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权杖-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了!高宗竖起大拇指。



第36章 和平时代 

有道是,天下战久必和,和久必战。战争与和平既是一对冤家,又是一对亲家,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按照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说,这叫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宋金双方的战争从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一直打到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长达十六年的战乱,可谓是两败俱伤。大宋失去了淮河以北的中原之地,元气大伤,从此苟活江南一隅;金虽然取得淮河以北的土地,但其灭亡大宋的愿望终未实现,国力也因连年对宋用兵,而受到极大损伤,丧失南侵能力。 
这就是战争的代价! 
现在好了,被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双方,终于签订了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算是为长达十六年的战争画上了一个逗号,接下来双方处于休战阶段。 
得到了喘息的大宋,下一步将会何去何从呢? 
先看看大宋国内的状况:首先,在政治上,内斗依旧不休。由神宗朝开始的守旧与革新派之争随着战火的燃烧迅速演变成求和派和主战派之争,两派互相倾轧,今天我弹劾你,明天你弹劾我,把朝廷搞得很乱,把政风搞得很坏。其次,在经济上,那是一派萧条破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火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土地荒芜,千里无人烟。再加之,朝廷频繁的征兵,使农村农动力紧缺,生产活动受到很大影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不景气了,整个国家也就到崩溃的边缘。除此之外,城市经济也遭受重创,虽说那年月没什么大工业、大企业,但手工业和餐饮服务业还是城市的经济支柱,官府的搜刮,盗贼的抢掠,金军的扫荡,这些小本生意怎经得起这般折腾,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原本的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 
最后,在军事上,良将尽失。在抗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将领,在议和前后,先后被高宗解了兵权,罢的罢,贬的贬,诛的诛,大宋军的黄金一代就此告别沙场,一些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反倒成了军中栋梁,到了这个时候,匡复中原,恐怕只是一个笑谈而已。 
满目疮痍的大宋,谁来为你疗伤? 
首当其冲的责任者应该是宋高宗,一个臣服于金的皇帝,他能否抓住和平机遇,带领大宋臣民走出困境,缔造一个繁荣盛世。 
高宗,看你的了! 
如果说高宗没有这样的想法,那完全是胡说,哪个皇帝不想成为留名青史的有为君主?但是想和做又是两码事,光想不做的毛病在芸芸众生身上太普遍了,高宗也不例外。他虽然也想过中兴,也谈过中兴,但那只不过是他在危难之时自我解脱的幻想罢了,真要给他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让他放手中兴,恐怕他就懒得做了。 
励精图治,对流着徽宗血液的高宗来说,遥不可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度日,才是高宗的生存理念。 
所以,在宋金议和之后的日子里,高宗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吃喝玩乐上,不顾国家窘困,大兴土木,铺张浪费。 
皇帝不务正业,朝政岂不是要荒废了? 
话是这么说,但高宗这个人还不傻,他知道怎么摆弄人,在他下面是宰相秦桧,六卿之首,而秦桧这个人又是他的心腹,对他忠心耿耿。有了这么个和自己配合默契的宰相,高宗还有什么好顾虑的?索性就把朝政大事委托给秦桧,让他处理,自己只负责听汇报,拍板决策。这样一来,高宗就可以安心享受做皇帝的快感了。 
高宗轻松了,秦桧就受累了! 
不过,一掂量手中的权力,秦桧就不觉得累是累了,而是一种说不出的爽! 
宋金成功议和,秦桧功不可没,高宗之所以把秦桧的推到前台,就是要让他继续给自己遮风挡雨。倘若是把国家治理好了,那功劳自然是非高宗莫属;倘若是把国家搞得一团糟,那黑锅自然要秦桧来背。 
高宗这算盘打得不是一般的好! 
可是,这议和容易,治国就难喽! 
试问一下,秦桧准备好了吗? 
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秦桧,有了议和之功,皇帝之宠,很是飘飘然,根本就没把心思放在治国安邦上,而是满脑子歪门邪道。 
想那恰同学少年之时,秦桧也有过治国安邦的宏图大志,也有过造福百姓的雄伟蓝图,他期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像管仲、孔明那样,身居相位,治国兴邦。 
但随着他从了解政治到参与政治,从参与政治再到熟悉政治,他愈加认识到,再大的志向,如果没有天时,也无法实现;再美的蓝图,如果没有人和,也无法绘就。 
而大宋这会儿,没有天时,也没有人和,甚至连最起码的地利也没有! 
通过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些年,秦桧对权力的认识到了更深的层次:权力是用来斗争的,是用来打击异己的,是用来发家致富的,是用来造福子孙后代的。 
在这种认识的作用下,和平来临之时,秦桧给自己制定了四个工作方向:第一,粉饰太平。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百姓高兴,不如皇帝高兴,只要把皇帝两只眼睛蒙住,两只耳朵塞住,一张嘴堵住,那自己就功成名就,用不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悲壮了!第二,铲除异己。一日为敌,终生为敌。要想守住自己的相位,保住自己的权力,必须将过去和自己作对的,现在与自己不和的,将来对自己不利的人,进行一次彻底清洗,该贬的贬,该杀的杀,心不慈,手不软,才能干得长久。第三,禁野史。历史不是随便写的,只有官方史料的才最具权威性,野史都是作者情绪化的产物,要想使自己的形象变得高大,不为后人唾骂,必须从修史做起,掌握舆论的主导权,不但要把自己的儿孙安排在修史的岗位,还要对野史进行封杀,该禁的禁,该烧的烧,图的就是留芳百世。第四,造福子孙。孩子总是自家的好,只要是我老秦家的子孙或者亲戚朋友,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只要我说话还好使,那么就要尽一份力,有福同享嘛,当官不为儿孙福,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四个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37章 铲除异己之控制台谏 

