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还用说么,当然是士了,排都排在前面。”金起宗不假思索的说道。光海君却沉思了一会才慢慢的说道: 
  “应该是士吧!”“什么叫做应该是士吧,到底是还是不是,小姑娘你说呢?”我把头望向李顺姬笑着问道,李顺姬显然没有想到我会问她,慌忙的摇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你不要问我。”满脸通红。在朝鲜女人的地位一直很低,甚至不允许和丈夫、公公、儿子同桌吃饭,但是偏偏这样的一个国家,女人在幕后操控政治的事情又极多,当真矛盾,所以当我问道这样的国家大事时李顺姬的第一反应是摇头说不知道。 
  “这就是我和大王在意见上的偏差,在我看来士农工商应该是平等的,大家同样劳作,获得报酬不应该把他们强行的分成三六九等,相反的这个士,我看到真的是应该往后排排,上阵冲锋看不到他,下地务农也没有他,手工经商也不见他,成天的只会背书本。若是这背书本真的有用能富国兴邦也可以,但是偏偏是这些死读书本的人不知道活学活用,就知道搬出从前的义理制度,老是在那里搅局,您说是不是,大王!”我这话虽然有些过偏,但是主要针对是光海君,他从前深受这些儒生学派所害,对我的话感触颇深。金起宗也不以为然,他从前虽然是靠科考走向仕途的,但是对那些党同伐异的事情早已厌烦了,虽然儒家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对我这话也不反对,只是睁着一双大眼听我继续说,见他俩没什么反应,我接着说道: 
  “如今的儒学,已不再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学了,那时的儒学纳百家之长,听得起不同的声音,可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如今的儒学已经脱离实际,陷入空谈了,并且相互攻歼,阴谋暗算这事情恐怕大王见得比我还多,所以大王问我如何改革,我要回答的就是先从儒学开始改。平壤大学用不了半年就能建成,到时我要广邀天下文人能士到此讲学,阐述自己的观点,重现昔日百家争鸣。”光海君听我这么说,完全没想到我有这么大的计划,要重现昔日八家争鸣,这可不是说做就做的事情,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似乎是不相信。 
  “这只是第一步,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重新思考儒学的作用和目价值,读书是为了当官弄权,还是为了天下百姓,要把这个观点理正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不要紧,谁要是不听我的话,还走从前的老路子,在那里唧唧歪歪的,对不起,我不会让他在朝鲜再次出现,这个手段我是有的,至于能力也毋庸置疑。目的就只有一个,实用,不管那种学说只要他实用,能见到效果,让国家富强,百姓富足,我就遵从那种学说,其他的要是不嫌累,你就去说吧,反正我不给你提供粮食和住所,你愿意到哪说就到哪说,饿死与我无干。我的粮食是要养那些有用的人的,不是养这些没用的只会夸夸其谈的窝囊废的。”对于我的这种思想他们倒是比较容易接受,两人都是吃过党争和腐儒的苦头的,尤其是光海君,从前依靠那些腐儒改革弄得一败涂地,经过四年的反思造就明白了腐儒误国的道理。金起宗作了武将后,成天的和士兵在一起,骨子里也早就不把自己当文人看了。 
  “至于下一步,就是发展朝鲜的工商业了,光靠农业,这个国家永远富强不了,农民都被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睛见到的也只有自己巴掌大的那么大点地方,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只有当外敌入侵,侵占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想起反抗,这时已经晚了,没有手工业,就没办法打造士兵用的盔甲,箭矢,至于大炮就更谈不上了;没有商业,就不能得到朝鲜急需的铁器、马匹、棉花、布匹,朝鲜地域狭小,很多东西不能自产自足,必须需要商人从海外贩入。”我停顿了一下,看他们反应如何,果然金起宗先问道: 
  “你这些想的倒好,可是能切实可行么,在朝鲜又行得通么,不说后面的,单说前面你说要改变儒学,这谈何容易,儒学进入我们朝鲜已经数百年,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不要说你,就是我也没认为儒学有什么不对,国家到了这个样子还不是那些儒生为了争权夺利,各自扶植自己的势力,互相倾轧导致的,和儒学好像没有多大关系。” 
  金起宗的想法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我叹了口气说道:“儒学走到这一步在中国已经上近千年了,思想早已经僵化,任何事物都是在新生时期充满活力,就好比一个人,在青幼年朝气蓬勃,到了老年则死气沉沉,一点也不想求变,这样下去除了进棺材外,恐怕没有别的选择,儒学也一样。”说着我看了看光海君,这话有一半是说给他听得,果然光海君无奈的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我是一个郎中,病人有病了首先就要找到病根所在,然后下药,若是那种积重难返,病入膏肓的,为了活命,就只有冒险下一剂猛药,这样还有希望,否则连希望也没有了。”说话间我拿医理和他瞎拽。 
  金起宗说不过我,已经不再准备在这件事上和我纠缠了,其实就是我自己也只是凭着现代的一些知识,知道这个时代需要变革,所以和他们说的也都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内容。但是对于怎么变,如何变,我里还真是没底,主要是没有借鉴,中国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或者说没有这样成功的先例。国外历史除了高中那点知识,再就没剩下什么了,就是那点可怜的高中历史也大多就着饭让我吃了,好像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还没有结束,资产阶级革命也还没有开始吧,让我借鉴谁的去啊! 
  我是兽医,不是学经济也不是学法律的,更不是万能的上帝,什么都会,现在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了。反正这只是一个试验,而且在朝鲜这样小的范围内,即使失败了,我也没多大损失,不过我还是相信自己能控制的住的,至少我经商是把好手,在朝鲜只要我弄足了粮草人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方法不行,就换别的,难得有朝鲜这样和中国如此相似的试验田,不多试几次真是对不起自己。我甚至恶毒的想弄个南北朝鲜出来,试验不同的改革方案,从中挑取最适合中国发展的。 
  半天没有说话的光海君终于在这时吱了声:“李大人的想法是好的,只怕还是走我当年的老路啊!”有他这话我放心了不少,至于走他当年的老路我可不敢苟同,别看他那时做的是大王,可是朝臣们都不听他的,最后还把他赶下了台,我这时手里有兵不怕他不就范,毛主席说的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政策对路,成功不远。 
  “大王尽可放心,我手下的铁骑是最好的保证,大王挥手指向之处就是他们冲锋的目标,一切敢于和大王对抗的就是和我对抗,决不会得到好下场。大王只要拿出当年的锐气,再加上我的协助,这事万无不成之理,大不了失败,倒时大王和现在也没什么两样,可一旦成功,大王就是朝鲜中兴之主,人生百年匆匆易过,大王此时不再重拾当年之勇,恐怕就要这样蹉跎而过了,妄活一世。”此时光海君已经年过半百,被我这话一激,登时想起了当年之勇,神情开始激越起来。 
  “我还怕什么,想当年我和李舜臣大人共抗倭寇时你们这些娃娃还没有生出来呢,我只是怕天下的百姓因此受苦。”有他这么说我知道他心活了,还差我最后的那么一点点撺掇。于是我站了起来深深的鞠了一躬。 
  “大王,我在此代天下百姓先谢过大王,大王有这种悲天悯人的思想,就胜过那些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大王还有犹豫什么,只要大王登高一呼,就能结束现在朝鲜纷乱的局面,到时全身心的投入到变革之中,则大王英名流芳百世,不比苟活在这世上强百倍么!” 
  被我这么一说,光海君老脸通红,激动不已,金起宗也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大王,天下变革大势所趋,与其交于他人还不如我们自己干,宁可轰轰烈烈,也不委曲求全。我金起宗要给大王保驾护航,看哪个宵小之辈,敢坏了大王的好事。” 
 
