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权杖-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金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宋的人才笼络到帐下,为金效力。 
孙傅、张叔夜和秦桧自然在金笼络之列。 
另外,在与孙傅、张叔夜和秦桧三人交手的过程中,金人也为这三个人对宋的一片忠心所感动,希望把他们带回金国,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来诱降他们,让他们将这片忠心转献给大金。 
连敌人都为之感动,这样的人格魅力,怎不叫人赞叹。 
可惜,大宋百官中,这样的人太少了!



第10章 与狼共舞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狂风突起,飞沙走砾,断木摧墙。 
大获全胜的金军押解着徽宗、钦宗及皇后、太子、宗室、贵戚、妃子、宫女等三千多人,分乘八百六十余辆牛车,缓缓向北行进。 
秦桧夫妇也在其中。 
车轮在大宋的疆土上滚动,大宋的主人,却成了阶下囚。 
不知道徽宗、钦宗行走在这熟悉的土地上有何感想?他们有没有想到,这是自己今生最后一次与故土的接触? 
流泪是一定的,后悔是必然的,但这又能怨谁呢?命运原本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上天一次次给他们机会,但遗憾的是,他们竟然一次也没有抓住。 
望着渐渐远去的京城,渐渐远去的故土,渐渐远去的大宋,秦桧的眼睛有些湿了,到一个陌生的土地上,过着亡国奴的生活,那是怎样一种痛苦。 
初春的北方,寒冷依旧。 
凛冽的北风,透过单薄的衣裳,摧残着失魂的肉体。 
心都快碎了。 
痛苦,痛苦,超越痛苦的极限,那就是顽强的意志。 
一路走过来,秦桧的拳头越攥越紧。 
我一定要回去,回到江南,回到故乡,回到成长的地方! 
我必须回去! 
梦随着思念的增长而变得优美漫长。 
童年的老屋、学堂、玩伴,江南水乡的秀丽,反反复复在梦里出现。 
经过一百多天的跋涉,牛车抵达了燕京。 
在燕京,金军觉得庞大的俘虏队伍实在是个包袱,既容易生变,又严重影响了行进速度。于是就采取分流的方法,把一部分皇亲贵族留在燕京,派兵严密监视。 
在燕京休整期间,徽宗以为到了终点,打算过安居乐业的日子! 
别高兴得太早,余下的路还很长。 
还有更大的磨难在等着你们! 
金军的目的是把徽宗、钦宗等俘虏带到上京,让金太宗亲自发落。 
秦桧一直跟随徽宗、钦宗左右,不时宽慰劝导二帝,竭尽所能为其排忧解难。 
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历经千辛万苦的跋涉,死伤过半的俘虏队伍终于被押解到了上京。 
金军强迫徽宗、钦宗穿着素服去跪拜金的祖庙,然后到乾元殿叩见金太宗。 
金太宗这个得意啊,让大宋两任皇帝给我磕头,爽极了! 
为了达到羞辱徽宗、钦宗的目的,金太宗还封徽宗为昏德公,封钦宗为重昏侯,都不是什么好的称呼,两个“昏”字,算是给两个废帝的生平定了性。 
还别说,金人的定性还是很准确的。 
这跪也跪了,磕也磕了,羞辱也羞辱了,该找个地方囚禁他们了。 
地方早就准备好了,那就是韩州。 
在韩州,徽宗从被扣留的宋使洪皓那里得到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的消息。 
死了的大宋又活了! 
只要宋未亡,皇帝还是我们老赵家,这和谈就有的谈,金人迟早要放我们回去的。 
有救喽!大宋的俘虏们在欢呼。 
真的有救了吗?赵构上台就能扭转乾坤吗? 
高兴得太早了,徽宗! 
可是,徽宗已经迫不及待了,他无法忍受这亡国奴式的生活,他要和谈,以他还是大宋太上皇的名义和谈。 
拿笔来,我要给粘罕写信。徽宗觉得应该立刻让粘罕知道自己的想法。 
笔墨端了上来,却无从开始,笔往何处落呢?徽宗写诗作画还可以,要是写和谈之类的信件,还有些生疏,担心在措辞上把握不好,引起麻烦。 
金人是很挑剔的。 
这时候,他想到了一个人,就是曾经两次登上殿试的大笔杆子秦桧。他当年中的就是词学兼茂科,干的就是起草公文圣旨的活,写封求和信,他应该还是很拿手的。 
徽宗把秦桧叫到了身边,向他交代了自己的想法。 
秦桧听了徽宗的介绍之后,稍加沉思,就下笔开始写,秦桧在书法上素有很深造诣,笔力苍劲有力,挥洒自如,文采飞扬,言辞间既有褒奖粘罕之意,又历陈当前形势之利弊,建议粘罕应该以和为主,向金太宗建议释放宋二帝及所有俘虏,早日使两国休兵和好。 
信写好后,徽宗反复看了几遍后,拍手叫好,命秦桧速速带此信去见粘罕。 
秦桧琢磨着,要想办成这事,空手拿信去恐怕不行,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粘罕再怎么着,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吃这一套。先和粘罕把关系处好了,取得他的信任之后,再把信拿给他,只要他肯点头,凭他在金朝的地位,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秦桧把这个想法如实跟徽宗说了,徽宗也觉得有道理,就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些钱财给了秦桧,让他拿去做活动经费。 
钱真的好使吗?粘罕的胃口可是不容易填饱的啊! 
好在粘罕这个人对秦桧印象不赖,觉得秦桧这样有勇有谋的人才实在不可多得,对他也格外客气,这就给了秦桧套近乎的机会,两个人一来二去,慢慢地就混熟了。 
和谈的事有门了,正当秦桧打算把信交给粘罕的时候,金太宗的一道命令打乱了他的计划,他被赐给了元帅左监军挞懒。 
挞懒?这个人可不一般,他是金太祖的从弟,为人骄傲轻狂,专横跋扈,不过他对宋的态度,还较为宽容,只要宋向金称臣,一切都好谈。 
对宋如此宽容的态度,自然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矛盾由此而生。 
秦桧夫妇初到挞懒那里,被当做奴隶一样对待,干着扫地喂马一类的粗活,他妻子王氏给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两个人只有晚上才能相见,夫妻二人生活倒也安逸了许多,相互勉励,共渡难关。 
挞懒也从班师金军那里听说过秦桧这个人,觉得他和其他宋人不一样,有骨气,不肯屈服,忠心于赵宋。 
通过和秦桧的几次接触,挞懒感到秦桧这个人很有才华,思维敏捷,办事周到,是个干事业的人。因此,就不让他再干粗活了,让他在自己手下做个执事,他的妻子王氏也得到了解放,摆脱了奴才身份。 
“真是老天爷保佑啊”,秦桧夫妇暗自感叹! 
秦桧是身在金营心在宋。自从被俘以来,他一刻都没有放弃过南归的想法。 
为了赢得挞懒的信任,找机会逃回南宋,秦桧拼命工作,竭力侍奉挞懒,两人关系也极具升温。秦桧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挞懒当时在金朝的影响力,经常有意识地试探挞懒对宋的态度。同时,他还经常给挞懒讲一些两汉、两晋等朝代的历史知识,意在向挞懒灌输,宋不会轻易灭亡的,历史上南北分治的例子有很多。 
受到秦桧的影响,慢慢地挞懒也认可了这种南北分治的格局,他提出只要宋向金称臣,和谈是可能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想法在挞懒与秦桧之间达成了共识。 
与此同时,秦桧的妻子王氏也没闲着,与挞懒的老婆一车婆关系也处得火热。 
这两口子可真不一般,各自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 
回家的希望越来越大了!



