者是和他们两个人聊一下,争取尽快的把这两个队友培养合格,如今的时日也不等人,也算是相当的紧张,本来早就该让袁崇焕进京的,原本早就该让孙承宗卸任兵部尚书的,可因为这“队友”的事,杨改革也是一拖再拖。

除了关注新队友的成长,还有就是关注孔胤植,关注儒字新解的事。张显庸的事,则因为已经进入到一定的阶段了,如今倒是只需要不断的发酵就可以了,倒是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再就是杨改革几乎每日都必须盘算的缴税派的事,和缴税派相连的,就是各种投资的事,有投资的意愿,也就是说,社会上的资金会流动起来,资金流动起来,这个社会才会有活力,经济才有活力,除了能从中盈利,比如银行,再就是能促进就业,就业这个东西,一直是杨改革紧盯死守的一个东西,是片刻不能放松的东西,这扑灭下去的火,是万万不能让他复燃的。

今日,杨改革又准备去看两个新队友的学习进度,去之前,都会问下王承恩,有什么事要处理没有,有什么人要见没有。

“大伴,今日可有要见的人?”杨改革问道。

“……嗯,回禀陛下,这……,有一人,不知陛下要不要见。”王承恩知道皇帝要去平台了,见皇帝问起,有些疑huo的回答道。

“哦,谁?”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乃是圆悟大师。”王承恩回答道。

“圆悟?”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圆悟,乃是佛门高僧,金栗寺住持。”王承恩回答道,对于这个人的求见,王承恩也不是那么特别乐意的,甚至也拦了几次,他是知晓皇帝的事的,皇帝扶植的是道家,佛门的地位在王承恩看来,甚至不如夷人教,夷人教有皇帝的客卿,皇帝的左膀右臂徐光启也是信的夷人教,夷人教的人来求见,比如汤若望,基本都没问题,王承恩不会拦着,不过这佛门么,皇帝一不用他们办事;二也没有皇帝的客卿;三更是没那个皇帝的心腹大臣是信佛的,所以,王承恩是没什么面子给佛门的,对佛门高僧,甚至可以说佛门领袖来求见,也不是那么待见的。在皇宫内外,王承恩这个大总管的权利,可是相当的大。不过,显然,老和尚还是有些本事的,王承恩还是将这件事禀报给皇帝了。

“哦……金栗寺?佛门高僧?哦……”杨改革很想问一问,这高僧到底有多高,这金栗寺,为什么不是兰若寺,这和尚怎么不叫法海?回忆了一下,好像对这个人的名号有点印象,算是佛门领袖了,前一段日子,接见各路人马,似乎也有这个人的名号,不过,杨改革和佛门的交集实在不多,对佛门的印象实在是淡薄,倒是对光头有比较深的印象。

“……哦,见一见吧。”杨改革想了想,还是决定见一见,佛门的领袖来求见,总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尽管杨改革现在不用佛门给自己办事。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

王承恩见皇帝面sè疑huo,就有些后悔给这老和尚见皇帝的机会,见皇帝还是要见,这才松口气,去传旨了,寻思着,要是这次老和尚惹着皇帝了,或者皇帝不喜,那下次,可绝对不会在给这老和尚通融了,谁来说项都不给面子。

杨改革又顺手处理了几件奏本,闲着也是闲着,这些奏本,都是要在今天处理的,现在处理了,呆会就不用处理了,也算是节约时间了,这皇帝的生活,可绝对不想某些人想的那么逍遥自在,事实在是多,即便是有六部内阁分担,可事情依旧是多得离谱,很多东西,杨改革都是必须要过目的,不看一下,就会对大明朝逐渐的生疏,会对大明朝的掌控力降低,大明朝就会逐渐的陷入mi雾之中,这些繁琐事,虽繁琐,确实不得不做的事,尽管有些是在杨改革看来,是鸡毛蒜皮的事。

“贫僧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老和尚圆悟进了乾清宫暖阁,看了一眼皇帝,就立刻恭恭敬敬的磕头,礼之大,超乎了寻常人。

杨改革皱皱眉头,看了看地上的光头和尚,这个礼也算是少见了,不知道这和尚怎么一见面就行这么大的礼。当然,杨改革不知道,人家为了见自己一面,还得使大力气才行,可不是想见自己就能见到的。他们佛门不是道教,也不是夷人教,见皇帝相当的难,进门的资格,在杨改革看来,不算什么,实则,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宫面圣的。

“起来吧……”杨改革待这个礼行完了,才说说了句,这皇帝之威,不经意间,已经显lu无遗,不经意间,已经漫天的散开,或许杨改革自己没注意,也没什么感觉,可外人对皇帝的感觉,实在是大不同,知道如今皇帝的事迹,看过皇帝手段的人,要说见了皇帝对皇帝一点感觉都没有,那可真的是少见,除非是白痴。

“谢陛下隆恩!”老和尚又才恭恭敬敬的起来,又抬头看了看皇帝,又低下头。本来按理说,以平常心待之,是老和尚该有的心态,可今日,老和尚心里却有事。

“大师来见朕,可是有事?”杨改革问道,杨改革看了看这个老和尚,实在是相当的老了,杨改革的面sè倒是柔和了下来,语气也变了不少,对于老人,杨改革倒是格外的照顾一些。

“回禀陛下,陛下乃是得道之人,有神人庇佑,有万民称颂,有功德无量,乃是有大智慧之活佛圣主,贫僧在陛下面前,实在是不敢以大师自居,陛下称呼贫僧法号圆悟即可……”老和尚一上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