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权杖-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昏晕到了何等不可救药的地步!懦弱的大臣们能忍,太学里的愤青们忍不住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忍不住了,长期压抑的不满像火山一样喷发了!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五日,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次群体性抗议事件之一上演了! 
由学生、群众、士兵组成抗议队伍涌上大街小巷,他们前进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宫。 
前进,前进,再前进! 
如果忽略了时间,忽略了长袍大褂,忽略了之乎者也的口号…… 
或许,我们会以为这就是五四运动,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或许,只有不可逆转的事实。 
恰好此时,包括秦桧在内的百官刚刚退朝而出,行至宫门,被抗议队伍迎头堵住了去路。 
投降派的头头李邦彦见大势不好,撒腿就开溜,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稍晚一步,就有被撕成碎片的可能。 
法不治众,这是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不知道,此时此刻,皇宫里的钦宗会有何感受?是不是会猛然间想起,唐太宗那句治国名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 
总之,最后迫于公众的压力,钦宗不得不收回罢免令,重新起用李纲! 
人民,是人民赢得了胜利,创造了历史! 
当宋使带着钦宗求和的诚意来到金营,向翰离不呈上三镇地图后,翰离不深知宋国内部强烈的反对声音,怕此事存在变数,就提出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由宋国皇帝亲自手书割地,以公文形势通告全国;另一个是把假亲王赵构带回去,派一个真正的亲王来! 
怀疑赵构是假亲王?翰离不到底演的是哪出戏? 
这一切都是赵构一手策划的。 
原来,自从宋军劫营失败,遭到翰离不一顿责问后,赵构就寝食难安,觉得自己活着回去的希望渺茫,为了能活着出去,赵构就想了一个计策。什么计策?就是装成一个普通人,没有亲王谈吐举止,没有亲王的威仪礼节,像个市井小人,又用重金买通看守自己的金人,让他们在金营里散布流言,说这个亲王是假的,反正也没有人认识他,说他是假的就是假的,流言很快就会传到翰离不那里,到那时,再狡猾的狐狸,也得上钩了! 
这就叫策划,而且是成功策划。就和现在商业策划一样,明明房子还没卖出几套,却整一帮人去排队买楼,在报纸上高喊快要售罄了,欲买从速;明明药是假的,却整一帮老弱病残的人,对着电视机一顿吹有多好使,比仙丹妙药还灵,吃了立马就见效。 
赵构的成功之道,就是靠忽悠,把自己这个真亲王忽悠成了假亲王,让金人给退货了。 
既然人家说假的要换,那就换吧,好在徽宗儿子不少,回来一个康王,再送去一个肃王! 
小样,就不信这么多哥们儿,你能一个也留不下!弟兄们,给我上!钦宗下了决心! 
这次让谁陪肃王去呢?钦宗又想到秦桧,心想,这次你不能再赖了吧。 
秦桧接到了钦宗的旨意,一琢磨,反正皇帝已经正式颁布诏书了,把三镇割给了金,天下皆知,此次派我去金营,目的很简单就是护送肃王,顺便把割地的事情敲死了,别再发生什么差错。 
这样的差事,该去!秦桧拿定了主意。 
秦桧的官职当时是职方员外郎,品级较低,钦宗怕引起金不满,就让秦桧假借礼部侍郎名义出使金营。 
让秦桧冒充高级官员出访,实际是钦宗对秦桧的一次重用,如果这次出使金营,工作完成得顺利的话,升官那是一定的! 
机会,一次难得的机会,秦桧一定要抓住啊。 
秦桧果然不负众望,陪同肃王到金营,把钦宗亲自书写的割让三镇的文书送给了翰离不。 
翰离不试探秦桧宋内部的有关情况。秦桧首先介绍宋廷文武百官上下一心,团结协作,一致拥护赵宋江山。其次,各路勤王之师不断汇聚京师,兵力已达百万,只要钦宗一声号令,就会如潮水般向金军杀来。最后,李纲官复原职,积极备战,汴京军民士气高涨。 
秦桧的话有些夸张,恐吓大于实际,翰离不听了,虽未全信,但也心存疑虑,此地不可久留,很快就下令退军。 
大功告成了! 
秦桧陪着肃王跟金军一路走到燕京,金人带走了肃王,把他放了回来。 
金军退兵了,汴京安全了,钦宗高兴了,秦桧有功了! 
在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吴的大力推荐下,秦桧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升左司谏。 
原来升官这么简单啊!



第8章 耻辱1126 

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喽!钦宗打着哈欠,伸着懒腰。 
难道战争真的结束了吗?不,钦宗打发走的是翰离不率领的东路军,而粘罕率领的西路军还在攻打太原! 