 
 
  
第二卷 经略朝鲜 第十四章 盟誓
 
  金起宗的表态加速了光海君的动摇,这时李顺姬也用企盼的目光看着她的父亲,多年来只有她最清楚地自己的父亲一直在惦记什么,只是苦与手中没有权利,幽禁的四年中光海君对自己昔日的做法进行了大量的反思,并且总结经验重新编写了《经国大典》,将之交给了李倧希望他可以进行变革。可是李倧不但将其置之不理,还派人过来告诫自己的父亲要他安分守己,实在是让老人寒心。此刻这位李大人的话敲开了老人冰封的心,再加上金起宗慷慨激昂的誓言,实在让人热血沸腾,还等什么,朝鲜不会在再有这样好的机会了。 
  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下,光海君做出了决定,他狠狠地点了一下头。 
  “李大人的心意,老夫心领了,既然事实无法改变,我也是行将就木的人了,又何须在乎什么名声,只要能让国民过上好日子,能让朝鲜富强,就算是粉身碎骨又有何妨。”见他如此说,我心中大定,最大的一块石头落地,我伸出了手,紧紧地和光海君握在了一起。 
  “我李开阳在此对天发誓,决不辜负大王的期望,将朝鲜当作自己第二个家,将朝鲜国民当作自己的同胞,荣辱与共,不离不弃,如违此誓,让我不得好死,死后遗臭万年,永世不得超生。”这个誓言够毒辣的吧,我是个现代人可不在意这誓有多毒,能不能兑现,不过转过来想到自己莫名其妙的就来到这个时代,心里也有些发虚,别真有什么神灵,天老爷,我刚才说的您就当没听见吧。这个我尽量做的好点,做不到你可千万别让我不得好死。 
  显然古人对这一套很重视,见我如此发誓,光海君对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