第11章 大宋复活记 

金人的如意算盘打的是哗啦哗啦响啊,以为搞定了汴京,俘虏二帝及皇室,大宋的天就彻底垮了,再册封个臣服于己的异姓,来个江山大变脸,自己轻轻松松完成了大一统。 
有那么容易?算盘容易打,可答案未必对啊! 
金人的数学水平还是有限的! 
这边金人刚拍拍屁股走人,那边张邦昌的傀儡政权就倒了台。 
汴京城里能拿的都让金人拿走了,留下一座空城和一张张等着吃饭的嘴。这哪是在帮我啊,这简直就是在害我!张邦昌这个气啊。 
张邦昌当皇帝了,在汴京城里不好使,在其他州府更不好使,谁也不承认他这个伪皇帝。 
当初,百官中大部分人是畏惧金人,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才按照金人的意思推举张邦昌的。金人一走,他们的态度立即就变了,和张邦昌也没了君臣之礼,心想,就凭你,还想领导我们啊,我们领导你还差不多。 
不过,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有那么几个人整天围着他“陛下、陛下”叫着,比如王时雍、吴开、莫寿、范琼等人。 
一群马屁精! 
但这几个人毕竟代表不了整个国家。没有办法,要想保住这条老命,还得聪明点,先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不然的话,等其他州府的讨伐大军赶到后,恐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在吕好等人的“友情”帮助下,他主动给赵构写信,表示自己称帝是权宜之计,现在金兵退了,就该把江山社稷归还给赵家,恭迎康王回京继承大统。 
这时候赵构在哪儿呢?在济州。当初他接受宗泽的劝阻没有到金议和,而是在济州留了下来。后来,金军进攻汴京,钦宗又命令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让他马上招募勤王之兵,入卫京城。 
做上了大元帅,赵构马上召集人马,渡过黄河,准备入卫京师。 
这时候,各地的勤王之师,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纷纷向赵构这里聚集。宋军的力量逐渐在上升,能不能打败金军,不好说,但足以对金军构成威胁,让金军不至于那么猖狂,在汴京肆意烧杀掠夺。 
关键时候,钦宗总是反复无常,朝中大臣又多是投降派,尽出些馊主意、歪点子,以议和为名,不让勤王的宋军靠近京师。 
国家到了这等危难之时,还能再听投降派的话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还是杀敌要紧啊! 
副元帅宗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无奈的是,他自身力量有限,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凭其一己之力,还无法改变整个局面。 
真是郁闷啊! 
本来大家对赵构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还是那句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个赵构和他的父亲徽宗、哥哥钦宗禀性差不多,始终拿不出男子汉大丈夫的勇气,一遇到玩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