疲惫的钦宗已经顾不了那么多,管它呢,只要不打到汴京,一切都好说。 
此前,钦宗已经下诏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割给金。可这三镇军民,誓死不从,太原守军继续固守城池,不肯投降。翰离不北退途中,想按照协议去占领中山、河间两镇,遭到两镇军民顽强抵抗。 
没想到吧,大宋的军民竟有如此魄力和气概,为保家卫国,皇帝的命令也不好使。 
粘罕围困太原久攻不下,见翰离不北撤,他就弃难从易,率兵南侵,连续攻占了忻州、代州、隆德府,进至高平。 
钦宗和朝中投降派们还没睡上几个安稳觉,金军又大兵压境,直奔汴京而来。 
怎么办啊?朝中又是一片混乱。 
地也割了,款也赔了,还不罢休,真是欺人太甚!钦宗这次被彻底激怒了,他迅速起用主战派将领种师道、姚古、种师中三人,让他们带兵抵抗,同时,命令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统帅继续组织抵抗,废除割让协议。 
钦宗的抵抗举措,让大宋军民看到了希望! 
坚持住啊,钦宗! 
随着钦宗重用主战派将领,战争局面也开始对宋有利,翰离不攻打中山、河间迟迟没有结果,宋将种师中率领的援军已经迫近,翰离不担心受到内外夹击,不得不放弃进攻,挥师北撤! 
同样,粘罕也因在太原受阻,宋军发动反击,而被迫北撤,留部分部队继续围困太原。 
虽然随后宋军吃了几场败仗,种师中战死,姚古兵败被贬官,但形势依然在宋军掌控之中,只要朝廷内部团结统一,君臣上下一心,招兵买马,积极战备,就一定能够抵御金军的攻势,并可择机发动反攻收复失地。 
问题还是出现在内部,根源还是在派别斗争,局势刚刚好点,投降派就极力排挤李纲、种师道等主战将领,解除了他们的兵权,为了防止东山再起,李纲被打发到扬州任职。 
主战派被彻底逐出了朝廷。 
刚刚清醒的钦宗,又糊涂了,昏招连连。 
这一次他犯的错误是致命的,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再看金,翰离不、粘罕两路大军北撤后,金太宗吴乞买对战果很不满意,明明割到自己名下的土地,却拿不到手,被宋廷这帮书生给涮了。 
绝不能善罢甘休!把姓赵的赶下台,换个国号换个皇帝,让它永远臣服于大金!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吴乞买又以翰离不、粘罕为左右副元帅,分兵两路再度南侵。 
这一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颠覆赵宋政权,扶植傀儡上台! 
可悲的钦宗,可气的投降派,他们还抱着求和的希望,以为割点地、赔点款,问题就解决了,他们失去了政治嗅觉,自己给自己掘了坟墓。 
关键时刻,钦宗任用投降派唐恪为相。唐恪上台后,积极主张割地议和,他以为金人专门为讨要割地而来。 
他错了,他命令各路勤王军停止前进,不得靠近汴京,以免影响和谈。 
呜呼!他不会白痴到连刀枪是谈判最有利的砝码都不知道吧? 
慌乱中,钦宗想起了康王赵构,他任命赵构担任使臣到金军求和。 
赵构上次去金营,差点被吓出精神分裂,这次还敢去吗? 
军令难违,不管赵构愿意不愿意,他最终还是出发了。 
战战兢兢的赵构,一路往北,来到磁州。 
先说说磁州这个地方,它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地的交会处,是从中原到北方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磁州的知州宗泽,是一位著名的主战派将领,性情豪爽,常常仗义直言,且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金军南侵后,宗泽带领军民,积极修缮城墙,招募义兵,做好御敌准备。 
康王赵构北上议和,途径磁州,宗泽深知,金军大兵压境,意在灭宋,不可能轻易接受和谈,赵构此行必定凶多吉少,于是,极力劝阻赵构不要赴金营。 
赵构心里本来就一个百不愿意,上次自己装成假亲王,让金退了货,这次再去议和,定会败露身份,金人本来凶狠残忍,一怒之下,很容易把他给结果了。 
赵构这个怕啊! 
现在好了,有宗泽出来阻止,自己也有了不去的理由,赵构便打定主意,留下来,不再继续北上议和。 
滔滔黄河,根本阻止不了金军的铁骑。 
金军渡过黄河后,立即派使臣到宋,提出以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全部归金所有。 
宋廷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商讨,唐恪、范宗尹等投降派举双手赞成,秦桧等三十六人坚决不同意。 
关键时刻,秦桧又一次站了出来,大声地说:“不!” 
尽管这声音在一片投降叫嚷中显得微弱,但他毕竟表明,在整个朝堂之上,还有人反对投降,还有人敢说“不!” 
这需要勇气,需要魄力,需要胆识! 
钦宗也许正是被秦桧这种胆识所感动,没过多久,就任命其为御史中丞,等级为三品。 
秦桧打心眼里感激钦宗,感激赵宋江山,他多么希望钦宗能把这个皇帝继续当下去,那样自己真的是前途无量了! 
他从这一刻起,就发誓要永远忠于赵宋。 
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金军强大的威慑力面前,早已经被金吓破胆的钦宗,对金人提出的各种条件,能说的只有两个字:“听命!” 
秦桧真的感到很无奈,他觉得这个皇帝,真的好可怜。 
皇帝答应了,好使吗?不,不好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