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权杖-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桧真的感到很无奈,他觉得这个皇帝,真的好可怜。 
皇帝答应了,好使吗?不,不好使,老百姓不答应,在他们看来,自己祖祖辈辈是大宋的子民,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 
尽管大宋的皇帝,一次次让他们伤心,一次次让他们失望,一次次将赋税重担压在他们身上,但他们对大宋仍然不离不弃。 
多好的百姓啊!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钦宗! 
钦宗指派的两个割地使臣,一个叫耿南仲,另一个叫聂昌,分别到河东和河北割地。 
割地使的到来,激起百姓强烈抵制,聂昌在河北割地,被当地军民杀死!耿南仲到了河东,面对群情激愤,他灵机一动,谎称是让赵构起兵保卫京师,绝口不提割地的事,才算是侥幸逃过一劫。 
这小子真聪明! 
钦宗和唐恪等人忙着与金议和,一点抵抗的意思都没有,各路勤王之兵纷纷撤回原地,由于河东、河北人民的强烈抵制,割地无法完成,金军乘机南下,东西两路大军胜利会师,一举包围了汴京! 
还谈什么?小命掌握在金人手里,想怎么玩你,就怎么玩你! 
十一月的汴京,正值寒冬,瑞雪纷纷,那是苍天眼泪。 
不是为昏庸的大宋皇帝而哭,也不是为懦弱的投降大臣而哭,为的是那些无辜的黎民百姓,为的是那些流血流汗的士兵! 
面对宋使,翰离不、粘罕仰起了高傲的头:“我们不是为灭宋而来,只要赵佶和我们谈割地的事,我们就退兵。” 
说得多轻松啊,赵佶亲自去金营和他们谈?赵佶是大宋的太上皇,让他去和他们谈,不是在羞辱大宋吗? 
这只是羞辱的开始,大宋的皇帝要为他们的昏庸埋单!报应啊! 
赵佶敢去吗?不敢! 
这时候作为皇帝的钦宗硬着头皮出面了,他是个孝子,应该为老人分担,他也知道,太上皇去不了的话,别的亲王去,金人也不会答应。 
已经没有任何选择的可能,只能放下皇帝的尊严,屈身到金营去和他们谈。 
皇帝做到这个份上,还有谁能看得起呢? 
大宋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钦宗手里还有分散在各地的几十万大军,还有大片山河,还有抵抗的资本! 
但是钦宗的选择却是另外一条路——自暴自弃! 
金人提出一切条件,钦宗全部答应。为了达到羞辱大宋的目的,金人在接受钦宗递交的降表时,焚香设案,让钦宗面北而行跪拜之礼,堂堂大宋皇帝,向来都是受臣子跪拜,今天终于尝到了为人臣下的滋味! 
三天,度日如年。 
当钦宗怀揣一颗饱受摧残的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汴京的时候,面对迎接他的文武百官,顿时号啕大哭。 
他真的很委屈,真的很没面子,真的很后悔!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钦宗! 
在翰离不、粘罕的授意下,金人对汴京展开了大肆搜刮,库房的积蓄全部封存归金所有,又额外索要巨额财产。钦宗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全城搜刮。一时间,原本一派繁华景象的汴京城,被掠夺得狼藉不堪,萧条破败,满目凄凉。 
尽管如此,金人仍不罢休,他们又把钦宗叫到金营,扣押起来,以他为人质,继续变本加厉勒索宋廷,除了索要金银绢帛之外,又索要皇帝宝玺、仪仗、各种书图典籍、乐器、祭器,更令人发指的是,金人还疯狂掠夺妇女,供他们淫乐。 
当汴京城被掠夺一空,当大宋太上皇、皇帝及皇亲国戚全部被俘,这时,金人才抛出真实目的:废黜赵宋,另立政权。 
此宋亡了。



第9章 存忠赵氏 

钦宗和徽宗先后自投罗网,让大宋政权走进了死胡同! 
二帝被俘,金军南下的第一步“斩首行动”圆满成功。 
原来骆驼一样庞大的宋帝国,竟然像蚂蚁一样,轻轻一踩,就死了。 
宋亡了,群龙不能无首,急需册封一个听命于大金的皇帝,建立一个臣服于大金的政权,来填补宋亡后的统治空白。 
谁有资格做这个皇帝呢? 
翰离不、粘罕心里早就有人选了,但他们不急于说出来,让大宋的官员们自己先猜猜吧,看谁猜得准! 
于是,他们两个起草文书,要求在汴京城里留守的宋廷官员立刻推举出一个异性到金营接受册封,改旗易帜,另立国号。 
当时为金军来回传递文书消息的就是钦宗重用的投降派莫俦、吴开两人,他们将金军的文书交给了担任留守大臣的宰相孙傅,孙傅接到这个文书后,坚决不从,执意要求保留钦宗皇位和大宋国号。 
莫俦、吴开两人立即回金营向翰离不、粘罕作了汇报。他二人一听,连钦宗、徽宗都被拿下了,你一个小小留守官员竟然如此不识时务,难道是找死不成! 