要我说,议和就是一副良药,熬好了,下肚了,虽然很苦,但确实有效果。看那高宗,自打和金议和成功,这心不烦了、气不短了、腰杆也直了,心情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该好好享受享受喽! 
遗传因素真是不得了,徽宗治国安邦不行,艺术天分却很高,写字画画很厉害,自成一派,算是个大家。作为徽宗的儿子,高宗也如此,理政能力较低,痴迷书法,擅长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 
未议和之前,高宗整天忙着跑路,没时间没精力没心情研究书法,现在不同了,议和成了,时间有了,精力多了,心情也好了,可以静下心来,听听音乐,看看舞蹈,练练书法了! 
得把过去缺的课,抓紧时间补回来! 
高宗忙着补课去了,这朝廷就是秦桧的天下了。 
话说到这儿,不少人要问,一相独大的秦桧,该干点正事了吧?不求他能有多大作为,只要能为国为民作那么一点点贡献就行,也算不辜负高宗的信任、百姓的期望。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秦桧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桧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善争辩之人。 
秦桧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聪明绝顶、富有心计、善于应变之人。 
秦桧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睚眦必报之人。 
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难懂的秦桧,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给我们的不是政绩,而是一本厚厚的账本。 
什么样的账本?满本的新仇旧恨!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秦桧都要把账本搬出来,翻一番,把过去议论过自己、反对过自己、质疑过自己、弹劾过自己的人都找出来,做个编号,排个顺序,制一个算账时间表。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深知,趁着现在自己有权,把该结的账都给结了,不至于死的时候闭不上眼。 
想得还挺长远! 
秦桧狠下心来要铲除异己,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人一旦要混到宰相的异己层面上,也都不是些等闲之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铲得动的。 
树大根深啊! 
就拿秦桧来说,他要想把自己账本上的异己一一铲除,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皇帝的支持。和秦桧能对立的,都是些朝廷里的要员、重臣、元老,没有皇帝的许可,纵使秦桧再有证据再有理由,也动不了他们一丝毫毛。所以,铲除异己的首要条件是要获得高宗的鼎力支持,只有高宗这道关打通了,铲除行动才能大功告成,否则,高宗一摇头,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那高宗是否支持秦桧在朝廷上大搞铲除异己行动呢?前面交代得清楚,高宗自议和之后,对秦桧是厚爱有加,把朝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自己只顾享乐去了,遇到什么事情,秦桧怎么说,他就怎么拍板,一般不轻易否决。这样一来,就为秦桧铲除异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可以说,高宗这一关,秦桧是畅通无阻的。 
第二,秦桧自身要有资本,也就是说,秦桧的职位要比异己们高,权力要比异己们大,这样才能居高临下,说啥是啥。试想一下,要是让一个七品芝麻官去铲除那些比自己官大的异己,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吗? 
秦桧具备这个资本吗?当然具备,秦桧本身就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职位和权力都在异己们之上,因此,这异己铲除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第三,要控制台谏。台谏是专门监督官员的部门,台谏官员是皇帝的耳目、喉舌,有上书弹劾某某官员的权利,没有最后处置决策的权力。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谏官,他们那张嘴就是杀人不见血的利器。俗话说,人言可畏。他们要是看谁不顺眼,一个折子上去,就够人受的了,轻则丢官,重则杀头,绝少有人能逃过他们的唾沫星子。 
秦桧要铲除异己,必须有铲除的理由,就是皇帝老子,杀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