金军要求莫俦、吴开两个人督促孙傅,马上按金军的意思办,不然的话,金军就开进城内,大开杀戒。 
孙傅被逼无奈,只好召集百官商议。 
再看看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们,如今到了何等地步,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大眼瞪小眼瞅来瞅去,也拿不出个主意来。想当初,搞政治斗争,暗算他人,那主意是何其多啊。 
自作孽啊! 
莫俦、吴开两人在旁边监视,见大家都在那里傻看,半天也没个说法,就恐吓他们说,如果今天不推举个人出来,金军就会把他们都抓到金营里去。 
这帮大臣们都有“恐金症”,一听说金军要动手,吓得腿发抖,立马开始嚷嚷起来,依旧是到了这个地步,还不如顺水推舟,推举出一个人来,把金军应付过去,再做打算。 
推举谁好呢?哪个人符合金的要求呢?大家把目光对准了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他刚从金营回来,一定知道内部消息。 
恰好,这个宋齐愈就是金军派过来的,他的使命就是向留守官员们传达金军认可的人选,这个人是谁?就是张邦昌! 
投降派的典型代表人物! 
孙傅、张叔夜等人坚决不在推举书上签字。 
结果,金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孙傅、张叔夜很快被金军抓到金营。 
为了尽快完成推举工作,留守的王时雍用强制手段把百官关起来省,大有不签字,不放人的架势。 
很多人都被镇住了,不敢吭声。 
在这个时候,作为御史中丞的秦桧站出来,严厉痛斥张邦昌结党弄权,祸国殃民,导致社稷倾危的卑劣行径。 
好一个秦桧,该出手时就出手,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誓与投降派斗争到底! 
钦宗用人,错的多,正确的少,秦桧就是这少中的一员。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秦桧誓死要为赵氏尽忠到底! 
秦桧的目的就是要说服金军统帅,让他们认清形势,保留赵氏江山。 
真可谓煞费苦心啊! 
让我们来看看,秦桧是怎么来阐述自己的主张的。 
首先,秦桧表明自己是受国厚恩,皇帝很重用他,特别是在国家危难之时,屡屡提拔他,让他感到十分惭愧,觉得无以报答。他这话就是让金军统帅明白,我秦桧能有今天,是大宋皇帝恩惠,我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绝不能干那种忘恩负义的事情,所以今天要冒死争辩。 
其次,秦桧让金军统帅认清形势,别以为占领一个汴京城,就以为把大宋彻底灭亡了,宋立国有一百七十多年之久,国土辽阔,城池众多,百姓拥护,根基稳固,你是轻易能灭得了的?实际上秦桧是在告诫金军,你们别高兴得太早了,知道不?西汉灭亡了,人家不是还有个东汉吗?东汉亡了,刘备还有个蜀汉来延续呢。唐被朱温篡夺了,李克用还建立个后唐呢。奉劝你们这些塞外野人,还是好好回去研读一下历史吧! 
最后,秦桧猛烈地抨击了张邦昌,认为他从徽宗时候就开始结党营私,弄权误国,大宋沦落今天这等地步,都是他的错,他已经成为千夫所指、万众唾骂的对象。如果让他统治国家,天下的豪杰一定会联合起来攻打他,结果是,他不但皇帝干不长,政权也保不住,大金也会因此失去了屏障。 
秦桧为什么要执意和张邦昌过意不去呢?他们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吗?说老实话,秦桧之所以讨厌张邦昌,就是看不管他这种两面派的嘴脸。老赵家在位的时候,就像个孙子似的使劲拍皇帝马屁,极力阿谀奉承,装出一副忠于赵氏的假象。等到老赵家被废了,又马上落井下石,摇头晃尾地去投靠金军,想讨个傀儡皇帝当当。 
对张邦昌这样一个不忠不义之人,秦桧是最鄙视的。 
当别人沉默的时候,秦桧不能沉默,他要冒死力争,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是报答大宋、效忠钦宗。 
他要尽最大努力去证明,自己忠于大宋,忠于赵氏。纵使是死,他也问心无愧! 
秦桧的这番演说,同样触怒了金军的统帅。他们迅速派兵把秦桧抓到金营,随他而来的,还有他的夫人王氏。 
这是一对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妇,这是乱世里的模范夫妻。 
金军用武力为张邦昌扫除称帝的障碍,在百官的推举下,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荣登大宝,号令天下。 
天好冷,风好大,汴京好不幸! 
靖康二年(1127年)3月,在金人的册封下,张邦昌登基称帝,国号大楚。 
和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一样,大楚国也注定是一个短命王朝。 
和陈胜、吴广不一样的是,前者是起义,后者是篡位。 
张邦昌称帝后,为了拉拢人心,彰显宽容大度,标榜招良纳贤,专门派人到金营,恳请金军释放孙傅、张叔夜和秦桧。 
金军能放吗?这三个人不但对张邦昌重要,对金也同样重要,在金看来,这三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够招降他们,让他们为金服务,那么何愁政权不稳固。 
金灭宋,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掠夺人才,因为金人是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政治、经济、文化皆不发达,之所以能够灭辽胜宋,靠的就是野蛮暴力。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野蛮暴力能够赢得天下,却不能管好天下,金要想长治久安、繁荣兴盛,必须依靠中原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所以,金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宋的人才笼络到帐下,为金效力。 
孙傅、张叔夜和秦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